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形是一个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奇妙的形状,首位相接,一笔而成。在所有图形中,圆形结构最为巧妙。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在中国,自古以来也有以“圆合”为美的认识和心理,古人认为圆形有圆满、周全的含义,更有完美、和谐的意象。在从古至今的文学、产品、建筑甚至新媒体中,大部分都体现了圆形在不同领域的运用,展现了人们在运用圆形时如何做出一点点改变来设计对象,并且圆形和曲线的组合给人带来特殊的感受。
一、中国历史情感上的“圆”
古有“花好月圆”来形容令人醉心的美好景象;也有“破镜重圆”指苦难或者分离后无比珍贵的再次团聚;更有“外圆内方”代指为人处事外表随和温婉,内心刚正严格。在观赏戏剧时,人们往往期待“大团圆”的美好结局。“月缺月圆总相交”,寓意珍惜当下。人们总寄情于月亮,它皎洁,温婉,即使有月缺也会有月圆,暗示着万物潮起潮落,有缺憾也有完满,人们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就有了“千里共婵娟”的盼望。我国古人对圆形的审美崇拜使得圆形的意象融入了多种用途,佛教徒取名常有“圆慧”“圆通”,坐化也称“圆寂”。古人认为,世界是一个有边际的地方,即天圆地方。
以论“圆”艺在在我国古诗文中是很常见的,《南史·王筠传》有沈约形容一首好诗读起来浑圆美妙没有涩感,则引谢眺语“好诗流美圆转如弹丸”;白居易在《琵琶行》里写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虽然没有提到“圆”这个字,但是形容琵琶声像一颗颗圆润的珠子滚落下来;他还在《江楼月吟元九律诗》写到“冰扣声声冷,珠排字字圆”用来形容每个字就像珍珠一般,把它们排在一起犹如天然雕琢,丝毫没有人工的痕迹。
“圆”的智慧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地方,中国古代的钱币几乎历朝历代都被铸成外圆内方,方孔铜钱的形状诠释着“外法天,内法地”。自古以来,最能代表中国人饮食象征的筷子,也被制成上方下圆,展现了古人对方圆的理解和运用。北京的天坛是圆形建筑,地坛是方形建筑,这也是方圆结合的典范。长此以往,人们对圆这个形状的理解和发散形成了心理上的依托,迸发出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认同感。因此,在许多中国人眼中,世间的人情冷暖和盛衰荣枯、国家的兴亡离合、个人的升沉荣辱、命运的生死聚散以及生活的酸甜悲欢都难以确定,所以人生在世不能不“圆”,无有不圆。从古至今,人们以各种各样的“圆”联络感情,笼络人心,凝聚成难以分解的向心力,这才是“圆通”的东方智慧。这种对“大团圆”的一往情深是整个民族心态中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是年复一年的情感积累和心理沉淀。
二、圆在设计中的运用
圆弧形大多运用于产品的整体轮廓线中,给人以饱满、完整、紧密、团结、充实和严谨的感觉。圆形和曲线在产品设计中涉及且运用范围很广泛,人们认为它们是所有图形中最美的形状,人类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过,圆形在设计中大多数时间并不以圆形本身出现,更多地以弧
形出现。
以产品的种类而言,餐具、功能按键、产品部分旋转零件等大多以圆形形式出现。产品功能方面,笔者曾经好奇为什么大部分碗都是圆形的,后来知道圆的造型更方便使用者进食。没有方向性的限制,任意方向都可以使用,圆形的容量是最大的,同时不影响进食,方便清洗,因此餐具以圆形为主。自古以来,很多造物者可能不懂得什么是美学,什么是几何学,但是潜移默化的生活习惯和本能层次的设计,使得人类大部分的设计都是合情合理的。当一个物品不必是圆形时,人们却设计成圆,这种自发的行为使得设计和所坚持的概念能更好地融合和体现。
当这个曲线的圆弧半径没有变化时,它所呈现的是一段完整的圆弧线,给人一种平稳、圆滑、安全的感觉。当曲线的圆弧半径逐渐缩小时,圆心随之收缩,当整体都往里收缩时,人们会感受到那股往里的力量,而产生一种紧缩感,有拘束感;圆弧半径逐渐扩大时,人们可以感受到从圆心扩散开来的力量,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广阔的感觉。
三、建筑中的圆
对称可以说是景观设计中的某种秩序和原则,这更是规则式园林最基础的原则。对称常被园林景观设计所采用,可以展现平衡美和庄严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经常面临对称与均衡的把握、形式呼应、向心等问题。为了不使整个设计因为对称而显得古板,设计师常会避开完全的对称而运用一些均衡手法使其柔和一些。造型秩序中,最普遍最古老的内容之一是对称,许多自然形态和景观设计常常运用的形态都是对称。
四、圆与动画角色的设计
