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创新精神;探究能力
在江苏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对生物学科而言大部分学生在高二参加会考,少部分学生将生物学科作为选修科目之一参加高考,在报考高校时报考生物学科相关专业的学生就更少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搞好生物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学好生物学是摆在我们生物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从生物课程标准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即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任务。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就如何借助生物学科教学,提升学生素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借生物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在日常教学过程我们了解到不少学生不到食堂吃早餐和晚餐,仅在宿舍或教室吃些面包或泡一些方便面;还有不少学生体重明显偏重,我班体重最重的已达到180多斤等;还有我班有一个同学一个星期都没有大便,我问他的饮食情况发现他很少吃蔬菜。从这些现象可发现现在不少同学都没能养成良好的的饮食习惯,究其原因是他们缺少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不了解常见食品的成分和作用。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在学习元素化合物、血糖平衡与调节等内容时,可结合这些知识让学生分析常见食品的成分及作用,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合理膳食才能满足我们身体的需要,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糖尿病、肥胖症、以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最终让学生知道只有在饮食中注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吃素菜和水果、三餐合理安排等才能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发育、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学习。
在学习细胞癌变等内容时,通过学习癌变的形成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饮食习惯和其他行为与癌变的关系,从而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饮食,如少吃过烫的食品(冬天少吃火锅)、少吃腌制食品、不吃霉变的食品等;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抽烟、不酗酒、不吸毒,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等;人要豁达一点,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减少患癌症的机会。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分析这些内容,既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更重要的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巧借生物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经过与学生的交流,我们发现他们学习成绩之所以较差,主要并不是智力上的问题,而主要是与信心不足、学习方法不佳、缺少学习毅力等有关。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目前我市推行活动单导学教学,每节课都会给学生一张活动单,根据活动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根据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培养学生养成及时整理讲义的习惯,这个整理包括讲义顺序的整理和内容的整理。在学习细胞结构和功能这部分内容时,细胞的结构知识点多,如何快速牢固地记忆这些知识呢?我们引导学生构建树形知识体系,以方便学生记住这些零碎的知识,具体就是先让学生写出细胞的基本结构如动物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三部分;然后再对这些结构再进行具体分析,如细胞质分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动物细胞中细胞器又有5种类型,每种细胞器又要掌握它们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分布、功能等。这样按照由大到小的结构层次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又比如在学习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与暗反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等内容,可引导学生运用表格进行比较,从而将一些相近的、易混内容进行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学习的健康发展。
三、巧借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生物学与物理学和化学一样,也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自然科学,因此在《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其基本理念之一,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呢?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借助生物史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思考教材提供的一系列实验,了解科学家探究的历程,科学家通过实验分别找到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以及原料与产物之间的变化路径等,着重引导学生去思考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即如何想到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实验过程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等。二是借助教材中提供的分组实验,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完成教材实验的过程中,可将教材实验作一些调整,把一些验证性实验作些调整改为探究性实验,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的效果。如在做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可分组安排学生做这样的一些比较实验:将外界溶液增加0.5g/ml的蔗糖溶液与教材提供的0.3g/ml的蔗糖溶液进行比较、将外界溶液增加0.3g/ml的葡萄糖溶液与教材提供的0.3g/ml的蔗糖溶液进行比较、将实验材料增加用洋葱分生区与教材提供的鳞片叶外表皮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安排能提高实验的作用。
总之,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我们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从而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城西中学)
【关键词】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创新精神;探究能力
在江苏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对生物学科而言大部分学生在高二参加会考,少部分学生将生物学科作为选修科目之一参加高考,在报考高校时报考生物学科相关专业的学生就更少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搞好生物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学好生物学是摆在我们生物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从生物课程标准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即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任务。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就如何借助生物学科教学,提升学生素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借生物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在日常教学过程我们了解到不少学生不到食堂吃早餐和晚餐,仅在宿舍或教室吃些面包或泡一些方便面;还有不少学生体重明显偏重,我班体重最重的已达到180多斤等;还有我班有一个同学一个星期都没有大便,我问他的饮食情况发现他很少吃蔬菜。从这些现象可发现现在不少同学都没能养成良好的的饮食习惯,究其原因是他们缺少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不了解常见食品的成分和作用。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在学习元素化合物、血糖平衡与调节等内容时,可结合这些知识让学生分析常见食品的成分及作用,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合理膳食才能满足我们身体的需要,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糖尿病、肥胖症、以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最终让学生知道只有在饮食中注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吃素菜和水果、三餐合理安排等才能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发育、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学习。
在学习细胞癌变等内容时,通过学习癌变的形成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饮食习惯和其他行为与癌变的关系,从而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饮食,如少吃过烫的食品(冬天少吃火锅)、少吃腌制食品、不吃霉变的食品等;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抽烟、不酗酒、不吸毒,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等;人要豁达一点,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减少患癌症的机会。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分析这些内容,既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更重要的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巧借生物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经过与学生的交流,我们发现他们学习成绩之所以较差,主要并不是智力上的问题,而主要是与信心不足、学习方法不佳、缺少学习毅力等有关。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目前我市推行活动单导学教学,每节课都会给学生一张活动单,根据活动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根据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培养学生养成及时整理讲义的习惯,这个整理包括讲义顺序的整理和内容的整理。在学习细胞结构和功能这部分内容时,细胞的结构知识点多,如何快速牢固地记忆这些知识呢?我们引导学生构建树形知识体系,以方便学生记住这些零碎的知识,具体就是先让学生写出细胞的基本结构如动物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三部分;然后再对这些结构再进行具体分析,如细胞质分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动物细胞中细胞器又有5种类型,每种细胞器又要掌握它们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分布、功能等。这样按照由大到小的结构层次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又比如在学习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与暗反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等内容,可引导学生运用表格进行比较,从而将一些相近的、易混内容进行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学习的健康发展。
三、巧借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生物学与物理学和化学一样,也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自然科学,因此在《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其基本理念之一,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呢?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借助生物史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思考教材提供的一系列实验,了解科学家探究的历程,科学家通过实验分别找到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以及原料与产物之间的变化路径等,着重引导学生去思考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即如何想到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实验过程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等。二是借助教材中提供的分组实验,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完成教材实验的过程中,可将教材实验作一些调整,把一些验证性实验作些调整改为探究性实验,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的效果。如在做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可分组安排学生做这样的一些比较实验:将外界溶液增加0.5g/ml的蔗糖溶液与教材提供的0.3g/ml的蔗糖溶液进行比较、将外界溶液增加0.3g/ml的葡萄糖溶液与教材提供的0.3g/ml的蔗糖溶液进行比较、将实验材料增加用洋葱分生区与教材提供的鳞片叶外表皮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安排能提高实验的作用。
总之,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我们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从而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城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