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说起作文,学生就产生厌倦和畏惧。而我在教学实验中倡导的“绿色作文”,就是要让学生消除这种学习的心理障碍,轻松写作,愉快作文。“绿色作文”在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智慧,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使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对作文有信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一、创设情境,提供“绿色通道”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写作素材,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不吐不快。如我执教《少年闰土》后,以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为内容进行仿写训练,让学生练习描写班级中一位女生的外貌。我让那位女生站在讲台前,叫大家认真观察她的特点:圆圆的脸蛋,胖乎乎的,又黑又长的秀发一直拖到臀部。这位女生的外貌特点很明显。我告诉学生,这就是这位女生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只有抓住这个特点,才能写出真实的、别具一格的作品。而后,我又让学生观察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学生们都很高兴地进行观察,都知道怎样去抓住一个人的外貌特点来写,写得很真实,很有特色。除了写同学,我还把内容延伸到学生的爸爸、妈妈,还有“自我画像”等。如一位学生这样描写自己:“在镜子中,我看到了一位气宇非凡的大帅哥——我。我的耳朵又肥又大,别人都说这是福星相呢!”因为这些素材都是学生看得到的,他们非常熟悉,所以很感兴趣,都乐意去写,效果非常好。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二、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
“绿色作文”的读书观是大的阅读观。语文课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文质兼美的课文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组织语言的范例。但是仅仅学好书上的课文是不够的,要想作文写得好,脑中就必须储存足够丰富的语文知识、词汇和语言。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教学中,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阅读相应的课外读物,加大阅读量。此外 ,我还要求学生加强记忆,背诵记录过的文字材料,使其内化、积累成为随时可以在作文中运用的语言材料。在读书方面,也不仅是读文字的书,还应读生活中的书,读音乐书、图画书、活动书等方方面面的书。读书也有多种多样的方法 ,用嘴读、用眼读、用耳读、用手读、用心读……努力做到读中仿、仿中创,连接读写结合的通道。通过读的练习,搜索写的灵感信息,感悟写的方法。
语文教学的根在阅读教学中,写作训练要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整体。阅读教学不能只让学生读而不写,只有读了又写,才能促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升华,成为语文智慧。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和运用,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程度和密度。如执教《再见了,亲人》一课后,我让学生分别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等身份写与志愿军告别的话;执教《少年闰土》后,我让学生把“我”和闰土话别的情景写下来;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让学生想象作者是怎样劝同伴先从安全出口出来的。
三、走出课堂,玩出作文兴趣来
玩是孩子的天性,必要的活动还可以补充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的不足。因此,我从关心学生入手,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加公益活动、环保活动,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让学生在无习作负担中观察、想象、积累活生生的写作素材,而后提笔习作,自然成文。我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写现场作文,学生爱写、愿写、想写,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秋天到了,我带领学生去郊外游玩,回来后指导学生写《秋游》;文娱节,我和学生一起打乒乓球,观看学生的拔河比赛……回到教室,我让学生写《一次乒乓球赛》《激烈的拔河比赛》等;一只马蜂飞进教室捣乱,学生赶走马蜂的场面令人难忘,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丰富有趣,我让学生写《顽皮的“小飞机”》……一篇篇生动有趣的作品在学生快乐的活动中诞生了。活动是促进写作的源头活水,为学生提供了不断更新变化的丰富的写作源泉,使习作成了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乐趣。
四、“绿色评价”,培养作文兴趣
1.人人发“绿卡”。传统的习作评价中,学生作文低分多,高分少,有些学生成了高分“特困户”,这严重挫伤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给学生人人发了“绿卡”,每次习作评分都是90分以上,好的超过100分,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人人获奖项。我组织多种类型的评奖活动,设习作“创意奖”“个性奖”“希望奖”“进步奖”等,评奖活动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人人获奖,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
3.人人耕耘“绿色基地”。开辟班级“绿色基地”,学生想写就写,想贴就贴,想评就评,使班级的习作园地不再只是少数人、少数范文的领地,而是全班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真情流露的地方。我还帮助学生参与学校习作园地的开垦,鼓励学生自由向“红领巾广播站”投稿,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获得更多的创作满足。
