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健康管理概念;阐述了我国健康管理发展现状并进行了需求分析;指出健康管理发展的3大依托平台: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发展健康管理,以医院为依托发展健康管理,社会医疗保险与健康管理相结合;提倡通过推行健康管理,平衡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关键词:健康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社会医疗保险;健康保险;医患关系
1健康管理概念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它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运动状态。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 →评价(认识健康问题)→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其中健康危險因素干预(解决健康问题)是核心[1]。健康管理循环每进行一次,解决一些健康问题,健康管理循环的不断运行促使服务对象向健康方向发展。
2中国健康管理现状及需求
认真管理我国的健康资源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中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中国能否解决国民的健康问题,国民的健康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健康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可以充分发挥个人和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源源不断地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2] 。
我国目前在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慢性疾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疾病经济负担严重;医疗费用急剧上涨,个人、集体和政府不堪重负这些严峻形势下,健康管理的实施显得破在眉睫。在国内,人们一直以来习惯了“生病就医”的医疗模式,在尚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重视,甚至不了解。国家实施的医疗保障也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医疗需求,只有生病之后方能使用,只保治、不保防,防与治相分离,当人们处于“亚健康”状态以及“高危”状态时,社会医疗不能提供任何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我们缺少一个防患于未然的健康管理体系,即找出隐藏的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加以预防和干预。虽然在国内也有一些医疗机构打出“健康管理”的旗帜,大都还停留在体检的范畴,但仅停留在体检这一步,没有提供体检以外的诸如健康评估、健康干预、跟踪随访等更进一步的服务。
健康管理主要针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慢病”人群。对一般人群可以进行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可以进行非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指导,如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等;对疾病人群可采用专项疾病管理,健康促进等服务。
3健康管理的发展趋势
3.1 健康管理的发展平台
3.1.1 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发展健康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集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旨在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虽然目前在全国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理论设计上也有在人群中实施健康管理的理念,但并未达到健康管理的实际要求。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病人,还包括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各国的经验表明,80%以上的疾病可以在社区得到有效防治。在社区解决不了的疾病,利用转诊制度把病人转到指定的医院治疗,治愈后再转回社区进行康复。因此,社区不仅应该成为健康教育中心和慢性病防治中心,还应该成为健康管理的平台[3]。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和需求,健康管理可在以下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建立健康档案,识别、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施健康教育;进行健康和医疗需求指导;搭建个人健康信息网络平台,方便社区和指定大医院之间的患者信息共享。目前,我国健康管理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也有诸多不足,将两者相结合, 以期获得双赢的效果。
3.1.2以医院为依托发展健康管理
人类健康需求赋予医院的职能和任务已大大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治病救人”,医院应该调动一切资源为人的健康服务。因此,医疗市场应重新被认识,医院功能和内涵可以进一步调整,并正确引导现代人的健康需求和健康消费,这就要求医院除面对病人服务,还要涵盖占人群90%~95%的亚健康和健康人群[4]。医院一般拥有强大的住院病人资源库,同时也可为门诊就医者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库,门诊就医者可能会成为潜在的医疗服务需求者,通过数据资料整合分析,可以将这些人群进行分类, 医院设置专门的健康管理科室,对健康、亚健康人群提供健康咨询,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给予健康指导,并对其进行跟踪治疗;为康复期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康复指导,随时纠正、解答其在康复期存在的不科学行为和困惑;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心理、情感、精神状态、营养、饮食、生活行为等各方面的指导,定期开设讲座并发放健康手册;对于高端人群可根据其需求设置专门的健康管理方案,实施俱乐部会员制服务。医院实施健康管理的优势在于专科比较齐全,设备比较齐全。
3.1.3社会医疗保险与健康管理相结合
现行的医保制度主要是对患病的参保人给予事后经济补偿,分散患病带来的损失,但不能减少和避免疾病的发生,结果患者越来越多,并集中于大医院治疗。医疗保险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治病(尤其是在后期)费用的控制上,同时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1]。在医疗保险管理中引入健康管理新理念,将基本医疗保险与预防保健相结合,引导健康和亚健康人群能够将个人账户内积累的资金用于健康管理,既有利于减轻医保基金的压力,又有利于实现人人健康的目标。
3.2推进健康管理,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和患者构成了医疗服务的供方和需方,而医患之间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由于医疗行业的高度专业性和技术性,作为患者的代理人,医生对医疗知识和技术有足够多的了解,在我国,由于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十分薄弱,人们的医疗知识普遍缺乏,患者往往处于医疗信息的劣势地位。健康管理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从整体上把握医疗资源分布、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从而不再使患者在医疗过程中處于被动的劣势,能够对医疗活动的疗效有合理的期望,通过知—信—行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模式更好地促进健康水平。健康管理这一形式将医生和患者放在了同一位置,医患双方地位平等、目标统一,医生较容易赢得广大患者(潜在患者)的信任,这为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契合点。
参考文献:
[1]陈建勋,马良才,于文龙,等.“健康管理” 的理论和实践[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1):7-10.
[2]黄建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康管理[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3):215-218.
[3]张瑞利.健康管理产业的供给现状及趋势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7,4:50.
[4]黄慧琴.健康管理—— —医院体检工作的方向[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6,17(6):35-36.
