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多媒体技术与幼儿园美术课程的整合,正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两者的整合能为美术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更新的教学方法、更深的评价模式,为孩子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更广阔的空间。那么,如何有效地将两者结合呢?在我园信息技术课题开展的同时,我尝试了整合“三步曲”:明确效度、挖掘深度、注意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
一、明确整合效度
要想进行有效的整合,第一步就需要充分了解两者整合对于提高教学活动效率的优势。明确整合的效度。在实践过程中,我感到了以下的优势。
1 能激发兴趣,提高参与效率
孩子对动画片情有独钟,是因为它直观、动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美术活动设计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幼儿感官,吸引幼儿注意,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小班绘画活动《煎蛋》,我设计了蛋在煎的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动画。当第一画面“蛋打碎入锅”出现时,孩子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随着鸡蛋颜色的逐渐变化及“滋滋”声,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说起所见,很快就进入活动中去。在动画与图片分解的动、静交替的信息传递中,孩子轻松地把握了煎蛋的颜色、形状,并且在观看后迫切地想在锅形的画纸上“煎蛋”。可见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兴趣相当高。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将死板、抽象的画面变为色彩丰富、主题鲜明的画面,这样孩子能轻松地、积极地投入到创造活动中去,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效率。
2 能易化难点,提高示范效率
美术活动中的一些绘画技巧比较生硬,让孩子难以理解消化,而老师必要的示范却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根据活动的重难点,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示范课件,可以让孩子直观、形象地掌握绘画方式,提高了示范效率。如,绘画活动《线条想象画》,孩子们是首次接触这样的画画形式。看着复杂的线条与色块,幼儿疑惑了。为了让孩子更清楚作画的方法及要求,我做了一个课件作为示范:在画面上任意画出不同的线条,再在线条间涂上了不同颜色,这样就瞬间呈现了一幅漂亮的抽象画。这种直观的示范使孩子在短时间内就领会了线条想象画作画的方式。
3 能发挥想象,提高创造效率
美术活动需要孩子自我进行创造,但是创造大多需要大量的基础经验做铺垫,而幼儿本身的经验匮乏会常常阻碍孩子‘发挥想象。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的需要收集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料,通过不同手段把资料“整合”起来,给孩子一定的直接经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其创造力。如绘画《我的房子》,绘画要求是让幼儿自己创作房子。而在我们的周围,房子的造型千篇一律,没有特殊风格,更没有艺术造型,要想让孩子想象出造型别致的房子是很难的。于是我通过网络下载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如中国的北京故宫、西藏的布达拉官、云南傣族竹楼群、苏州水乡,还有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古希腊建筑雅典卫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这些图文并茂的感性材料不仅增长了幼儿的知识、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为他们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了信息资源,同时还开发了幼儿的创作愿望。不一会,一幅幅造型独特、想象丰富的“房子”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可见,利用多媒体能够有效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幼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
二、挖掘整合深度
明确整合的优势后,第二步我从活动的各个环节入手,利用这些优势,让孩子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有效的创作,充分挖掘了整合的深度。
1 利用动画课件,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
幼儿园美术活动不仅是掌握技能技巧,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也是目标之一。但是在以往的活动中,孩子们只是看到死板的图片和老师的讲解,很难身临其镜感受作品之美。于是,我利用动画课件,创设情景,让孩子们更直观、形象地去感受,提升自己审美的情趣。如活动《小蝌蚪》,我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情景:温和的阳光、水波粼粼的湖面、随风飘摆的小草,还有游来游去的蝌蚪。孩子们看到这么美丽、生动的画面,都惊叹不已。在随后的作品中,他们不但将蝌蚪形象、神态画得活灵活现,更追求整体画面的效果,添画了许多东西,使作品内容十分丰富,但又主体突出。
2 运用动态图片,丰富幼儿的绘画经验
