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认知领域课时教学目标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ha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认真学习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各知识点、技能点分别提出了“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四个级别的教学要求。要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准确把握,并具体地对每节的知识点分解成坡度小、台阶密的系列,赋予具体的明确行为动词表达出来,在这里要确保教学目标的覆盖性、独立性,又要防止超“纲”或不达“纲”的现象发生。
  二、深入钻研教材,合理划分教学课时
  准确把握全册每章以至每节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彼此间的关系。由于每节教材的份量不一,所需教学时间的长短不同,因此要把握每节的知识系统,将每节教材划分成合理的教学课时,既要确定好每节的课时数,又要分配好每课时的教学任务。在划分时,有时也可以打破教材内容的顺序来划分每课时的教学内容。
  划分课时教学内容时,要切实做到两点:一要尽量保持每节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不能因课时划分把知识体系割裂零碎,打乱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二要尽可能控制好每课时的教学容量,应结合学生的基础和教材的编排特点尽量做到适中和均衡。完成好本环节是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的前提。
  三、设计课时教学目标的原则
  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即一方面教学目标的各级水平划分和制定要保持课时教学目标整体要求,另一方面每课时教学目标要保持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要求。
  2.一致性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与教学大纲中提到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保持一致。
  3.针对性要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在制定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考虑为适应不同基础的学生的需要如何调整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的表述参考
  有关教育理论著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表述教学目标的,即用一个从"行为"至"内容"的陈述句。主要包含如下几个要素:(1)句子的主语是"学生",一般省略掉。(2)句子的谓语。它是表达学生行为的一个动词,这个行为动词必须具备外显、明确、可测的特点。(3)句子宾语。它是表示具体教学内容的,必须尽可能具体。(4)句子的修饰成份。它是一个给定的条件,是状语,说明在何种情况下要求学生达到这样的行为。此部分也可以没有。(5)合格的标准。为了把一些教学目标的要求定的更为准确,有时需要在目标后面加以补充说明,这一要素不常用。
  五、教学目标的分类研究
  我们在教改实践中所采用的是教学目标三级分类,即"识记"、"理解"、"运用".我们认为对认知领域课时教学目标这样分类,有利于与教学大纲建立比较吻合的关系,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便于制定和操作。其分类体系是:
  (一)识记识记是指把某种意识到的数学信息,按其原本的形态或初步加工改组之后的形态,储存在大脑之中,以保证在需要的时候,能再认或再现这些信息。简单地说,就是记住和识别事实材料,使之再认或再现,不求理解。它是学习行为表现的最低水平。它又可分为认知和识别两级。
  1.认知:指反复感知事物并记住事物特征的过程。它表现为对事物和表象原型的记忆,它只涉及"是什么",这是一种最低级的"刺激――反应"过程。主要行为表现有:(1)写出或说出各种定义、定理、法则、方法、步骤等。如写出数列的定义,说出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步骤。(2)画出各种明确要求的简单的几何图形、函数图象和方程的曲线。(3)写出各种常用的数学符号,如各种集合符号,基本初等函数的解析式,排列数、组合数符号等等。(4)写出各种公式或各种关系式,如平均数不等式,柱、锥、台、球的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等。
  2.识别:是指在反复感知事物的过程中,能对事物与记忆中的其它相似或不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在该过程中,能准确地找出其相互间的异同点,这种异同点应局限在"外部特征"上。
  主要行为表现有:(1)能指出各种具体的几何图形之间的差异,如球与球面、正弦曲线与余弦曲线等。(2)能说出各种关系式之间结构上的异同,如幂函数的解析式与指数函数的解析式,椭圆的标准方程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3)能指出概念间在定义上的异同,如反正弦函数的定义与反余弦函数的定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排列与组合的定义、椭圆与双曲线的定义等。
  (二)理解理解是指抓住材料的实质,把握材料的组成要素,能准确地叙述材料的结构特征,熟悉其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掌握其应用模型,并能在规范或相似的环境中进行一定的发展和推理,它注重"为什么",也就是知其所以然。理解可分为说明性理解和探究性理解两级。
  1.说明性理解:就是对知识、技能的实质性领会,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或换一种形式表述出来,能说出其结构的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主要行为表现有:(1)能把定义概念分解成几种不同的要素,如说明集合的三个特征,说明数列极限的"ε-N"定义的组成要素等。(2)能将一种形式(文字、符号、式子、图象等)的数学表示转化为他种形式表示,如将等差数列的定义用数学式表示出来,根据给定的曲线方程画出其曲线,由函数解析式作其图象,将极限的运算法则用文字语言叙述等。(3)能准确地区分定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能说明公式法则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2.探究性理解:就是要求学生亲自参与提出、解決、研究、发展问题的全过程,对某一事物在一定范围内可能的发展趋势、倾向或结论,经过学生自己动手获得,它是较高层次上的理解。主要行为表现有:(1)说出某概念的所有外延形式,如说出任意角的分类、复数的分类、六面体的分类等。(2)说出某定理、公式的各种可能的用途,如说出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的作用。(3)对于给出的某些条件推出一些结论,如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大放光彩的世纪,作为信息技术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承载这一使命,采用多种方法方式,高效推进信息技术的基础教育和中学生信息素质的建设。  关键词:信息 任务 主导    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在中学阶段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势在必行,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期刊
课堂教学的主要缺点是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教学,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又缺乏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困难。许多教师尝试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针对性因材施教,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一、循序渐进及趣味性分层教学  我国古代的教学就十分重视循序渐进和以趣激学、《学记》中就有:“学而不躐
期刊
语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完全可以百花齐放、多种多样,但着眼点都是一个,即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宏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迅速地提高文章阅读和写作能力,为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日后走上社会,提供人文的或语文的宽广视野和文化背景。  我们的教学必须彻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创新意识,探求创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创新学习的手段和技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
期刊
摘要: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中,科学探究作为物理学习的突破口,而“提出问题”的能力,具有问题的意识,是科学探究不可缺的要素之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培养中学生物理问题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 问题意识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教学或实验中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
期刊
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及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这些英语技能彼此相互影响,要把英语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教;英语教学必须要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乍听、说、读、写、译等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对f初中生的英语教学.尤其耍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树证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形之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期刊
中学物理学生实验技能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掌握常用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能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二是掌握中学有关实验的一般原理和实验方法;三是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四是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五是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六是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浅
期刊
物理学史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科学,它以人类与物理世界对话的历史为研究对象,融合了与物理学有关的自然科学以及与人类思想、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文史哲的多学科知识,是一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紧密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  通过描述物理学家探索科学的成功与失败、喜悦与懊悔、曲折与反复、分歧与争论,使受教育者科学思维得以训练,精神上受到感染,意志得到磨炼,正确理解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从而使心智得到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英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掌握一门外语的迫切需要性,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
期刊
通过对新教材的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在教学过程中思考,笔者感觉到我们要贯彻新大纲的实质性的内涵,要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要确实提高我们中学数学教学的实效,作为教师还是要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既要研究新的教学大纲又要研究新教材,更要花大力气研究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落实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所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一、从数学新教材必修1看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1.教学内容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数学教育仅侧重于学习现成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方法,而忽视了学科的基本精神、数学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忽视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从而降低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必须从更新数学教学观念入手。  一、刻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学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郎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