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由精英化的高等教育开始向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过渡,随之而来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创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项积极措施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等教育的使命已不再是单纯地被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而应积极地、主动地适应社会转型,培养大量的能够创造就业岗位的创业者。因此,如何科学构建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创业教育;教育模式;大学生
一、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业教育是大学生适应教育国际化和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之必要。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它对个人在各种工作领域激发创造力和革新性至关重要。各国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对承担风险进行计算的能力以及懂得一些基本的企业经营概念,如生产力、成本和自我创业的技能。其次,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发展之必要。当代大学生要在今后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仅仅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已不能满足需求,还必须培养自己的创业素质和今后发展生涯上可能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创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开创型个性,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以便能在社会生活中更好的进行创业活动。因此,创业教育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第三,创业教育是大学生适应就业形势之必要。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在目前如此突出的人才供需矛盾中,大学生的安置问题就需要多元化的思考和解决。传统的“择业”观念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转变为“就业”,而面对严峻的形势,“就业”也不得不选择“创业”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使大学生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对于学生素质及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虽然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开展创业教育,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各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使大学生们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今后自主创业、岗位立业做好准备;使大学生们具备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创造出新的岗位,在一定层面上缓解了就业的压力;为大学生们优化创业环境,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成果的转化;使高校教师们更注重素质教育,重视社会实践;赢得政府支持和社会关心,使得政府、社会能认同大学生创业,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并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帮助大学生们解决资金问题。
但是,由于没有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只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教育,这种做法的后果就是使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使学生失去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靠,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创业教育决不能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因为创造性是不能像具体技能和技巧那样教授和传授的,它必须通过现代科学知识文知识所内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化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创业教育不但不排斥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且必须更深地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关键的问题在于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育体制。
创业教育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水平息息相关。从事创业教育教师除有较高水平外,更应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但目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教学和培训的教师一般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或者是学生就业工作指导老师。他们共同的弱点就是其自身缺乏创业经历,在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时,纯知识的讲授多于实践经验,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承担创新创业教育任务的教师与其他课程的教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不仅要教给学生创业必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通过互动式的教学,从思想上深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从而调动他们的潜能,去从事创新创业活动。为此,高校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创业教育中专业化师资匮乏的问题。
三、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
就目前我国教育体制而言,要想使创业教育真正的在高校当中发展壮大,必须加大当前教育改革的力度。构建科学的学科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1)构建科学的学科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
要构建科学的学科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要形成新的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氛围,改革目前的课程体系、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及教育评价机制是关键。
首先,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教材及内容的选择必须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逐步实现教材多样化、弹性化、特色化、个性化,从而促进课程的综合化。
再次,丰富教学方法。结合创业教育特别注重实践和实务的实际,应当采取案例研究、混合讨论、模拟创业等多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敏锐性和独创性。
最后,完善创业教育评价机制。教学效果的评估要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和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合作竞争的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与创业的结合能力为重要指标,设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在教学管理方面,要营造一个开放宽松、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育人环境和创业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与专长,使学生拥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更要激励学生进行创业训练,培养创业意识和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对具有创业能力的学生,可以保留学籍,鼓励他们出去创业。
(2)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教师是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创业教育师资专业化应成为一种趋势。
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实施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教育者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能力、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技能。现在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传习式”教学方法,培养单学科“知识型”人才。因此要改变师资现状,要从目前的“知识型”、“传授型”向“智能型”、“创新型”、“全面型”的人才转化。承担创新创业教育任务的教师与其他课程的教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不仅要教给学生创业必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通过互动式的教学,从思想上深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从而调动他们的潜能,去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其次,高校应完善创业教育师资的选拔制度。教师队伍应采取聘用制,要向全社会敞开大门,从校外各领域聘请一批具有创业经历的专家(如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干部及其他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均十分优秀的人才)作为“创业导师”来开讲座和辅导,让学生体昧直接来自实践的真知灼见,定期考核、优胜劣汰。教师应该是社会的精英,只有这样的群体才能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大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对事物环境发展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
[1]杨六栓.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经济师,2005(6).
[2]陈丽影.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5).
[3]徐静.高校创业教育浅谈[J].商场现代化,2005(9).
