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类析及备考策略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ngjie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对于文言文特殊句式这一考点,高考一般不单独设题(选择题),而是糅合在句子翻译题中进行考查,如果我们忽略了特殊句式,往往会在翻译中出现“黑障”,进而失分。下面结合2014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出现的特殊句式试作分析,并提出一些备考策略。
  一、特殊句式类析
  2014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出现的特殊句式有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四大类型以及疑问句。在这四大类型中,省略句考查得最多,也最全面,所有的省略类型都涉及了。其他三类,虽有涉及,但只是部分。对于疑问句,涉及了部分常见疑问句式、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和固定词组。查了省略句,而且有些试卷还考查不止一种类型的。有些地方试卷甚至年年都对省略句情有独钟,如广东卷近四年来年年都考。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省略句不可忽视。例析如下:
  1.省主语
  (1)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北京卷第8题)
  “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的主语“是”承上文省略,译为“(各级官吏)”。译文:(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2)刘晏初为转运使,尝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上海卷第19题)
  这个“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句中“远方”不能作主语,当是承前省略了“远方”的中心语“物价”。译文: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曾经用优厚的待遇招募擅长奔跑的人,(让他们)察访报告各地物价,即使遥远地方的(物价)也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府。
  (3)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浙江卷第20题)
  这里的“又性颇嗜诱进后生”,主语“常衮”承前省略。译文:(常衮)又生性喜欢提拔后生,在出生寒门的年轻人中选拔,生怕找不到。
  (4)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安徽卷第7题)
  这里的“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主语“朱筠”承前省。译文:在拥有高深资历、显赫声望后,(朱筠)就声称读书人要把读书和端正品行作为职责,不能趋炎附势,拜访权势显赫之人。
  (5)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江西卷第13题)
  这里的“曳而逐出之”主语“众鸡”承前省。译文:(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6)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江西卷第13题)
  这里的省略了主语均是“众鸡”,承前省。译文:(众鸡)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7)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山东卷第13题)
  “奈何从儒生游也”,这一句承前省略了主语“尔”(指代詹鼎)。译文: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8)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湖北卷第12题)
  这里的“弗责也”承前省略了主语“吴德基”,为承前省。译文:有的乡民拉着吴德基(南康丞)的衣襟与他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斥责。
  (9)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湖南卷第9题)
  这里的“既落成”省略了主语“庐”,为承前省。译文:(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10)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广东卷第9题)
  这里的“甚径且易”省略了主语“途”,为承前省。译文:(路途)短而且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旧道?
  2.省宾语
  省宾语的类型有两种,一是动词的宾语省略,二是介词的宾语省略。在2014年文言文翻译中这两种省略句式都出现了。省略的宾语以代词“之”为主,均是承前省。
  (1)动词的宾语省略。如:
  ①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日:“此真读书人。”(天津卷第13题)
  这里的“览”后省略宾语“之”。译文:徐君逐条列举了赋税中的弊端呈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赋税中的弊端)打着拍子赞赏说:“这是真正的读书人。”
  ②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天津卷第13题)
  这里的“足以补朝廷之治”后面省略了动词谓语“补”的宾语“之失”,这是蒙后省。译文:所以乡邑中有好的义士,足以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和相关官员的缺失,对老百姓有功劳。
  ③曳而逐出之,已而竟还啄其粟。(江西卷第13题)
  这里“曳而逐出之”句中两个连动谓语“曳”和“逐”都省略了宾语“之”(指代截冠雄鸡)。译文:(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④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广东卷9题)
  这里的“甲知能为己直”省略了动词谓语“知”的宾语“刘敞”。译文:王甲得知(刘敞)能为自己申冤,才敢以实相告,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
  (3)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四川卷第10题)
  在“以为不逮也”这一句中,省略了谓语动词“不逮”的宾语“之”(指代王筠)。译文: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
  (2)介词宾语的省略。
  ①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天津卷第7题)
  这里的“立绝不与通”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指代上文的“张敌万”)。译文: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窟穴,赵立坚决不和(他)来往,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②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江西卷第13题)   这里的介词“用”和“以”后面都省宾语“之”(指代上文的“指代截冠雄鸡”)。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4.省介词
  介词在句中常常省略,这样的介词有“以”“于”。在2014年翻译题中仅出现省略介词“于”的,仅一例。
  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天津卷第7题)
  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窟穴”后面省略了介词“于”,表示动作行为(方式)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译文: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窟穴,赵立坚决不和他来往,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5.省关联词语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安徽卷第7题)
  句中“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为省略句,省略了关联词“于是”。在这里“于是”表示前后两件事的承接关系,也就是表示后一件事的发生是在前者之后,并且由前者导致的,或者是以前者为条前的。译文:先生认为经学的根本就在于文字的解释,(于是)在安徽刻版印行许慎的《说文解字》,用来教授读书人。
  6.省状语
  (1)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福建卷第5题)
  这里“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句中谓语“添设”之前省略了状语“将”。译文:恰逢(要)增加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合适的人。
  (二)倒装句
  这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文言文句子的语序变化,常见的有四种: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主语后置。2014年高考考查了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以及定语后置句三种。
  1.宾语前置句
  (1)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江西卷第13题)
  这里“奚为”是“为奚”的宾语前置式。这种宾语前置为“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要前置”的类型。译文:(众鸡)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2)甚径且易,不数目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广东卷第9题)
  这里的“何为”是“为何”的宾语前置式。译文:(路途)短而且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1日道?
