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构们的心态:先抢几个项目再说
“科创板”被定位为中国资本市场创新“试验田”,自然孕育了无数希望。科技创投们的投资热情就已经被点燃,北京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向《红周刊》记者介绍,公司在科创板规划的高技术领域内投资了近30个项目,其中有5-6家完成了股改,輔导券商也已经介入,正在筹备登陆科创板的申报材料。同时,张驰正在筹备一只专门的科创板基金,以投资申报科创板的公司。
与创投们的热情类似,负责科创板保荐上市的券商群体也在“夜以继日”地工作,目前各大券商内部已经形成了科创板重点推荐企业清单,多的有上百家,少的也有几十家。
当然,这些机构也有担心,万一科创板像新三板那样死水一潭呢?长江商学院金融创新和财富管理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常杰接受《红周刊》采访时指出,证券市场的基础职能是投融资,成功的科创板要具备促进资本流向科技创新企业的能力,一级市场投融资旺盛则是科创板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
券商和PE的“集体狂欢”
其实,在设立科创板信息公布之后,科技创投圈便活跃了起来。张驰更是感觉自己迎来了重大机遇。张驰旗下的新鼎资本重点投资了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芯片半导体等领域,这恰好与科创板规划的行业范围有较高重合。他表示,新鼎资本在上述四个领域投了近30个项目,累计投入在30亿元左右,其中有5-6家准备登陆科创板,而且完成了股改,辅导券商也已经介入,正在筹备申报材料。
“我们重点投资的威马汽车、小鹏汽车,以及投资的在人脸识别领域排名靠前的云从科技,和AI+广告文娱领域的影谱科技,都有非常大的概率上科创板。另外,我们还投资了氢燃料能源发动机领域的亿华通,以及泽生科技、长风药业这种原研药企,它们也正准备赴科创板上市。”张驰还透露,目前他们正在筹备一只3-5亿元规模的科创板基金,计划在1个月内筹备完毕,然后再从半年内申报科创板的公司中选择7-8家进行投资。
《红周刊》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目标企业都有比较强烈的意愿去科创板上市,尤其是那些行业地位突出,目前尚未形成利润的科创型企业。“本来这些企业的计划都是搭VIE架构去香港或者纳斯达克上市,包括我们投资的小鹏汽车和小i机器人都已经在搭建架构了,结果科创板从天而降。还有几家,比如云从科技和亿华通,本身就没打算搭建VIE架构,计划过几年直接上创业板。新的科创板大大缩短上市预期,这些企业就准备冲击科创板了。”张驰告诉《红周刊》记者,对于目前正在搭建架构的企业,大部分还是会选择继续搭建VIE架构,同时也关注着科创板的筹备情况。“它们也担心科创板发展不及预期,所以做了两手准备。”
与科技创投机构一起“翩翩起舞”的,还有负责科创板保荐上市的券商群体。《红周刊》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大券商内部已经形成了科创板重点推荐的企业清单,大券商会有上百家潜在目标企业,小券商也会有几十家。
张驰对《红周刊》记者表示,券商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去抢项目了,都希望把项目先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是行业符合要求又稍微有点名气的公司,券商都会关注。有些和张驰关系不错的券商还给了他一份清单,委托他帮忙引见清单中的企业。“科创板推出之前,券商都觉得对这些尚未形成利润的企业没有去接触的必要,这些企业之前也不会主动接触券商,只是会和一些私募机构有些交集。”在张驰看来,科创板在无形中推动一级市场走向繁荣。
人民币和美元基金开始“合流”企业担心上市后的融资表现
科创板瞬间激活了科技创投圈,同时也令创投圈内部的“潜规则”发生变化。
“根据《征求意见稿》五套上市标准,暂无利润的科创型企业可以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市。之前国内大多数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逻辑就是市盈率,甚至很多国有投资机构对于没有利润的企业坚决不投。这也导致大量的科创型企业只能拿着美元基金的钱,搭建VIE架构,在亏损阶段赴海外上市。”在张驰看来,过去十几年,人民币基金基本上只投资有利润的企业,按照市盈率计算,然后走A股上市的道路;而美元基金都投资没有利润的新经济企业,这些企业将踏上赴香港和纳斯达克上市的另一条道路——人民币和美元基金各投各的、泾渭分明,国内的投资机构跟红杉和IDG也没有什么直接竞争。“不过,当科创板推出,国内市场也有了明确的退出路径,人民币基金也将覆盖亏损企业,整个科技链条会有大量的资金涌入。在没有利润作为参考的情况下,对私募机构来说,估值体系也会发生变化。”
张驰对《红周刊》记者表示,大资金之前只追逐有利润的传统型企业,真正的科创型企业很难融资。尤其是在去年“中兴事件”爆发后,张驰意识到国家可能会加大对芯片类企业的扶持力度,于是他调研了30多家芯片企业,最后却没敢投其中一家。“我们调研的芯片企业都已经是国内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了,但就是没有利润。经过计算,如果投资这些企业,需要等3年企业才能实现利润,5年以后,企业利润才能达到5000万元,退出可能要等7-8年,而我们的基金是5年期。芯片类项目涉及到国家技术保密的问题,也很难去境外上市,所以在原有的资本市场环境下,民间资金根本无法投资芯片类项目,这些企业的股东几乎都是国有资金。”张驰认为,中国的芯片技术无法追赶海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资本市场没有退出通道,导致民间资金不敢进入。“不过现在科创板正在筹备,我们去年12月又把之前调研过的芯片类项目重新翻了一遍,回过头打算从中找出几个项目进行投资,根据我了解的情况,有几家芯片企业已经开始冲击科创板了。”
科创板的推出一方面为民间资金进入新兴产业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也对科创型企业赴海外上市造成冲击。《红周刊》记者了解到,除了上述张驰提到的小鹏汽车和小i机器人,商汤科技、旷视科技、思必驰等大部分“独角兽”历次融资也都是通过美元基金,且已经搭建好了VIE架构,一开始就为海外上市做了准备。但科创板的横空出世延缓了这些“独角兽”海外上市的步伐。
数据显示,香港市场在2018年共迎来218家企业IPO,募资规模2864.97亿港元。其中,内地企业111家,占比50.92%,融资规模2737.63亿港元,占比95.65%。对此,有券商人士对《红周刊》记者表示,“独角兽”在国内市场能够享受到更高的估值,同样情况下能够融到更多的资金,且香港上市的成本很高。“有些已经搭建好VIE架构的企业也在观望,可能会观察一年再选择是在科创板上市,还是按照原计划赴海外上市,如此看来,今年大陆赴港IPO的数量可能会大幅下滑。”
对于科创板有所“顾虑”的其实不仅仅是这些原计划远赴海外上市的“独角兽”,《红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券商在与企业沟通过程中被问及最多的还是企业是否符合上市标准的问题,还有很多企业“被新三板伤了”,对科创板上市态度谨慎。因此,科创板正式的管理办法和配套制度显然需要解决市场更多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