项目来源:许昌学院教研项目。
作者简介:陆乐军(1981—),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心理学。
【关键词】创业教育;教育模式;大学生
一、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业教育是大学生适应教育国际化和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之必要。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它对个人在各种工作领域激发创造力和革新性至关重要。各国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对承担风险进行计算的能力以及懂得一些基本的企业经营概念,如生产力、成本和自我创业的技能。其次,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发展之必要。当代大学生要在今后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仅仅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已不能满足需求,还必须培养自己的创业素质和今后发展生涯上可能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创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开创型个性,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以便能在社会生活中更好的进行创业活动。因此,创业教育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第三,创业教育是大学生适应就业形势之必要。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在目前如此突出的人才供需矛盾中,大学生的安置问题就需要多元化的思考和解决。传统的“择业”观念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转变为“就业”,而面对严峻的形势,“就业”也不得不选择“创业”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使大学生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对于学生素质及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虽然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开展创业教育,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各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使大学生们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今后自主创业、岗位立业做好准备;使大学生们具备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创造出新的岗位,在一定层面上缓解了就业的压力;为大学生们优化创业环境,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成果的转化;使高校教师们更注重素质教育,重视社会实践;赢得政府支持和社会关心,使得政府、社会能认同大学生创业,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并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帮助大学生们解决资金问题。
但是,由于没有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只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教育,这种做法的后果就是使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使学生失去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靠,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创业教育决不能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因为创造性是不能像具体技能和技巧那样教授和传授的,它必须通过现代科学知识文知识所内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化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创业教育不但不排斥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且必须更深地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关键的问题在于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育体制。
创业教育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水平息息相关。从事创业教育教师除有较高水平外,更应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但目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教学和培训的教师一般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或者是学生就业工作指导老师。他们共同的弱点就是其自身缺乏创业经历,在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时,纯知识的讲授多于实践经验,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承担创新创业教育任务的教师与其他课程的教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不仅要教给学生创业必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通过互动式的教学,从思想上深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从而调动他们的潜能,去从事创新创业活动。为此,高校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创业教育中专业化师资匮乏的问题。
三、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
就目前我国教育体制而言,要想使创业教育真正的在高校当中发展壮大,必须加大当前教育改革的力度。构建科学的学科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1)构建科学的学科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
要构建科学的学科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要形成新的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氛围,改革目前的课程体系、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及教育评价机制是关键。
首先,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教材及内容的选择必须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逐步实现教材多样化、弹性化、特色化、个性化,从而促进课程的综合化。
再次,丰富教学方法。结合创业教育特别注重实践和实务的实际,应当采取案例研究、混合讨论、模拟创业等多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敏锐性和独创性。
最后,完善创业教育评价机制。教学效果的评估要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和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合作竞争的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与创业的结合能力为重要指标,设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在教学管理方面,要营造一个开放宽松、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育人环境和创业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与专长,使学生拥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更要激励学生进行创业训练,培养创业意识和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对具有创业能力的学生,可以保留学籍,鼓励他们出去创业。
(2)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教师是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创业教育师资专业化应成为一种趋势。
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实施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教育者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能力、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技能。现在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传习式”教学方法,培养单学科“知识型”人才。因此要改变师资现状,要从目前的“知识型”、“传授型”向“智能型”、“创新型”、“全面型”的人才转化。承担创新创业教育任务的教师与其他课程的教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不仅要教给学生创业必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通过互动式的教学,从思想上深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从而调动他们的潜能,去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其次,高校应完善创业教育师资的选拔制度。教师队伍应采取聘用制,要向全社会敞开大门,从校外各领域聘请一批具有创业经历的专家(如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干部及其他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均十分优秀的人才)作为“创业导师”来开讲座和辅导,让学生体昧直接来自实践的真知灼见,定期考核、优胜劣汰。教师应该是社会的精英,只有这样的群体才能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大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对事物环境发展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
[1]杨六栓.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经济师,2005(6).
[2]陈丽影.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5).
[3]徐静.高校创业教育浅谈[J].商场现代化,2005(9).
项目来源:许昌学院教研项目。
作者简介:陆乐军(1981—),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