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具有施工规模大、投资多、建设期长、技术复杂、风险因素多、施工机械设备多且作业面狭窄、设备布置较密集等特点。本文结合多年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实践,提出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机械设备专业队伍和一套先进、高效的管理办法,提高施工机械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以充分发挥设备的资产效益,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可与同行交流和探讨。
关键词: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探索
中图分类号:F4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水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水旱灾害防治的主要工程措施。在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环境保护、水土流失、提供清洁能源等问题中,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实施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水利水电建设施工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施工机械设备作为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产出经济利益的有效工具,也是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内容,以上两点都取决于施工机械设备是否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和充分利用。施工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施工设备的完好率,有利于加快施工进程,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有利于延长维修周期,有利于延长施工设备的使用年限;有利于节省在运作过程中辅助材料的消耗,有利于降低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先进的技术和作业流水线不断引入到机械设备运作中,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先进设备也越来越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关系到水利水电施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水电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目前全部采用招投标制和项目经理制。项目法施工具有一次性的特点,成立项目时,从各部门调入相关人员,从其它项目调入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随着施工结束,项目组也随之解散。这一特点也决定了项目设备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机械设备不配套或配套不全,机械作业人员主要受项目部管理,生产吃紧时感到机械设备和机械作业人员偏少甚至不能满足生产的基本需要,略有闲暇就感到机械人员太多,就要进行裁减,设备管理、操作、维修人员不能流动性过大。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所追求的是工程质量、进度与效益,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自然是费用越低越好,为了抢工期、赶进度,只是拼命使用机械设备,而忽略了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这种“重使用、轻保养”直接导致了机械设备技术状况差,缩短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项目工程施工设备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弱化,设备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监管,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同时管理、操作和维修人员长期得不到又要培训,违章作业、误操作、等现象屡屡出现,与现在施工生产规模形势极不适应。
水利水电建设施工完全是露天作业,尘土、噪声、风吹、日晒、下雨等自然现象都加剧的设备的有形磨损,机械设备在恶劣环境中使用,更需要进行良好的养护。但由于设备和人员调动过于频繁,常造成人机分离,无法实行设备的“三定”(定机、定员、定岗)制度。项目设备维修思想落后,维修方式单一、技术水平较低,维修工艺粗犷,缺少检测仪器和必要手段,设备管理、维修人员接受培训和教育机会少,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的需要,管理、操作及维修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新型设备技术水平不相适应。
人员的短缺和技术水平的低下,一是无人保养;二是不懂得如何保养;三是无时间保养。造成机械设备在“正当年,却已病入膏肓”的早期磨损和损坏,不断缩短了机械设备正常的使用寿命,还造成企业的成本加大。
机械设备管理探索
机械设备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也是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施工企业配置的机械设备的能力及技术状况能满足项目工程的要求,是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完成必要,这就需要施工企业有高素质专业施工机械设备队伍和高水平的设备管理。建立机械设备专业队伍,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生产需求为依据,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根本,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求经济效益。项目工程只有合理配置设备,保证设备安全使用,并进行精细的成本核算,充分发挥设备的资产效益,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才能使项目工程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工程项目设备的选用和配置是十分关键的,选好机械设备、人员精干,技术全面,合理配置是干好一个工程项目的前提,对工程项目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施工企业应根据项目工程的大小、工期,施工条件、场地等,决定进场设备的规格型号和数量,编制适合该项目的机械使用计划和编排所需施工机械进出场的时间计划,安排专业施工机械设备队伍进场,做好项目工程施工设备管理和使用工作。
