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5月9日-8月3日地点: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1919年3月17日,徐悲鸿去法国留学。当时,《申报》登消息说:“徐悲鸿为中国公派留学美术第一人。”
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之时,“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正式对外展出。展览中不仅梳理徐悲鸿在法国创作的脉络,还将展出徐悲鸿先生的四位法国老师(弗朗索瓦·弗拉孟、帕斯卡·达仰—布弗莱、费尔南德·柯罗蒙、保罗·阿尔伯特·贝纳尔)的作品。在徐悲鸿一度放弃中国画之后,这些人给他重新定义了艺术。
徐悲鸿在留学前,已经是中国大学画法研会的导师,他发表的《中国画改良论》尝试要打开中西方绘画的壁垒,把可以借鉴的东西融入中国画。
带着这股使命感,徐悲鸿来到法国。当时法国有众多艺术流派:野兽派、印象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主义等令人眼花缭乱。中国画不缺写意和抽象的元素,缺乏的正是写实训练,徐悲鸿选择了欧洲写实主义的道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徐悲鸿看到了帕斯卡·达仰-布弗莱的作品,达仰画《圣经》、《最后的晚餐》,也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种普世的作品给徐悲鸿先生很深刻的印象,自此徐悲鸿每个星期都会去达仰家里求教。达仰主张“勿慕时尚,毋甘小就”,并注重默画,这些艺术理念对徐悲鸿影响很大。据其学生回忆,徐悲鸿回国后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任教时,就曾让全校学生到礼堂去默马的解剖。
徐悲鸿之子徐庆平说到父亲这段留学经历:“他的艺术成功得益于这所世界著名的美术学院。他在离开以后把他在那学到的东西和自己民族的东西融为一体,也就是他所说的‘可采者融之’。”
1919年3月17日,徐悲鸿去法国留学。当时,《申报》登消息说:“徐悲鸿为中国公派留学美术第一人。”
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之时,“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正式对外展出。展览中不仅梳理徐悲鸿在法国创作的脉络,还将展出徐悲鸿先生的四位法国老师(弗朗索瓦·弗拉孟、帕斯卡·达仰—布弗莱、费尔南德·柯罗蒙、保罗·阿尔伯特·贝纳尔)的作品。在徐悲鸿一度放弃中国画之后,这些人给他重新定义了艺术。
徐悲鸿在留学前,已经是中国大学画法研会的导师,他发表的《中国画改良论》尝试要打开中西方绘画的壁垒,把可以借鉴的东西融入中国画。
带着这股使命感,徐悲鸿来到法国。当时法国有众多艺术流派:野兽派、印象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主义等令人眼花缭乱。中国画不缺写意和抽象的元素,缺乏的正是写实训练,徐悲鸿选择了欧洲写实主义的道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徐悲鸿看到了帕斯卡·达仰-布弗莱的作品,达仰画《圣经》、《最后的晚餐》,也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种普世的作品给徐悲鸿先生很深刻的印象,自此徐悲鸿每个星期都会去达仰家里求教。达仰主张“勿慕时尚,毋甘小就”,并注重默画,这些艺术理念对徐悲鸿影响很大。据其学生回忆,徐悲鸿回国后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任教时,就曾让全校学生到礼堂去默马的解剖。
徐悲鸿之子徐庆平说到父亲这段留学经历:“他的艺术成功得益于这所世界著名的美术学院。他在离开以后把他在那学到的东西和自己民族的东西融为一体,也就是他所说的‘可采者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