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2月,我听到她离世的消息,无数个问题蜂拥挤炸脑袋,但冲到最前面的还是“假的吧?”电话那头声音低沉,语速缓慢,答案不言自明。剧烈的情绪冲击造成的应激反应是大脑放空,我呆坐在沙发上,不知剩下的问题都跑去了哪里,下一秒眼泪已经流出来。
她是我大学时期最好的朋友,聪明、敏感又文艺,爱茉莉花。她看上去柔软,骨子里倔强,常听很重的摇滚,想过学架子鼓。她爱三毛,头发跟三毛似的越留越长,跟我讲过好几次想去撒哈拉和拉美。出去玩,她包里放着《撒哈拉的故事》和《万水千山走遍》。我笑她矫情,她白眼一翻,说“你懂个屁”。当发现三毛去世30周年纪念日快到的时候,我想起了她。其实我们从未详谈过三毛,一个月前,我报了题,想知道这个传奇的女人到底经历了多少风雨,也想借此从另一个维度去理解离世的她。
我们在大学的每件事情彼此参与,像傻子一样爱来爱去,疯狂找工作。隔三差五喝酒,喝多了在校园里大吼大叫原地躺倒。一边在情绪漩涡里徘徊,一边在自找的情伤里崩溃,并以此为由,不要命地实习,大三大四几乎全程在学校消失。现在想想那段青春一点都不疯狂,不精彩,除了显得我轴得不行且无魅力更无眼光外,别无他用。而她经过了几段美好与悲伤交杂的感情,只在我吐槽的时候安心听着。
毕业之后,我们长久地失去了联络,直到2018年秋天。我们约在西门口的一家咖啡店见面。远远看见,她剪了短发,干净利落。那是一家宗教气息浓厚的咖啡店,堆满佛珠、经书,檀香和咖啡豆的气味混在一起,嗅起来复杂。我说你信佛了?她不说话。聊几句才知道她已经结婚,又离婚,在广州买了房。我震惊,在我浑噩写稿的时候,她已经经历了这么多事情。记得她提过,有情绪上的问题,但我没敢问。我们没有提当年旧事,开心与不开心的过往都一并按下,这让我们在话题的间隙相顾无言。
从咖啡店出来已经入夜,我们在广州老巷子里穿来穿去,找到一家沙茶面,店面破败,连桌子都没有。学着隔壁的客人拿一张椅子放中间当桌子,把面放在椅上打算囫囵吞完,没想到实在美味,大快朵颐。吃完散步去公园前,虽然只有一站路,但接连的小巷拉长了距离,老城区特有的烟火气让人表达欲蓬勃。我们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可我至今想不起来到底说了什么,街灯昏黄,她单薄的身影看着有些落寞,影子缩短又拉长。她不停地点着电子烟,烟头随着呼吸明明灭灭,白色的烟从她嘴里飘出来。那大概是我至今为数不多欷歔的时刻。她大学时的样子蹦出来,清扬的,坚韧的,闪着光的。那个模样和眼前的她交叠,又迅速脱离,跟着白色的烟飘在小巷支棱的晾衣杆上,扩散进黑蓝色的天空中。
她的新男友来接她,顺带捎我回家。我在后座听着他们的对话,吃什么喝什么买什么菜,家常到不行。我又想,她这次大概真的能稍微安心些了。
之后又长久没了联络,朋友圈成为得知近况为数不多的途径。她工作之余当起了代购,每天刷着很多广告,说是以此赚些零花钱。去年忙到昏厥,几乎一整年没说过一句话。等到再次听到她的消息,已是永别。
她离开是因为情绪病。或许这些年她一直都不快乐,也没有找到幸福。那晚,给与我们熟识的大学老师打电话,老师说你了解她,她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她一直在追求什么呢?你想过吗?我更觉失职,自认周到妥帖,却连这些问题都未曾觉察。朋友说没事的,这是一个很重的决定。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一定是因为有反抗不了的苦和无法化解的痛。她去了另一个世界,或许终于获得了安宁。