如何做好项目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就是要将施工企业内分散的机械设备操作、维护保养、修理专业人员组织起来,形成专业的机械设备队伍,并使其发展壮大,充斥到各项目工程。建立与项目工程和配件供应单位的利益共同体,把与项目工程和配件供应单位之间存在的单纯买卖关系变成利益共同的血缘关系,使二者在加快施工生产进度,提高生产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密切合作,确保共同获得利益。推行单机核算和多工序管理,让专业的机械设备队伍直接参与组织生产,参与管理,甚至参与经营。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少投入、多产出,追求“零故障、零缺陷、零库存、零浪费”,消除一切影响工作的“松弛点”,以最佳的工作环境、条件和最佳工作态度从事最佳的工作。
按以上思路,将设备管理者和使用者予以分离,将设备作为服务提供出来,保证设备投资尽早收回利润。专业队伍是要吸引项目部使用所属的设备,而不是局外社会设备市场的设备,必须把设备使用费降低,使其费用低于项目部预期的台班费和设备租赁市场的价格。只有这样,项目部才会乐于使用专业队伍的设备。其它所有方法,如行政命令限制,都是短期的、无力的,它只能增加项目生产成本,使企业设备管理偏离市场、偏离科学,最终导致企业设备管理水平难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益下降,收益减少。由于是规模经营,只要善于管理,善于经营,专业队伍的设备台班费与设备租赁市场台班费比,应该有价格优势。
在这种模式下,设备使用应贯彻“管用分离、人机固定”的原则,实行机长负责制,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要加强操作人员的技能、职责和安全教育。操作人员须经过专门、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持证上岗。操作人员应服从项目的统一指挥,履行岗位职责,树立爱机护机的责任感。
目标管理与考核机制
目标管理就是组织的最高层领导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乃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依据。机械设备管理目标就是要降低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由专人操作的设备,要实行单机核算,由班组管理的小型设备,可以实行班组核算。通过单机核算可以把项目的计划管理、技术管理、成本管理深入到最基层生产班组和个人,使每个人都了解到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促使职工关心生产和成本。加强单机核算,降低了设备使用成本,是项目工程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备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单机核算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要做好定額、原始记录、配件材料领用记录等各项工作。同时要把经济责任、经济效果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责任要明确,奖惩要分明。通过单机核算,进行经济分析,可以总结经验,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工作水平和经济效益。
制定降低机械设备使用成本的措施,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正确选配和合理使用,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切实做好机械设备使用的技术经济分析。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①人机固定,实行机械使用,保养责任制,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与个人经济利益联系起来;②实行操作证制度,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统一考试,确认合格后,发给操作证;③操作人员必须坚持搞好机械设备的例行保养;④严格遵守走合期的使用规定;⑤实行单机核算,奖优罚劣;⑥建立机械设备档案制度;⑦合理组织机械设备施工,加强维修管理;⑧培养一支业务好,懂管理,作风严谨的机械队伍;⑨搞好机械设备的综合利用,尽量做到一机多用;⑩组织好机械设备的流水施工,缩短工序间隔,做好机械设备的安全作业,机械作业前应向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交底,作业时应遵守安全操作規程。要为机械设备的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责任考核制要求专业队伍制定相关的机制,明确每位员工的职责,从领导层到基层操作人员,都必须规定相对应的职责,确保职责落实到个人,并对个人实行责任考核,考核的结果直接与工薪水平,提升机会相联系。实施责任考核制有利于操作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合适的操作,有利于维修人员及时发现机械故障并对其维修,减少机械故障所带来的意外损失,还有利于加强管理人员对机械设备使用的管理,掌握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对发生的机械问题及时进行调解。落实个人责任,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应该固定机械,对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对机械设备进行分层管理,把设备责任明确到每个人,使得操作人员更具有责任心,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完成。
加强机械设备专业队伍的人力资源管理
根据施工企业和机械专业队伍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搞好企业和机械设备专业队伍员工的培训,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培训员工一专多能(善操作,会保养,懂修理),不断提高工作技能;推行单机核算和多工序管理,并把员工组成作业小组,赋予相应的责任和权力。作业小组不仅直接参与组织生产,而且参与管理,甚至参与经营。让员工知道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如何的回报,自己将如何改进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创造出更好的效益以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
实践证明,重视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保证企业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强员工培训,员工培训是企业为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以利于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对企业的贡献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各种活动,员工培训与开发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培训分为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职前培训是指对新进人员在任职之前进行的陪训,或企业内部员工轮换到新的工作岗位前进行的培训。这种培训的目的主要是让受训者通过培训掌握新工作岗位所必备的一些技能,知道如何有效地工作。在职培训是指对现职人员予以补充培训。在职培训分为脱产培训和在岗培训两类,脱产培训是指受训者脱离工作岗位去接受培训。在岗培训是指受训者不离工作岗位,通过实际参与某项工作、操作某种设备,并接受相应的现场指导来学习有关技能。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建立高效的专业队伍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的。
