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亲的面前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ss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完年,母亲终于来到了合肥,她的宝贝孙女儿欢呼雀跃。
  母亲轻易不来城里。这次,母亲算是兑现了她的诺言。春节期间,我们一家在黄土岭村过年的时候,女儿和她奶奶有过一个约定。奶奶答应,等天气暖和了,她就到城里来住上一段时间,陪陪她这宝贝孙女儿。
  城里的这个家当然也是母亲的家。这个家里一直有母亲的位置,有母亲的房间,有母亲的睡床。
  母亲十分满意城里的家所在的这个小区。她喜欢这里有花草、有树木、还有一块水面,能够见到飞鸟和游鱼。尤其满意这里没有太高的楼房,让她看着头晕。居住环境能让母亲满意,母亲却还是不愿意在此久居,每次住不了一个月,她就急着要回去。母亲急着回去,总有她的理由,说的最多的理由是院子里的那块地。季节到了,她得回去撒点儿种子。或者,最近天气旱得很,没有人给地浇水不行。
  母亲来一趟不容易,她会提前做出计划。母亲知道她的儿媳妇、她那宝贝孙女儿爱吃什么,至于她儿子爱吃什么,那就更不用说了。母亲一来,总会给这帮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一个惊喜。母亲这次没有忘记带上那种来乡春天的吃食——用蒿子头掺米粉做成的蒿子粑。
  蒿子是长在田间地头的一种野菜,带有一股山野的清香味。蒿子粑是用米粉为主料做成的,配上捣烂成泥的蒿子嫩头,再添加一些剁得很碎的腊肉丁子,贴在锅壁上,用文火慢慢烙熟。又香又黏,很有嚼劲。
  这种吃食,不光是我家喜欢吃,家乡人,甚至外地来的人,也都喜欢。我曾经在家乡县城的一个小饭馆里十分意外地吃到过这样的蒿子粑。问老板,蒿子粑是不是很受欢迎?饭馆老板告诉我,蒿子粑卖得可欢畅呢,不仅本地人爱吃,外地来的游客们也很爱吃,吃完了还得带上几块,给家人尝尝。
  除了蒿子粑,女儿也爱吃她奶奶做的饭食。有一道菜,女儿最爱吃,但我们轻易不做,嫌麻烦,太耗费时间了。这道菜叫做山芋粉鸡蛋皮。是山芋粉和鸡蛋混合在一起做成的。先将山芋粉放在盆子里,加水溶化,搅拌成稀糊状。将鸡蛋打破,倒出蛋清和蛋黄,搅匀后掺到山芋粉里面去,再继续搅动,直至搅匀。然后,撒上些葱花,便可以下锅了。锅壁上要浇涂一层油。这时,将搅匀了的山芋粉鸡蛋糊糊适量地倒进烧热的油锅里,发出“刺”的一声响,锅底立即腾起了一股白色的雾气。不用多久,那层涂在锅底上薄薄的山芋粉鸡蛋糊糊,颜色就会变淡、变干、变硬、变成一张薄薄的皮。用锅铲子,翻过来,继续文火慢烙,不一会儿,山芋粉鸡蛋皮就出锅了。烙的过程中,不能性急,性急弄破弄碎了,那就不好看了,似乎也不是那个味了。所以,这是个慢工细活,非常耗费时间,我们轻易不做。女儿知道我们都很忙,也不好意思提出要吃这个。奶奶一来,便让奶奶给她做。奶奶从来不嫌麻烦,总是满足她的要求。
  母亲站在灶台前,烙着鸡蛋皮,孙女儿在她的旁边转来转去。恨不得马上就吃。母亲说,你就别转了,转得我头晕。要不,你就站在这里看一看,等你看明白了,就可以自己动手做了。
  母亲来了,妻子自然也是满心欢喜。除了能跟女儿一样吃上家乡美食以外,她还会轻松许多,母亲不声不响地把家务干完了。妻子终于有时间捧那几本她心仪的书了。
  我当然更加喜上眉梢了。母亲过来以后,我觉得安稳多了,就连睡觉也踏实了。母亲在身边,这个家才算完整,才真正像个家。下班回到家,我一进门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屋子也比往常整洁多了。在我的家里,最多的是书,书房里放的是书,客厅的茶几上堆的也是书,卧室的床头柜上摆的还是书。我读书有两种方式,浏览或者阅读。浏览的时候,对书本动得很频繁。一会儿随手拿起,一会儿又放下,书的摆放就难免乱了。这些日子里,各处的书总是整整齐齐的,很显然,在我出门之后,母亲一一细心整理过了。
  我和妻子,还有女儿,都非常珍惜母亲和我们住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在母亲跟前,我们尽量不提有关家乡的话题,也不谈季节。都担心一提起家乡或者季节,母亲会突然想起院子里的那块地,她就要急着回去。
  我真希望时间能够慢一些,再慢一些。某个偶然的时刻,我还真的想过,假如世间没有了季节,该有多好。母亲就不会急着回到她那个栽了许多果树、种了许多蔬菜的小院子里去,她会一直留在城里,和她的儿孙们住在一起,做着这个家里唯一的大人。我们几个呢,就一直做最快乐的孩子。
  王张应:男,1963年出生,现居合肥。安徽省作协会员。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在《诗刊》《清明》《安徽文学》《诗歌月刊》《阳光》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及诗歌一百一十余万字,作品多次获奖。出版诗集《感情的村庄》《那个时候》,散文集《祖母的村庄》《一个人的乡愁》,小说集《河街人家》等。
其他文献
“吻”,字面解释的意思是:接吻。用嘴唇接触人或物,表示喜爱。我真正懂得“吻”是怎么回事,是在七十年代的末期。  那时,人们刚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来,精神文化生活处在饥饿和荒废状态,看见什么都是新鲜的。我清楚的记得,我们当时正在新疆克拉玛依戈壁滩打井,吃完饭就等着去露天电影场看电影。大家坐在水泥墩子上,忍受着蚊虫的叮咬,看那些已经看了几遍的电影。那天,却放了一部新片子,名字叫《阴谋与爱情》,还是彩色影
