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财会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缺陷,结合工作经验和实践提出了职院财会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些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财会;教学模式;改革
作为职院财会人才培养工作,“高素质”体现在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完备的经济和会计法律法规知识。“高技能”人才则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财务核算能力;分析能力;成本管理能力;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纳税申报、经济业务处理能力等。然而现行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着的较大缺陷,严重束缚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早在2006年,国务院对职院人才培养目标就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一、现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的缺陷
教学模式是包括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方式等在内的多个教学因素的集合。它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然而,在目前财会市场人才过剩的新形式下,现行职院财会教学模式的缺陷日益显现出来,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存在着偏差
目前,大多职院财会学生的培养目标存在着偏差,培养方向也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却往往忽视了多数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将服务于中小企业这一现实,因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学生的就业现状不符。现行的高职院校往往存在着重专业知识轻能力拓展,更加强调财会知识的理论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例如:财务会计课程,从内容的设置到教材的选择都是按照上市公司进行会计规范的,而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又都是西方教科书的翻版,这其中的内容与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距离较远。
(2)课程设置缺乏高职特色
很多职院财会教育较注重课堂上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财会课程设置缺乏高职特色,财会专业课程设置过多,又划分很细,课程结构专业知识性比较突出,课堂教学与实训的比例不合理,技能训练往往只放在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或流于形式,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最终导致财会专业的学生会计理论比不过财会本科的毕业生,而又缺乏高职生应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做法都失去了职院财会教学的特色。财会专业结构陈旧。很多职院财会的课程设置仍然套用高等院校财会教育的专业设置方式,而并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也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将财会专业定位于中专的技能加大专的理论,教学计划一用就是若干年不变,而不论财会就业市场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3)会计实践技能训练不足
多数职院财会并未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实训课程课时不足,会计实训教材不完善,实训资料仿而不真,与企业实账差异较大。一些职院财会资金投入不足,毕业实习流于形式。会计模拟实训又局限于会计核算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变成了一个只会记账、算帐、报帐的账房先生,而缺乏应对现实企业各种经济风险的能力。
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对策
(1)改革培养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决定高职财会教育的培养模式。着眼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将服务于中小企业这一现实,重新定位职院财会学生的培养目标。使职院财会的毕业生从“帐房先生型”,转变成““素质型”人才。高职财会教育教学模式要从传授知识型转变为传授技能型。要向教育教学与就业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学制以短为主,长短结合,适当调整课程安排,最终走向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新模式。
(2)重构课程体系, 突出技能培养
为适应会计职业要求, 达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必须进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高职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 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应密切联系。重构后的课程体系以学习领域课程为核心,打破过去由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等课程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束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方针,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 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 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体系。突出会计职业的定向性要求, 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当前, 很多职院财会采取的仍然是学科课程体系, 过分考虑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整体性, 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 学科之间联系性不强。因此, 需要加入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是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 以学生掌握技能为目标,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确保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性和协调性, 可以弥补学科课程体系的不足。
(3)改革教学内容
教學内容要认真研究现行的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整个教学内容的设置进行调整,建立起一个全新的适合职院财会人才培养方向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安排上,应安排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模拟操作课程,实践教学课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30%~50%,即使是理论教学,也应以实用为目的,以围绕培养能力来开展,配合技能训练来进行。
(4)理论联系实际, 强化实践环节
企业需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强的财会人才, 即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 吸取优秀实践教材的优势, 结合本校实际, 自编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材,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 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 并选择合理的实践教学流程, 拓宽会计模拟实验的范围, 努力贴近企事业单位实际, 增强对学生会计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财会专业教师, 既要通理论, 又要具备丰富的财会工作经验。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实习指导老师却普遍存在着实际经验不足的问题。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应规定新教师在从事财会教学之前下企业锻炼半年或一年, 同时对老教师也要规定每隔几年定期到企业进行实际锻炼,以提高广大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伙伴的关系, 将教师派往企业进行实践培训, 使教师多行业发展, 即使财会教师执教前有着较多会计职业经历, 但由于各专业间所涉及会计业务差异较大, 往往在实际教学中会碰到很多没有接触过的内容。所以财会教师应当针对所执教的专业, 进行专项实践,获取最直接的财会知识; 此外, 学校还要从企事业单位聘用一些经验丰富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来校做兼职教师, 或定期举办讲座进行交流沟通, 以提高教学质量。
(6)创新教育模式, 改革教学方法
财会专业的教学必须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会计工作任务驱动为切入点,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依托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 实行在仿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模式, 融教、学、做为一体,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7)改革成绩评价方法, 实行多元化评价
随着职院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也必须进行改革。为了让成绩评价能够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 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成绩评价方式。评价学生成绩要注重过程, 并且贯穿于实际学习的全过程; 尽量以实践为主, 笔试为辅,多考虑学生实际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 建立工学结合的企业虚拟薪金制度, 引入到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中, 以学生获得的薪金情况评定课程的成绩; 实行证书置换课程,凡是通过国家有关证书考试的, 相关课程成绩可直接评定为合格。评价学生成绩的主体应包括授课教师、实践指导老师以及在实习实训中的同学和同事, 这样可以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孙莉,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N].财会信报,2008- 02- 25。