当今时代,动漫角色风格迥异,但是其衍生品有一种共同的设计趋势——使人物缩小后进行Q版再创作。有些动画本身就是三头比例,本身便是Q版风格,如《阿拉蕾》《哆啦A梦》等,这些动漫的设定不论是从大自然到人物,还是从动漫里的生物到所有道具,它们都建立在可爱的基础上。阿拉蕾的村里,不苟言笑会被讽刺,小孩都是不听话的存在,超人却是傻乎乎的;《哆啦A梦》里面淘气的大雄,反派但永遠是朋友的胖虎,神通广大的叮当猫,这些角色的可爱外形和所设定的人物性格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些Q版形象,大部分都以圆润的造型加上简单的线条组合而成。比例上,大多都是三头身,更接近小孩的比例,给人一种可爱的视觉效果,从情感上产生喜爱之情。
新时代,消费群体多种多样,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包围之下,喜爱动画的人群也不再只是小孩子,成年人占有很大的一部分,但他们经常处于矛盾状态。“后儿童时代”导致他们喜欢可爱的东西,他们在购买中追求快乐和乐趣,追求产生共鸣和寻找感情依托,甚至因为某些癖好而喜爱,常常购买只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而不太去思考和考虑这个物品的价格和功能性。因而,人们可以开发一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Q版衍生品,它们会有一定的市场,这些圆圆的可爱形象充斥在生活中的很多角落,比起一个拟人的完美手办,更多的人其实会选择可爱Q版的形象,它们更容易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也更容易被接纳,给人带来亲切感和愉悦感。
五、结语
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充斥着各种线条,曲线、弧线也在其中占据非常大的比例。曲线的弯曲和走向影响着人们对于曲线的认识和感情认知。通过认真研究曲线,设计师可以重新认识曲线,合理运用,同时从感情出发,在造型上为人们创造有亲切感的视觉效果。设计是为了使人拥有更好的生活,使生活拥有更多的乐趣。人们应该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为生活增添更多的愉悦体验,因此,设计师应具有能够在生活元素中发现快乐的天性。设计师应当敏感地察觉所处时代的理念,善于营造生活的意象,创造更多吸引人的东西。这些东西能使人产生本能的喜爱,激发人们的正面情感,使人发现更多的生活之美,激发生活动力,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设计不只是体现功能性的东西,更多的是结合人们的心理和生活环境,创造一个能使人从心理到使用都能感到满足的物件。
(云南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胡潇文(1994-),女,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方向: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
一、中国历史情感上的“圆”
古有“花好月圆”来形容令人醉心的美好景象;也有“破镜重圆”指苦难或者分离后无比珍贵的再次团聚;更有“外圆内方”代指为人处事外表随和温婉,内心刚正严格。在观赏戏剧时,人们往往期待“大团圆”的美好结局。“月缺月圆总相交”,寓意珍惜当下。人们总寄情于月亮,它皎洁,温婉,即使有月缺也会有月圆,暗示着万物潮起潮落,有缺憾也有完满,人们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就有了“千里共婵娟”的盼望。我国古人对圆形的审美崇拜使得圆形的意象融入了多种用途,佛教徒取名常有“圆慧”“圆通”,坐化也称“圆寂”。古人认为,世界是一个有边际的地方,即天圆地方。
以论“圆”艺在在我国古诗文中是很常见的,《南史·王筠传》有沈约形容一首好诗读起来浑圆美妙没有涩感,则引谢眺语“好诗流美圆转如弹丸”;白居易在《琵琶行》里写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虽然没有提到“圆”这个字,但是形容琵琶声像一颗颗圆润的珠子滚落下来;他还在《江楼月吟元九律诗》写到“冰扣声声冷,珠排字字圆”用来形容每个字就像珍珠一般,把它们排在一起犹如天然雕琢,丝毫没有人工的痕迹。
“圆”的智慧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地方,中国古代的钱币几乎历朝历代都被铸成外圆内方,方孔铜钱的形状诠释着“外法天,内法地”。自古以来,最能代表中国人饮食象征的筷子,也被制成上方下圆,展现了古人对方圆的理解和运用。北京的天坛是圆形建筑,地坛是方形建筑,这也是方圆结合的典范。长此以往,人们对圆这个形状的理解和发散形成了心理上的依托,迸发出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认同感。因此,在许多中国人眼中,世间的人情冷暖和盛衰荣枯、国家的兴亡离合、个人的升沉荣辱、命运的生死聚散以及生活的酸甜悲欢都难以确定,所以人生在世不能不“圆”,无有不圆。从古至今,人们以各种各样的“圆”联络感情,笼络人心,凝聚成难以分解的向心力,这才是“圆通”的东方智慧。这种对“大团圆”的一往情深是整个民族心态中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是年复一年的情感积累和心理沉淀。