期刊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真的不记得幼年时,从哪一天开始我迷恋上的绘画。那时资料缺乏,小人书、宣传画、年历画、花瓶上的花鸟人物,都成了我临摹学习的教材。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酷爱和不懈的坚持,使我积累了一定的绘画造形的能力,为以后的绘画学习、尤其是在曲阜师范大学系统学习绘画,打下了基础。  中国画是最早用写意抽象的思维方式表达人的思想、精神的,它的笔墨语言是独特的、精美的、深邃的。诗、书、画、印的四融是传
期刊
一  宁小红是个老姑娘,总说自己是与覃忠诚结了婚的。许多年来,每当有人给她提亲,她就说:我是嫁给了覃忠诚的,奶奶上山那天冲的喜。媒人说:没有!你爸要你和另外一个人成亲,覃忠诚就回平井了,当天就在事故中死了。宁小红就瞪着媒人,直瞪得媒人把眼光移向别处后才说:你胡说,我和覃忠诚结没结婚是你最清楚还是我最清楚?媒人便唯唯诺诺地走了。如此几番,宁小红在奶奶出丧之前就与覃忠诚有男女之事的流言,便在平井传开了
期刊
一辈子一块煤  煤山化成净土,山瘦了  电撤离了,不走的,是记忆  还有老矿工的一声叹息  李子垭煤矿  四十岁时,李子垭煤矿  在华蓥山中麓  选择了孤独,红色的重型卡车  不再背夜,不再在这里哮喘  那条路挤满黑字,将嫁给野草  横 幅  永远的李煤,风雨的矿井  美好的回忆,屹立的矿工  这条横幅,比矿井还长  旮旯儿  锅碗瓢盆,桌椅板凳  不能丢下,每一件家什  都是回忆的入口,矿工家属
期刊
陕煤集团澄合矿区职工摄影协会成立于2008年6月,现有会员128名,其中中国煤矿摄影家协会会员9人。  他们立足矿区,服务矿工,以“聚焦矿山风采,定格精彩人生”為宗旨,用镜头诠释对煤矿的热爱,创作出一大批具有较强艺术性和感染力,讴歌煤矿企业和矿工的精品力作。  如今,澄合矿区职工摄影协会已经成为澄合职工文化的一个特色品牌,他们用镜头讲述身边的故事、赞美煤矿工人优秀品格,展示他们眼中的魅力家园。
期刊
新四军的历史,是一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新四军将士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民族解放、为祖国独立、为人民幸福,用他们的智慧、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新四军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人民军队的军史上、在抗日战争的战史上,都抒写了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  淮北,扼华中交通枢纽,是联系华北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纽带,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为四师西进中原,恢复豫
期刊
石宝山上多摩崖,石钟寺、狮子关、沙登箐诸岩窟中,各有分踞。一雕一凿,费时逾三百年,方才形神皆出,坚牢得倒不下身。依附太阳的金光,穿过飞翘的廊檐,安静地贴紧古旧的刻像,一束束透亮的光线给苍老的面庞敷釉似的添加了莹润的色泽,细密的斑纹泛出白瓷的高贵质感,依稀透露出灵魂的底蕴。这些唐宋年间的造像,理应配饰“山中之宝”的光环。  石宝山摩崖,起于南诏国,止于大理国,是抱定献祭热忱的无名工匠,用粗大的手掌赋
期刊
走近姬江波,品读他的作品,充盈着现代气息与典雅意味。江波的书法以帖为面,取碑为骨,张弛有度,落纸云烟;江波作品的特质以传统兼容多样碑帖意趣,传承精神,端庄质朴,俊逸恣肆,给人以真挚而又蕴涵深刻的感觉……别有真趣。他创作每一件作品,总是通过章法的聚散、疏密,墨法的枯湿、浓淡构筑鲜明的抒情写意空间,做到与古人“对话”。着力强调其内心深处追逐的另一种境界,我无法用理性的逻辑思维语言完全表述清晰。我总认为
期刊
一生的火焰和水  我们站在地平线上  从头到脚 火焰和水  我们的肉体充满着前世的情仇  今生和爱情将被岁月凌迟殆尽  将被地平线划去各自的姓名  所有的火焰和水集于一身  我们无所适从  我们的肉体在大地上徒劳行走  并且成为它的食物  成为它内心的火焰,和水  山 路  这条山路,从山脚到山腰  然后伸向山顶  远远看去,像一根粗大的古藤  从山顶飘下来  上百年了  一直是它把人们牵上去  
期刊
一  马累是在一个飘着细雨的晚上被一辆汽车撞昏迷的,医生说就算他醒过来,情况也并不乐观,很可能会变成植物人。得知他住院的消息,我马上向医院赶去。在医院里,我见到了马累的父亲和他的弟弟马全。马全告诉我那辆车逃逸了,因为是在晚上,要想找到那辆肇事车或目击者恐怕很难。马累捡了一条命,也算是万幸。得知他出事的消息,我首先想到这是一起人为的车祸,因为他得罪了很多人。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被对手算计是很正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