  (3)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重庆卷第11题)
  这里的“何难之有”是以“之”为提宾标志的宾语前置句,正常的句式为“有何难”。译文: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2.状语后置
  (1)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浙江卷第20题)
  “推拔于寒素中”中“于寒素中”是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即“推拔于寒素中”。译文:(常衮)又生性喜欢提拔后生,在出生寒门的年轻人中选拔,生怕找不到。
  3.定语后置
  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湖南卷第9题)
  这里的“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中心语+之+定语+者”结构的定语后置句,正常的句式为“交于孟祥之缙绅者”。译文: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4.特殊的倒装句
  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辽宁卷第7题)
  “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这一句式较为特殊,也较为少见。这是一个主谓句,为了强调“书趣光世会兵”这一行为的数量,把原句式“以书五趣光世会兵”倒装为“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句式,即把原来作状语的数词“五”从动词谓语“趣”的前面移到后面变成倒装句。这个句子可以这样分析:主语是“以书趣光世会兵”,谓语是“五”,“者”只是起到“隔开”的标志作用,无意义。译文: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刘光世始终没有执行。 (三)被动句 所谓的被动,是指主语和谓语之间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文言文中,表示被动的主要有有标志的被动句和无标志的被动句。2014年出现的被动句形式有两种类型:用“为+名词+动词”表被动,用“见+动词”表被动。举例如下:
  1.“为+名词+动词”式被动句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江苏卷第8题)
  这里的“方为薄世笑骂”为“为+名词+动词”式被动句。译文: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见+动词”式被动句
  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四川卷第10题第2小题)
  这里的“与刘孝绰见重当世”为“见+动词”式被动句。译文:王筠天性宽宏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
  (四)判断句
  1.没有标志的判断句,直接由名词作谓语来表示判断
  在2014年翻译题中,主语的类型既有由名词充当的,又有由代词充当的。例析如下:
  (1)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日:“此真读书人。”(天津卷第13题)
  “此真读书人”,这一句由指示代词“此”充当主语,“真读书人”直接充当谓语构成的判断句。译文:徐君逐条列举了赋税中的弊端呈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赋税中的弊端)打着拍子赞赏说:“这是真正的读书人。”
  (2)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山东卷第13题)
  “吾故市人家”,这一句由人称代词“吾”充当主语,“故市人家”直接充当谓语构成的判断句。译文: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3)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四川卷第10题)
  “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这一句由名词“尚书令沈约”充当主语,“当世辞宗”直接充当谓语构成的判断句。译文: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
  2.有标志的判断句
  有标志的判断句是我们要掌握的重点句式,在2014年的翻译题中,考查的类型较多,分条类析如下:
  (1)……,……也
  ①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北京卷第8题)
  在这里,“此”作主语,“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作谓语。译文: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②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浙江卷第20题)
  译文: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
  ③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福建卷第5题)
  在这里,“君”作主语,“我辈中人”作谓语。译文: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
  (2)……者,……也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广东卷第9题)
  这里的“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是“……者,……也”式判断句。译文:王甲得知(刘敞)能为自己申冤,才敢以实相告,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
  (3)……者
  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重庆卷第11题)
  这里的“是区区者”是以“者”煞尾的判断句。指示代词“是”作主语,名词词组“区区”作谓语。译文: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五)疑问句式
  疑问句一般需要有疑问词(疑问语气词和疑问代词)的帮助才能表示疑问。有下面几种情况:一是用疑问代词表示疑问;二是用疑问语气词表示疑问;三是用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和情态副词结合起来表示疑问,四是一些表示疑问的固定结构。除了纯粹的用疑问语气词表示疑问没有涉及,2014年高考这些形式都有的疑问代词或副词结合起来才能表示疑问,而这种疑问往往又是反问。译文: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2)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湖北卷第12题)
  用疑问代词“何”和疑问语气词“耶”提问,译为“为什么”。译文:百姓不懂道理,当众羞辱我,你却放了他们,为什么(怎么能)轻视我到这种地步?
