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监最初叫"宦官"。"宦"字的本意是"官吏"或者"做官",所以"宦"字经常和"官"字连在一起,叫做宦官,所以有"宦海沉浮"一说。史载,秦始皇始设"中常侍"一职,主要任务是自由出入宫廷、侍奉皇帝及其家属、传达诏令、掌握文书等,这些人被称为宦官。为了防止这些可以自由出入宫廷的宦官们在美女如云的宫中惹事生非,朝廷规定,宦官入宫之前必须先将生殖器阉割掉,宦官因此而成了非男非女的"阉人"。值得一提的是,秦汉时期的宦官并非全都是阉人。《后汉书·宦者传》里记载:"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然亦用士人,以参其选。""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是从东汉初年开始的。"太监"最初也是个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始设"中御大监"、"少监",辽代又设立了"大府监"、"秘书监"、"都水监"等机构,其最高首领都叫"太监"。因为"太监"的职能与宦官基本相同,所以明代以后"太监"便成了宦官的通称。
在封建社会里,太监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太监被贱称为"阉竖"、"阉人"。那些趋炎附势、勾结宦官而组成的帮派都被叫"阉党"。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汉恒帝时大宦官曹腾的养子,他的政敌因此咒骂他是"赘阉遗臭"。曹操认为这句话是骂他最为严重的一句话,可见他对其父为宦官养子一事讳莫如深。当太监的人大都是家里穷得连锅都揭不开,子女又多,实在养活不起。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在家等着饿死、冻死,还不如进宫当太监找条活路。如清朝末年有名的太监寇连材就属于这种情况。也有极少部分人是因为有命案在身而不想去死,或欠了别人的钱财无力偿还而企图躲债等被迫去当太监的。如《明史·宦官二·魏忠贤传》里记载,明末著名的大太监魏忠贤,"少无赖,与群恶少博,不胜,为所苦,恚而自宫。"总而言之,男人做太监虽然说是自愿的,但大多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而为之。
太监的净身大都是请专人施行手术,像前文所说的魏忠贤"恚而自宫"的人极其稀少。这主要是因为净身者要在精神上和肉体上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而净身者大都是10多岁的青少年,他们很难下狠心自己用刀子去阉割自己的命根子。不是专门干这一行的人,不稍许懂得一点医疗知识,"自宫"很可能会闹出人命。
净身有一套严格的手续和专门的讲究。专门从事净身的人是那些以骟羊、骟猪、骟牛为职业的兽医们。清朝末年,地处京郊的河北昌平是一个盛产太监的地方,那时骟羊、骟猪、骟牛的兽医们就比别的地方多了一项经营项目--阉人。一般情况下,想要净身的人必须先提前准备些酒肉、饭菜,然后再把兽医请到家里。兽医在酒饱饭足之后,让主人准备一个大木桶,木桶里盛满热水。接着,兽医在木桶的热水里加一些据说具有消炎解毒、麻醉止疼功效的中草药。稍许,兽医吩咐净身的小伙子脱光衣服,浸泡在药水里。他自己则从随身携带的行李中拿出一把明光闪亮的手术刀,放在火上烧一烧,消消毒。然后来到木桶旁与净身者聊天,趁其不备,一刀子下去,净身者便六根清静了。
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认为,人的身体、生命都是父母所赐,那怕是头上的毛发,都要格外珍惜,否则就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因此,净身后割下来的命根子一定要保存好,只不过保存命根子的权利不在自己而在兽医。兽医要别人的命根子干什么?说到底还是为了钱。净身的人进宫后有了银子,因为有东西在人家那里,每逢过年过节你就得带上鸡鸭鱼肉去看人家。如果净身的人后来发达了,那就更不用说了。再比如说,净身之人寿终正寝后如果裤裆里光秃秃的算是男人还是女人?连男人女人都不能确定怎么能够进入祖坟呢?为此,太监的家人要用银子把太监的命根子赎回来。给兽医些银子,让他把原来阉掉的东西重新放到太监身上去,再一丝不苟地用针线缝上。只有这样,太监的尸体才能完完整整地入土为安,才有资格进入祖坟。否则,只有当孤魂野鬼了。
手术做完后,兽医要在病人的尿道口上安插一个管子,要不然肉芽就会把尿道口长实,病人的尿便无法排泄。命根子被割掉后,不能让伤口很快结疤,得让它生芽长肉,慢慢地恢复。所以,手术结束后,病人最少要在炕上仰面朝上一个姿势整整躺100多天。这期间,兽医要定期来给病人换药。所谓的"药"就是白蜡、香油、花椒粉做的绵纸。每次换药都需要有几个强壮的小伙子把病人牢牢地按住。尽管如此,每换一次药,病人都会多次痛晕过去。100多天一个姿势地硬躺着,腰痛得像折断了一样。因为病人躺在炕上不能动,大小便都拉在炕上,所以屁股底下铺的全都是干沙土或者灶膛里扒出来的草木灰。只有经过这样痛苦煎熬100多天以后,病人的伤口才能彻底痊愈。
经过净身的男子只是具备了当太监的条件,还不等于就是太监。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太监,家里人还要通过宫里当差的熟人关系,送银子,走后门,征得同意后再置办一套靴帽袍褂,即可进宫当太监了。
阉割男人的历史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