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茶叶加工课程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了生产企业、学校教学双赢,企业得实惠,学生受教育。学校建立定点校外实训基地,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就业创业,提高了劳动者素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茶叶加工;校企合作;互利双赢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278-02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大力发展的重点之一。《职业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都提出了职业院校要实行产教结合,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目标。《茶叶加工》是茶文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理论性较深,同时实践操作性强,在学院内无法独立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同时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有利条件,弥补学校自身办学条件的不足,我院茶文化专业与本地多家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产学紧密结合,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学校和企业取得了互利双赢的良好效果。茶叶加工专业涉及到的实训内容主要是茶叶初制和精制加工。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这些实践操作技能,我们与我市各地的多家茶叶加工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企业包括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茶叶有限公司、宜都市安明茶业有限公司、宜都市碧云天茶业有限公司、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千珠碧茶业有限公司、宜都市宜红茶业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我系与这些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把它们作为我院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聘用这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茶文化专业的校外实训教师,在茶叶采收、加工的高峰季节将学生分派到各个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
我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有:①定单培养,合作办学,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解决了企业用人之需,适合于“短、平、快”地培养人才。如我校为上海仙茶美文化咨询公司、湖北宜红茶叶公司定向培养了几十名技术人员。②松散式校企合作,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实习,最终在企业就业。
一、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好机会
1.学生的专业技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茶叶加工过程包括鲜叶采收、验收定级、贮藏管理、初制加工、包装、精制加工等程序。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不同岗位的实践锻炼,对茶叶由“鲜叶→成品→商品”的整套加工、包装技术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实际操作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加深了对课堂理论学习的认识,同时也为今后学习茶叶审评及茶艺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处事应变能力。目前我国茶叶生产企业中有规模有档次的大企业还不是特别多,一个企业往往不能同时容纳一个班的学生实习,所以实习常常是采用将学生分成实习小组,由小组长带队,分赴到各个加工企业,由外聘实训教师指导,任课教师巡回指导的实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们要学会与所在企业的领导、员工友好相处,独立地开展工作。现在的学生都是“80末”、“90后”的独生子女,在家里享受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有学校的学习生活经历也是从学校到学校,除了与老师、同学打交道外,很少与社会接触,很少参加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这样的学生能不能担当起未来的社会责任,能不能独当一面地胜任工作,一直是学校、社会和家庭都极为关心的事情。但通过实训实习,参与企业生产活动,走入企业,让他们有机会与社会各个阶层接触,也锻炼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事应变能力。
事实证明,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优良品性是可以塑造的。我院自茶文化专业开办以来,每年都有成批的学生深入企业从事茶叶加工实习,从目前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受到了合作企业的好评,甚至有部分平时在校表现一般的学生也得到了生产企业的高度评价,这说明改变一种学习方式,也许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工企业生产时间非常集中,劳动强度很大,工作环境也很艰苦。特别是初制加工作业常常需要夜晚通宵加班,非常辛苦,当季的新鲜蔬菜水果少,生活住宿条件也很简陋,这要求学生一定要有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精神。实践证明,我们培养的学生能经受住这种锻炼和考验,他们以工作为乐,以苦为乐,不知疲倦,乐在其中,意志力得到磨炼,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4.促进了学生就业和个人创业。长期以来,由于信息不对称,校企双方互不了解,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一定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企业需要的人才学校又没有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更多地了解到企业的实际需要,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人才。有些学生在实习、见习中表现良好,企业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直接交流,了解其就业意向,学生也因为在企业的实习,能较充分地了解企业,最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了实习企业工作,并成为该企业的技术骨干。我院2003级茶文化专业学生吴刚,如今是全国茶叶企业百强企业——宜红茶业有限公司技术骨干;2005级茶文化专业学生刘静,现在已是邓村茶业有限公司的制茶车间主任。还有部分同学看到了茶叶的广阔市场,敢想敢干,自己创办茶叶生产和销售企业。在校企合作及实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顶岗能力,在生产和生活中接受企业的管理,在实践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式的教学,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劳动成果,使毕业与就业接轨。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非常有益。
二、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短期的高质量高素质劳动力
茶叶加工企业,特别是在每年的3、4、5三个月的初制加工时期,是企业的生产高峰期,常常需要大量的临时员工。企业既存在招不到人员的问题,还要支付生产管理成本,而且短期聘用的员工在工作责任心和效率方面也不尽如人意。而在此其间安排学生生产实习,实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相关专业知识,学校又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因此,学生工作的态度和工作质量都要优于企业临时招聘人员,作为临时人员的补充,学生实习活动深受企业的欢迎。同时学院通过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目标、企业文化,帮助宣传,也扩大了这些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为将来推荐学生就业积累了就业资源和就业渠道。
三、校企合作,丰富了教师的课堂内容
有些企业如夷陵区邓村茶叶公司,生产规模较大,生产设备先进,管理水平高,我们据此制作教学课件,有录像,有照片,有实例,丰富了教师教案中的案例,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翔实、有据。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双方相互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好途径,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它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就业、创业的多重平台,弥补了学校办学条件的不足,也缓解了生产企业生产高峰期的人力紧张矛盾,扩大了企业知名度,是一项校企双方互利双赢的良好合作模式。
当然,校企业合作的方式还可以做得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可以针对企业需要,定单式培养他们急需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针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积极开展前瞻性科研攻关活动;引进校外实习指导员,共建实训基地,为教学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促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不断完善。
