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理/白石
你想过吗——古老的火药可以爆炸出艺术?你相信吗——美丽的烟火可以永恒?蔡国强说:“我想要相信”——“我愿相信,在这个宇宙中,有很多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可能性。”我想要相信,I want to belive,蔡国强2008年北京个人艺术展的名字。
一个胆小的人
出乎意料之外,使用火药这种如此猛烈的创作手段的蔡国强,却是一个胆小的人。他说,“火药和我的天性刚好相反。我一直比较胆小、中规中矩,画画人家用笔很大气,我却甩不开,身体也比较瘦,做事情放不开,而且特别地怀旧、喜欢寂寞。”也有一点让人很意外,作为一位在国外生活工作多年的知名独立艺术家,会积极参与大型的国内官方活动,如APEC会议,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焰火设计。
给威尼斯带去被马可·波罗遗忘的东西
他的创作很受传统事物与故土的影响。他有一幅照片,上面是他父亲当年几个火柴画作品,底下是一段自述:父亲喜欢画画,对我影响很大,最难忘的还是坐在他的膝盖上,他在火柴盒上画山水,现在想起来,这些小小的火柴盒对我的影响比他的正经画更大,方寸之间,天涯万里,随意我心。
“确切地说,泉州这个城市在历史积淀上形成的文化特征,对他的创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注意到蔡国强的“本土”特征。他分析道:“泉州有着极为浓郁的民间文化氛围,在多种形态的民间艺术中,古朴精巧的‘手工性’传统为他的艺术制作工艺带来了天然的启发,而民间艺术中‘生死轮回’的观念则成为他艺术的精神源泉。他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民间玄学的传统,又将其融入完美表象,从而完成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
他最擅长的,是用传统的中国材料,如火药、瓷器、中草药、风筝、竹篾等来演绎最前卫的现代艺术。他让耳熟能详的中国元素耳目一新,表现人类普遍关注的共同问题,并让西方观众领略到了中国智慧的深意。
“蔡国强的艺术实践经常重现中国文化的符号和象征,以展示历史和全球化的辩证性。”资深策展人亚历山大·孟璐这样评价他。
“1986年,当我从家乡泉州出发,离开中国的时候,我自己就像一艘船在世界游。”蔡国强说,“我要感谢中国给我源源不断的创作财富,至今我仍对中国文化迷恋、怀旧、充满信心。”
泉州,是马可·波罗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1995年,正是马可·波罗从泉州启程前往威尼斯的700周年,蔡国强驶着来自泉州的中国渔船驶进威尼斯,那艘船上载着一个装有中草药的自动贩卖机,和100公斤人参,给双年展“补一补”,给威尼斯带去“被马可·波罗遗忘的东西”。这一作品所要表现的文化交流因为它的历史性而有更丰富的可释义性。
一艘插满3000多支箭的船,悬空而停,船头上的国旗迎风飘扬,这是蔡国强的装置作品《草船借箭》。这艘船是从泉州挖掘出来的古船。这个作品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中国在世界舞台的现状,也是蔡国强备受争议的作品之一。
有批评者认为这是海外华人艺术家打“中国牌”博取老外欢心,国外评论者则认为这是中国艺术家“反西方的民族主义”。但蔡国强说,“民族的不一定就是世界的。民族的东西还需要向世界开放,有语言转译的过程,需要更多地向世界介绍。”
蔡国强并不认为他是在拿中国元素取悦西方观众:“简单来说,我是中国人,热爱中国文化,所以在创作中理所当然会有中国元素;而且西方人喜欢的不是中国符号,而是我的作品‘好玩’、参与性高。”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艺术已不再处于封闭的文化环境之中,而是进入了一个全球循环的轨道,因此中国艺术面临着本土与全球的文化关系这个新的课题。在这一课题之中,蔡国强的艺术总体上在西方获得普遍赞誉的事实表明了中国艺术与国际对话的有效性,这体现出中国文化因素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支撑,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在更大的视野中思考中国文化的可能性。
