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高专是介于中专学校与高等学校之间的教学层次,中专舞蹈教学更多关注其基本技能的掌握,大专舞蹈教学如何有质的提高?本文主要探索高职高专舞蹈教学应如何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来开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学层次,推动舞蹈技能和人文素养同步培养与提高。使学生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能更好地胜任小学、幼儿园艺术教学工作。
关键词:舞蹈教学 人文素养 同步提高 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定位,改变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全面与提高,教育改革也日益深入。学校不仅授予学生知识技能更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发展能力。高职高专作为与社会发展最紧密结合的教育层次,更需要探索如何培养优质人才,力争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与身体心理素质都能得到同步培养与提高,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中专时期舞蹈教学更多是采用模仿传授式,学生较为机械简单地进行舞蹈动作的模仿学习。那么大专化的舞蹈教学必须有质的提升,不仅要使学生系统了解与掌握舞蹈知识与技能,更要在专业课程加强人文科学渗透,使舞蹈技能与人文素养得到同步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潜质。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转变观念、明确定位,加强高职高专课程建设与培养规格的思考,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模式的改革与探索,重视课程内涵建设,才能凸显高职高专舞蹈教学特色和教学层次,真正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真正成才。
二、思考与探索
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既是高职高专又是师范性质,学生今后岗位以中小学师资为主,在新的定位下舞蹈课程将如何体现大专层次,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首先应清晰地把握培养的目标和方向,高职高专舞蹈教学既要满足学生今后就业需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学生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培养,推动学生舞蹈技能的实践运用及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之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可见高职高专舞蹈课程不能以中专层次单纯技能训练为主,只注重外形体展现,也不同于本科层次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弱化了舞蹈技能的实践能力,而应以舞蹈基本知识为基础,以舞蹈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知识结构拓展和人文素养的渗透,加强创新思维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获取更高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一)整合教学内容 完善知识结构
舞蹈学科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高职高专舞蹈课程培养的是小学、幼儿园艺术教师,不仅要求有一定的舞蹈技能、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成为儿童学习、生活的正确引导者。然而要为人师只具备一定的艺术技能是难以胜任为师的职能,因此大专化舞蹈课程应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调整与重构,既突出舞蹈技能的基础性、典型性、风格性,充分展示舞蹈学科的人文性,还应特别重视舞蹈文化内涵的把握,增强对舞蹈表现力及多元化的理解;加强知识结构的创建和完善,才能真正体现高职高专舞蹈课程的综合性教育价值。只有系统地掌握舞蹈课程基础体系,并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今后为师的工作,同时也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舞蹈课程与音乐、文学、诗歌、美术、民俗、运动力学、解剖学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舞蹈技能的掌握不是简单地完成形体动作,做到外形的相似即可。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横向联系,重视舞蹈与其它学科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舞蹈动作的技能属性与文化属性。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与把握舞蹈与其他学科的内在关系,从而扩展知识结构,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将知识技能内化为素质。舞蹈技能与其他知识得到整合发展,将增强学生艺术表现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之在舞蹈训练与表演中提炼出各种“动”的原理与身体律动的表现。例如,秧歌是我国汉族主要舞蹈形式,也高职高专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东北、山东、河北等都是秧歌广为流传的地区,但其风格迥然不同,有的奔放豪迈、有的跳跃粗犷、有的柔媚热情。要准确地体现出各类秧歌的风格特征必须很好地把握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理论依据,才能使动作的要领与风格得以准确体现,才能由内而外地表达出舞蹈内在情感,体现不同地域秧歌的风貌。因此高职高专的舞蹈课程应加强内容整合,根据学科特点增强知识、夯实文化底蕴,使学生在艺术性、科学性、知识性和综合性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促进自主学习 引导学习反思
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内在能力,培养求异思维,达到舞蹈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同步发展的目的。高职高专舞蹈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反思能力。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舞蹈学科的独特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揣磨、自我尝试,自我表现,把握自身个性与特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特别是当今社会已经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与共识,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领域的精细化与专业化,因此更需要我们向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技能,引导他们多渠道、多元化进行学习,利用网络、剧目等自我拓展学习空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同进舞蹈又是群体性较强的课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舞蹈表演都以群舞为主,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合作互动学习方式,互相启迪引导反思。如利用舞蹈“创编课”、“剧目排练” 等课程激发学生交流讨论,通过分析作品、编排节目进行思维碰撞,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舞蹈教学以口传身授为主,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习与思考的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舞蹈动作的形象感,达到“知其然”,更要引导学生对“所以然”的思考与探索。舞蹈是以肢体的动态作为表现材料,舞蹈动作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一般只是某种象征或暗示,但它又明确地表达了某种特定的情感与思想。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把握舞蹈动作变化与发展规律,使学生理解舞蹈情感表达形式和艺术特点,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富于表现力的示范,感悟动作的象征性和表情性,激发学生舞蹈的想象力唤起内心意象,从而把握舞蹈表现内涵和人文属性。当我们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探索反思的能力,就能促进学生舞蹈技能与综合能力逐渐得到同步提高。 (三)开阔学生视野 加强实践教学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不同的舞蹈种类有着不同的文化特点与审美特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的舞蹈文化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了解与思考地域文化、民族性格、民俗习惯、服饰特点、宗教意识在舞蹈中的体现,把握舞蹈风格特征形成的根源与发展变化。《中国民族民间舞》是高职高专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包含了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汉族、朝鲜族等,每个民族舞蹈风格、动态特征无不与其历史发展、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宗教文化、服饰特点等密切联系,而不仅仅是动作形象上的简单区别。因此在教学中渗透舞蹈的人文性,不仅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更提高学生内涵与修养,提升整体素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各领域学科也在不断变化,各种新技术、新思潮、新知识不断涌现。目前电视技术、数字技术、微电影技术、声光电行业技术等等,都给舞蹈带来新的变化和发展方向,舞蹈课程也应将前沿的信息带给学生,引导其关注与学习,才能跟进时代把握新动向,提高创新意识。