关键词: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探索
中图分类号:F4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水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水旱灾害防治的主要工程措施。在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环境保护、水土流失、提供清洁能源等问题中,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实施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水利水电建设施工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施工机械设备作为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产出经济利益的有效工具,也是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内容,以上两点都取决于施工机械设备是否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和充分利用。施工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施工设备的完好率,有利于加快施工进程,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有利于延长维修周期,有利于延长施工设备的使用年限;有利于节省在运作过程中辅助材料的消耗,有利于降低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先进的技术和作业流水线不断引入到机械设备运作中,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先进设备也越来越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关系到水利水电施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水电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目前全部采用招投标制和项目经理制。项目法施工具有一次性的特点,成立项目时,从各部门调入相关人员,从其它项目调入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随着施工结束,项目组也随之解散。这一特点也决定了项目设备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机械设备不配套或配套不全,机械作业人员主要受项目部管理,生产吃紧时感到机械设备和机械作业人员偏少甚至不能满足生产的基本需要,略有闲暇就感到机械人员太多,就要进行裁减,设备管理、操作、维修人员不能流动性过大。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所追求的是工程质量、进度与效益,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自然是费用越低越好,为了抢工期、赶进度,只是拼命使用机械设备,而忽略了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这种“重使用、轻保养”直接导致了机械设备技术状况差,缩短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项目工程施工设备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弱化,设备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监管,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同时管理、操作和维修人员长期得不到又要培训,违章作业、误操作、等现象屡屡出现,与现在施工生产规模形势极不适应。
水利水电建设施工完全是露天作业,尘土、噪声、风吹、日晒、下雨等自然现象都加剧的设备的有形磨损,机械设备在恶劣环境中使用,更需要进行良好的养护。但由于设备和人员调动过于频繁,常造成人机分离,无法实行设备的“三定”(定机、定员、定岗)制度。项目设备维修思想落后,维修方式单一、技术水平较低,维修工艺粗犷,缺少检测仪器和必要手段,设备管理、维修人员接受培训和教育机会少,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的需要,管理、操作及维修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新型设备技术水平不相适应。
人员的短缺和技术水平的低下,一是无人保养;二是不懂得如何保养;三是无时间保养。造成机械设备在“正当年,却已病入膏肓”的早期磨损和损坏,不断缩短了机械设备正常的使用寿命,还造成企业的成本加大。
机械设备管理探索
机械设备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也是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施工企业配置的机械设备的能力及技术状况能满足项目工程的要求,是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完成必要,这就需要施工企业有高素质专业施工机械设备队伍和高水平的设备管理。建立机械设备专业队伍,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生产需求为依据,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根本,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求经济效益。项目工程只有合理配置设备,保证设备安全使用,并进行精细的成本核算,充分发挥设备的资产效益,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才能使项目工程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工程项目设备的选用和配置是十分关键的,选好机械设备、人员精干,技术全面,合理配置是干好一个工程项目的前提,对工程项目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施工企业应根据项目工程的大小、工期,施工条件、场地等,决定进场设备的规格型号和数量,编制适合该项目的机械使用计划和编排所需施工机械进出场的时间计划,安排专业施工机械设备队伍进场,做好项目工程施工设备管理和使用工作。
如何做好项目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就是要将施工企业内分散的机械设备操作、维护保养、修理专业人员组织起来,形成专业的机械设备队伍,并使其发展壮大,充斥到各项目工程。建立与项目工程和配件供应单位的利益共同体,把与项目工程和配件供应单位之间存在的单纯买卖关系变成利益共同的血缘关系,使二者在加快施工生产进度,提高生产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密切合作,确保共同获得利益。推行单机核算和多工序管理,让专业的机械设备队伍直接参与组织生产,参与管理,甚至参与经营。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少投入、多产出,追求“零故障、零缺陷、零库存、零浪费”,消除一切影响工作的“松弛点”,以最佳的工作环境、条件和最佳工作态度从事最佳的工作。
