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ccia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为人民服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个人总结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师容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看到一种责任感,这些对他们以后的学习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主导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时,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的人,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谓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一定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起不到多大作用,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以教学方法为例,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其理念是: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让他们从小养成客观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统计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学生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有关数学知识,同时也接受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的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达到智育和德育等的多重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其他文献
“从课题入手、发现问题、自己质疑”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新课改”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是创新意识的重要表现。正午的太阳为什么能测时间?梨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卫星为什么会上天等等,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求真理和创造的欲望,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    一、课题入手,发现问题,自己质疑    课题是教材资源的浓
期刊
合作交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孩子虽然年幼,但合作的重要程度对他们却丝毫不减,无论是拥有现时的快乐童年,还是顺利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都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必要的行为经验。欧洲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走向孤僻之道,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  今日身边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容易养成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但他们将来要适应的终是充满挑战的社会,有责任感的父母应
期刊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水平不高是不争事实,“写作训练”也是目前语文教学中较普遍的一大难点,而学生不爱学语文更令众多语文教师头疼不已。下大工夫“研究”写作教法的不乏其人——或强调积累,或强调训练,或强调技巧……其中确有真知灼见,但收效却难尽如人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的主张,切中肯綮!多读书就意味着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尤其要多读名著。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读得多
期刊
又是半个学期匆匆而过,我在感叹时间逝去之快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回忆,希望过去的一切能成为永恒,无论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而回忆中更多的是反思,希望过去的一切能成为今天的起点和明天的经验。回头想想,进入高三半学期以来我感受最深的便是与学生的交流中语言的巨大作用。语言是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语言不仅是用来传递信息,而且也是用来沟通感情的。在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中,班主任语言的魅力在于能够吸引
期刊
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把握严与宽的尺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太宽,班级就无法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学生学习纪律松散,不能形成好的学风,班级管理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但如果管得太严,学生会死气沉沉,班级没有活力,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也就不能得到提高,甚至会使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产生对立,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阳奉阴违,严重的甚至会使班主任无法开展正常的管理工作。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把握严与宽的度呢?  
期刊
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语的作用至关重要。正如俗语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足可设疑激趣、启迪思维、创设情境、活跃气氛,犹如一把开启新课的金钥匙,为课堂的精彩纷呈奠定基础。那么,导语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概括性原则    导语的主要作用是铺桥引路、开启思维、诱发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而不是正式讲授课程。因此,导语要切中重点,语言要精当概括,言简意赅,不能随意发挥、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序渐进、逐步加深。”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冲击及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学应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个人认为只要充分利用
期刊
教育的任务是塑造人,而人的成长过程包括理想树立、道德形成、体质增强、知识积累以及性格、意志、气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作为教师首先应具有热爱学生的品质,然而究竟怎么爱,即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学生,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严肃课题。  班主任从某种角度而言,是学校教育的代言人,是直接承担教育教学任务,与学生接触最多、距离最近的人,也是直面学生问题的人,是最烦心累心的人。去年我担任高一年级体育特长班班主任,作为
期刊
大学语文是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人文教育基础课,在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人文素养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大学语文教学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目的是通过鉴赏、分析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借助典范效应来提高大学生的精神素养、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应该说,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这一主导思想,其出发点和动机是好的。长期以来,大学语文教育也确实发挥了其应有的功能。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文化语境的更迭,传统的大学
期刊
我是一名工作在幼教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十余载的幼教生涯使我对幼儿教师的成长反思情有独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要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不仅要反应迅速、及时处理幼儿问题,还要考虑来自家长、园方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在变换万千而又循规蹈矩的每一天中,我总有一种碌碌无为的感觉。披着晚霞走出吵吵嚷嚷的幼儿园时,我已无力进行有效的自我提高了。但是,在我的内心深处,仍然存有渴望,渴望有更多的时间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