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9年1月1日我国全面实行了《政府会计制度》,在此之前施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 13 项制度将被废止,制度的变更和实施带来了政策上的重大改变,说明政府部门财政人员的工作面临着重大的变革。本文从政府会计制度的改变入手,分析政府财务人员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要点,为政府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实施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的重大变化
2019年1月1日政府终止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 13 项制度,转而实行《政府会计制度》,这种用《政府会计制度》代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13项制度的方式终结了原有多个管理制度并存、管理工作繁杂、会计核算管理口径不一、多制度管理内容交叉、多制度管理内容存在缺口等情况,形成一个制度的统一管理,有效简化管理制度,简化管理流程,节约政府财政会计管理成本,提高政府会计管理效率,这在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
(一)基本框架上发生重大变化
《政府会计制度》替代《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 13 项制度的过程中,《政府会计制度》用八要素代替《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五要素,用一百零三个会计科目就将《财务会计制度》和《预算会计制度》整合,从而代替原有的政府会计的框架形成了新的框架,管理方式和核算方式逐渐向企业会计的处理方向靠拢。
(二)吸纳融合基建会计
在原有的政府会计制度实行环境之下,13项管理制度中的《基建会计制度》处境十分尴尬,基础建设项目被要求单独设账,并不并入政府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要求进行独立核算,这就使得基建会计被孤立,也导致政府的会计管理并不完整。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基建会计账目被吸纳、融合进入政府会计账目,从而使得政府会计管理和核算更加完整。
(三)建立了新的记账模式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建立了新的记账模式,即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平行记账模式,这种记账模式可以九个字概括: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其中双基础是指政府会计管理实施发生、收付的两种基础;双功能,也被称为双系统,是指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平行记账,两个系统各司其职、相互印证;双报告是指预算会计、财务会计人员要各自向部门进行报告,与账目一样,各司其职、相互印证。这样模式的政府会计制度更加符合政府工作需求,账目信息更加详细、真实、有效,工作人员的报告也会更加全面、人性化,有助于政府会计管理工作展开。
(四)全面计提折旧
改革后的政府会计制度中,对政府财政资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涵盖范围更广,其中包含文化资产、保障性房产、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等多个方面,有效涵盖政府会计管理的实际范围,帮助会计管理数据信息更加真实、完整、有效。在这些政府资产的全面管理情况下,进行全面计提折旧,可以较传统政府会计管理13制度更能反映政府财政资产的真实情况,为政府下一年度财政支出提供基础数据,为财务核算工作提供辅助数据。
二、财务人员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实施中的工作关键
《政府会计制度》的实行相较于传统13项制度有着较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影响着政府财政会计管理工作,想要应对这些改变,政府财务会计部门工作人员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积极应对制度改革提出的挑战,更好地践行新制度,提高政府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一)积极学习更新业务知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制度处于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中,因此,政府财务会计部门工作人员要树立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终生学习的观念和意识,及时更新相关岗位业务知识,或在平日的工作中多多积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认真学习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度,针对政府工作管理制度的变化来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
(二)对现有工作软件、设备、技术进行升级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所带来的改变,我们在第一点中已经进行了阐述,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下,采用了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的记账模式,在这样的新模式下,现有的工作软件、设备、技术明显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需要进行相应的升级、调整,来满足新的政府会计工作需求。在工作软件、设备、技术升级过程中,财务人员需要注意旧数据的备份、衔接,避免出现数据的丢失和损毁。
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和实施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一)制度改革资金投入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带来了政府财务会计工作的重大改变,从制度框架、记账模式、资产管理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改变,尤其是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政府财政资产、固定资产的的大量评估、计提折旧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需要为此做好财政准备,避免制度改革工作受到资金阻碍。
(二)财政资产、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方式
政府财政资产、固定资产的折旧规则有两种,例如:当月新增的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减少的资产,当月计提折旧;或当月新增的资产,当月计提折舊,减少的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两种不同的折旧规则哪一种更加适合政府会计制度,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点。
四、结束语
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实施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和关键点需要考虑,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很多重大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财务会计人员需要根据需求采取针对性行动,提高政府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隋亚楠.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和实施的几点思考[J].财会学习,2019(07):120+122.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实施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的重大变化
