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 学生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开展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离不开读,但并不是读死书,在读的过程中,要抓方法,抓关键,才能把阅读教学落到实处。
一、激趣导学
1.抓课题。文之题目,犹如人之眉眼,是最精彩、最醒目之处。它那精炼的文字都有着无比深刻的含义,或交代思路,或显示中心,为全文的学习提供了方便。例如,讲授《四个太阳》一文时,我先在黑板出示:太阳,让学生说一说。有的说红红的太阳,有的说温暖的太阳,也有的说金黄色的太阳,有个学生说:“一个太阳。”我趁机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太阳。台下立刻热闹起来,孩子们纷纷说:“老师写错了。”我笑着说:“没有啊?不信,你们自己看看课文。”这样,孩子们围绕着课题,兴致勃勃地开始感知课文。
2.抓故事情节。几乎每篇的童话和生活小故事都有引人的情节,抓住这条线索开展教学,有助于小孩子理解课文,降低学习的难度,让他们更有兴趣学习语文。在讲授《司马光》一文时,我简单介绍了课文内容:“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有一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他们正玩得高兴。突然,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个小朋友的结果会怎么样呢?”说到这儿,台下的学生个个睁大眼睛看着我,我接着说:“请你们在书本里找找就知道结果。”学生便怀着浓厚的兴趣对这篇课文进行初步的感知。
3.抓课文插图。新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意境优美的插图,这些富有生活情趣的美丽图画,既提示了学习内容,又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既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儿童的语言,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文中的插图,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文中安排了六幅插图。我在教学开始,出示第一幅图(几只小蝌蚪游来游去),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我指导学生想:小蝌蚪在干什么?接着出示第二幅插图(小蝌蚪遇见鲤鱼),问学生小蝌蚪遇见谁,在干什么呢?学生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示意他们静下来。接着一下子出示全部的插图,学生糊涂起来,有个学生说:“小蝌蚪到底要干什么呀?”我神秘地笑着说:“你们想知道,就打开书本找找吧!”
4.抓生字。“随课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重头戏,也是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起步阶段的阅读教学,只是为识字提供更为为广阔的语言环境,以便学生随着语境的变化进行立体识字。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先抓好对生字的认识才能谈得上对课文的感知,在《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由于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几乎集中了本课所有的生字,所以,这篇课文的导入作了特别的安排。
我一走进课室便叹气,小孩子很奇怪地问:“老师,你今天怎么啦?”我皱着眉头说:“昨天,我看到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可是,看着看着,却看不懂了。有几个字,我忘记怎么读。”小孩子更奇怪地问:“老师也有不懂的字,是哪些字呀?”我立刻出示课文的生字,说:“就是这些!”小孩子们高兴地把手高举抢着说:“我会,我会。”出乎意料,学生很快便学会了这些生字,我接着出示课文的第一段,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我说:“小壁虎没有了尾巴多难看,它会怎么办呢?”学生带着好奇去感知这篇课文。
二、设疑促学
在感知课文后,学生已对课文失去新鲜感,很多学生已提不起兴趣再读课文。这时需要教师“掏”出文本中最宝贵的可感因素,设计出富有挑战性的、有吸引力的问题和活动,并在教学中,通过对话不断形成“冲突”,让学生始终处于“疑惑”的状态。从而抓住学生的疑惑处,使其产生阅读的冲动,再读课文。例如,在讲授《失物招领》的课文时,由于课文较长,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大概了解课文的内容,便不愿意再读下去。我便对他们说:“准备回家的时候,唐教师的表情是很严肃的,但后来唐教师为什么会笑了?”学生被问得无言以对,我提示让他们在课文中找找答案。这样,学生又很快地投入到课文的朗读中去了。在几次的朗读后,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内容找到了答案。
三、精读积累
1.引导学生看板书诵读积累。如《荷叶圆圆》课文重点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课的句式雷同,很有规律,都是什么说荷叶是我的什么。我出示词语:(小水珠——荷叶——摇篮|小蜻蜓——荷叶——停机坪|小青蛙——荷叶——歌台|小鱼儿——荷叶——凉伞)让学生凭借这些关键词语进行诵读,减低了难度,加快了记忆和积累。
2.借助画面诵读积累。比如,《柳树醒了》一文重难点让学生通过朗诵感悟春天的美。我利用课件播放小朋友在春游中看到春天的各种美好景象和游玩的快乐的情景,鼓励学生争当春天大使,观看画面介绍春天的美好景色。学生观看画面结合课文的内容对课文进行诵读。课文经过学生的重新加工,注入学生的情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词句。
3.通过表演诵读积累。比如,《小白兔和小灰兔》全文采用对话形式展开故事情节,在精读的基础上,我让一名学生扮演老山羊,一名学生扮勤劳的小白兔,另一个扮小灰兔,请他们上台表演。学生一边表演,我要求台下的同学观察,对照课文,找找哪些地方扮得最像。学生在快乐的表演中积累的语言,收到很好的效果。
4.推敲词句诵读积累。学生只有在不同的词语、句式、语序的比较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在品评比较中积累词语。如《美丽的小路》,本文重点体会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我出示:(1)美丽的小路不见了。(2)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3)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让学生在比比读读中发现三种句式的特点,从而积累了不同句式的句子。
四、拓展深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如《比尾巴》一文,是一首语言清新生动、活泼有趣的韵文诗,在教学中,我用的较多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了解不同的动物尾巴的特点。接着,我设计了“我当小诗人”的环节,让学生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认识的动物的尾巴。这练习激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学生创造了自己的诗歌,再造了课文。
参考文献:
[1]魏星.“悟读”教学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2005,(272).
