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11事件已经过去一周年。这一年中,人们怀念死者、安抚生者、谴责恐怖活动。当人们把审视的目光集中在美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的同时,美国的社会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们都是美利坚人”
美国历来是一个倡导个性发展的社会,激烈的竞争使人际关系淡漠,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然而,9.11使这一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逆转。《今日美国》最近一次民意调查显示,美国人彼此间的信任感空前加强。就在两年前,只有35%的美国人说“多数人”值得信任。如今,这一比例上升到41%。正如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帕特南所说:尽管人们对华尔街的信任锐减,9.11似乎引发了某种重要得多、也深远得多的东西,那就是一种血肉相连的伟大的民族感。
面对突发事件,美国社会各界表现出空前的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纽约及其周边地区是9.11的重创之地,但也就是在这里,人们体会到了什么是互助、团结和爱国精神。位于纽约曼哈顿下城的唐人街距世贸中心仅12个街区,平时游人如织,生意兴隆,但9.11后,这里变成了“鬼城”。尽管面临如此的困难,但唐人街的人们还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团结和救助精神,捐款总数达200万美元,其中广东话电台WNSW一次就为死难者筹款140万美元,并捐助了20万面美国国旗。
在新泽西的米德尔敦,有34个家庭在这次灾难中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为了帮助这些家庭,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通过捐款、动员商家等方式向这些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一位失去丈夫的五个孩子的母亲就得到了这样的帮助:当地的管子工免费帮她修缮了浴室,高中的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修剪了她家后院的草坪,甚至还有一些陌生人每天都给她送来饭菜。这位母亲激动地说,她好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
纽约是个移民集中的城市,许多人还不是美国公民,仅是绿卡持有者,但这并不能阻挡他们参军的热情,一位刚参加海军陆战队的小伙子,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移民,他说,我不在乎美国是不是我的祖国,但纽约是我居住的城市,9.11改变了我的生活。
从普通人的普通故事不难看出,9.11这幕悲剧确实拉近了人们的距离,激发出人们强烈的团结精神和民族认同感。人们认识到,“我们都是美利坚人”。
“不要问美国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美国做些什么”
肯尼迪总统在宣誓就职时有这样一句名言:“不要问美国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美国做些什么。”很长时间以来,对于一般美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战争似乎是遥远的事情,他们更多地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如今,9.11使年轻一代受到了血与火的洗礼,这句历史名言又重新得到一个诠释的机会。
9.11后,在美国各地的中小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又被摆到了重要地位,学校举行升国旗、唱《天佑美国》等爱国歌曲的仪式,一度停止的“效忠宣誓”又恢复了。孩子们积极参加捐款、献血活动,在他们的衣服、书包上也都出现了星条旗的图案。然而,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出了两个问题:首先,爱国主义是否与提倡宽容相矛盾,尤其是如今在学校越来越变得多元化的情况下;其次,学校的出发点是爱国主义,但在学校做祈祷和背诵“效忠宣誓”是否违宪,是否违背政教分离的原则。虽然争论还在继续,但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已然显现。学生们的行为举止有了很大的改观,一些学校的种族关系有了缓解,黑白肤色学生的对立不那么严重了,在橄榄球比赛中,白人学生不再挥舞伤害黑人感情的南方联邦旗了,而是穿着带有美国国旗红白蓝的三色T恤,手中挥舞着美国国旗。
人们对越战期间美国大学生的反战示威还记忆犹新,在这次反恐战争中,尽管全国36个州的146所大学也出现了反战、要求和平的示威,但提倡爱国主义、主张为国献身仍然成为全国校园的主流。对佛罗里达州立大学26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9名学生明确表示会参战。在新奥尔良市图兰大学的1000名受访者中,只有两名学生表示反对战争。大学生对反恐战争的支持,还表现在9.11后积极参加“后备军官训练队”项目(R.O.T.C)。如果说9.11之前,不少大学生参加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想获得来自军队的奖学金,那么,9.11后,世贸中心的坍塌成为他们注册的首要动机。
民族认同感的增强以及年轻一代爱国主义情绪的高涨可以说是9.11给美国社会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正面影响。但是,空前的灾难所造成的恶果是短期内无法估量的。最近纽约对90多所中小学的4年级至12年级的83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这些学生有的在世贸中心周围上学,有的虽然在其他地区上学,但他们的亲属中有人在9.11事件中遇难或在现场。受调查者说,他们持续出现睡眠不好、焦虑、怕去公共场所等精神失调症状。87%的人称自己仍然感到精神紧张,另有76%的人说脑子里经常出现世贸中心双子楼倒塌的恐怖景象,看来消除这种负面影响需要更多的时间。
