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气象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类型,不同于其他的新闻报道。本文分析了气象新闻故事化报道的特点、原则与策略,认为可以通过运用多种写作技巧来加强气象新闻传播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提升受众对气象新闻的理解和关注。
[关键词]气象新闻;故事化报道;写作技巧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气象新闻则是指媒体通过不同的新闻体裁向公众传递天气预报、气象预警、气候变化、灾害性天气引发的各类事件及气象事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等信息。记者根据报道的侧重点选取不同的体裁和写作技巧来撰写气象新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的生活、出行、旅游越来越依赖最新的天气信息,而政府部门在防汛抗旱、森林火险、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也需要及时的气象信息来做出准确研判与决策。这就对气象新闻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为公众和相关部门提供精准的气象信息外,还要满足社会方方面面个性化的需求。故事化的气象新闻报道,可以使详实的气象信息更具可读性,在满足社会关注的同时,还提升了气象新闻的广度与深度。
一、气象新闻故事化报道的特点
(一)用形象的标题吸引人
故事化新闻的标题,通常运用对仗、对比、比喻、引语等修辞方式,或是借用网络热词,简洁明了,既突出文章主题,又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新闻内容。如《气候变暖變湿,西北如何应对》(《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4日14版)、《曾庆存:气象万千映丹心》(《科技日报》2020年1月11日07版)、《他们,是南海“观天”人!——探访祖国最南端的气象局》(新华社三沙2019年9月9日电)、《气象科技让农户“安心”收获》(《中国科学报》2019年9月10日6版)、《建“一张网 一朵云 三平台”长三角气象保障一体化规划初步完成》(《新民晚报》2019年10月22日5版)、《潮牌?NO!是“寒潮牌”》(《中国气象报》2019年1月10日2版),这些别出心裁的标题,增强了气象新闻的吸引力。
(二)用生动的细节打动人
故事化新闻的内容,往往从描述人或事物的细节人手,受众跟随故事进展感受故事主角的一举一动,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更能深切体会新闻报道的真实感。如《自动气象站里的农民管护员》(《光明日报》2020年1月22日10版)开头描写乡村春节前夕新貌:“雪后的太平乡五三村银装素裹,一排排砖瓦房宽敞明亮,宽阔的硬化水泥路直通家家户户。‘庭院紫皮蒜,百姓金饭碗’,在通往五三村村部的路上,这句标语十分显眼。整个村子里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因为这里即将脱贫摘帽。中国气象局定点帮扶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向这里派驻了第一书记,利用气象服务帮助当地农户发展庭院经济,还招了经过培训的农民当气象站管护员。”通过对崭新的房屋、直通家家户户的水泥路、紫皮蒜致富产业、欢乐祥和的气氛等的白描,引出了气象助力扶贫的故事。如《把脉风云变幻只为那同一个梦想》(《科技日报》2020年1月17日4版),通过细致描写冬奥会气象服务人员每日的工作状态来展现不断提升气象保障能力的过程。“‘呼哧,呼哧……’不到8点钟,记者拨通了时少英的手机,那头传来大口的喘气声。不用问,她一定是在爬山。这两天,作为冬奥延庆赛区现场气象服务团队队长的时少英格外忙碌。凌晨3点多,她即和同事们起床,负责预报的同事们5点钟会发出第一份天气预报,而她的目的地则是海陀山——2022北京冬奥延庆赛场。”用“呼哧呼哧”这样的象声词,一下子把读者带入了艰难爬山的情境中,让读者感同身受。再如《火情在哪儿,我们就去哪儿!》(《中国气象报》2019年4月23日2版)标题用直接引语揭示了四川木里火灾的严峻情况。“预报是不间断的,刘纯彪三人也就需要轮流值夜班。可匆忙出发的他们,只穿着短袖就来到了海拔2000多米的木里,直到安装完自动站,他们才感受到寒冷。到4月5日晚间,三人已在木里守了100多个小时。马骁说:‘五天来我们从没脱过衣服,都是穿着衣服在车上睡,就盼着能回家洗个澡躺在大床上睡一觉。’由于此时火情缓解,舒了一口气的他们返回家中,以为可以休息一下了。可是到家不久,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木里火场复燃。”通过描写气象工作人员面对崎岖的山路毅然奔赴火场,连续100多小时的坚守,真实再现了气象工作人员扑灭火灾的艰辛与敬业精神。