[2]课程标准.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 学生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开展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离不开读,但并不是读死书,在读的过程中,要抓方法,抓关键,才能把阅读教学落到实处。
一、激趣导学
1.抓课题。文之题目,犹如人之眉眼,是最精彩、最醒目之处。它那精炼的文字都有着无比深刻的含义,或交代思路,或显示中心,为全文的学习提供了方便。例如,讲授《四个太阳》一文时,我先在黑板出示:太阳,让学生说一说。有的说红红的太阳,有的说温暖的太阳,也有的说金黄色的太阳,有个学生说:“一个太阳。”我趁机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太阳。台下立刻热闹起来,孩子们纷纷说:“老师写错了。”我笑着说:“没有啊?不信,你们自己看看课文。”这样,孩子们围绕着课题,兴致勃勃地开始感知课文。
2.抓故事情节。几乎每篇的童话和生活小故事都有引人的情节,抓住这条线索开展教学,有助于小孩子理解课文,降低学习的难度,让他们更有兴趣学习语文。在讲授《司马光》一文时,我简单介绍了课文内容:“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有一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他们正玩得高兴。突然,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个小朋友的结果会怎么样呢?”说到这儿,台下的学生个个睁大眼睛看着我,我接着说:“请你们在书本里找找就知道结果。”学生便怀着浓厚的兴趣对这篇课文进行初步的感知。
3.抓课文插图。新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意境优美的插图,这些富有生活情趣的美丽图画,既提示了学习内容,又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既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儿童的语言,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文中的插图,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文中安排了六幅插图。我在教学开始,出示第一幅图(几只小蝌蚪游来游去),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我指导学生想:小蝌蚪在干什么?接着出示第二幅插图(小蝌蚪遇见鲤鱼),问学生小蝌蚪遇见谁,在干什么呢?学生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示意他们静下来。接着一下子出示全部的插图,学生糊涂起来,有个学生说:“小蝌蚪到底要干什么呀?”我神秘地笑着说:“你们想知道,就打开书本找找吧!”
4.抓生字。“随课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重头戏,也是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起步阶段的阅读教学,只是为识字提供更为为广阔的语言环境,以便学生随着语境的变化进行立体识字。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先抓好对生字的认识才能谈得上对课文的感知,在《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由于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几乎集中了本课所有的生字,所以,这篇课文的导入作了特别的安排。
我一走进课室便叹气,小孩子很奇怪地问:“老师,你今天怎么啦?”我皱着眉头说:“昨天,我看到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可是,看着看着,却看不懂了。有几个字,我忘记怎么读。”小孩子更奇怪地问:“老师也有不懂的字,是哪些字呀?”我立刻出示课文的生字,说:“就是这些!”小孩子们高兴地把手高举抢着说:“我会,我会。”出乎意料,学生很快便学会了这些生字,我接着出示课文的第一段,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我说:“小壁虎没有了尾巴多难看,它会怎么办呢?”学生带着好奇去感知这篇课文。
二、设疑促学
在感知课文后,学生已对课文失去新鲜感,很多学生已提不起兴趣再读课文。这时需要教师“掏”出文本中最宝贵的可感因素,设计出富有挑战性的、有吸引力的问题和活动,并在教学中,通过对话不断形成“冲突”,让学生始终处于“疑惑”的状态。从而抓住学生的疑惑处,使其产生阅读的冲动,再读课文。例如,在讲授《失物招领》的课文时,由于课文较长,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大概了解课文的内容,便不愿意再读下去。我便对他们说:“准备回家的时候,唐教师的表情是很严肃的,但后来唐教师为什么会笑了?”学生被问得无言以对,我提示让他们在课文中找找答案。这样,学生又很快地投入到课文的朗读中去了。在几次的朗读后,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内容找到了答案。
三、精读积累
1.引导学生看板书诵读积累。如《荷叶圆圆》课文重点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课的句式雷同,很有规律,都是什么说荷叶是我的什么。我出示词语:(小水珠——荷叶——摇篮|小蜻蜓——荷叶——停机坪|小青蛙——荷叶——歌台|小鱼儿——荷叶——凉伞)让学生凭借这些关键词语进行诵读,减低了难度,加快了记忆和积累。
2.借助画面诵读积累。比如,《柳树醒了》一文重难点让学生通过朗诵感悟春天的美。我利用课件播放小朋友在春游中看到春天的各种美好景象和游玩的快乐的情景,鼓励学生争当春天大使,观看画面介绍春天的美好景色。学生观看画面结合课文的内容对课文进行诵读。课文经过学生的重新加工,注入学生的情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词句。
3.通过表演诵读积累。比如,《小白兔和小灰兔》全文采用对话形式展开故事情节,在精读的基础上,我让一名学生扮演老山羊,一名学生扮勤劳的小白兔,另一个扮小灰兔,请他们上台表演。学生一边表演,我要求台下的同学观察,对照课文,找找哪些地方扮得最像。学生在快乐的表演中积累的语言,收到很好的效果。
4.推敲词句诵读积累。学生只有在不同的词语、句式、语序的比较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在品评比较中积累词语。如《美丽的小路》,本文重点体会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我出示:(1)美丽的小路不见了。(2)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3)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让学生在比比读读中发现三种句式的特点,从而积累了不同句式的句子。
四、拓展深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如《比尾巴》一文,是一首语言清新生动、活泼有趣的韵文诗,在教学中,我用的较多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了解不同的动物尾巴的特点。接着,我设计了“我当小诗人”的环节,让学生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认识的动物的尾巴。这练习激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学生创造了自己的诗歌,再造了课文。
参考文献:
[1]魏星.“悟读”教学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2005,(272).
[2]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