民主与自由让位于国家安全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一向以对外籍人张开臂膀而著称,移民也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努力,是典型的“双赢”。但9.11后,美国出于对国内安全的考虑,对外籍人极其不信任。这种不信任表现在给予执法机构更大权力,使其可以拘留和询问外籍人,监听他们的电话,对来自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的人严格检查,暂缓发放签证等。此外,新的航空安全法规定,所有机场安检人员必须是美国公民,并将接受犯罪背景调查。此项举措不仅将使大批移民失去工作,而且也造成对外籍人士不信任的社会氛围。
鉴于目前外籍人在美国遇到的种种“麻烦”,以及为了表示对美国的“效忠”,9.11后移民申请入籍的人数猛增。据移民与归化局的统计,从2001年10月1日至2002年5月31日,共有51.9万人提出申请,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5%。而实际上,近年来美国外来移民的归化率是不高的,2000年是37%,而上个世纪70年代则是64%,这组数字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外籍人在美国的处境不佳,急于改换门庭的心境。
这种对外籍人的不信任甚至殃及已经入籍的外裔人。阿卢瓦利亚博士是在美国生活多年的美籍锡克人,担任堪萨斯大学医学院预防药物系主任。9.11后他在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后,在明尼阿波利斯机场乘飞机回家时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他已经顺利地通过了机场的各项安检,但却被国民警卫队截住,要求他解开头上缠着的包头。阿卢瓦利亚博士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种检查,因为当众解开包头露出头发,有悖于他的宗教信仰。
阿卢瓦利亚博士的遭遇绝非偶然,9.11后如何打击恐怖主义,如何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将恐怖分子拒之国门外,这些无疑是美国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但是,有些做法无疑是损害了来自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的公民的权利。对于9.11后政府的一些做法是否侵犯了公民自由权,美国民众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有人认为,现在美国在同最危险的敌人作战,总统的第一责任是保护国民,所以公民自由权和一些宪法权利应该让位于更重要的事情——反恐,公民不能感情用事,应该支持政府的行为。另一些人则不认同政府的一些做法,尤其不满政府大规模、不分青红皂白地询问和拘留阿拉伯裔人的行为,毕竟恐怖分子只是极少数,大部分人是无辜的。还有一些人认为,现在处于特殊时期,牺牲一些公民自由权是可以的,但他们担忧的是,公民自由权一旦放弃了,就再也回不来了。然而,美国政府对此的态度很明确,宁可牺牲公民权,也要保护国家的安全。尽管如此,一些做法,如用签证换情报、开展大规模的告密行动,虽然是战时行为,但其影响是恶劣的,与美国一向标榜的民主与自由相悖,引起世人的反感。
时隔一年之后,也许正如布什所说的,美国人已开始学会生活在与9月10日之前大不同的世界里,人们更注重家庭,更注重团结互助,国家和民族自豪感也前所未有地高涨。至于民众心理和价值观与以前有何异同,则需要更长时间的考察。▲
“我们都是美利坚人”
美国历来是一个倡导个性发展的社会,激烈的竞争使人际关系淡漠,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然而,9.11使这一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逆转。《今日美国》最近一次民意调查显示,美国人彼此间的信任感空前加强。就在两年前,只有35%的美国人说“多数人”值得信任。如今,这一比例上升到41%。正如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帕特南所说:尽管人们对华尔街的信任锐减,9.11似乎引发了某种重要得多、也深远得多的东西,那就是一种血肉相连的伟大的民族感。
面对突发事件,美国社会各界表现出空前的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纽约及其周边地区是9.11的重创之地,但也就是在这里,人们体会到了什么是互助、团结和爱国精神。位于纽约曼哈顿下城的唐人街距世贸中心仅12个街区,平时游人如织,生意兴隆,但9.11后,这里变成了“鬼城”。尽管面临如此的困难,但唐人街的人们还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团结和救助精神,捐款总数达200万美元,其中广东话电台WNSW一次就为死难者筹款140万美元,并捐助了20万面美国国旗。
在新泽西的米德尔敦,有34个家庭在这次灾难中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为了帮助这些家庭,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通过捐款、动员商家等方式向这些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一位失去丈夫的五个孩子的母亲就得到了这样的帮助:当地的管子工免费帮她修缮了浴室,高中的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修剪了她家后院的草坪,甚至还有一些陌生人每天都给她送来饭菜。这位母亲激动地说,她好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
纽约是个移民集中的城市,许多人还不是美国公民,仅是绿卡持有者,但这并不能阻挡他们参军的热情,一位刚参加海军陆战队的小伙子,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移民,他说,我不在乎美国是不是我的祖国,但纽约是我居住的城市,9.11改变了我的生活。
从普通人的普通故事不难看出,9.11这幕悲剧确实拉近了人们的距离,激发出人们强烈的团结精神和民族认同感。人们认识到,“我们都是美利坚人”。
“不要问美国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美国做些什么”