(三)用丰富的内容感染人
故事化新闻篇幅较长,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新闻主题,记者通过倒叙、插叙、引语、节奏等多种叙事手法,立体展现故事内容,从而感染读者,为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夏秋冬春四时守望——三沙气象人的62载守岛往事》(《中国气象报》2019年8月26日1版)讲述了南海三沙气象的故事。62年来,三沙气象事业从无到有,观测台站从小到大,预报技术从粗到精,是几代气象人艰辛奋斗的结果,让读者感受到了气象人默默的付出与气象事业的日新月异。“为了能为岛礁、港口、渔场、交通航线提供特色气象服务产品,陈长丘常深入岛礁、工地、社区,以及交通、海事等部门调研需求。他还争取到相关支持,在永兴周边诸岛的居委会建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台站如春笋般的变化——从843型雷达到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从纯人工观测到两个基准气候站、七个海岛气象站、两个深海气象浮标站、两个船舶站组成的观测网;从茅棚、平房再到现代化办公平台,从‘碉堡楼’到装备空调、热水器的宿舍楼……。”《黑龙江冰雪经济“火”起来》(新华社哈尔滨1月5日电)通过讲述黑龙江特色冰雪旅游的发展,为读者描绘了奇妙、欢乐的冰雪世界,让读者心驰神往。“夜幕降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灯光依次亮起,在冰雪的映衬下璀璨梦幻,这座国内规模最大的冰雪主题公园很快成为欢乐的海洋。5日冰雪节开幕当天,室外温度零下20摄氏度左右,但在哈尔滨的一些景区内游人爆满。相当于15层楼高的主塔‘冰雪之冠’,引来一圈衣着‘臃肿’的参观者。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宇说,整个园区占地60万平方米,用冰雪量22万立方米,开园当天即迎客7000多人,为近10年最高。”
[关键词]气象新闻;故事化报道;写作技巧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气象新闻则是指媒体通过不同的新闻体裁向公众传递天气预报、气象预警、气候变化、灾害性天气引发的各类事件及气象事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等信息。记者根据报道的侧重点选取不同的体裁和写作技巧来撰写气象新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的生活、出行、旅游越来越依赖最新的天气信息,而政府部门在防汛抗旱、森林火险、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也需要及时的气象信息来做出准确研判与决策。这就对气象新闻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为公众和相关部门提供精准的气象信息外,还要满足社会方方面面个性化的需求。故事化的气象新闻报道,可以使详实的气象信息更具可读性,在满足社会关注的同时,还提升了气象新闻的广度与深度。
一、气象新闻故事化报道的特点
(一)用形象的标题吸引人
故事化新闻的标题,通常运用对仗、对比、比喻、引语等修辞方式,或是借用网络热词,简洁明了,既突出文章主题,又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新闻内容。如《气候变暖變湿,西北如何应对》(《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4日14版)、《曾庆存:气象万千映丹心》(《科技日报》2020年1月11日07版)、《他们,是南海“观天”人!——探访祖国最南端的气象局》(新华社三沙2019年9月9日电)、《气象科技让农户“安心”收获》(《中国科学报》2019年9月10日6版)、《建“一张网 一朵云 三平台”长三角气象保障一体化规划初步完成》(《新民晚报》2019年10月22日5版)、《潮牌?NO!是“寒潮牌”》(《中国气象报》2019年1月10日2版),这些别出心裁的标题,增强了气象新闻的吸引力。