[2] 王忠孝,试析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会计之友,2008(9)。
[3] 邓东梅,高职会计教育改革探讨[J].北京:科技创新导报,2009(8)。
关键词:财会;教学模式;改革
作为职院财会人才培养工作,“高素质”体现在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完备的经济和会计法律法规知识。“高技能”人才则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财务核算能力;分析能力;成本管理能力;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纳税申报、经济业务处理能力等。然而现行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着的较大缺陷,严重束缚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早在2006年,国务院对职院人才培养目标就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一、现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的缺陷
教学模式是包括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方式等在内的多个教学因素的集合。它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然而,在目前财会市场人才过剩的新形式下,现行职院财会教学模式的缺陷日益显现出来,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存在着偏差
目前,大多职院财会学生的培养目标存在着偏差,培养方向也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却往往忽视了多数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将服务于中小企业这一现实,因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学生的就业现状不符。现行的高职院校往往存在着重专业知识轻能力拓展,更加强调财会知识的理论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例如:财务会计课程,从内容的设置到教材的选择都是按照上市公司进行会计规范的,而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又都是西方教科书的翻版,这其中的内容与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距离较远。
(2)课程设置缺乏高职特色
很多职院财会教育较注重课堂上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财会课程设置缺乏高职特色,财会专业课程设置过多,又划分很细,课程结构专业知识性比较突出,课堂教学与实训的比例不合理,技能训练往往只放在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或流于形式,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最终导致财会专业的学生会计理论比不过财会本科的毕业生,而又缺乏高职生应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做法都失去了职院财会教学的特色。财会专业结构陈旧。很多职院财会的课程设置仍然套用高等院校财会教育的专业设置方式,而并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也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将财会专业定位于中专的技能加大专的理论,教学计划一用就是若干年不变,而不论财会就业市场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3)会计实践技能训练不足
多数职院财会并未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实训课程课时不足,会计实训教材不完善,实训资料仿而不真,与企业实账差异较大。一些职院财会资金投入不足,毕业实习流于形式。会计模拟实训又局限于会计核算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变成了一个只会记账、算帐、报帐的账房先生,而缺乏应对现实企业各种经济风险的能力。
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对策
(1)改革培养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决定高职财会教育的培养模式。着眼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将服务于中小企业这一现实,重新定位职院财会学生的培养目标。使职院财会的毕业生从“帐房先生型”,转变成““素质型”人才。高职财会教育教学模式要从传授知识型转变为传授技能型。要向教育教学与就业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学制以短为主,长短结合,适当调整课程安排,最终走向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新模式。
(2)重构课程体系, 突出技能培养
为适应会计职业要求, 达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必须进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高职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 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应密切联系。重构后的课程体系以学习领域课程为核心,打破过去由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等课程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束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方针,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 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 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体系。突出会计职业的定向性要求, 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当前, 很多职院财会采取的仍然是学科课程体系, 过分考虑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整体性, 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 学科之间联系性不强。因此, 需要加入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是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 以学生掌握技能为目标,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确保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性和协调性, 可以弥补学科课程体系的不足。
(3)改革教学内容
教學内容要认真研究现行的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整个教学内容的设置进行调整,建立起一个全新的适合职院财会人才培养方向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安排上,应安排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模拟操作课程,实践教学课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30%~50%,即使是理论教学,也应以实用为目的,以围绕培养能力来开展,配合技能训练来进行。
(4)理论联系实际, 强化实践环节
企业需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强的财会人才, 即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 吸取优秀实践教材的优势, 结合本校实际, 自编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材,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 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 并选择合理的实践教学流程, 拓宽会计模拟实验的范围, 努力贴近企事业单位实际, 增强对学生会计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财会专业教师, 既要通理论, 又要具备丰富的财会工作经验。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实习指导老师却普遍存在着实际经验不足的问题。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应规定新教师在从事财会教学之前下企业锻炼半年或一年, 同时对老教师也要规定每隔几年定期到企业进行实际锻炼,以提高广大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伙伴的关系, 将教师派往企业进行实践培训, 使教师多行业发展, 即使财会教师执教前有着较多会计职业经历, 但由于各专业间所涉及会计业务差异较大, 往往在实际教学中会碰到很多没有接触过的内容。所以财会教师应当针对所执教的专业, 进行专项实践,获取最直接的财会知识; 此外, 学校还要从企事业单位聘用一些经验丰富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来校做兼职教师, 或定期举办讲座进行交流沟通, 以提高教学质量。
(6)创新教育模式, 改革教学方法
财会专业的教学必须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会计工作任务驱动为切入点,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依托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 实行在仿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模式, 融教、学、做为一体,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7)改革成绩评价方法, 实行多元化评价
随着职院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也必须进行改革。为了让成绩评价能够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 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成绩评价方式。评价学生成绩要注重过程, 并且贯穿于实际学习的全过程; 尽量以实践为主, 笔试为辅,多考虑学生实际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 建立工学结合的企业虚拟薪金制度, 引入到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中, 以学生获得的薪金情况评定课程的成绩; 实行证书置换课程,凡是通过国家有关证书考试的, 相关课程成绩可直接评定为合格。评价学生成绩的主体应包括授课教师、实践指导老师以及在实习实训中的同学和同事, 这样可以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孙莉,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N].财会信报,2008- 02- 25。
[2] 王忠孝,试析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会计之友,2008(9)。
[3] 邓东梅,高职会计教育改革探讨[J].北京:科技创新导报,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