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讲述庄子有关“无用之用”的故事,揭示“无用之用”的含义。其次对产品包装设计这一比较成熟的研究领域,进行简要分析。指出人们对包装设计的要求不仅在视觉上有了提高,而且更加注重包装的内涵,期待更加新颖的包装形式出现。文章对此进行分析,将从庄子“无用之用”说中提炼出三个论点,即“有无相生”,“虚中有实”,“变通创新”,引入产品包装设计的视觉,寓意以及功能方面,用实例来分析设计中的“无用之用”,证明“无用之用”说可以对产品的包装设计起到引导作用。
【关键词】无用之用 包装设计 有无相生 虚中有实 变通创新
葫芦一定要用来盛水吗?《庄子·逍遥游》中“惠施的大葫芦”这个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在施惠的认识中,葫芦是用来装水的,那么不能盛水的葫芦就完全没有用处。而庄子却提出了将不能盛水的葫芦作为“腰舟”的妙用,这就是“无用之用”。所谓“无用之用”的例子不胜枚举,为我们揭示了世界本无真正无用之物,不过是由于所处环境或是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才有了“无用”与“有用”之别。
作为被人们使用的产品,通过辅助使用者解决问题来实现自己的可用。人们日常购买产品的方式大多属于自助形式,超市的销售方式也给包装设计带来了一场革命。产品包装就是消费者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好的包装可以增加产品被购买的几率。庄子的“无用之用”说明了无用之物具有大用之处,以庄子“无用之用”说为启示,可以探求出更有效的包装设计方法。
1 有无相生
产品的包装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产品视觉、触觉、味觉的感受。产品的包装承载着对功能的说明、对品牌的推广之类的重任,有许多信息需要通过包装呈现给消费者。从包装视觉上来说,要合理布局构图,兼顾色彩、审美等要素,才能使包装具有艺术效果。优秀的包装设计在构图上有疏密之分,巧妙地运用空白技巧。如果空白成为一种元素,作为主体图案的陪衬,或者说是背景,那么我们就能发现它惊人的作用。包装上的空白可以以自身之“无”来衬托它物之“有”,强烈的视觉反差可以更明确地突出主体。将消费者的目光准确的吸引到商家所迫切想要表达的内容上,从而迅速抢占消费者。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包装上的图案信息是生产者、设计者对产品的理解与诠释。那么包装上的空白就像是给了购买者一个可以安放自己对于产品的理解的空间,在感性消费阶段,消费者所追求的已不单单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而是商品与自己关系的密切程度[3]。
2 虚中有实
市面上为数众多的产品包装图案,是以产品实物照片加以美化的设计形式为主的。产品照片的展示,不失为是一种简便、直观的表现方式。但产品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应人的需求而产生,又在特定的环境中被使用。作为依附于产品的包装,如果只是展示产品本身,便显得缺少设计的灵气。以茶叶包装设计为例,多数包装会以茶叶或是茶具为设计元素。从饮茶者的角度出发,品茶品的不光是茶之味,更是一种意境。犹如置身自然,尝山水之乐。意境是为“虚”,所品之茶为“实”,那么将山水画作为茶叶包装的设计元素,则是虚中有实。虚相比实来说,不直接,不具体,可谓是无用。但“虚”多了一份神秘,多了一份委婉,比“实”更灵动,更具感染力。那么山水画的包装则比直观地茶图案包装,更填一份引人遐想的茶趣。这样的设计才更贴合产品的形象,更利于传达产品的文化,体现产品的意义。
3 变通创新
产品的包装就像一件外衣,是修饰,也是保护。为了达到不同的保护和修饰的作用,产品的包装在材料、工艺上具有差异,复杂包装意味着花费更多的人力与物力资源。然而产品包装发挥作用的时间是有限的,它的作用仅仅存在于产品未被使用的时间段里,一旦包装被开封,产品被取出,包装就成了无用之物。大量的无用包装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文章开头说的庄子对于葫芦的巧用,是出于对葫芦功能的变通,让它不再只是人们从经验中得到的认知。如红酒的包装盒可以雕刻镂空图案,经过简单的拼接,就可以做成灯罩。只需再增加一份简单的制作说明,便可以让设计按照预想的顺利实现。相信这样的包装设计,不仅给人新颖的感受,也能使消费者感知品牌对于产品的用心,从而提升对品牌的好感度与信任度。这种变通的设计方法不仅符合绿色设计可重复利用的理念,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并且是一种设计的创新。设计师就是要从已存在的事物中探索变通的途径,推敲变通的方法,不断创新。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人们所熟知的“有用之用”是小用,不知的“无用之用”才是大用。作为产品包装的设计者,应该善于利用人们所不知的“无用之用”来完成更具价值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庄子著.东篱子译注.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
