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别人说明观点时,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能被别人理解和认同。列举事例,可以增强说服力,让别人更信服你的观点。在文章中用事例说明观点,要在选择事例、叙述事例和分析事例三个方面仔细琢磨。
说明观点离不开事例,一个事例不足采信,太多事例又显得啰唆,三个事例最受欢迎。用来说明观点的事例,主要有三种类型:
互补事例指选择多个事例,事例之间相互补充,从不同角度证明观点,增强说服力。
《谈礼貌》一文列舉了三个事例:牛皋和岳飞向老者问路,结果不同;小学生踩了女青年的长裙,被原谅;周总理宽容地对待误伤他的理发师傅。
这三个事例,看人物,涉及古人与现代人、儿童与成年人、普通人与领导人,告诉我们人人都要讲礼貌;看内容,包括了请求帮助、有愧于人、人愧于我这三种情况,告诉我们事事都要讲礼貌。三个事例的角度不同,具有典型性,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一般情况下,所列举的事例应该变换角度,避免雷同。但有时候,却需要角度一致、风格相似的事例,这就是重复事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列举了三个事例:化学家波义耳看见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变红了,他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于是进行了大量实验,制成了酸碱试纸;气象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情况发现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通过研究发现,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这三个事例都是从很平常的现象中看出问题,都是经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才找到真理。这些重复的事例,可以不断强化观点:“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俗话说:“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列举相反的事例,通过鲜明的对比,可以使正面的观点更容易被人接受。
《滴水穿石的启示》开头写了一个正面事例: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石头,上方的水滴接连不断地滴在同一个地方,最终滴穿了石块。文中还举了一个反面事例: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
水滴的例子和雨水的例子,一正一反,有力地说明了观点:要想成功,就要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不能像雨水那样三心二意;要想成功,就要像水滴一样持之以恒,不能像雨水那样半途而废。
叙述事例时,要紧扣观点,对事例进行概括,与观点有机结合。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虽然用来证明观点的事例整体上比较简短,但是对说明观点起重要作用的部分,或者读者不太了解的地方,应写得相对具体些。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三个事例层次相同:发现问题、不断探索和得出真理,分别对应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关于起因和结果,作者都写得相对具体,“不断探索”部分,三个事例都进行了高度概括:“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可以说,没有问题的提出,就没有真理的诞生,所以“起因”和“结果”写得相对具体些。至于怎样不断探索的,这一“经过”和所要证明的观点关联不大,于是略写。
如果用来证明观点的事例不止一个,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设定顺序的依据主要有时间先后、程度深浅、地域差异等。
《谈礼貌》一文,先写“牛皋和岳飞向老者问路”,接着写“一个小学生踩了女青年的长裙”,最后写“朱师傅理发时不小心刮破周总理的脸”。
这三个事例,从时间角度看,先写古人,后写现代人;从人物身份看,先写普通人,后写领导人;从讲礼貌的难度看,先写请求帮助时讲礼貌,再写有愧于人时讲礼貌,最后写人愧于我时也要讲礼貌,讲礼貌的难度越来越大。
分析事例,是指在叙述事例之后,针对事例发表议论,寥寥数语,直指观点。为了让语言更有说服力,发表议论时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可以采用比喻、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一例一议,意思是写完一个事例,紧接着发表议论。文章末尾,一般还会进行总结性议论。
《谈礼貌》一文,写完“问路”事例,议论道:“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写完“踩裙”事例,议论道:“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写完“理发”事例,议论道:“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文章末尾总结道:“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紧跟事例的议论,作者分别引用俗语、运用比喻、借助关联词,浅显易懂,说服力强。全文末尾的议论,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多例一议,指先连续写完几个事例,然后再集中发表议论。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连续介绍了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爱迪生迷恋电学实验研究、齐白石坚持每天作画这三个事例。写完这三个事例,作者才发表议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作者用“顽石”比喻困难,用“滴穿顽石”比喻克服困难。反问句进一步强调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同学们,任何观点都不能孤立存在,用事例说明观点,能让你们言之有理、言之有力,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当你们要向别人说明观点时,以上方法不妨一试!
