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曾应邀到基层的一所新升格的高职院校讲课,一位领导介绍了学校的科研情况,他提到市纪委“两学一做”回头看对学校工作进行检查,认为科研奖励不规范,应当整改和退回科研奖励的钱。这的确让人为之惊愕、甚至愤然。什么叫规范,学校科研奖励制度明文规定的奖励办法,难道还不规范吗?耿耿不平之气,胸中块垒之闷,令人感到不吐不快。
教育科研奖励即对学校教育、教学和技术研发等成果给予必要的货币补贴和鼓励的一种手段。(1)從应得正义角度来看,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社会角色,其本职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科研工作是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之外的劳动付出,既然是劳动付出,且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进行一点必要的奖励,对他们的劳动给予肯定激励有何不妥?(2)从中央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动向看,已在逐步放松、矫正和调适一段时间以来科研经费管得过多、过分、过死的倾向,科研奖励当然也应隶属其中。在这样政策动向的背景下,依然有人对科研奖励“痛下杀手”,是不是太没眼力见和过分了呢?(3)科研奖励是各级各类学校通行的、共性的做法。既为通行共性的做法,就有存在的理由或者说合理性、必要性,为什么非要整之改之、必欲除之,而彰显其监督有力、整改到位的业绩呢?(4)从这所学校的现状看,是一所刚升格的学校,科研基础、实力十分薄弱,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借助外部激励手段促一把、拉一下、击一掌,以克服科研启动时最大的静摩擦。(5)从学校发展角度看,科研兴校是学校发展的战略,也是学校发展转型、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内涵发展关键靠提高质量,而提高质量并不是空喊口号所能奏效。说到底,还是要靠科研提高人的能力和素养,然后才能将教学质量、育人质量提上去。如果我们的整改,只是把科研挤兑出局,把科研打压下去,试问还怎么实现提质增效的内涵发展呢?(6)从教师成长角度看,教师的专业成长依赖于教学、科研和写作,是这三者的有机整合成全的。教是研的前提和基础,研是教的总结和提高,而写是教和研的概括和升华。现在若把“研”这个中间环节拿掉,则“教”无由提高,“写”无由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的完整链路被肢解、割裂,成为缺环和断链,还怎么链接发展,助力成长呢?再者,教师的成长都是经科研由经验走向理性的。没有科研,教师只能在经验的泥淖中越陷越深,在经验的磨道上原地折腾。欲突破经验的局囿,只有通过强化科研,上升到方法和理性层面,进入到艺术和智慧境界,教师才能实现完美成长。
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来说,科研奖励没商量。就像树木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的照耀和水分的滋养一样。但如何奖励却可以商量,并有所讲究。
1.额度上,由少到多。奖励额度的多少,是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和资源状况决定的。笔者的观点是,不要一下把标准订得太高,一步到位;“胃口”吊起来了,想再往回找补就难了。可以先少一点,然后再逐步增加。这样,让教师感到学校对科研的重视和投入是不断加大的,教师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也就没理由疏离科研、拒绝科研了。
2.幅度上,由宽到窄。幅度,这里是指所奖励成果的面。开始的时候,教师的研究水平和能力较弱,奖励的成果范围可以放宽一点。比如,只要是在有CN刊号上发表的文章都可以纳入奖励范围。这样,教师会觉得自己经过努力也能做到,就会激励他们投入到科研行列中来。如果一上来就把奖励成果的标准(主要指期刊档次)订得太高、面太窄,教师就会掂量自己能力不及而放弃参与。但三五年后,当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就应该收窄奖励的面或范围,提升奖励期刊的档次,对于一般期刊发表的文章可以少奖励甚至取消奖励。
3.效度上,要有价值负载。价值负载,通俗地讲就是要值得奖、奖有所值。(1)体现在高质量的成果要与低质量的成果拉开奖励档次,“吊”起人们的胃口,形成价值导向和激励效应,以鼓励人们冲击高端成果,提升科研水平。(2)价值负载还要反对平均主义、撒“胡椒面”。比如,有的学校为了鼓励科研竞争,可能还要奖励年度最佳科研团队,这就涉及到奖励经费的二次分配问题。有的二级部门为了图省事,就平均分配,这样,往往会挫伤成果多的科研骨干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是应当能者多奖、庸者少奖,奖优奖能、拉开差距。如此,才能形成公平公正的奖励机制,使大家心服气顺地投入科研,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系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三级教授)