(二)用生动的细节打动人
故事化新闻的内容,往往从描述人或事物的细节人手,受众跟随故事进展感受故事主角的一举一动,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更能深切体会新闻报道的真实感。如《自动气象站里的农民管护员》(《光明日报》2020年1月22日10版)开头描写乡村春节前夕新貌:“雪后的太平乡五三村银装素裹,一排排砖瓦房宽敞明亮,宽阔的硬化水泥路直通家家户户。‘庭院紫皮蒜,百姓金饭碗’,在通往五三村村部的路上,这句标语十分显眼。整个村子里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因为这里即将脱贫摘帽。中国气象局定点帮扶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向这里派驻了第一书记,利用气象服务帮助当地农户发展庭院经济,还招了经过培训的农民当气象站管护员。”通过对崭新的房屋、直通家家户户的水泥路、紫皮蒜致富产业、欢乐祥和的气氛等的白描,引出了气象助力扶贫的故事。如《把脉风云变幻只为那同一个梦想》(《科技日报》2020年1月17日4版),通过细致描写冬奥会气象服务人员每日的工作状态来展现不断提升气象保障能力的过程。“‘呼哧,呼哧……’不到8点钟,记者拨通了时少英的手机,那头传来大口的喘气声。不用问,她一定是在爬山。这两天,作为冬奥延庆赛区现场气象服务团队队长的时少英格外忙碌。凌晨3点多,她即和同事们起床,负责预报的同事们5点钟会发出第一份天气预报,而她的目的地则是海陀山——2022北京冬奥延庆赛场。”用“呼哧呼哧”这样的象声词,一下子把读者带入了艰难爬山的情境中,让读者感同身受。再如《火情在哪儿,我们就去哪儿!》(《中国气象报》2019年4月23日2版)标题用直接引语揭示了四川木里火灾的严峻情况。“预报是不间断的,刘纯彪三人也就需要轮流值夜班。可匆忙出发的他们,只穿着短袖就来到了海拔2000多米的木里,直到安装完自动站,他们才感受到寒冷。到4月5日晚间,三人已在木里守了100多个小时。马骁说:‘五天来我们从没脱过衣服,都是穿着衣服在车上睡,就盼着能回家洗个澡躺在大床上睡一觉。’由于此时火情缓解,舒了一口气的他们返回家中,以为可以休息一下了。可是到家不久,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木里火场复燃。”通过描写气象工作人员面对崎岖的山路毅然奔赴火场,连续100多小时的坚守,真实再现了气象工作人员扑灭火灾的艰辛与敬业精神。
(三)用丰富的内容感染人
故事化新闻篇幅较长,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新闻主题,记者通过倒叙、插叙、引语、节奏等多种叙事手法,立体展现故事内容,从而感染读者,为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夏秋冬春四时守望——三沙气象人的62载守岛往事》(《中国气象报》2019年8月26日1版)讲述了南海三沙气象的故事。62年来,三沙气象事业从无到有,观测台站从小到大,预报技术从粗到精,是几代气象人艰辛奋斗的结果,让读者感受到了气象人默默的付出与气象事业的日新月异。“为了能为岛礁、港口、渔场、交通航线提供特色气象服务产品,陈长丘常深入岛礁、工地、社区,以及交通、海事等部门调研需求。他还争取到相关支持,在永兴周边诸岛的居委会建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台站如春笋般的变化——从843型雷达到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从纯人工观测到两个基准气候站、七个海岛气象站、两个深海气象浮标站、两个船舶站组成的观测网;从茅棚、平房再到现代化办公平台,从‘碉堡楼’到装备空调、热水器的宿舍楼……。”《黑龙江冰雪经济“火”起来》(新华社哈尔滨1月5日电)通过讲述黑龙江特色冰雪旅游的发展,为读者描绘了奇妙、欢乐的冰雪世界,让读者心驰神往。“夜幕降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灯光依次亮起,在冰雪的映衬下璀璨梦幻,这座国内规模最大的冰雪主题公园很快成为欢乐的海洋。5日冰雪节开幕当天,室外温度零下20摄氏度左右,但在哈尔滨的一些景区内游人爆满。相当于15层楼高的主塔‘冰雪之冠’,引来一圈衣着‘臃肿’的参观者。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宇说,整个园区占地60万平方米,用冰雪量22万立方米,开园当天即迎客7000多人,为近10年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