当美术教学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幼儿主动探索理解、主动掌握,可幼儿总有“启而不发”、“思维受堵”的时候。所以我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景,把教材内容、教师所讲和幼儿思维融合在一起,使其受堵思维顺畅发展,增强其理解力。如,在绘画活动《春天》中,由于幼儿经历浅,知识面窄,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不够强,因此对春天的知识也很浅显,只知道小花和小草。如要让幼儿了解春天的自然特色,就得让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梦想难以实现。为此,我依据本活动的重难点,用电脑制成大量的动态图片情景:小河融化、大雁飞回、百花齐放、柳树发芽等。当这些大自然的春景出现在幼儿面前时,幼儿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春天的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活动重点,突破了难点,丰富了幼儿学习绘画的经验。
3 运用音响设备,拓宽幼儿的表达方式
幼儿美术的表达方式可以同文学、音乐联系起来,进行艺术综合教育。因为艺术是相通的,这样一来可以拓宽美术的表达途径,开拓幼儿的思维,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如在《听听画画》这一活动中,我先请幼儿欣赏小提琴协奏曲《蓝色梦幻曲》和民乐《金蛇狂舞》这两段风格迥异的音乐,然后引导孩子们根据自己所听到、感受到的,运用线条、色块等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活动中有的孩子用冷色调来表示安静,用暖色调来表示热闹:有的孩子用温和的大波浪线表示安静,用尖锐的曲线表示热闹;有的孩子用大而长的色块表示安静,小而短的色块表示热闹……通过音响设备的运用,极大拓宽了孩子美术的表达方式。
4 通过视屏展示仪,优化幼儿的欣赏活动
以前请幼儿欣赏观察老师的范画有一定难度,因为作品比较小,不能让幼儿进行仔细的观察。运用视频展示仪,就可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小小的图画通过镜头调节放大即可供幼儿欣赏,从整体到细节部分都能看得很清楚。如简笔画《美丽的花瓶》,活动内容是请孩子画花纹。可是由于范作上的花纹都是比较细小、精致的,孩子们不容易观察仔细,这给他们的创作带了一定的阻碍。于是我运用展示仪进行欣赏,不仅让孩子们欣赏到了大量花纹装饰迥异的花瓶,而且运用局部调整放大,让幼儿清晰地看清花纹上的细小部 分,掌握花纹的规律与画法。加之配上老师的讲解,孩子们很快就装饰了一个个漂亮的花瓶。
5 运用数码产品,深化幼儿的评价活动
评价是美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往往我们比较重视对作品的评价,而忽视对绘画过程的评价。如孩子在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持久性、习惯方面等,因为这个过程是很难直接呈现在孩子面前的。但是我利用一些数码产品如摄像机,记录下孩子绘画过程中的一些情况,然后直接连接在电视机上进行播放,这样可以让孩子自己找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又如,泥工活动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每次的泥工作品都很漂亮。但为了保持橡皮泥的湿度,活动结束后就把作品揉成团匆匆地收入盒中,着实有点可惜。我就用数码相机,把幼儿的作品以照片的形式保存。这样可以在比较空闲的时间,让幼儿欣赏评价,还可传到网上供家长、他人欣赏评价,深化了幼儿的评价活动。
三、注意整合的角度
虽然在美术活动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不能夸大其作用,以此取代传统教学。因此,我的第三步就是经常从多个角度出发,反思活动,注意整合的正确性。
1 站在活动设计的角度,注意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性
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目的在于为教学服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使用。因此,在运用中应服从于教学目标,追随幼儿的需要。虽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能抓住重点、易化难点,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它始终无法取代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幼儿的实践、创造。因此,我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避免将应该让幼儿讨论思考的问题、体验的内容设计到课件上进行展示,这样会影响阻碍幼儿独立思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被剥夺,对屏幕有了依赖性。必须坚持以教师引导、幼儿操作为主,多媒体为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站在孩子的角度,讲究多媒体技术的科学性
多媒体课件在选用、设计上要讲究科学性,不要为了画面的动画效果而滥用技术,在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制作要注意清晰、准确,不要为了吸引注意,制作成抢眼的动态效果,这样反而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一定要注意直观、明了。另外在声音的穿插上,不能为了吸引幼儿注意而一味地使用,有时反而会破坏和谐的教学氛围,转移幼儿注意。
3 站在老师的角度,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实用性
作为提供学习资源来讲,网络不是唯一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一定要注意实用性,同样两种资源,哪种有利教学就使用哪种,绝不能因为追求技术而忽略了身边最朴实的教学资源。例如画小鸡,可以给孩子展示各种形态的小鸡图片,以及不同造型风格的小鸡作品,已经很丰富了。但如果我拿出一只活泼的小鸡,就能代替那个利用很多时间制作的小鸡课件了。因为课件所具有的优势,一只真正的小鸡就能将其囊括,而且孩子们对可爱的小鸡更有兴趣,思维也更加活跃。