将猛烈的爆破转化成美丽的文化事件
用火药作为创作手段也与泉州有关。“小时候在泉州,我的家乡,有很多小孩做鞭炮以补贴家用。”童年时对火药的好奇与迷恋,促使大学期间的蔡国强开始着手火药画的创作。
“最初我用风扇吹动画布上的颜料,或者将油画放在火上做出烧焦效果,都是想探索偶然性,但逐渐感觉这样‘太小气’,于是开始用火药。”蔡国强说,用火药的危险和形式、视觉上的新鲜感,可以打破他“保守和胆小”的做事方式。
在麻纸上预先铺好火药,有选择地盖上木板和砖头,火药引燃后,纸面纤维结构在爆破中保留并吸收了焦化的效果,形成了蔡国强创作火药画作品的总体步骤。在最初试验时,蔡国强总是掌握不了“火势”,不是纸面烧焦了就是未达到理想效果。后来还是祖母“灭火”的举动启发了他。“火药的魅力在于控制与反控制,火药要适量,时间要把握好,这样参与其中的我和观众便会沉浸在摧毁性爆炸实质力量的瞬间体验之中。”
蔡国强说,“所以火药爆炸的那种破坏性实际上是冲着我自己来的,用这种不大好控制的、极具偶然性的方式来改变自己过于理性的创作和想法。我对火药这种材料一直怀有不安和不甘心,它对我一直是一种极具魅力的怨艾。”
“这有对材料本身的自然属性,对其中蕴藏的神秘感的迷恋。火药这东西很有意思,爆炸之前是尘土,爆炸之后就变成烟痕、残灰,很安静很安静。我从火药里体会到了哲学。”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一直留在喜庆庆典点缀的民俗范围里,在一个当代艺术家的手里,它扩大了美学表现的力量和影响范围。
多年居日留学的经历扩大了蔡国强思考力的跨度。当1991年他在日本创作《原初火球》时就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超越狭隘的东西方比较?有没有一种更宽泛的语境或是更广阔的视野?”1995年,蔡国强作为日本代表在PS1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在纽约的第一次展览。“现在看来,我到日本和美国,时机都非常适宜。火药具有的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的因素,符合日本的传统美学,它的速度、张力,又与他们崇尚的文化英雄主义不谋而合。而我到纽约的时候,正好美国的多元文化思潮到来,文化界重新思考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东方文化。”此时,蔡国强也在思考自己的爆破:剧烈的爆炸如何更进一步转化成美丽的具有诗意的事件?公开展示的艺术活动如何与创作者的精神主旨相结合?
1996年开始,蔡国强创作了一系列的户外爆炸作品,也参与了多项公众活动的焰火表演,如《蘑菇云笼罩的世纪——20世纪计划》、广岛亚运会开幕式、京都建城1200年祭,伦敦的“叶公好龙”焰火景观、2001年上海APEC景观焰火表演、隐喻“9·11”的“晴天黑云”、纽约东河上的“移动彩虹”计划;包括这一次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焰火表演设计。蔡国强所到之处,总是硝烟弥漫,总是引发轰动,并把他带入公众的视野。
在2007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他的《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以7424.75万港元的成交价打破了由徐悲鸿的画作《放下你的鞭子》保持的7200万港元的当代艺术品的拍卖纪录。他的作品成为西方艺评界“窥探”中国当下艺术创作的一个窗口。他也因“将猛烈的爆破转化成美丽的文化事件”而获得了包括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美国欧柏特艺术奖在内的一系列重要艺术奖项。他的作品表现出来的特别丰厚的承载性、表现力和多义性是当代中国文化创造力的一个表征。就如古根海姆基金会主席托马斯·克伦斯所说,蔡国强名副其实地爆破了我们时代艺术创造的公认标准。蔡国强说“我不会把现代的和传统的、极端前卫的和相对保守的完全割裂开来。我总是在所谓的国际化、全球主义和本土化种种对立的两极之间跳来跳去。我想对我来说最有魅力的是不是有另外一种可能。”