而我在电话挂断、大脑空空后,情绪山呼海啸涌过来。我甚至忘了哭,只觉得有股力量撞击着脑袋,让我不得不躺在沙发上尝试让自己平静。努力回想着好多故事,才发现我已经毕业太久了,六七年的时间让更多的故事覆盖在记忆轨道上,有的过往就这么遗失了,有的面目也这样黯淡了。想着那些青春像雨滴落在青青草地上啪嗒啪嗒的日子,泛黄又模糊。
这些情绪终于在听林生祥的《远行》时爆发。他低沉的嗓子近乎念叨,说要当最遥远的星星。说要去远行。歌里听话的人只是笑。我想到曾经聊过梦想与未来,我说要当一个牛逼的记者,写牛逼的稿子。她也只是笑。就像歌里写的那样笑,像夏夜的蝉鸣。然后她说,你可以的。我还在为此努力着,而那个笑容再也见不到了。
那天的天气是阴沉,还是晚霞洒过,已没什么紧要。真实的痛苦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以至于我一度忘记了采访、写稿和吃饭。
抄了49天《心经》也没有让我好受太多。抄完经后不久,一位通灵的前辈告诉我,她在我身后。那些天我寝食难安,有恐惧亦有惊惶,有悔恨还有痛苦。我对着空气讲了很多话,直到眼泪再度顺流而下。后来前辈说,她走了,她不怪你,她要你记得她。这整个故事或许都没有真实存在,但她的离开是真的,我的愧歉是真的,难过亦是真的。我难过所有的亏欠终究无法弥补,我难过我们最后一次聊天竟是以冷漠又嘲讽的微笑表情结尾,我难过过往种种再无机会细数,我难过未来一切与她无关。
准备三毛稿件的每一天我都想到她,稿件完成了,有一种交付记忆与实现怀念的感伤。她并未因此从我脑中离去。她的忌日快到了,我又想起她。她离开的时候在想什么呢?到底是什么让她做了这个决定呢?她的家人该怎么办呢?她葬在哪里呢?我能去看看嗎?
我会带着茉莉花和三毛的稿子去的。
她是我大学时期最好的朋友,聪明、敏感又文艺,爱茉莉花。她看上去柔软,骨子里倔强,常听很重的摇滚,想过学架子鼓。她爱三毛,头发跟三毛似的越留越长,跟我讲过好几次想去撒哈拉和拉美。出去玩,她包里放着《撒哈拉的故事》和《万水千山走遍》。我笑她矫情,她白眼一翻,说“你懂个屁”。当发现三毛去世30周年纪念日快到的时候,我想起了她。其实我们从未详谈过三毛,一个月前,我报了题,想知道这个传奇的女人到底经历了多少风雨,也想借此从另一个维度去理解离世的她。
我们在大学的每件事情彼此参与,像傻子一样爱来爱去,疯狂找工作。隔三差五喝酒,喝多了在校园里大吼大叫原地躺倒。一边在情绪漩涡里徘徊,一边在自找的情伤里崩溃,并以此为由,不要命地实习,大三大四几乎全程在学校消失。现在想想那段青春一点都不疯狂,不精彩,除了显得我轴得不行且无魅力更无眼光外,别无他用。而她经过了几段美好与悲伤交杂的感情,只在我吐槽的时候安心听着。
毕业之后,我们长久地失去了联络,直到2018年秋天。我们约在西门口的一家咖啡店见面。远远看见,她剪了短发,干净利落。那是一家宗教气息浓厚的咖啡店,堆满佛珠、经书,檀香和咖啡豆的气味混在一起,嗅起来复杂。我说你信佛了?她不说话。聊几句才知道她已经结婚,又离婚,在广州买了房。我震惊,在我浑噩写稿的时候,她已经经历了这么多事情。记得她提过,有情绪上的问题,但我没敢问。我们没有提当年旧事,开心与不开心的过往都一并按下,这让我们在话题的间隙相顾无言。
