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经历了几千年历史长河的考验,积淀和承载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于漪老师就曾形象的称之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可见老祖宗们留给我们的是怎样的瑰宝,再加上经过专家的层层筛选,选进教材的更是精华中的精华,瑰宝中的瑰宝。然而,纵观现在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学生普遍不爱上文言文,文言文也没展现预期的魅力,教学效率低下也是不争的事实。对此钱梦龙先生就曾一针见血的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今天,这块“世袭领地上”也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如何摆脱文言文教学的颓势,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唯有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爱学文言文,才能釜底抽薪,解决根本问题,学习效率也自然提高。笔者通过一定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发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感官激趣法
1.音乐激趣法
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在导入新课和课堂总结时。比如以教学司马迁的《鸿门宴》为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播放《汉刘邦》中的主题曲《大风歌》供学生欣赏,也可以播放项羽的《垓下歌》这支古曲供学生欣赏,刺激学生的听觉,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吊足学生的胃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品鉴《鸿门宴》的浓厚兴趣的目的。当然也可以运用在课堂总结时,音乐往往能很好地煽动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领会课文的主旨,实现读者和作者的无缝对接。
2.影视片段激趣法
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播放与文言文内容有关的影视片段,通过视觉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为例,可以播放相关片段供学生欣赏,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直观的了解当时的局势和各国的关系,通过观看廉颇、蔺相如、秦昭王、赵惠文王等演员的表演来分析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影视片段的播放,学生对课文情节也有大概的了解,上课时就不存在畏难情绪,有利于教师教学进程的展开。
通过影视片段的播放,一方面做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文言文文本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也充实了课堂内容,以全新的视角去诠释教材,会给以往沉闷的教学氛围吹去凉爽的清新之风,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主体激趣法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时时刻刻要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引领、检查、督促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诵读、字词梳理及教学内容的拓展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一定的效果。
1.诵读激趣法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本来就是一种生动有效的学习方式。诵读不仅可以读出抑扬、轻重,还可以读出节奏、快慢,更可以读出情感、境界。诵读不仅可以培养语感,更能陶冶情操。笔者认为在教学每篇文言文时,安排一定时间的诵读很有必要,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而且是真正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势必会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比较,觉得以下两种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有效。
(1)“物我两忘”式诵读
真正走进文本,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读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可以在早读课和课堂上让学生发出声音自读,不拘诵读的形式,不受他人的影响,无拘无束,随性洒脱。唯有如此,才能得诵读之精华,体会到作为学习主体性的乐趣。如果能做到这些,试问兴趣还远吗?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文言文毕竟字少意深、音单义广,教师很有必要引导、示范,明确停顿、语气、语调、情感。教师高质量的范读不仅能够感染学生,增加自己的教学魅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除此之外,教师的范读还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普通人一样可以读得很好,这无形中给学生以鼓励。教师的范读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是对文本感情的再现。例如《赤壁赋》一文,苏子泛舟江上,月色撩人,作者扣舷歌之,酒后吐真言,所唱四句均是楚辞体,且化用屈原语句,意图显而易见,就是以屈原自比,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仕途失意,人生悲慨之情,此处应读出哀怨凄婉及对君主的思慕。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读品味文章情感,理解文章内涵。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跟读,才能读准进而领悟。
不管是哪一种诵读方式,都能很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而一旦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有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自然能让学生乐学、善学、多学文言文,学习热情一旦被唤醒,学习兴趣也会不约而至,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
2.字词梳理激趣法
文言文的学习,除了加强诵读之外,对文言文中的字词,采用梳理法,既便于学生抓住字词规律,又能很好地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预习阶段,教师将本课需要落实的重点字词提供给学生,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工具书,或者自己的积累自主梳理,为课堂上小组交流合作做好准备。其次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小组成员进行合作交流,之后把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由其他组或者教师予以解决。最后,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学生在预习中没注意到的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或者是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知识性问题。教师最后可以用ppt表格的形式将学生的成果及教师的补充的内容展示出来,供全班学生享用。
在字词的梳理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合作共赢,不仅有实效的积累了文言词汇,而且也体会到了学习文言文的快乐,兴趣就油然而生了。
3.内容拓展激趣法
