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用建筑裂缝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应牢牢掌握每一种防治方法,做到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尽量实现防治最优。文章对由于地基沉陷引起的裂缝和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产生的原因,然后对裂缝的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关键词】 建筑;地基;裂缝处理
有些房屋可能由于设计不周、施工质量差、施工现场管理不善、使用功能的改变及抗震等级的调整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建筑物不能满足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中某项或几项功能的要求,为完善其功能要求、延长其使用寿命需对建筑物进行维修、加固。
一、地基裂缝成因分析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分析各建筑物地基地层分布、岩性特征、地基裂缝形状和规模等,认为造成建筑物地基裂缝、沉降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基岩性的不均一。如果地面沉降区位于厚度较大的松散堆积层上,沉降部位都在砂性土与粘性土互层之上,物理力学性质差,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陷,强风化岩体分布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都是导致不均一沉降,因两种岩体结构及力学性质的差异性,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陷、裂缝。
2、固结程度不同。如果边坡上部分布着厚度较大、力学性质差的淤泥质土,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其上有砂性土覆盖,排水固结困难,从而造成排水条件的差异性;如果在边坡附近,排水量大,有利于土体固结;而远离边坡,排水量较小,不利于固结,导致固结程度的差异性大,主要表现在地基不均匀变形上,最终导致土体力学强度差异性,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场区建筑物地基可能产生裂缝。
3、开矿排水。随着含水层岩内部细颗粒的运移和流失,其原有的地层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而导致地面沉陷、裂缝。
4、地应力作用。由于工程开挖、地下开采所引起的围岩岩体应力的重新分布,产生了一定范围的松动圈。在松动圈内,裂隙张开。
5、地基覆盖层与基岩接触关系。由于淤泥质土层的不等厚分布,且与其下基岩界面呈约小的倾角,微倾,当倾角大于局部淤泥质土的内摩擦角,厚度大的一侧产生累积沉降变形,由此引起地基产生滑移,导致地面拉裂。
6、上部荷载分布不均。裂缝的走向、规模与地基上部建筑物荷载的大小、集中荷载分布程度也有一定关系,上部荷载越大,分布越不均一,地表裂缝分布越多,且规模也较大,一般裂缝走向与上部荷载不均匀分布的方向较为一致。另外,巷道边坡坡高、顶厚及岩体组成的差异性,也导致地面沉陷的差异性。
二、地基沉陷引起的裂缝的治理措施
对于沉降差不大,且已不再发展的一般性细小裂缝,如果墙柱构件与房屋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是足够的,一般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和使用,采用表面处理,即采取砂浆堵抹即可。对于不均匀沉降仍在发展,裂缝较严重且在继续开展阶情况,应本着先加固地基后处理裂缝的原则进行。一般可采用桩基托换加固方法来加固,即沿基础两侧布置灌注桩,上设抬梁,将原基础圈梁托起,防止地基继续下沉。防止地基继续沉降还可以采取注浆加固处理,在基础边缘外起的一定范围内对称梅花状布孔,孔深根据地质情况确定。通过用振动法(或钻孔法)将注浆花管击至设计灌浆加固深度,将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拌成的稠浆注入地基土中。即用有一定限度的压力,使水泥稠浆向地基的孔隙、空隙和空洞灌注。灌浆时,浆液所受阻力较小,易于渗透充填。浆液的渗流是哪里薄弱,就往哪里钻,形成不规则脉状、网状和窝团状浆液流体;浆液流体包围和胶结土粒及碎石,固化后形成有一定强度的网络状结石,与四周被挤密的填土一起形成复合地基,从而使地基结构趋于致密、均匀性改善、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沉降稳定后或地基继续沉降问题解决后,应对裂缝墙体根据裂缝的严重程度,分别采用灌浆充填法(1:2水泥砂浆);钢筋网片加固法(250mm×250mmΦ4—6钢筋网,用穿墙拉筋固定于墙体两侧,上抹35mm厚1:2.5水泥砂浆或C20细石混凝土);拆砖重砌法(拆去局部砖墙,用高于原强度等级一级的砂浆重新砌筑)进行处理。