从咖啡店出来已经入夜,我们在广州老巷子里穿来穿去,找到一家沙茶面,店面破败,连桌子都没有。学着隔壁的客人拿一张椅子放中间当桌子,把面放在椅上打算囫囵吞完,没想到实在美味,大快朵颐。吃完散步去公园前,虽然只有一站路,但接连的小巷拉长了距离,老城区特有的烟火气让人表达欲蓬勃。我们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可我至今想不起来到底说了什么,街灯昏黄,她单薄的身影看着有些落寞,影子缩短又拉长。她不停地点着电子烟,烟头随着呼吸明明灭灭,白色的烟从她嘴里飘出来。那大概是我至今为数不多欷歔的时刻。她大学时的样子蹦出来,清扬的,坚韧的,闪着光的。那个模样和眼前的她交叠,又迅速脱离,跟着白色的烟飘在小巷支棱的晾衣杆上,扩散进黑蓝色的天空中。
她的新男友来接她,顺带捎我回家。我在后座听着他们的对话,吃什么喝什么买什么菜,家常到不行。我又想,她这次大概真的能稍微安心些了。
之后又长久没了联络,朋友圈成为得知近况为数不多的途径。她工作之余当起了代购,每天刷着很多广告,说是以此赚些零花钱。去年忙到昏厥,几乎一整年没说过一句话。等到再次听到她的消息,已是永别。
她离开是因为情绪病。或许这些年她一直都不快乐,也没有找到幸福。那晚,给与我们熟识的大学老师打电话,老师说你了解她,她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她一直在追求什么呢?你想过吗?我更觉失职,自认周到妥帖,却连这些问题都未曾觉察。朋友说没事的,这是一个很重的决定。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一定是因为有反抗不了的苦和无法化解的痛。她去了另一个世界,或许终于获得了安宁。
而我在电话挂断、大脑空空后,情绪山呼海啸涌过来。我甚至忘了哭,只觉得有股力量撞击着脑袋,让我不得不躺在沙发上尝试让自己平静。努力回想着好多故事,才发现我已经毕业太久了,六七年的时间让更多的故事覆盖在记忆轨道上,有的过往就这么遗失了,有的面目也这样黯淡了。想着那些青春像雨滴落在青青草地上啪嗒啪嗒的日子,泛黄又模糊。
这些情绪终于在听林生祥的《远行》时爆发。他低沉的嗓子近乎念叨,说要当最遥远的星星。说要去远行。歌里听话的人只是笑。我想到曾经聊过梦想与未来,我说要当一个牛逼的记者,写牛逼的稿子。她也只是笑。就像歌里写的那样笑,像夏夜的蝉鸣。然后她说,你可以的。我还在为此努力着,而那个笑容再也见不到了。
那天的天气是阴沉,还是晚霞洒过,已没什么紧要。真实的痛苦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以至于我一度忘记了采访、写稿和吃饭。
抄了49天《心经》也没有让我好受太多。抄完经后不久,一位通灵的前辈告诉我,她在我身后。那些天我寝食难安,有恐惧亦有惊惶,有悔恨还有痛苦。我对着空气讲了很多话,直到眼泪再度顺流而下。后来前辈说,她走了,她不怪你,她要你记得她。这整个故事或许都没有真实存在,但她的离开是真的,我的愧歉是真的,难过亦是真的。我难过所有的亏欠终究无法弥补,我难过我们最后一次聊天竟是以冷漠又嘲讽的微笑表情结尾,我难过过往种种再无机会细数,我难过未来一切与她无关。
准备三毛稿件的每一天我都想到她,稿件完成了,有一种交付记忆与实现怀念的感伤。她并未因此从我脑中离去。她的忌日快到了,我又想起她。她离开的时候在想什么呢?到底是什么让她做了这个决定呢?她的家人该怎么办呢?她葬在哪里呢?我能去看看嗎?
我会带着茉莉花和三毛的稿子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