基金项目: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校级青年基金课题,社区居民原发性高血压心电图异常结果分析研究,课题编号:XZJJ1509
关键词:健康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社会医疗保险;健康保险;医患关系
1健康管理概念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它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运动状态。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 →评价(认识健康问题)→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其中健康危險因素干预(解决健康问题)是核心[1]。健康管理循环每进行一次,解决一些健康问题,健康管理循环的不断运行促使服务对象向健康方向发展。
2中国健康管理现状及需求
认真管理我国的健康资源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中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中国能否解决国民的健康问题,国民的健康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健康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可以充分发挥个人和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源源不断地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2] 。
我国目前在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慢性疾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疾病经济负担严重;医疗费用急剧上涨,个人、集体和政府不堪重负这些严峻形势下,健康管理的实施显得破在眉睫。在国内,人们一直以来习惯了“生病就医”的医疗模式,在尚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重视,甚至不了解。国家实施的医疗保障也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医疗需求,只有生病之后方能使用,只保治、不保防,防与治相分离,当人们处于“亚健康”状态以及“高危”状态时,社会医疗不能提供任何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我们缺少一个防患于未然的健康管理体系,即找出隐藏的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加以预防和干预。虽然在国内也有一些医疗机构打出“健康管理”的旗帜,大都还停留在体检的范畴,但仅停留在体检这一步,没有提供体检以外的诸如健康评估、健康干预、跟踪随访等更进一步的服务。
健康管理主要针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慢病”人群。对一般人群可以进行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可以进行非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指导,如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等;对疾病人群可采用专项疾病管理,健康促进等服务。
3健康管理的发展趋势
3.1 健康管理的发展平台
3.1.1 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发展健康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集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旨在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虽然目前在全国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理论设计上也有在人群中实施健康管理的理念,但并未达到健康管理的实际要求。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病人,还包括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各国的经验表明,80%以上的疾病可以在社区得到有效防治。在社区解决不了的疾病,利用转诊制度把病人转到指定的医院治疗,治愈后再转回社区进行康复。因此,社区不仅应该成为健康教育中心和慢性病防治中心,还应该成为健康管理的平台[3]。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和需求,健康管理可在以下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建立健康档案,识别、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施健康教育;进行健康和医疗需求指导;搭建个人健康信息网络平台,方便社区和指定大医院之间的患者信息共享。目前,我国健康管理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也有诸多不足,将两者相结合, 以期获得双赢的效果。
3.1.2以医院为依托发展健康管理
人类健康需求赋予医院的职能和任务已大大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治病救人”,医院应该调动一切资源为人的健康服务。因此,医疗市场应重新被认识,医院功能和内涵可以进一步调整,并正确引导现代人的健康需求和健康消费,这就要求医院除面对病人服务,还要涵盖占人群90%~95%的亚健康和健康人群[4]。医院一般拥有强大的住院病人资源库,同时也可为门诊就医者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库,门诊就医者可能会成为潜在的医疗服务需求者,通过数据资料整合分析,可以将这些人群进行分类, 医院设置专门的健康管理科室,对健康、亚健康人群提供健康咨询,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给予健康指导,并对其进行跟踪治疗;为康复期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康复指导,随时纠正、解答其在康复期存在的不科学行为和困惑;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心理、情感、精神状态、营养、饮食、生活行为等各方面的指导,定期开设讲座并发放健康手册;对于高端人群可根据其需求设置专门的健康管理方案,实施俱乐部会员制服务。医院实施健康管理的优势在于专科比较齐全,设备比较齐全。
3.1.3社会医疗保险与健康管理相结合
现行的医保制度主要是对患病的参保人给予事后经济补偿,分散患病带来的损失,但不能减少和避免疾病的发生,结果患者越来越多,并集中于大医院治疗。医疗保险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治病(尤其是在后期)费用的控制上,同时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1]。在医疗保险管理中引入健康管理新理念,将基本医疗保险与预防保健相结合,引导健康和亚健康人群能够将个人账户内积累的资金用于健康管理,既有利于减轻医保基金的压力,又有利于实现人人健康的目标。
3.2推进健康管理,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和患者构成了医疗服务的供方和需方,而医患之间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由于医疗行业的高度专业性和技术性,作为患者的代理人,医生对医疗知识和技术有足够多的了解,在我国,由于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十分薄弱,人们的医疗知识普遍缺乏,患者往往处于医疗信息的劣势地位。健康管理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从整体上把握医疗资源分布、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从而不再使患者在医疗过程中處于被动的劣势,能够对医疗活动的疗效有合理的期望,通过知—信—行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模式更好地促进健康水平。健康管理这一形式将医生和患者放在了同一位置,医患双方地位平等、目标统一,医生较容易赢得广大患者(潜在患者)的信任,这为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契合点。
参考文献:
[1]陈建勋,马良才,于文龙,等.“健康管理” 的理论和实践[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1):7-10.
[2]黄建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康管理[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3):215-218.
[3]张瑞利.健康管理产业的供给现状及趋势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7,4:50.
[4]黄慧琴.健康管理—— —医院体检工作的方向[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6,17(6):35-36.
基金项目: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校级青年基金课题,社区居民原发性高血压心电图异常结果分析研究,课题编号:XZJJ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