肯尼迪总统在宣誓就职时有这样一句名言:“不要问美国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美国做些什么。”很长时间以来,对于一般美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战争似乎是遥远的事情,他们更多地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如今,9.11使年轻一代受到了血与火的洗礼,这句历史名言又重新得到一个诠释的机会。
9.11后,在美国各地的中小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又被摆到了重要地位,学校举行升国旗、唱《天佑美国》等爱国歌曲的仪式,一度停止的“效忠宣誓”又恢复了。孩子们积极参加捐款、献血活动,在他们的衣服、书包上也都出现了星条旗的图案。然而,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出了两个问题:首先,爱国主义是否与提倡宽容相矛盾,尤其是如今在学校越来越变得多元化的情况下;其次,学校的出发点是爱国主义,但在学校做祈祷和背诵“效忠宣誓”是否违宪,是否违背政教分离的原则。虽然争论还在继续,但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已然显现。学生们的行为举止有了很大的改观,一些学校的种族关系有了缓解,黑白肤色学生的对立不那么严重了,在橄榄球比赛中,白人学生不再挥舞伤害黑人感情的南方联邦旗了,而是穿着带有美国国旗红白蓝的三色T恤,手中挥舞着美国国旗。
人们对越战期间美国大学生的反战示威还记忆犹新,在这次反恐战争中,尽管全国36个州的146所大学也出现了反战、要求和平的示威,但提倡爱国主义、主张为国献身仍然成为全国校园的主流。对佛罗里达州立大学26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9名学生明确表示会参战。在新奥尔良市图兰大学的1000名受访者中,只有两名学生表示反对战争。大学生对反恐战争的支持,还表现在9.11后积极参加“后备军官训练队”项目(R.O.T.C)。如果说9.11之前,不少大学生参加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想获得来自军队的奖学金,那么,9.11后,世贸中心的坍塌成为他们注册的首要动机。
民族认同感的增强以及年轻一代爱国主义情绪的高涨可以说是9.11给美国社会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正面影响。但是,空前的灾难所造成的恶果是短期内无法估量的。最近纽约对90多所中小学的4年级至12年级的83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这些学生有的在世贸中心周围上学,有的虽然在其他地区上学,但他们的亲属中有人在9.11事件中遇难或在现场。受调查者说,他们持续出现睡眠不好、焦虑、怕去公共场所等精神失调症状。87%的人称自己仍然感到精神紧张,另有76%的人说脑子里经常出现世贸中心双子楼倒塌的恐怖景象,看来消除这种负面影响需要更多的时间。
民主与自由让位于国家安全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一向以对外籍人张开臂膀而著称,移民也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努力,是典型的“双赢”。但9.11后,美国出于对国内安全的考虑,对外籍人极其不信任。这种不信任表现在给予执法机构更大权力,使其可以拘留和询问外籍人,监听他们的电话,对来自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的人严格检查,暂缓发放签证等。此外,新的航空安全法规定,所有机场安检人员必须是美国公民,并将接受犯罪背景调查。此项举措不仅将使大批移民失去工作,而且也造成对外籍人士不信任的社会氛围。
鉴于目前外籍人在美国遇到的种种“麻烦”,以及为了表示对美国的“效忠”,9.11后移民申请入籍的人数猛增。据移民与归化局的统计,从2001年10月1日至2002年5月31日,共有51.9万人提出申请,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5%。而实际上,近年来美国外来移民的归化率是不高的,2000年是37%,而上个世纪70年代则是64%,这组数字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外籍人在美国的处境不佳,急于改换门庭的心境。
这种对外籍人的不信任甚至殃及已经入籍的外裔人。阿卢瓦利亚博士是在美国生活多年的美籍锡克人,担任堪萨斯大学医学院预防药物系主任。9.11后他在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后,在明尼阿波利斯机场乘飞机回家时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他已经顺利地通过了机场的各项安检,但却被国民警卫队截住,要求他解开头上缠着的包头。阿卢瓦利亚博士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种检查,因为当众解开包头露出头发,有悖于他的宗教信仰。
阿卢瓦利亚博士的遭遇绝非偶然,9.11后如何打击恐怖主义,如何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将恐怖分子拒之国门外,这些无疑是美国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但是,有些做法无疑是损害了来自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的公民的权利。对于9.11后政府的一些做法是否侵犯了公民自由权,美国民众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有人认为,现在美国在同最危险的敌人作战,总统的第一责任是保护国民,所以公民自由权和一些宪法权利应该让位于更重要的事情——反恐,公民不能感情用事,应该支持政府的行为。另一些人则不认同政府的一些做法,尤其不满政府大规模、不分青红皂白地询问和拘留阿拉伯裔人的行为,毕竟恐怖分子只是极少数,大部分人是无辜的。还有一些人认为,现在处于特殊时期,牺牲一些公民自由权是可以的,但他们担忧的是,公民自由权一旦放弃了,就再也回不来了。然而,美国政府对此的态度很明确,宁可牺牲公民权,也要保护国家的安全。尽管如此,一些做法,如用签证换情报、开展大规模的告密行动,虽然是战时行为,但其影响是恶劣的,与美国一向标榜的民主与自由相悖,引起世人的反感。
时隔一年之后,也许正如布什所说的,美国人已开始学会生活在与9月10日之前大不同的世界里,人们更注重家庭,更注重团结互助,国家和民族自豪感也前所未有地高涨。至于民众心理和价值观与以前有何异同,则需要更长时间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