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炜
作家,知名媒体人
先说段儿新闻。3月31日,联合国海牙国际法院就澳大利亚控告日本在南极海域捕鲸一案作出判决,认定日本的捕鲸活动并非出于所谓的科学研究目的,要求日本停止这一活动。对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十分遗憾和失望。”据悉,安倍在与自民党捕鲸议员联盟成员进行会谈时称:“对于这种结果,我严厉训斥了相关事务人员。日本的主张未被认可,必须进行反思。”捕鲸议员联盟向安倍递交了决议书,要求政府退出《国际捕鲸管制公约》。《日本时报》有报道称,日本农相林芳正说,日本将“继续寻找捕鲸对策”,他还说自己“每个月要吃好几次鲸鱼料理”。
中国是个非捕鲸国家,并且没有捕鲸的历史和文化。在许多场合,中国都反对日本捕鲸。可到了国际捕鲸委员会IWC的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却基本上完全支持日本的提案。日本农相林芳正对国际媒体说过:“我们很有信心,中国在捕鲸问题上会跟从我们”。其中的缘由是什么呢?有这样一种分析,中国让日本吃鲸鱼,日本让中国吃鱼翅,大家都在嘴上让步。全球每年约10000吨鱼翅贸易中,中国是最大的进口商,其中香港更占鱼翅贸易总额的50%到70%。早几年,野生救援协会(WildAid)曾经宣传,捕鲨的过程中,有“割翅”现象,也就是说,捕到鲨鱼,割下鱼翅,然后把鲨鱼再扔回大海,任其死亡。当时,香港鱼翅海产进出口商会的林丁贵先生否认了“割翅”现象,他说,鱼翅是我们东方人勤劳勇敢、变废为宝的象征,把人家不吃的东西给做成好吃的东西。
如果你看过电影《海豚湾》,就会知道太地町(Taiji-Cho)这个地方,在本州岛的中间偏下位置上,据称是日本传统捕鲸发祥地。《海豚湾》试图“揭穿”太地捕鲸是传统的“谎言”。而日本千叶商科大学的教师关口雄祐认为,不应仅从采用围捕方式的时间长短来判断当地捕鲸活动的传统属性。关口有一本书叫《不该吃海豚吗?—科学家的围捕渔体验记》,他详细探究了太地町现行的海豚围捕与起源于江户时代、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法捕鲸之间的历史继承性。和歌山县政府也在官方网站上反驳,“《海豚湾》是从爱护海豚的角度出发拍摄的作品。全世界有许多国家和地区捕食鲸和海豚,他们在地理条件、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共通之处,但这部纪录片却对这些只字未提”。
被食用家畜的国家视为野蛮和不卫生的“食鲸”,恰是日本坚持捕鲸的重要理由。作为四面环海的岛国,日本自古就将海产物作为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多地存在“鲸冢”、“鲸神社”以及用鲸骨等制作的工艺品,是从绳文时代起捕鲸食鲸的证据。在地形险峻、耕地匮乏的地区很难发展农业,把沿岸的鲸和海豚作为食粮并不违背自然法则。在远离经济中心的离岛和半岛、偏远山村,鲸和海豚肉以及可贮藏的加工食品一直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日本战后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鲸肉一度在学校配餐中占据重要位置。现在50岁以上的日本人还保留着对鲸肉的怀旧记忆。在刚过去的东日本大地震3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正努力重建的石卷市某水产公司在东京多地推出了“鲸肉咖喱”、“鲸肉大和煮”等罐头制品。
日本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北方研究所曾于1989年出版一本题为《鲸的文化人类学》的报告,认为国际捕鲸委员会(IWC)“仅站在生物学的立场,动物保护色彩浓厚,但却轻视了人类一侧的问题”。日本历史上曾发生过类似的冲突,在被禁止捕鲑、猎熊后,北海道的阿伊努民族急剧衰落。如今的日本之于世界,远胜于明治初年的阿伊努民族之于日本,当然不会向强加的价值观低头。
鲸肉食用的前景中最大隐患是工业导致的海洋污染。2010年5月,日本环境省国立水俣病综合研究中心对相当于太地町全町民3成的1137人进行调查发现,毛发中所含水银浓度超过全国其他地区平均值的4倍。但在随后对其中毛发水银浓度较高的182人进行的健康影响调查中,并未确认水银中毒引起的神经障碍等影响。解开谜题还待后继研究,或许有朝一日,人们会因鲸肉污染超标而放弃食用鲸肉。