还可以通过注浆法,其作法是,用空气压缩机将粘合剂灌人砖墙裂缝内,将开裂的墙重新粘合在一起,提高裂缝墙体强度的强度,具体施工方法如下:可沿裂缝打φ25mm孔,每个孔相距25mm左右,将建筑胶聚合水泥浆灌入孔内,形成销键来抵抗剪力,依靠建筑胶聚合水泥砂浆将裂缝粘成整体。按照裂缝的宽度配制三种浆。当裂缝宽度在0.2~1mm时用稀浆,裂缝宽度在1~5mm时用稠浆;裂缝宽度在5~15mm时用砂浆。具体灌浆修补砖墙裂缝的施工工艺如下,即:清理裂缝→粘灌浆嘴子→封闭裂缝→检查封闭程度→灌浆。
三、由于施工技术而出现的裂缝
1、裂缝出现的原因。建筑地基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类型有很多,刚浇注的混凝土楼盘出现的龟裂、预留口周围的放射性裂缝、墙体上部的裂缝等。
(1)拆模过旱出现的裂缝。因为楼板的拆模过早就可能造成混凝土因承受不了巨大的载荷力而导致混凝土的开裂。因为支撑对混凝土楼板进行局部的上顶,人为是无法掌握其支撑力度的大小,因此,就不可避免的在支撐点周围产生裂缝。
(2)建筑楼板的强度不够。因楼板的建筑强度不够就可能产生建筑裂缝,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威胁建筑物的安全。而建筑强度不够有可以根据下面几点进行探讨:没有对模板强度进行计算;支撑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及建筑物龙骨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施工方案计算的距离:支撑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及建筑龙骨之间的距离小于施工距离:立向支撑的接缝、支撑与龙骨的接缝、龙骨之间的接缝不密实;纵向支撑接头轴心不垂直,并且没有拉杆或拉杆无法发挥功效等原因。
(3)泵送混凝土安放处无支撑。混凝土在布料杆的自身重量加上布料杆系统中混凝土所形成的荷载都承受在布料杆的四个支撑点上,因此,布料杆经常会出现因受力过大而产生的裂缝,因此,在布料杆的周围应设计几个支撑点,减少裂缝的产生。
2、处理方法的探讨
(1)改良混凝土配方。改良混凝土的水灰比,将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在140mm左右,我们一般将混凝土的塌落度采用的数值在80~120mm之间,尽可能的缩小水灰比,防止混凝土早期的干缩现象发生。
(2)正确选择混凝土的种类。对于建筑来说,应该选用中热或者低热的水泥种类,一般如普通的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等,尽可能的避免利用纯熟料配置的水泥或早强的水泥使用正确的添加剂,尽可能减少水泥的使用量,让其充分体现混凝土后期强度高的特性。减少混凝土的砂浆比,加大骨料用量。混凝土的内浆量一般处于580600L/ms,骨料的用量应控制在1050~1100kg/m3之间。
(3)加强工程管理。在建筑混凝土初凝的13d里,对混凝土的留空应进行温度检测。依据混凝土的温差变化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一般为7d,特殊的为14d。对混凝土的养护应安排专人进行,耐心细致的保养混凝土,使其充分水化,增大自身强度。
四、结论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耐久性较好的结构体系,但是由于混凝土是由各种不同材料性质组成的混合体,其匀质性较差,抗拉强度较低,又有膨胀收缩、徐变等特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往往由于设计不周、施工粗糙、使用不当等原因,致使混凝土构件与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给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有些裂缝则危及结构的安全,甚至造成建筑物的严重破坏和倒塌。建筑裂缝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应牢牢掌握每一种防治方法,以一变应万变,做到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尽量实现防治最优。
参考文献:
[1]闫雅民.浅谈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J].西部探矿工程,2011,(S1).
[2]范涛,易金航.某公寓楼现浇板裂缝分析与处理[J].四川建筑,2009,(05).