二、圆在设计中的运用
圆弧形大多运用于产品的整体轮廓线中,给人以饱满、完整、紧密、团结、充实和严谨的感觉。圆形和曲线在产品设计中涉及且运用范围很广泛,人们认为它们是所有图形中最美的形状,人类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过,圆形在设计中大多数时间并不以圆形本身出现,更多地以弧
形出现。
以产品的种类而言,餐具、功能按键、产品部分旋转零件等大多以圆形形式出现。产品功能方面,笔者曾经好奇为什么大部分碗都是圆形的,后来知道圆的造型更方便使用者进食。没有方向性的限制,任意方向都可以使用,圆形的容量是最大的,同时不影响进食,方便清洗,因此餐具以圆形为主。自古以来,很多造物者可能不懂得什么是美学,什么是几何学,但是潜移默化的生活习惯和本能层次的设计,使得人类大部分的设计都是合情合理的。当一个物品不必是圆形时,人们却设计成圆,这种自发的行为使得设计和所坚持的概念能更好地融合和体现。
当这个曲线的圆弧半径没有变化时,它所呈现的是一段完整的圆弧线,给人一种平稳、圆滑、安全的感觉。当曲线的圆弧半径逐渐缩小时,圆心随之收缩,当整体都往里收缩时,人们会感受到那股往里的力量,而产生一种紧缩感,有拘束感;圆弧半径逐渐扩大时,人们可以感受到从圆心扩散开来的力量,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广阔的感觉。
三、建筑中的圆
对称可以说是景观设计中的某种秩序和原则,这更是规则式园林最基础的原则。对称常被园林景观设计所采用,可以展现平衡美和庄严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经常面临对称与均衡的把握、形式呼应、向心等问题。为了不使整个设计因为对称而显得古板,设计师常会避开完全的对称而运用一些均衡手法使其柔和一些。造型秩序中,最普遍最古老的内容之一是对称,许多自然形态和景观设计常常运用的形态都是对称。
四、圆与动画角色的设计
当今时代,动漫角色风格迥异,但是其衍生品有一种共同的设计趋势——使人物缩小后进行Q版再创作。有些动画本身就是三头比例,本身便是Q版风格,如《阿拉蕾》《哆啦A梦》等,这些动漫的设定不论是从大自然到人物,还是从动漫里的生物到所有道具,它们都建立在可爱的基础上。阿拉蕾的村里,不苟言笑会被讽刺,小孩都是不听话的存在,超人却是傻乎乎的;《哆啦A梦》里面淘气的大雄,反派但永遠是朋友的胖虎,神通广大的叮当猫,这些角色的可爱外形和所设定的人物性格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些Q版形象,大部分都以圆润的造型加上简单的线条组合而成。比例上,大多都是三头身,更接近小孩的比例,给人一种可爱的视觉效果,从情感上产生喜爱之情。
新时代,消费群体多种多样,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包围之下,喜爱动画的人群也不再只是小孩子,成年人占有很大的一部分,但他们经常处于矛盾状态。“后儿童时代”导致他们喜欢可爱的东西,他们在购买中追求快乐和乐趣,追求产生共鸣和寻找感情依托,甚至因为某些癖好而喜爱,常常购买只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而不太去思考和考虑这个物品的价格和功能性。因而,人们可以开发一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Q版衍生品,它们会有一定的市场,这些圆圆的可爱形象充斥在生活中的很多角落,比起一个拟人的完美手办,更多的人其实会选择可爱Q版的形象,它们更容易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也更容易被接纳,给人带来亲切感和愉悦感。
五、结语
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充斥着各种线条,曲线、弧线也在其中占据非常大的比例。曲线的弯曲和走向影响着人们对于曲线的认识和感情认知。通过认真研究曲线,设计师可以重新认识曲线,合理运用,同时从感情出发,在造型上为人们创造有亲切感的视觉效果。设计是为了使人拥有更好的生活,使生活拥有更多的乐趣。人们应该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为生活增添更多的愉悦体验,因此,设计师应具有能够在生活元素中发现快乐的天性。设计师应当敏感地察觉所处时代的理念,善于营造生活的意象,创造更多吸引人的东西。这些东西能使人产生本能的喜爱,激发人们的正面情感,使人发现更多的生活之美,激发生活动力,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设计不只是体现功能性的东西,更多的是结合人们的心理和生活环境,创造一个能使人从心理到使用都能感到满足的物件。
(云南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胡潇文(1994-),女,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方向: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