上述是我对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一些初浅认识和实践体会,相信在不断地研究下,这种新型的整合课程模式会越来越完善,让美术活动走进更宽广的天地。
一、明确整合效度
要想进行有效的整合,第一步就需要充分了解两者整合对于提高教学活动效率的优势。明确整合的效度。在实践过程中,我感到了以下的优势。
1 能激发兴趣,提高参与效率
孩子对动画片情有独钟,是因为它直观、动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美术活动设计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幼儿感官,吸引幼儿注意,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小班绘画活动《煎蛋》,我设计了蛋在煎的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动画。当第一画面“蛋打碎入锅”出现时,孩子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随着鸡蛋颜色的逐渐变化及“滋滋”声,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说起所见,很快就进入活动中去。在动画与图片分解的动、静交替的信息传递中,孩子轻松地把握了煎蛋的颜色、形状,并且在观看后迫切地想在锅形的画纸上“煎蛋”。可见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兴趣相当高。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将死板、抽象的画面变为色彩丰富、主题鲜明的画面,这样孩子能轻松地、积极地投入到创造活动中去,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效率。
2 能易化难点,提高示范效率
美术活动中的一些绘画技巧比较生硬,让孩子难以理解消化,而老师必要的示范却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根据活动的重难点,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示范课件,可以让孩子直观、形象地掌握绘画方式,提高了示范效率。如,绘画活动《线条想象画》,孩子们是首次接触这样的画画形式。看着复杂的线条与色块,幼儿疑惑了。为了让孩子更清楚作画的方法及要求,我做了一个课件作为示范:在画面上任意画出不同的线条,再在线条间涂上了不同颜色,这样就瞬间呈现了一幅漂亮的抽象画。这种直观的示范使孩子在短时间内就领会了线条想象画作画的方式。
3 能发挥想象,提高创造效率
美术活动需要孩子自我进行创造,但是创造大多需要大量的基础经验做铺垫,而幼儿本身的经验匮乏会常常阻碍孩子‘发挥想象。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的需要收集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料,通过不同手段把资料“整合”起来,给孩子一定的直接经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其创造力。如绘画《我的房子》,绘画要求是让幼儿自己创作房子。而在我们的周围,房子的造型千篇一律,没有特殊风格,更没有艺术造型,要想让孩子想象出造型别致的房子是很难的。于是我通过网络下载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如中国的北京故宫、西藏的布达拉官、云南傣族竹楼群、苏州水乡,还有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古希腊建筑雅典卫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这些图文并茂的感性材料不仅增长了幼儿的知识、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为他们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了信息资源,同时还开发了幼儿的创作愿望。不一会,一幅幅造型独特、想象丰富的“房子”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可见,利用多媒体能够有效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幼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
二、挖掘整合深度
明确整合的优势后,第二步我从活动的各个环节入手,利用这些优势,让孩子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有效的创作,充分挖掘了整合的深度。
1 利用动画课件,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
幼儿园美术活动不仅是掌握技能技巧,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也是目标之一。但是在以往的活动中,孩子们只是看到死板的图片和老师的讲解,很难身临其镜感受作品之美。于是,我利用动画课件,创设情景,让孩子们更直观、形象地去感受,提升自己审美的情趣。如活动《小蝌蚪》,我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情景:温和的阳光、水波粼粼的湖面、随风飘摆的小草,还有游来游去的蝌蚪。孩子们看到这么美丽、生动的画面,都惊叹不已。在随后的作品中,他们不但将蝌蚪形象、神态画得活灵活现,更追求整体画面的效果,添画了许多东西,使作品内容十分丰富,但又主体突出。
2 运用动态图片,丰富幼儿的绘画经验
