基于罗泉古镇旅游打造的本土化设计探寻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7268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日新月异,催生了地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罗泉古镇的旅游开发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打造成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旅游古镇成为人们所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罗泉古镇的文化特色,从本土化设计分析出发展开探索。
  【关键词】:罗泉古镇;本土化;设计;
  一、罗泉古镇概述
  罗泉古镇,又名“罗泉井”,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中国100个千年古镇之一,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罗泉古镇位于资中县西部,古镇旁是一条弯曲的小河,名为珠溪河,整个罗泉镇顺河而建,布局呈龙行形,故名“龙镇”。罗泉的兴起与盐业密不可分,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秦代,至清朝时盐业开发已达到顶峰,清光绪年间,罗泉已有盐井1500余眼,所产的井盐于1925年获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罗泉古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打造罗泉古镇文化旅游项目奠定了有利的条件。
  二、“印象·罗泉古镇”本土化设计分析
  1、本土化设计的理解
  设计是人在生存过程中所体现的创造性活动,体现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状态,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浓缩了大量智慧经验的结晶,设计与文化在类文明发展进程是同步进行的。所谓“本土化”,是指个人或团体在成长历程中足以影响其知觉、思维、价值观等与之形成的文化环境。本土化设计——我认为是在本土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资源的整合,充分提取本土的文化特色,提炼为设计元素符号并将自己的设计融入其中,突出与其他设计的差异性,从而使设计更具本土特色,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罗泉古镇的本土化特色探索
  罗泉古镇在长期的也发展下形成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历史体系。综合分析出罗泉古镇的五大本土文化特色:古建筑文化、袍哥文化、盐业文化、美食文化、武术文化。
  罗泉古镇五里长街,蜿蜒盘曲形如一条蛟龙。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街上以明清建筑为主,木结构,以条石为基,外墙空砖墙,内壁以木板分割,木格花窗,房顶用青瓦。古镇的青瓦建筑,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属典型的川南古建筑风格。屋檐下的一个精美的吊瓜、一块古老的楼牌、一个精湛的斜撑、一方别致的牌匾都是精雕细琢的工艺品。人们的学识思想以及价值观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那么罗泉工匠们对罗泉建筑的修建也会植入本土化的思想,这些都是融合了本土化的设计修建的极具工匠精神的本土化特色古建筑。
  一百年前,在这个因盐兴起的地方,来自四川各地的袍哥以盐商的身份为掩护,召开了一次“攒堂大会”。正是这次会议点燃了武装起义的烽火。罗泉井会议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而载入历史史册、名垂青史的罗泉井会议旧址则依然如故,成为世人观赏和追记往事的古迹。随着历史长期的演变,袍哥文化在今天已变为了一种信誉文化。罗泉人长期以来,在“袍哥文化”的熏陶下,讲义气似乎成了罗泉人骨子里的传统美德之一,在当地也成为了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标准。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袍哥文化。
  在实地勘察中,我们走访过在古镇闲聊的老人们,老人们说起了古镇的昔日辉煌。罗泉古镇是一座被盐业托起来的古镇,古镇的今昔都离不开盐业的发展。盐神庙便是古镇曾经辉煌最好的见证。盐神庙建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庙内供管仲为盐神,关羽和火神则作为管仲的辅佐相伴左右,整个盐神庙重檐三级,翼角高翘,虽经百年风吹雨打,使得四周的耳楼、侧房、走廊经岁月的冲刷已失去昔日的色彩,但昔日的神采风貌仍栩栩如生。盐业伴随着龙镇人的变迁,在时间的沉淀下形成了罗泉地方特色的盐业文化。
  民间有“罗泉豆腐甲天下”、 “不吃豆腐,枉到罗泉”等说法,由此可见罗泉美食文化代表当属罗泉豆腐。2100多年前淮南王刘安隐居罗泉,潜心研究长生不老之术,有一次他把黄豆磨成豆浆和盐卤(胆水)用来炼丹,灵丹没炼成,却加工制作成绵嫩可口的豆腐。罗泉豆腐历史悠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美味佳肴。直到今天,罗泉古镇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石磨磨制豆腐的传统工艺。饮食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所谓“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环境,在长期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种地方特色饮食文化。
  据资料记载罗泉镇是中国功夫五十八个派别之一的盘破门武术的发源地。开派宗师刘濑年轻时曾浪迹江湖,行侠仗义,与其好友朱沙贯、杜官印被人们称为”行义侠”。因其侠义人更是独获“川蜀大侠”的美誉。罗全镇人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性格从古到今,一直都传承着,与古镇人们的交谈中更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豪迈之气。罗泉武术文化源远流长,至今也生生不息的发展着。
  三、“印象·罗泉古镇”本土化设计的创新要素
  1、文化资源的整合性
  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对于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做到了文化资源的整合性,才能使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课题立足于罗泉古镇的文化特色,通过对罗泉古镇“古建筑文化、袍哥文化、盐业文化、美食文化、武术文化”的文化信息进行资源整合,提炼出本土化特色的设计,在此基础上还应融合国际化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本土化设计。让世人领略千年古镇的漫长历史与沧桑。
  2、视觉语境的本土化