[3]向英华.住宅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J].山西建筑,2011,(12).
【关键词】 建筑;地基;裂缝处理
有些房屋可能由于设计不周、施工质量差、施工现场管理不善、使用功能的改变及抗震等级的调整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建筑物不能满足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中某项或几项功能的要求,为完善其功能要求、延长其使用寿命需对建筑物进行维修、加固。
一、地基裂缝成因分析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分析各建筑物地基地层分布、岩性特征、地基裂缝形状和规模等,认为造成建筑物地基裂缝、沉降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基岩性的不均一。如果地面沉降区位于厚度较大的松散堆积层上,沉降部位都在砂性土与粘性土互层之上,物理力学性质差,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陷,强风化岩体分布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都是导致不均一沉降,因两种岩体结构及力学性质的差异性,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陷、裂缝。
2、固结程度不同。如果边坡上部分布着厚度较大、力学性质差的淤泥质土,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其上有砂性土覆盖,排水固结困难,从而造成排水条件的差异性;如果在边坡附近,排水量大,有利于土体固结;而远离边坡,排水量较小,不利于固结,导致固结程度的差异性大,主要表现在地基不均匀变形上,最终导致土体力学强度差异性,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场区建筑物地基可能产生裂缝。
3、开矿排水。随着含水层岩内部细颗粒的运移和流失,其原有的地层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而导致地面沉陷、裂缝。
4、地应力作用。由于工程开挖、地下开采所引起的围岩岩体应力的重新分布,产生了一定范围的松动圈。在松动圈内,裂隙张开。
5、地基覆盖层与基岩接触关系。由于淤泥质土层的不等厚分布,且与其下基岩界面呈约小的倾角,微倾,当倾角大于局部淤泥质土的内摩擦角,厚度大的一侧产生累积沉降变形,由此引起地基产生滑移,导致地面拉裂。
6、上部荷载分布不均。裂缝的走向、规模与地基上部建筑物荷载的大小、集中荷载分布程度也有一定关系,上部荷载越大,分布越不均一,地表裂缝分布越多,且规模也较大,一般裂缝走向与上部荷载不均匀分布的方向较为一致。另外,巷道边坡坡高、顶厚及岩体组成的差异性,也导致地面沉陷的差异性。
二、地基沉陷引起的裂缝的治理措施
对于沉降差不大,且已不再发展的一般性细小裂缝,如果墙柱构件与房屋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是足够的,一般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和使用,采用表面处理,即采取砂浆堵抹即可。对于不均匀沉降仍在发展,裂缝较严重且在继续开展阶情况,应本着先加固地基后处理裂缝的原则进行。一般可采用桩基托换加固方法来加固,即沿基础两侧布置灌注桩,上设抬梁,将原基础圈梁托起,防止地基继续下沉。防止地基继续沉降还可以采取注浆加固处理,在基础边缘外起的一定范围内对称梅花状布孔,孔深根据地质情况确定。通过用振动法(或钻孔法)将注浆花管击至设计灌浆加固深度,将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拌成的稠浆注入地基土中。即用有一定限度的压力,使水泥稠浆向地基的孔隙、空隙和空洞灌注。灌浆时,浆液所受阻力较小,易于渗透充填。浆液的渗流是哪里薄弱,就往哪里钻,形成不规则脉状、网状和窝团状浆液流体;浆液流体包围和胶结土粒及碎石,固化后形成有一定强度的网络状结石,与四周被挤密的填土一起形成复合地基,从而使地基结构趋于致密、均匀性改善、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沉降稳定后或地基继续沉降问题解决后,应对裂缝墙体根据裂缝的严重程度,分别采用灌浆充填法(1:2水泥砂浆);钢筋网片加固法(250mm×250mmΦ4—6钢筋网,用穿墙拉筋固定于墙体两侧,上抹35mm厚1:2.5水泥砂浆或C20细石混凝土);拆砖重砌法(拆去局部砖墙,用高于原强度等级一级的砂浆重新砌筑)进行处理。还可以通过注浆法,其作法是,用空气压缩机将粘合剂灌人砖墙裂缝内,将开裂的墙重新粘合在一起,提高裂缝墙体强度的强度,具体施工方法如下:可沿裂缝打φ25mm孔,每个孔相距25mm左右,将建筑胶聚合水泥浆灌入孔内,形成销键来抵抗剪力,依靠建筑胶聚合水泥砂浆将裂缝粘成整体。按照裂缝的宽度配制三种浆。当裂缝宽度在0.2~1mm时用稀浆,裂缝宽度在1~5mm时用稠浆;裂缝宽度在5~15mm时用砂浆。具体灌浆修补砖墙裂缝的施工工艺如下,即:清理裂缝→粘灌浆嘴子→封闭裂缝→检查封闭程度→灌浆。