4.体验成功,到高层报刊展示佳作。我指导和鼓励学生向《右江日报》《成长之路》《创新作文》《广西少年报》等刊物投稿,让他们充分体验习作的成就感,让他们从小体验当小作者的惊喜和乐趣。
“绿色作文”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变厌写、畏写为爱写、乐写,使学生写得轻松,写得主动而富有创意。
一、创设情境,提供“绿色通道”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写作素材,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不吐不快。如我执教《少年闰土》后,以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为内容进行仿写训练,让学生练习描写班级中一位女生的外貌。我让那位女生站在讲台前,叫大家认真观察她的特点:圆圆的脸蛋,胖乎乎的,又黑又长的秀发一直拖到臀部。这位女生的外貌特点很明显。我告诉学生,这就是这位女生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只有抓住这个特点,才能写出真实的、别具一格的作品。而后,我又让学生观察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学生们都很高兴地进行观察,都知道怎样去抓住一个人的外貌特点来写,写得很真实,很有特色。除了写同学,我还把内容延伸到学生的爸爸、妈妈,还有“自我画像”等。如一位学生这样描写自己:“在镜子中,我看到了一位气宇非凡的大帅哥——我。我的耳朵又肥又大,别人都说这是福星相呢!”因为这些素材都是学生看得到的,他们非常熟悉,所以很感兴趣,都乐意去写,效果非常好。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二、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
“绿色作文”的读书观是大的阅读观。语文课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文质兼美的课文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组织语言的范例。但是仅仅学好书上的课文是不够的,要想作文写得好,脑中就必须储存足够丰富的语文知识、词汇和语言。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教学中,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阅读相应的课外读物,加大阅读量。此外 ,我还要求学生加强记忆,背诵记录过的文字材料,使其内化、积累成为随时可以在作文中运用的语言材料。在读书方面,也不仅是读文字的书,还应读生活中的书,读音乐书、图画书、活动书等方方面面的书。读书也有多种多样的方法 ,用嘴读、用眼读、用耳读、用手读、用心读……努力做到读中仿、仿中创,连接读写结合的通道。通过读的练习,搜索写的灵感信息,感悟写的方法。
语文教学的根在阅读教学中,写作训练要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整体。阅读教学不能只让学生读而不写,只有读了又写,才能促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升华,成为语文智慧。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和运用,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程度和密度。如执教《再见了,亲人》一课后,我让学生分别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等身份写与志愿军告别的话;执教《少年闰土》后,我让学生把“我”和闰土话别的情景写下来;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让学生想象作者是怎样劝同伴先从安全出口出来的。
三、走出课堂,玩出作文兴趣来
玩是孩子的天性,必要的活动还可以补充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的不足。因此,我从关心学生入手,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加公益活动、环保活动,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让学生在无习作负担中观察、想象、积累活生生的写作素材,而后提笔习作,自然成文。我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写现场作文,学生爱写、愿写、想写,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秋天到了,我带领学生去郊外游玩,回来后指导学生写《秋游》;文娱节,我和学生一起打乒乓球,观看学生的拔河比赛……回到教室,我让学生写《一次乒乓球赛》《激烈的拔河比赛》等;一只马蜂飞进教室捣乱,学生赶走马蜂的场面令人难忘,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丰富有趣,我让学生写《顽皮的“小飞机”》……一篇篇生动有趣的作品在学生快乐的活动中诞生了。活动是促进写作的源头活水,为学生提供了不断更新变化的丰富的写作源泉,使习作成了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乐趣。
四、“绿色评价”,培养作文兴趣
1.人人发“绿卡”。传统的习作评价中,学生作文低分多,高分少,有些学生成了高分“特困户”,这严重挫伤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给学生人人发了“绿卡”,每次习作评分都是90分以上,好的超过100分,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人人获奖项。我组织多种类型的评奖活动,设习作“创意奖”“个性奖”“希望奖”“进步奖”等,评奖活动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人人获奖,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
3.人人耕耘“绿色基地”。开辟班级“绿色基地”,学生想写就写,想贴就贴,想评就评,使班级的习作园地不再只是少数人、少数范文的领地,而是全班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真情流露的地方。我还帮助学生参与学校习作园地的开垦,鼓励学生自由向“红领巾广播站”投稿,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获得更多的创作满足。
4.体验成功,到高层报刊展示佳作。我指导和鼓励学生向《右江日报》《成长之路》《创新作文》《广西少年报》等刊物投稿,让他们充分体验习作的成就感,让他们从小体验当小作者的惊喜和乐趣。
“绿色作文”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变厌写、畏写为爱写、乐写,使学生写得轻松,写得主动而富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