  2.用疑问语气词(固定词组)表示疑问的句式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大纲卷第11题)
  “况圣世必无死乎”句用疑问语气词“乎”表示疑问,可译为“呢”。译文:拿着丰厚的俸禄,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的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
  (2)甚径且易,不数目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广东卷第9题)
  这里的“何为故道此”用固定词组“何为”表示疑问。译文:(路途)短而且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旧道?
  3.用疑问语气词和固定格式结合起来表示疑问
  (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浙江卷第20题)
  “奈何虑之过欤”,该句用疑问语气词“欤”和固定格式“奈何”结合起来用表示反问。译文: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
  (2)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江西卷第13题)
  这一句用固定格式“奚为”和疑问语气词“耶”结合起来表示疑问。译文:(众鸡)又为什么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4.用疑问副词和疑问语气词表示疑问
  为吏老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湖北卷第12题)
  用疑问副词“宁”和疑问语气词“耶”提问,表示反问,译为“难道……”。译文:当官的人应该广施恩德,泽被百姓,替百姓解除疾苦,难道应该在意少了几匹驴吗?
  二、备考策略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在翻译时,可以采用以下答题方法。
  (一)立足语境,前瞻后顾,揣摩把握
  着眼于对文意的理解的翻译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培养语感,联系上下文揣摩、把握特殊句式的特点,尤其是对“省略句”应“前瞻后顾”。如果是省略句,就要问一问自己,是承前省,是蒙后省,还是对话省?是省主语,是省谓语,还是省宾语?抑或其他?只有这样才能突破翻译的“黑障”。
  (二)熟悉典范例句,分类辨识
  借助典范的例句来辨识特殊句式是一种举一反三、行之有效的策略。在复习时万万不能死记那些特殊句式的格式,而是要跳进课本,结合课本中典型的例句(每种不要多,最多两例即可),比较特殊句式的基本格式及标志词,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从而分类辨识各类特殊句式。例如:掌握宾语前置句,只要记住下列句子:“大王来何操?”(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谓语动词的宾语)“何以战?”(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在否定句中,人称代词作宾语)“唯利是图”“唯弈秋之为听”[唯……是(之)……]“句渎之不知”(“之”作为提宾标志),就可以去对类似的进行判断,从而实现课内知识向课外应用的迁移。
  (三)古今对照.比较辨别
  有些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无太大区别,如省略句中的“主语”的省略,被动句中的“被”字式等。还有“唯利是图”(宾语前置)、“弱肉强食”(被动句)。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加以类比,找出相同点,从而确定是哪一种特殊句式。但是,毕竟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差别颇大,对此,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就要着眼于二者的不同之处,先翻译,看这句话现代汉语是什么样的,从而确定是哪一种特殊句式。例如:现代汉语的语序是“谓语(介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宾语(名词或代词‘之’)”,如果我们发现文言文中有“宾语+谓语”的形式,那我们就判断是宾语前置句,然后具体看看是哪一种形式。注意,翻译的时候要按照现代汉语的句式把这些前置的宾语调整到谓语的后面。同样的,遇到“谓语+状语(介词结构)”的形式,我们就要判断是状语后置,翻译的时候调整为“状语(介词结构)+谓语”的形式就可以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主要是指“于”和“以”,明确这一点,也有助于我们辨识状语后置句。
  总之,我们在做翻译题时,一定要有“特殊句式”的意识,当然也不能忽略重要实词、虚词等采分点,不要心慌,更不能畏惧,联系语境,联想典范的例子,心中有方法,大胆地去翻译,一定能突破文言文翻译“黑障”的。
其他文献
一篇作文往往牵涉到学生诸多能力,如分析理解能力、审题立意能力、谋篇布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有些能力通过适当的训练是能够提高的,如审题能力与构思能力等。而有些能力则是需要慢慢积淀的,如分析理解与表达能力等。  审题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主要是指“披文入境”去分析和领会命题或材料的题旨,进而确立写作主题的能力。只有准确理解了题意,并按照要求去构思,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因此,审题与构思,可以说