按以上思路,将设备管理者和使用者予以分离,将设备作为服务提供出来,保证设备投资尽早收回利润。专业队伍是要吸引项目部使用所属的设备,而不是局外社会设备市场的设备,必须把设备使用费降低,使其费用低于项目部预期的台班费和设备租赁市场的价格。只有这样,项目部才会乐于使用专业队伍的设备。其它所有方法,如行政命令限制,都是短期的、无力的,它只能增加项目生产成本,使企业设备管理偏离市场、偏离科学,最终导致企业设备管理水平难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益下降,收益减少。由于是规模经营,只要善于管理,善于经营,专业队伍的设备台班费与设备租赁市场台班费比,应该有价格优势。
在这种模式下,设备使用应贯彻“管用分离、人机固定”的原则,实行机长负责制,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要加强操作人员的技能、职责和安全教育。操作人员须经过专门、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持证上岗。操作人员应服从项目的统一指挥,履行岗位职责,树立爱机护机的责任感。
目标管理与考核机制
目标管理就是组织的最高层领导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乃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依据。机械设备管理目标就是要降低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由专人操作的设备,要实行单机核算,由班组管理的小型设备,可以实行班组核算。通过单机核算可以把项目的计划管理、技术管理、成本管理深入到最基层生产班组和个人,使每个人都了解到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促使职工关心生产和成本。加强单机核算,降低了设备使用成本,是项目工程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备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单机核算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要做好定額、原始记录、配件材料领用记录等各项工作。同时要把经济责任、经济效果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责任要明确,奖惩要分明。通过单机核算,进行经济分析,可以总结经验,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工作水平和经济效益。
制定降低机械设备使用成本的措施,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正确选配和合理使用,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切实做好机械设备使用的技术经济分析。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①人机固定,实行机械使用,保养责任制,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与个人经济利益联系起来;②实行操作证制度,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统一考试,确认合格后,发给操作证;③操作人员必须坚持搞好机械设备的例行保养;④严格遵守走合期的使用规定;⑤实行单机核算,奖优罚劣;⑥建立机械设备档案制度;⑦合理组织机械设备施工,加强维修管理;⑧培养一支业务好,懂管理,作风严谨的机械队伍;⑨搞好机械设备的综合利用,尽量做到一机多用;⑩组织好机械设备的流水施工,缩短工序间隔,做好机械设备的安全作业,机械作业前应向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交底,作业时应遵守安全操作規程。要为机械设备的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责任考核制要求专业队伍制定相关的机制,明确每位员工的职责,从领导层到基层操作人员,都必须规定相对应的职责,确保职责落实到个人,并对个人实行责任考核,考核的结果直接与工薪水平,提升机会相联系。实施责任考核制有利于操作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合适的操作,有利于维修人员及时发现机械故障并对其维修,减少机械故障所带来的意外损失,还有利于加强管理人员对机械设备使用的管理,掌握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对发生的机械问题及时进行调解。落实个人责任,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应该固定机械,对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对机械设备进行分层管理,把设备责任明确到每个人,使得操作人员更具有责任心,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完成。
加强机械设备专业队伍的人力资源管理
根据施工企业和机械专业队伍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搞好企业和机械设备专业队伍员工的培训,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培训员工一专多能(善操作,会保养,懂修理),不断提高工作技能;推行单机核算和多工序管理,并把员工组成作业小组,赋予相应的责任和权力。作业小组不仅直接参与组织生产,而且参与管理,甚至参与经营。让员工知道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如何的回报,自己将如何改进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创造出更好的效益以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
实践证明,重视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保证企业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强员工培训,员工培训是企业为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以利于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对企业的贡献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各种活动,员工培训与开发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培训分为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职前培训是指对新进人员在任职之前进行的陪训,或企业内部员工轮换到新的工作岗位前进行的培训。这种培训的目的主要是让受训者通过培训掌握新工作岗位所必备的一些技能,知道如何有效地工作。在职培训是指对现职人员予以补充培训。在职培训分为脱产培训和在岗培训两类,脱产培训是指受训者脱离工作岗位去接受培训。在岗培训是指受训者不离工作岗位,通过实际参与某项工作、操作某种设备,并接受相应的现场指导来学习有关技能。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建立高效的专业队伍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