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门艺术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音乐课的教学可以在欣赏音乐、放声唱歌、排练舞蹈的同时,感受到快乐的人生、体会生命的价值、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可以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课上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 尊重个性,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音乐的超级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初中阶段我们教师就是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接触和亲近音乐,因此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最好的音响资料,从而培养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中小学生思维敏捷,想象力强,求知欲旺盛。所以,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在教学中把枯燥的乐理知识用趣味的方法形象地传给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一种舒畅自然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耐心地启发、诱导,使每个学生都高兴学、喜欢学,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每个学生其实都有音乐细胞,有过胎教经验的人都知道,孩子在出生前就能对音乐有强烈的反应,只是不少孩子出生以后缺少音乐的熏陶和教育,逐渐失去了对音符的敏感性,但只要你善于启发,一定能激活学生的音乐细胞。例如,学生因人而异,个性特长不尽相同,有喜欢声乐的、有喜欢器乐的,我们了解这一特征后,在课堂上让喜欢声乐的学生多唱,爱好器乐的学生多弹、多拉,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同时也学会了互相协作,这样,学生都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有用武之地。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单纯地一声声教、一声声唱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二、调动“主体”,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我们知道,多年来的音乐教学都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教师既导又演,这样的结果是淡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挫伤了学生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音乐情感。
其实,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有意识地运用音乐活动来激发、鼓励、扶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例如,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两人一组,让其中一位学生在这个固定音型的基础上创作即兴,强调节拍节奏的稳定进行。然后练习时可做以下变化:(1)让演奏固定音型和即兴演奏的学生角色互换。(2)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即兴旋律的演奏。(3)允许演奏固定型的学生对固定音型绘以发展。这一实验过程符合学生好动、爱玩、好奇等心理特点,对培养的学生音乐情感和音乐创造力大有好处。
此外,创编歌词、创编动作、创编音乐故事等都可以在音乐课上大胆实践。
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对自己喜爱的曲子经常反复哼唱,但对歌词遗忘较快。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在曲中添加了自编自造的歌词,自得其乐,自我陶醉,这就是一种创造热情,因为所创造的作品是他们认为最有意思的。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其音乐创造意识和创造力获得有益的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发展乐感和节奏感,并能感受到自我表达的乐趣。从而建立发展了“音乐是自我表达手段”的音乐价值观。我们教师千万不要因为学生幼稚、顽皮而打击这种热情,应该正确引导、培养这种热情。
三、培养美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唱歌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歌曲通常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秀的旋律、丰富的和声、诗一般的歌词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教学生唱歌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去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教师首先要从歌词入手,让学生了解歌曲中歌颂什么、赞美什么、反对什么、讽刺什么,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如《校园 校园 知识的摇篮》、《七色光》,可以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团结就是力量》歌曲雄浑有力,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走进新时代》能激发学生的豪情满怀,自强自信“开创未来”,培养学生的开阔创新精神;《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加主人翁意识。通过各种歌曲的教唱和各种歌唱活动的开展,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和喜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法国大文学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音乐课的首项任务是运用音符这个工具,启发学生开启人类知识的宝库。因此,音乐课堂教学要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使每个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 尊重个性,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音乐的超级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初中阶段我们教师就是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接触和亲近音乐,因此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最好的音响资料,从而培养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中小学生思维敏捷,想象力强,求知欲旺盛。所以,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在教学中把枯燥的乐理知识用趣味的方法形象地传给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一种舒畅自然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耐心地启发、诱导,使每个学生都高兴学、喜欢学,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每个学生其实都有音乐细胞,有过胎教经验的人都知道,孩子在出生前就能对音乐有强烈的反应,只是不少孩子出生以后缺少音乐的熏陶和教育,逐渐失去了对音符的敏感性,但只要你善于启发,一定能激活学生的音乐细胞。例如,学生因人而异,个性特长不尽相同,有喜欢声乐的、有喜欢器乐的,我们了解这一特征后,在课堂上让喜欢声乐的学生多唱,爱好器乐的学生多弹、多拉,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同时也学会了互相协作,这样,学生都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有用武之地。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单纯地一声声教、一声声唱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二、调动“主体”,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我们知道,多年来的音乐教学都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教师既导又演,这样的结果是淡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挫伤了学生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音乐情感。
其实,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有意识地运用音乐活动来激发、鼓励、扶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例如,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两人一组,让其中一位学生在这个固定音型的基础上创作即兴,强调节拍节奏的稳定进行。然后练习时可做以下变化:(1)让演奏固定音型和即兴演奏的学生角色互换。(2)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即兴旋律的演奏。(3)允许演奏固定型的学生对固定音型绘以发展。这一实验过程符合学生好动、爱玩、好奇等心理特点,对培养的学生音乐情感和音乐创造力大有好处。
此外,创编歌词、创编动作、创编音乐故事等都可以在音乐课上大胆实践。
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对自己喜爱的曲子经常反复哼唱,但对歌词遗忘较快。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在曲中添加了自编自造的歌词,自得其乐,自我陶醉,这就是一种创造热情,因为所创造的作品是他们认为最有意思的。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其音乐创造意识和创造力获得有益的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发展乐感和节奏感,并能感受到自我表达的乐趣。从而建立发展了“音乐是自我表达手段”的音乐价值观。我们教师千万不要因为学生幼稚、顽皮而打击这种热情,应该正确引导、培养这种热情。
三、培养美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唱歌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歌曲通常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秀的旋律、丰富的和声、诗一般的歌词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教学生唱歌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去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教师首先要从歌词入手,让学生了解歌曲中歌颂什么、赞美什么、反对什么、讽刺什么,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如《校园 校园 知识的摇篮》、《七色光》,可以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团结就是力量》歌曲雄浑有力,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走进新时代》能激发学生的豪情满怀,自强自信“开创未来”,培养学生的开阔创新精神;《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加主人翁意识。通过各种歌曲的教唱和各种歌唱活动的开展,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和喜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法国大文学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音乐课的首项任务是运用音符这个工具,启发学生开启人类知识的宝库。因此,音乐课堂教学要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使每个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