舞蹈是一门表演艺术,因此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舞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以致用,才能真正体现舞蹈课程的价值。因此舞蹈课程教学必须与广阔的社会舞台和艺术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舞蹈能力。应该积极参与社会艺术活动、文艺演出、毕业晚会、对外艺术交流等促进课堂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艺术表现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与艺术活动有效地开阔学生视野,使舞蹈的文化特性与情感内涵在艺术实践中得以体现与强化,通过不断地积累表演经验,感受成功、增强自信心。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具备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性,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普通高校和中专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求更高。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更高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及相关的行业经验,才能满足高职高专教学体系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青年教师的培养,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激发教师的专业追求,从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因为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知识、不断学习、渴望成长的个体,教师的知识、能力、人格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当今社会快速发展,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提升自我,才能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能力,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才能成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舞蹈是人类情感的体现也是文化的缩影,它以加工提炼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高职高专舞蹈课程不仅要教学会学生如何运用形体、表情等各种基本要素塑造形象,更要陶冶情感、挖掘潜能,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当学生能够把握舞蹈内在情蕴、突破模仿,以情带形进行再创造,使舞蹈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同步培养与提高,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才是高职高专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提升舞蹈教学内涵,才能切实提高高职高专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应该是“灵魂工程师”,对于未来要从事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学生来说,更需要完善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能力,美好的心灵、才能真正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才能为国家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2]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国教育报.
[4]音乐、舞蹈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3.
[5]祝小苹.艺术学教程—艺术思想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关键词:舞蹈教学 人文素养 同步提高 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定位,改变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全面与提高,教育改革也日益深入。学校不仅授予学生知识技能更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发展能力。高职高专作为与社会发展最紧密结合的教育层次,更需要探索如何培养优质人才,力争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与身体心理素质都能得到同步培养与提高,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中专时期舞蹈教学更多是采用模仿传授式,学生较为机械简单地进行舞蹈动作的模仿学习。那么大专化的舞蹈教学必须有质的提升,不仅要使学生系统了解与掌握舞蹈知识与技能,更要在专业课程加强人文科学渗透,使舞蹈技能与人文素养得到同步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潜质。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转变观念、明确定位,加强高职高专课程建设与培养规格的思考,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模式的改革与探索,重视课程内涵建设,才能凸显高职高专舞蹈教学特色和教学层次,真正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真正成才。
二、思考与探索
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既是高职高专又是师范性质,学生今后岗位以中小学师资为主,在新的定位下舞蹈课程将如何体现大专层次,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首先应清晰地把握培养的目标和方向,高职高专舞蹈教学既要满足学生今后就业需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学生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培养,推动学生舞蹈技能的实践运用及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之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可见高职高专舞蹈课程不能以中专层次单纯技能训练为主,只注重外形体展现,也不同于本科层次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弱化了舞蹈技能的实践能力,而应以舞蹈基本知识为基础,以舞蹈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知识结构拓展和人文素养的渗透,加强创新思维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获取更高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一)整合教学内容 完善知识结构
舞蹈学科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高职高专舞蹈课程培养的是小学、幼儿园艺术教师,不仅要求有一定的舞蹈技能、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成为儿童学习、生活的正确引导者。然而要为人师只具备一定的艺术技能是难以胜任为师的职能,因此大专化舞蹈课程应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调整与重构,既突出舞蹈技能的基础性、典型性、风格性,充分展示舞蹈学科的人文性,还应特别重视舞蹈文化内涵的把握,增强对舞蹈表现力及多元化的理解;加强知识结构的创建和完善,才能真正体现高职高专舞蹈课程的综合性教育价值。只有系统地掌握舞蹈课程基础体系,并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今后为师的工作,同时也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舞蹈课程与音乐、文学、诗歌、美术、民俗、运动力学、解剖学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舞蹈技能的掌握不是简单地完成形体动作,做到外形的相似即可。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横向联系,重视舞蹈与其它学科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舞蹈动作的技能属性与文化属性。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与把握舞蹈与其他学科的内在关系,从而扩展知识结构,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将知识技能内化为素质。舞蹈技能与其他知识得到整合发展,将增强学生艺术表现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之在舞蹈训练与表演中提炼出各种“动”的原理与身体律动的表现。例如,秧歌是我国汉族主要舞蹈形式,也高职高专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东北、山东、河北等都是秧歌广为流传的地区,但其风格迥然不同,有的奔放豪迈、有的跳跃粗犷、有的柔媚热情。要准确地体现出各类秧歌的风格特征必须很好地把握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理论依据,才能使动作的要领与风格得以准确体现,才能由内而外地表达出舞蹈内在情感,体现不同地域秧歌的风貌。因此高职高专的舞蹈课程应加强内容整合,根据学科特点增强知识、夯实文化底蕴,使学生在艺术性、科学性、知识性和综合性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促进自主学习 引导学习反思