[2]王芙亭.包装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3]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关键词】无用之用 包装设计 有无相生 虚中有实 变通创新
葫芦一定要用来盛水吗?《庄子·逍遥游》中“惠施的大葫芦”这个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在施惠的认识中,葫芦是用来装水的,那么不能盛水的葫芦就完全没有用处。而庄子却提出了将不能盛水的葫芦作为“腰舟”的妙用,这就是“无用之用”。所谓“无用之用”的例子不胜枚举,为我们揭示了世界本无真正无用之物,不过是由于所处环境或是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才有了“无用”与“有用”之别。
作为被人们使用的产品,通过辅助使用者解决问题来实现自己的可用。人们日常购买产品的方式大多属于自助形式,超市的销售方式也给包装设计带来了一场革命。产品包装就是消费者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好的包装可以增加产品被购买的几率。庄子的“无用之用”说明了无用之物具有大用之处,以庄子“无用之用”说为启示,可以探求出更有效的包装设计方法。
1 有无相生
产品的包装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产品视觉、触觉、味觉的感受。产品的包装承载着对功能的说明、对品牌的推广之类的重任,有许多信息需要通过包装呈现给消费者。从包装视觉上来说,要合理布局构图,兼顾色彩、审美等要素,才能使包装具有艺术效果。优秀的包装设计在构图上有疏密之分,巧妙地运用空白技巧。如果空白成为一种元素,作为主体图案的陪衬,或者说是背景,那么我们就能发现它惊人的作用。包装上的空白可以以自身之“无”来衬托它物之“有”,强烈的视觉反差可以更明确地突出主体。将消费者的目光准确的吸引到商家所迫切想要表达的内容上,从而迅速抢占消费者。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包装上的图案信息是生产者、设计者对产品的理解与诠释。那么包装上的空白就像是给了购买者一个可以安放自己对于产品的理解的空间,在感性消费阶段,消费者所追求的已不单单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而是商品与自己关系的密切程度[3]。
2 虚中有实
市面上为数众多的产品包装图案,是以产品实物照片加以美化的设计形式为主的。产品照片的展示,不失为是一种简便、直观的表现方式。但产品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应人的需求而产生,又在特定的环境中被使用。作为依附于产品的包装,如果只是展示产品本身,便显得缺少设计的灵气。以茶叶包装设计为例,多数包装会以茶叶或是茶具为设计元素。从饮茶者的角度出发,品茶品的不光是茶之味,更是一种意境。犹如置身自然,尝山水之乐。意境是为“虚”,所品之茶为“实”,那么将山水画作为茶叶包装的设计元素,则是虚中有实。虚相比实来说,不直接,不具体,可谓是无用。但“虚”多了一份神秘,多了一份委婉,比“实”更灵动,更具感染力。那么山水画的包装则比直观地茶图案包装,更填一份引人遐想的茶趣。这样的设计才更贴合产品的形象,更利于传达产品的文化,体现产品的意义。
3 变通创新
产品的包装就像一件外衣,是修饰,也是保护。为了达到不同的保护和修饰的作用,产品的包装在材料、工艺上具有差异,复杂包装意味着花费更多的人力与物力资源。然而产品包装发挥作用的时间是有限的,它的作用仅仅存在于产品未被使用的时间段里,一旦包装被开封,产品被取出,包装就成了无用之物。大量的无用包装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文章开头说的庄子对于葫芦的巧用,是出于对葫芦功能的变通,让它不再只是人们从经验中得到的认知。如红酒的包装盒可以雕刻镂空图案,经过简单的拼接,就可以做成灯罩。只需再增加一份简单的制作说明,便可以让设计按照预想的顺利实现。相信这样的包装设计,不仅给人新颖的感受,也能使消费者感知品牌对于产品的用心,从而提升对品牌的好感度与信任度。这种变通的设计方法不仅符合绿色设计可重复利用的理念,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并且是一种设计的创新。设计师就是要从已存在的事物中探索变通的途径,推敲变通的方法,不断创新。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人们所熟知的“有用之用”是小用,不知的“无用之用”才是大用。作为产品包装的设计者,应该善于利用人们所不知的“无用之用”来完成更具价值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庄子著.东篱子译注.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
[2]王芙亭.包装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3]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