你想过吗——古老的火药可以爆炸出艺术?你相信吗——美丽的烟火可以永恒?蔡国强说:“我想要相信”——“我愿相信,在这个宇宙中,有很多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可能性。”我想要相信,I want to belive,蔡国强2008年北京个人艺术展的名字。
一个胆小的人
出乎意料之外,使用火药这种如此猛烈的创作手段的蔡国强,却是一个胆小的人。他说,“火药和我的天性刚好相反。我一直比较胆小、中规中矩,画画人家用笔很大气,我却甩不开,身体也比较瘦,做事情放不开,而且特别地怀旧、喜欢寂寞。”也有一点让人很意外,作为一位在国外生活工作多年的知名独立艺术家,会积极参与大型的国内官方活动,如APEC会议,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焰火设计。
给威尼斯带去被马可·波罗遗忘的东西
他的创作很受传统事物与故土的影响。他有一幅照片,上面是他父亲当年几个火柴画作品,底下是一段自述:父亲喜欢画画,对我影响很大,最难忘的还是坐在他的膝盖上,他在火柴盒上画山水,现在想起来,这些小小的火柴盒对我的影响比他的正经画更大,方寸之间,天涯万里,随意我心。
“确切地说,泉州这个城市在历史积淀上形成的文化特征,对他的创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注意到蔡国强的“本土”特征。他分析道:“泉州有着极为浓郁的民间文化氛围,在多种形态的民间艺术中,古朴精巧的‘手工性’传统为他的艺术制作工艺带来了天然的启发,而民间艺术中‘生死轮回’的观念则成为他艺术的精神源泉。他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民间玄学的传统,又将其融入完美表象,从而完成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
他最擅长的,是用传统的中国材料,如火药、瓷器、中草药、风筝、竹篾等来演绎最前卫的现代艺术。他让耳熟能详的中国元素耳目一新,表现人类普遍关注的共同问题,并让西方观众领略到了中国智慧的深意。
“蔡国强的艺术实践经常重现中国文化的符号和象征,以展示历史和全球化的辩证性。”资深策展人亚历山大·孟璐这样评价他。
“1986年,当我从家乡泉州出发,离开中国的时候,我自己就像一艘船在世界游。”蔡国强说,“我要感谢中国给我源源不断的创作财富,至今我仍对中国文化迷恋、怀旧、充满信心。”
泉州,是马可·波罗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1995年,正是马可·波罗从泉州启程前往威尼斯的700周年,蔡国强驶着来自泉州的中国渔船驶进威尼斯,那艘船上载着一个装有中草药的自动贩卖机,和100公斤人参,给双年展“补一补”,给威尼斯带去“被马可·波罗遗忘的东西”。这一作品所要表现的文化交流因为它的历史性而有更丰富的可释义性。
一艘插满3000多支箭的船,悬空而停,船头上的国旗迎风飘扬,这是蔡国强的装置作品《草船借箭》。这艘船是从泉州挖掘出来的古船。这个作品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中国在世界舞台的现状,也是蔡国强备受争议的作品之一。
有批评者认为这是海外华人艺术家打“中国牌”博取老外欢心,国外评论者则认为这是中国艺术家“反西方的民族主义”。但蔡国强说,“民族的不一定就是世界的。民族的东西还需要向世界开放,有语言转译的过程,需要更多地向世界介绍。”
蔡国强并不认为他是在拿中国元素取悦西方观众:“简单来说,我是中国人,热爱中国文化,所以在创作中理所当然会有中国元素;而且西方人喜欢的不是中国符号,而是我的作品‘好玩’、参与性高。”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艺术已不再处于封闭的文化环境之中,而是进入了一个全球循环的轨道,因此中国艺术面临着本土与全球的文化关系这个新的课题。在这一课题之中,蔡国强的艺术总体上在西方获得普遍赞誉的事实表明了中国艺术与国际对话的有效性,这体现出中国文化因素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支撑,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在更大的视野中思考中国文化的可能性。