教育科研奖励即对学校教育、教学和技术研发等成果给予必要的货币补贴和鼓励的一种手段。(1)從应得正义角度来看,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社会角色,其本职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科研工作是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之外的劳动付出,既然是劳动付出,且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进行一点必要的奖励,对他们的劳动给予肯定激励有何不妥?(2)从中央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动向看,已在逐步放松、矫正和调适一段时间以来科研经费管得过多、过分、过死的倾向,科研奖励当然也应隶属其中。在这样政策动向的背景下,依然有人对科研奖励“痛下杀手”,是不是太没眼力见和过分了呢?(3)科研奖励是各级各类学校通行的、共性的做法。既为通行共性的做法,就有存在的理由或者说合理性、必要性,为什么非要整之改之、必欲除之,而彰显其监督有力、整改到位的业绩呢?(4)从这所学校的现状看,是一所刚升格的学校,科研基础、实力十分薄弱,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借助外部激励手段促一把、拉一下、击一掌,以克服科研启动时最大的静摩擦。(5)从学校发展角度看,科研兴校是学校发展的战略,也是学校发展转型、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内涵发展关键靠提高质量,而提高质量并不是空喊口号所能奏效。说到底,还是要靠科研提高人的能力和素养,然后才能将教学质量、育人质量提上去。如果我们的整改,只是把科研挤兑出局,把科研打压下去,试问还怎么实现提质增效的内涵发展呢?(6)从教师成长角度看,教师的专业成长依赖于教学、科研和写作,是这三者的有机整合成全的。教是研的前提和基础,研是教的总结和提高,而写是教和研的概括和升华。现在若把“研”这个中间环节拿掉,则“教”无由提高,“写”无由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的完整链路被肢解、割裂,成为缺环和断链,还怎么链接发展,助力成长呢?再者,教师的成长都是经科研由经验走向理性的。没有科研,教师只能在经验的泥淖中越陷越深,在经验的磨道上原地折腾。欲突破经验的局囿,只有通过强化科研,上升到方法和理性层面,进入到艺术和智慧境界,教师才能实现完美成长。
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来说,科研奖励没商量。就像树木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的照耀和水分的滋养一样。但如何奖励却可以商量,并有所讲究。
1.额度上,由少到多。奖励额度的多少,是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和资源状况决定的。笔者的观点是,不要一下把标准订得太高,一步到位;“胃口”吊起来了,想再往回找补就难了。可以先少一点,然后再逐步增加。这样,让教师感到学校对科研的重视和投入是不断加大的,教师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也就没理由疏离科研、拒绝科研了。
2.幅度上,由宽到窄。幅度,这里是指所奖励成果的面。开始的时候,教师的研究水平和能力较弱,奖励的成果范围可以放宽一点。比如,只要是在有CN刊号上发表的文章都可以纳入奖励范围。这样,教师会觉得自己经过努力也能做到,就会激励他们投入到科研行列中来。如果一上来就把奖励成果的标准(主要指期刊档次)订得太高、面太窄,教师就会掂量自己能力不及而放弃参与。但三五年后,当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就应该收窄奖励的面或范围,提升奖励期刊的档次,对于一般期刊发表的文章可以少奖励甚至取消奖励。
3.效度上,要有价值负载。价值负载,通俗地讲就是要值得奖、奖有所值。(1)体现在高质量的成果要与低质量的成果拉开奖励档次,“吊”起人们的胃口,形成价值导向和激励效应,以鼓励人们冲击高端成果,提升科研水平。(2)价值负载还要反对平均主义、撒“胡椒面”。比如,有的学校为了鼓励科研竞争,可能还要奖励年度最佳科研团队,这就涉及到奖励经费的二次分配问题。有的二级部门为了图省事,就平均分配,这样,往往会挫伤成果多的科研骨干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是应当能者多奖、庸者少奖,奖优奖能、拉开差距。如此,才能形成公平公正的奖励机制,使大家心服气顺地投入科研,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系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三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