作家,知名媒体人
先说段儿新闻。3月31日,联合国海牙国际法院就澳大利亚控告日本在南极海域捕鲸一案作出判决,认定日本的捕鲸活动并非出于所谓的科学研究目的,要求日本停止这一活动。对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十分遗憾和失望。”据悉,安倍在与自民党捕鲸议员联盟成员进行会谈时称:“对于这种结果,我严厉训斥了相关事务人员。日本的主张未被认可,必须进行反思。”捕鲸议员联盟向安倍递交了决议书,要求政府退出《国际捕鲸管制公约》。《日本时报》有报道称,日本农相林芳正说,日本将“继续寻找捕鲸对策”,他还说自己“每个月要吃好几次鲸鱼料理”。
中国是个非捕鲸国家,并且没有捕鲸的历史和文化。在许多场合,中国都反对日本捕鲸。可到了国际捕鲸委员会IWC的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却基本上完全支持日本的提案。日本农相林芳正对国际媒体说过:“我们很有信心,中国在捕鲸问题上会跟从我们”。其中的缘由是什么呢?有这样一种分析,中国让日本吃鲸鱼,日本让中国吃鱼翅,大家都在嘴上让步。全球每年约10000吨鱼翅贸易中,中国是最大的进口商,其中香港更占鱼翅贸易总额的50%到70%。早几年,野生救援协会(WildAid)曾经宣传,捕鲨的过程中,有“割翅”现象,也就是说,捕到鲨鱼,割下鱼翅,然后把鲨鱼再扔回大海,任其死亡。当时,香港鱼翅海产进出口商会的林丁贵先生否认了“割翅”现象,他说,鱼翅是我们东方人勤劳勇敢、变废为宝的象征,把人家不吃的东西给做成好吃的东西。
如果你看过电影《海豚湾》,就会知道太地町(Taiji-Cho)这个地方,在本州岛的中间偏下位置上,据称是日本传统捕鲸发祥地。《海豚湾》试图“揭穿”太地捕鲸是传统的“谎言”。而日本千叶商科大学的教师关口雄祐认为,不应仅从采用围捕方式的时间长短来判断当地捕鲸活动的传统属性。关口有一本书叫《不该吃海豚吗?—科学家的围捕渔体验记》,他详细探究了太地町现行的海豚围捕与起源于江户时代、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法捕鲸之间的历史继承性。和歌山县政府也在官方网站上反驳,“《海豚湾》是从爱护海豚的角度出发拍摄的作品。全世界有许多国家和地区捕食鲸和海豚,他们在地理条件、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共通之处,但这部纪录片却对这些只字未提”。
被食用家畜的国家视为野蛮和不卫生的“食鲸”,恰是日本坚持捕鲸的重要理由。作为四面环海的岛国,日本自古就将海产物作为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多地存在“鲸冢”、“鲸神社”以及用鲸骨等制作的工艺品,是从绳文时代起捕鲸食鲸的证据。在地形险峻、耕地匮乏的地区很难发展农业,把沿岸的鲸和海豚作为食粮并不违背自然法则。在远离经济中心的离岛和半岛、偏远山村,鲸和海豚肉以及可贮藏的加工食品一直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日本战后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鲸肉一度在学校配餐中占据重要位置。现在50岁以上的日本人还保留着对鲸肉的怀旧记忆。在刚过去的东日本大地震3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正努力重建的石卷市某水产公司在东京多地推出了“鲸肉咖喱”、“鲸肉大和煮”等罐头制品。
日本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北方研究所曾于1989年出版一本题为《鲸的文化人类学》的报告,认为国际捕鲸委员会(IWC)“仅站在生物学的立场,动物保护色彩浓厚,但却轻视了人类一侧的问题”。日本历史上曾发生过类似的冲突,在被禁止捕鲑、猎熊后,北海道的阿伊努民族急剧衰落。如今的日本之于世界,远胜于明治初年的阿伊努民族之于日本,当然不会向强加的价值观低头。
鲸肉食用的前景中最大隐患是工业导致的海洋污染。2010年5月,日本环境省国立水俣病综合研究中心对相当于太地町全町民3成的1137人进行调查发现,毛发中所含水银浓度超过全国其他地区平均值的4倍。但在随后对其中毛发水银浓度较高的182人进行的健康影响调查中,并未确认水银中毒引起的神经障碍等影响。解开谜题还待后继研究,或许有朝一日,人们会因鲸肉污染超标而放弃食用鲸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