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标指出,我们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运用已有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我们离开了概念,就无法对客观事物进行有根有据的思考,有条有理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也就谈不上推理能力的培养了。只有加强概念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各种数学能力,从而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则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之始应该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建起联系的桥梁,提供丰富、典型、全面的感知材料,千方百计地充实学生的感性材料。概念引入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直观引入、知识基础引入、计算引入。
  形象直观地引入。小学生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抽象思维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因此,首先应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逐步抽象、内化成概念。形象直观地引入概念,就是通过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以及生动形象的比喻,提出问题,引入概念;或者采用教具、模型、图表、投影演示及动手操作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步抽象,引入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重视生活实例在引入概念中的作用。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自行车的三角架、支撑房顶的梁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等,为什么都做成三角架而不做成四边形呢?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提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一些事物或实例,使其获得感性认识,便于在此基础上引入概念。现代心理学认为,实际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入概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比如,教学“圆周率”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做几个直径不等的圆,在直尺上滚动或用绳子量出圆的周长,算一算周长是直径的几倍。让学生自己发现圆的大小虽然不同,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时教师引入概念:圆周长是同圆直径的3倍多,是个固定的数,称为“圆周率”。
  从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可以从学生已有的概念知识基础上加以引申,直接导出新概念。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概念,强化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概念体系,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计算方法引入。指通过计算发现问题,通过计算引出概念。比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可以先给出两个数相乘乘积是1的几个算式,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再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引出“倒数”的定义。
  二、概念的形成
  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的形成,二是概念的同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大多以“概念形成”的形式为主。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累积、渐进的过程,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揭示本质属性三个阶段,直观感知和建立表象是建立概念的向导,概念本质属性的揭示是概念教学的关键。在教学梯形的认识中,梯形概念的形成就是经历了这样三个过程:先让学生互相介绍、欣赏自己印象中的梯形是怎样一个图形,这是一种直观感知的过程,学生通过画梯形、看梯形、说梯形,丰富了自己的感性认识,也初步建立了梯形的表象,他们认识梯形是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再让学生从众多图形中选出哪些不是梯形,说说为什么这几个不是梯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交流,逐步建立了梯形完整的表象,也基本揭示了梯形的本质属性,他们认为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但是学生对此还不是完全掌握;然后让学生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里各剪一刀剪出梯形来,学生通过“破坏”和“创造”使这三种图形都变成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时梯形的本质属性完全凸现,正因为如此,所有学生都认为“只有”两个字非常重要。
  三、概念的巩固
  掌握概念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小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往往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多次进行往复。当学生初步建立概念后还需运用多种方法,促进概念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保持,并通过不断运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使新建立的概念得以巩固。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可以举出实例进行辨析,可以自觉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在教学梯形的认识中就是这样进行巩固的:先让学生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梯形,通过寻找生活原型建立起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解决认识的具体性、形象性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逻辑性之间的矛盾;再让学生把梯形剪一刀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把平行四边形剪一刀剪成两个大小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剪使概念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在巩固中又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概念系统的建立
  概念总是一个一个进行教学的,因此在小学生的头脑中,概念常常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要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放在一起,寻找概念之间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组成概念系统,使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学生头脑中的认识结构,也利于对知识的检索、提取和应用,促进知识的迁移,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概念系统的建立可以按知识内在的联系,也可以用增加概念的内涵,还可以利用集合图表示。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建立在反思、梳理的基础之上。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各阶段环环相扣。引入概念后要紧接着建立概念,建立后要及时巩固,巩固中要加深理解,同时又要为概念的发展作准备。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要结合概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设计不同的环节,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的同时,提高数学能力。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从兴趣入手,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用科学的课堂评价手段,使他们逐步建立学好的信心,力争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最佳的课堂实效。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找到自信,并积极“行动”呢?  第一,教要得法,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
期刊
一直以来,习惯了一个学期就只教一本教科书,认为只有认真琢磨好教材,认真备好课,就认定学生掌握了教学目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倒没觉得愧对学生,也没有人告诉我这样做有什么不妥。直至去年我们参加了教学指导中心开设的单元整合教学的课题研究后,这才发现这种“教教材,学教材”的教学行为却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  单元整合教学是以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
期刊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历史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能使学生更好地记牢课文的知识点,通过启发思考能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否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准确性  一是紧紧围绕教学目
期刊
一、调查的目的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学生错题修改及教师对错题利用的状况调查、学生产生错题的归因分析、对错例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对策研究问题而开展的,旨在了解教师的作业设计、作业批改、评价及学生在完成作业、错题处理及评价方面的看法,为开展“小学生数学习题常见错误归因分析与解决对策”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调查对象:本校二、四、六年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共发调
期刊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生对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会当作一件礼物来接受。”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积极高涨的情绪,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数学认知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率。由此看来,在数学教学中,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期刊
新课程标准给语文下的定义是“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作品的质疑问难,或殊途同归,或另辟蹊径,都体现了读者的主体参与。所以教会学生阅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抓好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中,英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已经慢慢意识到学好英语的必要性,然而,如何学好英语却成为许多学生头疼的难题。大部分学生是围着高考这根指挥棒在转,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基础差、教学任务又重,对英语没有兴趣,英语学习则会变成一种负担。我们的圣人孔子有云“只知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期刊
一、什么是课本剧  课本剧,是戏剧的一种,具有戏剧的一些基本特点,但它不是由剧作家创作剧本然后交付专业演出团体排演,而主要是以语文教材为改编对象,由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喜好,将其中的篇目改编成小品、小型话剧和歌舞剧等戏剧形式,在课堂或学校演出,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这种表演活动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对课文的理解。因此,课本剧“根”在课文,“导”在教师,“演”在学生,它是一种融合
期刊
一、基础知识教育中的“得意忘象”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的目的,是要了解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而作为传达思想的载体,字词只是表面层次。我们疏通了字词并不一定能领悟到其背后隐藏着的深层含义,但我们可以通过对文章思想的整体把握来反观字词。“字词教学”把对字词的讲解作为终极目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视了对文章整体思想的把握。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造成了人文底蕴的大量流失。教师在授课过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的时候,他就要作出各种猜测,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探究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