说明观点离不开事例,一个事例不足采信,太多事例又显得啰唆,三个事例最受欢迎。用来说明观点的事例,主要有三种类型:
互补事例指选择多个事例,事例之间相互补充,从不同角度证明观点,增强说服力。
《谈礼貌》一文列舉了三个事例:牛皋和岳飞向老者问路,结果不同;小学生踩了女青年的长裙,被原谅;周总理宽容地对待误伤他的理发师傅。
这三个事例,看人物,涉及古人与现代人、儿童与成年人、普通人与领导人,告诉我们人人都要讲礼貌;看内容,包括了请求帮助、有愧于人、人愧于我这三种情况,告诉我们事事都要讲礼貌。三个事例的角度不同,具有典型性,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一般情况下,所列举的事例应该变换角度,避免雷同。但有时候,却需要角度一致、风格相似的事例,这就是重复事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列举了三个事例:化学家波义耳看见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变红了,他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于是进行了大量实验,制成了酸碱试纸;气象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情况发现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通过研究发现,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这三个事例都是从很平常的现象中看出问题,都是经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才找到真理。这些重复的事例,可以不断强化观点:“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俗话说:“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列举相反的事例,通过鲜明的对比,可以使正面的观点更容易被人接受。
《滴水穿石的启示》开头写了一个正面事例: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石头,上方的水滴接连不断地滴在同一个地方,最终滴穿了石块。文中还举了一个反面事例: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
水滴的例子和雨水的例子,一正一反,有力地说明了观点:要想成功,就要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不能像雨水那样三心二意;要想成功,就要像水滴一样持之以恒,不能像雨水那样半途而废。
叙述事例时,要紧扣观点,对事例进行概括,与观点有机结合。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虽然用来证明观点的事例整体上比较简短,但是对说明观点起重要作用的部分,或者读者不太了解的地方,应写得相对具体些。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三个事例层次相同:发现问题、不断探索和得出真理,分别对应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关于起因和结果,作者都写得相对具体,“不断探索”部分,三个事例都进行了高度概括:“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可以说,没有问题的提出,就没有真理的诞生,所以“起因”和“结果”写得相对具体些。至于怎样不断探索的,这一“经过”和所要证明的观点关联不大,于是略写。
如果用来证明观点的事例不止一个,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设定顺序的依据主要有时间先后、程度深浅、地域差异等。
《谈礼貌》一文,先写“牛皋和岳飞向老者问路”,接着写“一个小学生踩了女青年的长裙”,最后写“朱师傅理发时不小心刮破周总理的脸”。
这三个事例,从时间角度看,先写古人,后写现代人;从人物身份看,先写普通人,后写领导人;从讲礼貌的难度看,先写请求帮助时讲礼貌,再写有愧于人时讲礼貌,最后写人愧于我时也要讲礼貌,讲礼貌的难度越来越大。
分析事例,是指在叙述事例之后,针对事例发表议论,寥寥数语,直指观点。为了让语言更有说服力,发表议论时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可以采用比喻、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一例一议,意思是写完一个事例,紧接着发表议论。文章末尾,一般还会进行总结性议论。
《谈礼貌》一文,写完“问路”事例,议论道:“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写完“踩裙”事例,议论道:“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写完“理发”事例,议论道:“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文章末尾总结道:“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紧跟事例的议论,作者分别引用俗语、运用比喻、借助关联词,浅显易懂,说服力强。全文末尾的议论,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多例一议,指先连续写完几个事例,然后再集中发表议论。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连续介绍了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爱迪生迷恋电学实验研究、齐白石坚持每天作画这三个事例。写完这三个事例,作者才发表议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作者用“顽石”比喻困难,用“滴穿顽石”比喻克服困难。反问句进一步强调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同学们,任何观点都不能孤立存在,用事例说明观点,能让你们言之有理、言之有力,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当你们要向别人说明观点时,以上方法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