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思想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Ta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化思想是指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演绎归纳,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从而是问题顺利解决的数学思想。在小学的数学教材中,编者特别重视转化思想的渗透,突出转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转化思想是整个小学数学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一条无形的线索,贯穿始终,需要我们去挖掘和应用。笔者以“数与代数”为例,对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一、挖掘教材,整理转化思想的知识载体
  数学思想是隐藏在教材的数学知识背后,需要加以分析、提炼才能显现出来。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的转化思想进行挖掘并进行整理(表1),转化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中,教师只有将隐藏在其中的转化思想挖掘出来,才能有的放矢的将其应用到教学中。
  二、探索途径,应用转化思想的教学案例
  (一)转化思想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将未知问题已知化
  任何一个新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和转化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加以解决,促使其快速高效的学习新知识。
  (二)转化思想在简算中的应用,将陌生问题熟悉化
  从陌生问题向熟悉的问题的,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新旧知识联系紧密有序,彼此为基础。在处理一些陌生的计算时,只要找到突破口,引导学生利用一些运算法则、运算规律、运算定律及性质将陌生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自己豁然开朗。
  例如: 笔者在教学

×

+

×

等于幾时,先让学生观察加号连接的两个乘法算式,发现每个因数都不同,但分母中有相同的17和24,也有相同的分子9,再引导学生根据乘法交换律可以把两个乘法算式中的不同因数转化出一个相同的因数,把

×

转化成

×

或者把

×

转化成

×

,最后再运用学生熟悉的乘法分配律的逆用来进行简算。
  方法一:

×

+

×

       方法二: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三)转化思想在按比分配中的应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所有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解答一些复杂的生活问题时,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在已有知识中找到解决方案,形成自己的策略。
  例如: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体积之比。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笔者在教学这个例题时,先引导学生可以把按比例分配问题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什么问题?即把按比例分配問题转化成“平均分”问题或分数问题来解答来解答,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最后集体反馈,总结做题方法。
  方法一:把按比例分配问题转化成“平均分”问题来解答。
  先分析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500mL稀释液中的浓缩液与水的体积之比是1:4,其中浓缩液占1份,水占4份,共是5份。再把稀释液的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求出每份数,分别求出1份的浓缩液和4份的水的体积。最后解答:总份数:1+4=5,每份数:500÷5=1000(mL),浓缩液:100×1=100(mL),水:100×4=400(mL)。
  方法二:把按比例分配问题转化成“分数问题来解。
  先把稀释液的总体积看作单位“1”,按1:4的比例来配置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占单位“1”的

, 水占单位“1”的

,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分别求出浓缩液和水,最后解答:总份数:1+4=5,浓缩液:500×

=100(mL),水:100×

=400(mL)。
  三、自主应用,体会转化思想的解题优势
  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对转化思想的应用,学生对转化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的认识是比较肤浅。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解题优势,才能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转化思想,并且有意识、自觉的加以应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数学教材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转化思想。对转化思想的应用,不能像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而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断渗透与强化,才能使学生建立起转化思想,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活动目标和作品设计思路  介绍作品对达成相应游戏及教育教学活动目标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从选题考虑、适合领域、适用年龄、应用范围与方法等方面介绍作品设计思路。  作品设计目标:  1.通过”魔法赛道”的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不同条件下玩具小汽车的运动速度。  2.幼儿在游戏中初步了解摩擦力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并能开动脑筋探索和寻找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3.培养幼儿积极探索周围事物科学现象的兴趣 。  
期刊
一、问题提出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些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或几块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论”。这个理论对我们管理班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必须还得注意,人不是木板,教师面对的是动态的学生,他们是随时发展变化的,优生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有可能会变成问题学生。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能真正深入学生实际,及时发现新情况,把问题解决在校园,解决在萌芽之初,这才是班级工作的
期刊
摘要:为解决温饱问题,西部大量的青壮年农村夫妇背起行囊,远离老父母和年幼的子女,奔赴沿海发达城市打工,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挣了一些钱,改善了家庭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但他们留在家的未成年子女,因长期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缺少亲情,缺乏关爱,缺乏家庭教育,从而使这些留守儿童子女在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 厌学 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关于中国西部落后地区留守儿童学习生
期刊
《數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教案设计
期刊
一、教材內容分析  《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 19 课,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教材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生命生命》、《触摸春天》,略读课文《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世间生物生命的顽强,本节课《生命 生命》阐明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主题。  本节课讲的是《生命 生命》的第二课时,这篇文章内容精简,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教育意义。《生命 生命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之一,是数学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积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缺乏精准性等等,导致了课堂的“低效提问”现象时常出现。而课堂提问质量的提高,也往往能起到优化
期刊
教学理念: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质和量的保证。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落实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教材分析:  通过这篇文言文的学习来启发孩子们对于传统文言文文化的理解,以及引导孩子们形成一个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这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由此也可以促进孩子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起到杠杆作用。我们学校是一所合并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都受着隔代教育,因此,我们开展班主任工作的任务非常艰巨。尽管艰巨,但我觉得是光荣的,充满乐趣的,正因为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才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酸甜苦辣,多姿多彩。在这十年多的教学、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班主任的杠杆作用发挥好的话要
期刊
一、案例描述  梅梅(化名),女,九年级学生,身体健康,性格多样化,但在同学看来,并不是特别开朗,平时很随和,和同学关系还可以,但她的表面平静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无助和脆弱,因在上小学时,班风不良,班主任疏于班级道德建设,梅梅常受到同班同学的欺凌,非打即骂,梅梅常常很害怕,对学校充满恐惧,而家庭环境不但没有良好的支持,反而雪上加霜,母亲精神失常,在生活上都无法给予足够的帮助,更别说心理上的安慰,而父亲
期刊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情节,能复述故事。(重点)  2.能与同学交流对文中人物的看法,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难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对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竹外桃花三两枝---,水光潋滟晴方好---,横看成岭侧成峰---,明月几时有---。(出示苏轼图片)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