2019年1月1日政府终止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 13 项制度,转而实行《政府会计制度》,这种用《政府会计制度》代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13项制度的方式终结了原有多个管理制度并存、管理工作繁杂、会计核算管理口径不一、多制度管理内容交叉、多制度管理内容存在缺口等情况,形成一个制度的统一管理,有效简化管理制度,简化管理流程,节约政府财政会计管理成本,提高政府会计管理效率,这在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
(一)基本框架上发生重大变化
《政府会计制度》替代《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 13 项制度的过程中,《政府会计制度》用八要素代替《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五要素,用一百零三个会计科目就将《财务会计制度》和《预算会计制度》整合,从而代替原有的政府会计的框架形成了新的框架,管理方式和核算方式逐渐向企业会计的处理方向靠拢。
(二)吸纳融合基建会计
在原有的政府会计制度实行环境之下,13项管理制度中的《基建会计制度》处境十分尴尬,基础建设项目被要求单独设账,并不并入政府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要求进行独立核算,这就使得基建会计被孤立,也导致政府的会计管理并不完整。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基建会计账目被吸纳、融合进入政府会计账目,从而使得政府会计管理和核算更加完整。
(三)建立了新的记账模式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建立了新的记账模式,即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平行记账模式,这种记账模式可以九个字概括: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其中双基础是指政府会计管理实施发生、收付的两种基础;双功能,也被称为双系统,是指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平行记账,两个系统各司其职、相互印证;双报告是指预算会计、财务会计人员要各自向部门进行报告,与账目一样,各司其职、相互印证。这样模式的政府会计制度更加符合政府工作需求,账目信息更加详细、真实、有效,工作人员的报告也会更加全面、人性化,有助于政府会计管理工作展开。
(四)全面计提折旧
改革后的政府会计制度中,对政府财政资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涵盖范围更广,其中包含文化资产、保障性房产、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等多个方面,有效涵盖政府会计管理的实际范围,帮助会计管理数据信息更加真实、完整、有效。在这些政府资产的全面管理情况下,进行全面计提折旧,可以较传统政府会计管理13制度更能反映政府财政资产的真实情况,为政府下一年度财政支出提供基础数据,为财务核算工作提供辅助数据。
二、财务人员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实施中的工作关键
《政府会计制度》的实行相较于传统13项制度有着较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影响着政府财政会计管理工作,想要应对这些改变,政府财务会计部门工作人员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积极应对制度改革提出的挑战,更好地践行新制度,提高政府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一)积极学习更新业务知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制度处于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中,因此,政府财务会计部门工作人员要树立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终生学习的观念和意识,及时更新相关岗位业务知识,或在平日的工作中多多积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认真学习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度,针对政府工作管理制度的变化来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
(二)对现有工作软件、设备、技术进行升级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所带来的改变,我们在第一点中已经进行了阐述,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下,采用了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的记账模式,在这样的新模式下,现有的工作软件、设备、技术明显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需要进行相应的升级、调整,来满足新的政府会计工作需求。在工作软件、设备、技术升级过程中,财务人员需要注意旧数据的备份、衔接,避免出现数据的丢失和损毁。
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和实施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一)制度改革资金投入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带来了政府财务会计工作的重大改变,从制度框架、记账模式、资产管理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改变,尤其是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政府财政资产、固定资产的的大量评估、计提折旧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需要为此做好财政准备,避免制度改革工作受到资金阻碍。
(二)财政资产、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方式
政府财政资产、固定资产的折旧规则有两种,例如:当月新增的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减少的资产,当月计提折旧;或当月新增的资产,当月计提折舊,减少的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两种不同的折旧规则哪一种更加适合政府会计制度,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点。
四、结束语
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实施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和关键点需要考虑,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很多重大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财务会计人员需要根据需求采取针对性行动,提高政府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隋亚楠.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和实施的几点思考[J].财会学习,2019(07):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