期刊
一.也疆风物散文的定义  边疆风物散文,是一个相对狭窄的概念。这类散文主要是以对边疆的景物或风物的描绘或抒发对边疆生活和风物的喜爱,或表达对边疆的深情思念,或表达对边疆生活的深度思考等。  二._边疆风物散文特点  边疆风物散文多见之于当代散文。这类散文往往描写那种与都市生活迥异的不无荒凉的边疆景物、田野生活。在内地省份作家困扰于工业化进程太快时,边疆作家则可以在旷天野地中漫步,可以在秋熟的农田里
期刊
【技法点拨】  如何才能把记叙类文章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的建议是:设悬念,闹误会,好事多磨;起冲突,巧安排,出人意料。  具体说来,就是要在文章开头掀起万丈巨浪,将最最反常的神态、最最奇怪的动作、最最令人迷惑的现象、最最惹人关心的话题,以最最引人注目的方式呈现,以期引起读者对文中人物命运的牵挂、对矛盾冲突结果的关注、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期待,进而不断猜测并迫切希望知道后事如何以验证猜测的强烈愿望
期刊
近几年,高考文学类文本对小说的考查比重明显加重,其中寓言故事类小说占据一定的比例。这类小说往往用虚构的人和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为了把道理说清楚,文章中常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揭示主旨。因此常常造成阅读上的困难。很多学生遇到这类文章茫然不知所措,无法准确地理解小说的主旨。本文就以乌拉圭作家何塞·恩里克·罗多的作品《坚硬的荒原》为例探讨一下这类小说的阅读策略。  要想读懂寓言故事类小说首先要了解
期刊
要深刻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欣赏古代的文学作品,批判地继承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不懂文言文是不行的。要学好文言文,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如何掌握文言实词呢?我们可采取“分类归队,区别对待”的办法。  第一类是古今通用的,是现代汉语中继承古代的一部分基本词汇。这些词汇一般不用翻译。如:手、牛、大、短、重、山水、寂寞、聪明。  第二类是古代的单音词变为现代的双音词。这些双音词往往包含了古汉语中同义、
期刊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国》)“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这些边塞诗中的男儿形象曾激起我们多少壮志豪情,大漠沙场的男儿情怀又曾引起我们多少慨叹悲怜。  边塞就是边疆,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边疆,也就有了边塞诗。西周时就有不少关于边塞征战的诗作,《诗经》中已有完整的边塞诗篇。如《诗经·大雅·江汉》
期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有欢聚就有离别,这是从古至今避免不了的。在今天,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人们分别后通讯或见面非常方便,所以对离别不是很在意。但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利,通讯不发达,亲朋好友分别后往往数载难见,或竞成永诀,所以古人特别关注离别,分别时往往举行隆重的“送别”仪式:或折柳相送,或设酒饯行,或赋诗赠别。离别时候见真情,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形于言。所以送别诗中佳作较多,并
期刊
高考作文,半壁江山,重要之程度不言而喻。教学实践中,教师在作文辅导方面往往强调埋头苦练。如此训练,学生作文的数量是有了,但质量却不敢恭维。这样做有可能提高了写作的速度,训练出了很多机械的模式作文。写作时学生只会按图索骥,勉强成篇,兴味索然,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一些有才情的学生的思维反而被模式化的教学禁锢了。  记叙文写作便于抒写真情,2014年江苏卷“青春不朽”这个话题,选择记叙文更好上手,中学生更
期刊
哲理玄思类散文是高考常考的一种文体样式。该文体兼具了散文和议论文的共性,既有一定的说理性,又体现出一定的语言优美、表达生动、情理兼容的特色。哲理玄思类散文中思路题的考查,常常让考生捉摸不定。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大家理清思路。  首先要明确此类文章的文体特点。哲理玄思类的文章解题应将抽象的理论融入到具体的事例当中,作者的行文常常会从日常生活景物或者生活琐事写起,即事明理,即景述理。这种思考的过
期刊
叙述性作文材料一般包含一则或几则短小的寓言性故事。故事中通常蕴含某个人生哲理。如何读透故事,如何准确地悟出其蕴含的道理,成为叙事性材料作文审题的关键。  对材料粗枝大叶地阅读,对内容一知半解地理解,是考生阅读作文材料的通病,遑论深究材料的内涵和倾向。考生习惯于到材料中找自以为重要的片言只语,然后信马由缰地迁移。材料内容的整体性和情感的指向性得不到重视,内涵的深刻性与现实的针对性也得不到关注。如此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