作者简介:张敏(1966-),女,湖北当阳人,大学本科学历,副教授职称,主要从事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技术教学工作。
关键词:茶叶加工;校企合作;互利双赢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278-02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大力发展的重点之一。《职业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都提出了职业院校要实行产教结合,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目标。《茶叶加工》是茶文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理论性较深,同时实践操作性强,在学院内无法独立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同时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有利条件,弥补学校自身办学条件的不足,我院茶文化专业与本地多家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产学紧密结合,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学校和企业取得了互利双赢的良好效果。茶叶加工专业涉及到的实训内容主要是茶叶初制和精制加工。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这些实践操作技能,我们与我市各地的多家茶叶加工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企业包括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茶叶有限公司、宜都市安明茶业有限公司、宜都市碧云天茶业有限公司、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千珠碧茶业有限公司、宜都市宜红茶业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我系与这些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把它们作为我院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聘用这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茶文化专业的校外实训教师,在茶叶采收、加工的高峰季节将学生分派到各个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
我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有:①定单培养,合作办学,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解决了企业用人之需,适合于“短、平、快”地培养人才。如我校为上海仙茶美文化咨询公司、湖北宜红茶叶公司定向培养了几十名技术人员。②松散式校企合作,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实习,最终在企业就业。
一、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好机会
1.学生的专业技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茶叶加工过程包括鲜叶采收、验收定级、贮藏管理、初制加工、包装、精制加工等程序。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不同岗位的实践锻炼,对茶叶由“鲜叶→成品→商品”的整套加工、包装技术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实际操作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加深了对课堂理论学习的认识,同时也为今后学习茶叶审评及茶艺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处事应变能力。目前我国茶叶生产企业中有规模有档次的大企业还不是特别多,一个企业往往不能同时容纳一个班的学生实习,所以实习常常是采用将学生分成实习小组,由小组长带队,分赴到各个加工企业,由外聘实训教师指导,任课教师巡回指导的实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们要学会与所在企业的领导、员工友好相处,独立地开展工作。现在的学生都是“80末”、“90后”的独生子女,在家里享受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有学校的学习生活经历也是从学校到学校,除了与老师、同学打交道外,很少与社会接触,很少参加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这样的学生能不能担当起未来的社会责任,能不能独当一面地胜任工作,一直是学校、社会和家庭都极为关心的事情。但通过实训实习,参与企业生产活动,走入企业,让他们有机会与社会各个阶层接触,也锻炼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事应变能力。
事实证明,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优良品性是可以塑造的。我院自茶文化专业开办以来,每年都有成批的学生深入企业从事茶叶加工实习,从目前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受到了合作企业的好评,甚至有部分平时在校表现一般的学生也得到了生产企业的高度评价,这说明改变一种学习方式,也许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工企业生产时间非常集中,劳动强度很大,工作环境也很艰苦。特别是初制加工作业常常需要夜晚通宵加班,非常辛苦,当季的新鲜蔬菜水果少,生活住宿条件也很简陋,这要求学生一定要有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精神。实践证明,我们培养的学生能经受住这种锻炼和考验,他们以工作为乐,以苦为乐,不知疲倦,乐在其中,意志力得到磨炼,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4.促进了学生就业和个人创业。长期以来,由于信息不对称,校企双方互不了解,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一定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企业需要的人才学校又没有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更多地了解到企业的实际需要,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人才。有些学生在实习、见习中表现良好,企业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直接交流,了解其就业意向,学生也因为在企业的实习,能较充分地了解企业,最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了实习企业工作,并成为该企业的技术骨干。我院2003级茶文化专业学生吴刚,如今是全国茶叶企业百强企业——宜红茶业有限公司技术骨干;2005级茶文化专业学生刘静,现在已是邓村茶业有限公司的制茶车间主任。还有部分同学看到了茶叶的广阔市场,敢想敢干,自己创办茶叶生产和销售企业。在校企合作及实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顶岗能力,在生产和生活中接受企业的管理,在实践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式的教学,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劳动成果,使毕业与就业接轨。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非常有益。
二、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短期的高质量高素质劳动力
茶叶加工企业,特别是在每年的3、4、5三个月的初制加工时期,是企业的生产高峰期,常常需要大量的临时员工。企业既存在招不到人员的问题,还要支付生产管理成本,而且短期聘用的员工在工作责任心和效率方面也不尽如人意。而在此其间安排学生生产实习,实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相关专业知识,学校又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因此,学生工作的态度和工作质量都要优于企业临时招聘人员,作为临时人员的补充,学生实习活动深受企业的欢迎。同时学院通过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目标、企业文化,帮助宣传,也扩大了这些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为将来推荐学生就业积累了就业资源和就业渠道。
三、校企合作,丰富了教师的课堂内容
有些企业如夷陵区邓村茶叶公司,生产规模较大,生产设备先进,管理水平高,我们据此制作教学课件,有录像,有照片,有实例,丰富了教师教案中的案例,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翔实、有据。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双方相互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好途径,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它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就业、创业的多重平台,弥补了学校办学条件的不足,也缓解了生产企业生产高峰期的人力紧张矛盾,扩大了企业知名度,是一项校企双方互利双赢的良好合作模式。
当然,校企业合作的方式还可以做得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可以针对企业需要,定单式培养他们急需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针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积极开展前瞻性科研攻关活动;引进校外实习指导员,共建实训基地,为教学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促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不断完善。
作者简介:张敏(1966-),女,湖北当阳人,大学本科学历,副教授职称,主要从事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技术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