将猛烈的爆破转化成美丽的文化事件
用火药作为创作手段也与泉州有关。“小时候在泉州,我的家乡,有很多小孩做鞭炮以补贴家用。”童年时对火药的好奇与迷恋,促使大学期间的蔡国强开始着手火药画的创作。
“最初我用风扇吹动画布上的颜料,或者将油画放在火上做出烧焦效果,都是想探索偶然性,但逐渐感觉这样‘太小气’,于是开始用火药。”蔡国强说,用火药的危险和形式、视觉上的新鲜感,可以打破他“保守和胆小”的做事方式。
在麻纸上预先铺好火药,有选择地盖上木板和砖头,火药引燃后,纸面纤维结构在爆破中保留并吸收了焦化的效果,形成了蔡国强创作火药画作品的总体步骤。在最初试验时,蔡国强总是掌握不了“火势”,不是纸面烧焦了就是未达到理想效果。后来还是祖母“灭火”的举动启发了他。“火药的魅力在于控制与反控制,火药要适量,时间要把握好,这样参与其中的我和观众便会沉浸在摧毁性爆炸实质力量的瞬间体验之中。”
蔡国强说,“所以火药爆炸的那种破坏性实际上是冲着我自己来的,用这种不大好控制的、极具偶然性的方式来改变自己过于理性的创作和想法。我对火药这种材料一直怀有不安和不甘心,它对我一直是一种极具魅力的怨艾。”
“这有对材料本身的自然属性,对其中蕴藏的神秘感的迷恋。火药这东西很有意思,爆炸之前是尘土,爆炸之后就变成烟痕、残灰,很安静很安静。我从火药里体会到了哲学。”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一直留在喜庆庆典点缀的民俗范围里,在一个当代艺术家的手里,它扩大了美学表现的力量和影响范围。
多年居日留学的经历扩大了蔡国强思考力的跨度。当1991年他在日本创作《原初火球》时就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超越狭隘的东西方比较?有没有一种更宽泛的语境或是更广阔的视野?”1995年,蔡国强作为日本代表在PS1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在纽约的第一次展览。“现在看来,我到日本和美国,时机都非常适宜。火药具有的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的因素,符合日本的传统美学,它的速度、张力,又与他们崇尚的文化英雄主义不谋而合。而我到纽约的时候,正好美国的多元文化思潮到来,文化界重新思考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东方文化。”此时,蔡国强也在思考自己的爆破:剧烈的爆炸如何更进一步转化成美丽的具有诗意的事件?公开展示的艺术活动如何与创作者的精神主旨相结合?
1996年开始,蔡国强创作了一系列的户外爆炸作品,也参与了多项公众活动的焰火表演,如《蘑菇云笼罩的世纪——20世纪计划》、广岛亚运会开幕式、京都建城1200年祭,伦敦的“叶公好龙”焰火景观、2001年上海APEC景观焰火表演、隐喻“9·11”的“晴天黑云”、纽约东河上的“移动彩虹”计划;包括这一次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焰火表演设计。蔡国强所到之处,总是硝烟弥漫,总是引发轰动,并把他带入公众的视野。
在2007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他的《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以7424.75万港元的成交价打破了由徐悲鸿的画作《放下你的鞭子》保持的7200万港元的当代艺术品的拍卖纪录。他的作品成为西方艺评界“窥探”中国当下艺术创作的一个窗口。他也因“将猛烈的爆破转化成美丽的文化事件”而获得了包括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美国欧柏特艺术奖在内的一系列重要艺术奖项。他的作品表现出来的特别丰厚的承载性、表现力和多义性是当代中国文化创造力的一个表征。就如古根海姆基金会主席托马斯·克伦斯所说,蔡国强名副其实地爆破了我们时代艺术创造的公认标准。蔡国强说“我不会把现代的和传统的、极端前卫的和相对保守的完全割裂开来。我总是在所谓的国际化、全球主义和本土化种种对立的两极之间跳来跳去。我想对我来说最有魅力的是不是有另外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