三、由于施工技术而出现的裂缝
1、裂缝出现的原因。建筑地基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类型有很多,刚浇注的混凝土楼盘出现的龟裂、预留口周围的放射性裂缝、墙体上部的裂缝等。
(1)拆模过旱出现的裂缝。因为楼板的拆模过早就可能造成混凝土因承受不了巨大的载荷力而导致混凝土的开裂。因为支撑对混凝土楼板进行局部的上顶,人为是无法掌握其支撑力度的大小,因此,就不可避免的在支撐点周围产生裂缝。
(2)建筑楼板的强度不够。因楼板的建筑强度不够就可能产生建筑裂缝,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威胁建筑物的安全。而建筑强度不够有可以根据下面几点进行探讨:没有对模板强度进行计算;支撑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及建筑物龙骨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施工方案计算的距离:支撑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及建筑龙骨之间的距离小于施工距离:立向支撑的接缝、支撑与龙骨的接缝、龙骨之间的接缝不密实;纵向支撑接头轴心不垂直,并且没有拉杆或拉杆无法发挥功效等原因。
(3)泵送混凝土安放处无支撑。混凝土在布料杆的自身重量加上布料杆系统中混凝土所形成的荷载都承受在布料杆的四个支撑点上,因此,布料杆经常会出现因受力过大而产生的裂缝,因此,在布料杆的周围应设计几个支撑点,减少裂缝的产生。
2、处理方法的探讨
(1)改良混凝土配方。改良混凝土的水灰比,将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在140mm左右,我们一般将混凝土的塌落度采用的数值在80~120mm之间,尽可能的缩小水灰比,防止混凝土早期的干缩现象发生。
(2)正确选择混凝土的种类。对于建筑来说,应该选用中热或者低热的水泥种类,一般如普通的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等,尽可能的避免利用纯熟料配置的水泥或早强的水泥使用正确的添加剂,尽可能减少水泥的使用量,让其充分体现混凝土后期强度高的特性。减少混凝土的砂浆比,加大骨料用量。混凝土的内浆量一般处于580600L/ms,骨料的用量应控制在1050~1100kg/m3之间。
(3)加强工程管理。在建筑混凝土初凝的13d里,对混凝土的留空应进行温度检测。依据混凝土的温差变化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一般为7d,特殊的为14d。对混凝土的养护应安排专人进行,耐心细致的保养混凝土,使其充分水化,增大自身强度。
四、结论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耐久性较好的结构体系,但是由于混凝土是由各种不同材料性质组成的混合体,其匀质性较差,抗拉强度较低,又有膨胀收缩、徐变等特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往往由于设计不周、施工粗糙、使用不当等原因,致使混凝土构件与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给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有些裂缝则危及结构的安全,甚至造成建筑物的严重破坏和倒塌。建筑裂缝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应牢牢掌握每一种防治方法,以一变应万变,做到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尽量实现防治最优。
参考文献:
[1]闫雅民.浅谈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J].西部探矿工程,2011,(S1).
[2]范涛,易金航.某公寓楼现浇板裂缝分析与处理[J].四川建筑,2009,(05).
[3]向英华.住宅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J].山西建筑,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