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内在能力,培养求异思维,达到舞蹈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同步发展的目的。高职高专舞蹈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反思能力。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舞蹈学科的独特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揣磨、自我尝试,自我表现,把握自身个性与特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特别是当今社会已经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与共识,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领域的精细化与专业化,因此更需要我们向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技能,引导他们多渠道、多元化进行学习,利用网络、剧目等自我拓展学习空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同进舞蹈又是群体性较强的课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舞蹈表演都以群舞为主,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合作互动学习方式,互相启迪引导反思。如利用舞蹈“创编课”、“剧目排练” 等课程激发学生交流讨论,通过分析作品、编排节目进行思维碰撞,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舞蹈教学以口传身授为主,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习与思考的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舞蹈动作的形象感,达到“知其然”,更要引导学生对“所以然”的思考与探索。舞蹈是以肢体的动态作为表现材料,舞蹈动作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一般只是某种象征或暗示,但它又明确地表达了某种特定的情感与思想。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把握舞蹈动作变化与发展规律,使学生理解舞蹈情感表达形式和艺术特点,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富于表现力的示范,感悟动作的象征性和表情性,激发学生舞蹈的想象力唤起内心意象,从而把握舞蹈表现内涵和人文属性。当我们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探索反思的能力,就能促进学生舞蹈技能与综合能力逐渐得到同步提高。 (三)开阔学生视野 加强实践教学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不同的舞蹈种类有着不同的文化特点与审美特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的舞蹈文化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了解与思考地域文化、民族性格、民俗习惯、服饰特点、宗教意识在舞蹈中的体现,把握舞蹈风格特征形成的根源与发展变化。《中国民族民间舞》是高职高专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包含了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汉族、朝鲜族等,每个民族舞蹈风格、动态特征无不与其历史发展、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宗教文化、服饰特点等密切联系,而不仅仅是动作形象上的简单区别。因此在教学中渗透舞蹈的人文性,不仅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更提高学生内涵与修养,提升整体素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各领域学科也在不断变化,各种新技术、新思潮、新知识不断涌现。目前电视技术、数字技术、微电影技术、声光电行业技术等等,都给舞蹈带来新的变化和发展方向,舞蹈课程也应将前沿的信息带给学生,引导其关注与学习,才能跟进时代把握新动向,提高创新意识。
舞蹈是一门表演艺术,因此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舞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以致用,才能真正体现舞蹈课程的价值。因此舞蹈课程教学必须与广阔的社会舞台和艺术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舞蹈能力。应该积极参与社会艺术活动、文艺演出、毕业晚会、对外艺术交流等促进课堂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艺术表现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与艺术活动有效地开阔学生视野,使舞蹈的文化特性与情感内涵在艺术实践中得以体现与强化,通过不断地积累表演经验,感受成功、增强自信心。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具备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性,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普通高校和中专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求更高。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更高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及相关的行业经验,才能满足高职高专教学体系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青年教师的培养,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激发教师的专业追求,从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因为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知识、不断学习、渴望成长的个体,教师的知识、能力、人格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当今社会快速发展,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提升自我,才能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能力,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才能成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舞蹈是人类情感的体现也是文化的缩影,它以加工提炼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高职高专舞蹈课程不仅要教学会学生如何运用形体、表情等各种基本要素塑造形象,更要陶冶情感、挖掘潜能,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当学生能够把握舞蹈内在情蕴、突破模仿,以情带形进行再创造,使舞蹈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同步培养与提高,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才是高职高专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提升舞蹈教学内涵,才能切实提高高职高专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应该是“灵魂工程师”,对于未来要从事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学生来说,更需要完善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能力,美好的心灵、才能真正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才能为国家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2]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国教育报.
[4]音乐、舞蹈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3.
[5]祝小苹.艺术学教程—艺术思想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