  针对罗泉文化资源的内外综合,提炼出具有本土意蕴的设计符号成为设计者与旅游者情感碰撞的中介,也是设计传达与理解的关键所在。在研究中设计者通过对本土化特色的精神内涵与元素的高度提炼,运用多种艺术表达手法转换为视觉形象,将罗泉当地的特色转化为让观者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罗泉的本土特色,创设本土语境。
  四、总结
  罗泉古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应被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冲淡了浓厚的本土文化特色。作为本土设计者,更应让本土的文化在顺应时代的发展下保持其自身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莫昌川,张继宇,刘开艳,王晓玲,刘金花,周丽,资中罗泉古镇旅游开发现状与对策 [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5
  [2]伊延波,孙珊珊,平面设计的本土化视觉表现研究 [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13.3
  [3]扬君顺,王文中,浅析本土化设计[J].轻工机械,2005.03
其他文献
【摘要】: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湖北雕花剪纸则从南北朝始,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流传至今。刘士标湖北工业剪纸的创始人,他从8岁开始学习剪纸,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授予的“新中国剪纸艺术家”等称号,并被评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遗产项目武汉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一把小小的银剪却剪出了大大的世界。他用剪纸这种独特的方式记录着武
期刊
【摘要】:在物理学的术语翻译中由于译者文化层次的不同,所处的地域语系不同等诸多因素导致物理学术语在译法上出现不规范的现象,因为每一个术语是一种学科的浓缩词,所以术语的翻译是否准确,决定着翻译的成败。研究汉藏物理学翻译研究对藏区双语教育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更是对翻译理论的新突破。  【关键词】:名词术语;基本特征;翻译标准  一、物理学术语翻译研究的重要性  名词术语是信息的载体,推动名词的术语规范
期刊
【摘要】:本文以凉山彝族现代婚礼为缩影,通过其中运用到的民族传统艺术资源,阐释传统艺术资源的当下价值。  【关键词】:艺术资源;彝族;婚礼;民族文化  凉山彝族婚礼涉及到主题色彩、场景布置、音乐灯光,巧妙融合民族元素,体现民族特色。彝族许多传统的艺术资源已经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如彝族的漆器工艺、木屋建筑工艺、器乐等。在现代的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将这些传统的艺术资源激活,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如家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介绍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从东北人民的宗教信仰、经济生活、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出发,以辽南、辽西的高跷艺术为基底、上身动律以及手巾花的各种舞法为基础,继承传统艺术形式,形成了独有的粗犷、豪放、火爆、热烈、欢快、强劲而自由的秧歌艺术。  【关键词】:东北秧歌;风格特征;发展;趋势  引言  东北秧歌作为东北特色的文化形式,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是东北人民精神生活的完美写照,东北秧歌
期刊
【摘要】:青神竹编艺术历史悠久,但在科技进步的今天,传统文化及技艺面临逐渐被淘汰的危险局面,急需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各方面的大力扶持,才能使这项传统技艺得到保护和发掘,使之重新走进我们的生活。本文把竹编文化及其技艺与中国画艺术相结合,使传统艺术与竹编工艺进行很好的融合,目的就是为把两项传统文化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巴蜀竹编;中国画;传承;创新  巴蜀青神竹编是四川省青神县的汉族传统手工艺
期刊
【摘要】:在语言学界,有很多学者对模糊语言(vague language/ fuzzy language)都有过研究,但是学者们对模糊语言没有一致的定义,更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将从模糊语言的定义出发,研究模糊语言在语用中的主要特点;其次,结合其特征进行语法和语用视角的分析,探讨模糊语言背后的说话人意图和话语含义推理方式。本文认为,语用中的话语模糊,一方面是说话人刻意为之,一方面是说话人对合作原则的
期刊
【摘要】: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80—360万年前,伴随人类早期发展的图画,具有十万年以上的历史。而文字就是从图画演变而来,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可以说如果没有生活的需要、人类的交流就不会有结绳记事,由图画一步步演变至今的文字。文字在现代生活中作为图像画面的形象要素之一,在没有图片的情况下作为着表现一般概念意义的视觉符号,同时文字的设计蕴含着深层的文化积淀表达着社会的文化意义。  【关键
期刊
【摘要】:《尘埃落定》中蕴含大量的藏族文化意象,在翻译中应该最大限度地传递给读者,同时尽量避免藏族文化意象的失落、扭曲和变形。从西方文化翻译理论和当下汉外翻译实践出发,翻译藏族文化意象可以采用直译加注或者直译加解释的策略,既可以避免文化意象的失落扭曲和变形,又能让文化意象完整地传递给读者。  【关键词】:《尘埃落定》;藏族文化意象;翻译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渴望更多地
期刊
【摘要】:随着宫斗剧《甄嬛传》的开播,越来越多的人对该剧的人物以及人物对白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通过举例分析的方法,对热播剧《甄嬛传》的人物对白进行修辞方面文体特点分析,从而能让读者对《甄嬛传》中人物对白的文体特点有着更为深入全面地了解,同时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文体学给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甄嬛传;人物对白;文体特点;修辞  1.引言  随着电视剧类型的增多,古装宫廷剧逐渐成为人们所喜
期刊
【摘要】:在美国艺术大学里,人人都会唱而且人人都会唱约翰.杜克的歌曲,而我国莘莘学子也应该把中国的艺术歌曲传承与发扬下去。这是先辈的心血,是民族艺术的结晶。如何演唱好中国艺术歌曲?笔者认为不仅仅是要了解中国艺术歌曲的起源和发展这么简单,而是其精髓,其文化涵养,其民族精神都要融化在骨子里。以下笔者以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为例,从其创作特征,美学特征着眼研究我们该如何较为准确的唱好中国艺术歌曲。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