当美术教学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幼儿主动探索理解、主动掌握,可幼儿总有“启而不发”、“思维受堵”的时候。所以我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景,把教材内容、教师所讲和幼儿思维融合在一起,使其受堵思维顺畅发展,增强其理解力。如,在绘画活动《春天》中,由于幼儿经历浅,知识面窄,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不够强,因此对春天的知识也很浅显,只知道小花和小草。如要让幼儿了解春天的自然特色,就得让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梦想难以实现。为此,我依据本活动的重难点,用电脑制成大量的动态图片情景:小河融化、大雁飞回、百花齐放、柳树发芽等。当这些大自然的春景出现在幼儿面前时,幼儿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春天的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活动重点,突破了难点,丰富了幼儿学习绘画的经验。
3 运用音响设备,拓宽幼儿的表达方式
幼儿美术的表达方式可以同文学、音乐联系起来,进行艺术综合教育。因为艺术是相通的,这样一来可以拓宽美术的表达途径,开拓幼儿的思维,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如在《听听画画》这一活动中,我先请幼儿欣赏小提琴协奏曲《蓝色梦幻曲》和民乐《金蛇狂舞》这两段风格迥异的音乐,然后引导孩子们根据自己所听到、感受到的,运用线条、色块等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活动中有的孩子用冷色调来表示安静,用暖色调来表示热闹:有的孩子用温和的大波浪线表示安静,用尖锐的曲线表示热闹;有的孩子用大而长的色块表示安静,小而短的色块表示热闹……通过音响设备的运用,极大拓宽了孩子美术的表达方式。
4 通过视屏展示仪,优化幼儿的欣赏活动
以前请幼儿欣赏观察老师的范画有一定难度,因为作品比较小,不能让幼儿进行仔细的观察。运用视频展示仪,就可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小小的图画通过镜头调节放大即可供幼儿欣赏,从整体到细节部分都能看得很清楚。如简笔画《美丽的花瓶》,活动内容是请孩子画花纹。可是由于范作上的花纹都是比较细小、精致的,孩子们不容易观察仔细,这给他们的创作带了一定的阻碍。于是我运用展示仪进行欣赏,不仅让孩子们欣赏到了大量花纹装饰迥异的花瓶,而且运用局部调整放大,让幼儿清晰地看清花纹上的细小部 分,掌握花纹的规律与画法。加之配上老师的讲解,孩子们很快就装饰了一个个漂亮的花瓶。
5 运用数码产品,深化幼儿的评价活动
评价是美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往往我们比较重视对作品的评价,而忽视对绘画过程的评价。如孩子在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持久性、习惯方面等,因为这个过程是很难直接呈现在孩子面前的。但是我利用一些数码产品如摄像机,记录下孩子绘画过程中的一些情况,然后直接连接在电视机上进行播放,这样可以让孩子自己找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又如,泥工活动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每次的泥工作品都很漂亮。但为了保持橡皮泥的湿度,活动结束后就把作品揉成团匆匆地收入盒中,着实有点可惜。我就用数码相机,把幼儿的作品以照片的形式保存。这样可以在比较空闲的时间,让幼儿欣赏评价,还可传到网上供家长、他人欣赏评价,深化了幼儿的评价活动。
三、注意整合的角度
虽然在美术活动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不能夸大其作用,以此取代传统教学。因此,我的第三步就是经常从多个角度出发,反思活动,注意整合的正确性。
1 站在活动设计的角度,注意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性
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目的在于为教学服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使用。因此,在运用中应服从于教学目标,追随幼儿的需要。虽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能抓住重点、易化难点,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它始终无法取代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幼儿的实践、创造。因此,我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避免将应该让幼儿讨论思考的问题、体验的内容设计到课件上进行展示,这样会影响阻碍幼儿独立思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被剥夺,对屏幕有了依赖性。必须坚持以教师引导、幼儿操作为主,多媒体为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站在孩子的角度,讲究多媒体技术的科学性
多媒体课件在选用、设计上要讲究科学性,不要为了画面的动画效果而滥用技术,在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制作要注意清晰、准确,不要为了吸引注意,制作成抢眼的动态效果,这样反而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一定要注意直观、明了。另外在声音的穿插上,不能为了吸引幼儿注意而一味地使用,有时反而会破坏和谐的教学氛围,转移幼儿注意。
3 站在老师的角度,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实用性
作为提供学习资源来讲,网络不是唯一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一定要注意实用性,同样两种资源,哪种有利教学就使用哪种,绝不能因为追求技术而忽略了身边最朴实的教学资源。例如画小鸡,可以给孩子展示各种形态的小鸡图片,以及不同造型风格的小鸡作品,已经很丰富了。但如果我拿出一只活泼的小鸡,就能代替那个利用很多时间制作的小鸡课件了。因为课件所具有的优势,一只真正的小鸡就能将其囊括,而且孩子们对可爱的小鸡更有兴趣,思维也更加活跃。
上述是我对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一些初浅认识和实践体会,相信在不断地研究下,这种新型的整合课程模式会越来越完善,让美术活动走进更宽广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