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对文本的阅读品鉴会因教材的局限而受到诸多的限制,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为学生打开另一扇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题材的拓展激趣
以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我们可以把王世贞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自选角度进行对比阅读鉴赏,学生开阔了视野,势必会产生阅读的兴趣。
同作者的拓展激趣
在教学苏轼的《前赤壁赋》的同时,可以将他写的《后赤壁赋》引入课堂,了解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写法,抒发不同的情感,从而更全面的了解苏轼其人其文,以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激趣法
当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之所以对文言文提不起兴趣,是因为他们认为文言文在现代社会实用性不强,学了也是白学,根本用不上。面对这些学生的想法,教师一定要在文言文的实用性上下功夫,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学生觉得其实学习文言文挺管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学、爱学文言文。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中,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展开的。
1.以古克古,如鱼得水
学习课内的文言文,掌握文言词汇,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读懂课外文言文,应对考试,这不仅是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体现,更是促使学生学好文言文的源动力。
所以教师在文言文平时的教学中要“授之予渔”,指导训练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的运用课内的文言知识解决课外的文言文阅读,提高学生应对高考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一旦学生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如鱼得水,所向披靡时,相信此时的他对文言文非但不会轻视,反而会格外重视,学习劲头也会高涨,学习兴趣也会大增。因为学生知道,只有学好了课内的文言文,掌握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才能尝到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甜头。
2.以古促写,其乐无穷
文言文以简洁凝练见长,又独具音韵之美。教材选用的都是文辞兼美、内涵丰富、哲思隽永的名篇,里面又不乏一些经典名句,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等举不胜举。经常诵读,就会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写作中如果能使用这些经典名句,就能使文章生色添彩,又能起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学生在品尝写作高分胜利成果的同时,也会意识到文言文在其中功不可没,就会更加重视文言文的学习和诵读,用文言文的学习去促进写作,学生在其中乐趣无穷。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感官、主体、实践激趣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相信在课程改革的春风拂照下,学生一定会与文言文渐行渐近,就算这个“玉门关 ”再是偏远,也总有春风吹到的一天。
金园园,教师,现居浙江绍兴。
如何摆脱文言文教学的颓势,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唯有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爱学文言文,才能釜底抽薪,解决根本问题,学习效率也自然提高。笔者通过一定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发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感官激趣法
1.音乐激趣法
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在导入新课和课堂总结时。比如以教学司马迁的《鸿门宴》为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播放《汉刘邦》中的主题曲《大风歌》供学生欣赏,也可以播放项羽的《垓下歌》这支古曲供学生欣赏,刺激学生的听觉,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吊足学生的胃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品鉴《鸿门宴》的浓厚兴趣的目的。当然也可以运用在课堂总结时,音乐往往能很好地煽动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领会课文的主旨,实现读者和作者的无缝对接。
2.影视片段激趣法
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播放与文言文内容有关的影视片段,通过视觉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为例,可以播放相关片段供学生欣赏,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直观的了解当时的局势和各国的关系,通过观看廉颇、蔺相如、秦昭王、赵惠文王等演员的表演来分析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影视片段的播放,学生对课文情节也有大概的了解,上课时就不存在畏难情绪,有利于教师教学进程的展开。
通过影视片段的播放,一方面做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文言文文本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也充实了课堂内容,以全新的视角去诠释教材,会给以往沉闷的教学氛围吹去凉爽的清新之风,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主体激趣法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时时刻刻要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引领、检查、督促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诵读、字词梳理及教学内容的拓展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一定的效果。
1.诵读激趣法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本来就是一种生动有效的学习方式。诵读不仅可以读出抑扬、轻重,还可以读出节奏、快慢,更可以读出情感、境界。诵读不仅可以培养语感,更能陶冶情操。笔者认为在教学每篇文言文时,安排一定时间的诵读很有必要,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而且是真正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势必会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比较,觉得以下两种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有效。
(1)“物我两忘”式诵读
真正走进文本,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读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可以在早读课和课堂上让学生发出声音自读,不拘诵读的形式,不受他人的影响,无拘无束,随性洒脱。唯有如此,才能得诵读之精华,体会到作为学习主体性的乐趣。如果能做到这些,试问兴趣还远吗?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文言文毕竟字少意深、音单义广,教师很有必要引导、示范,明确停顿、语气、语调、情感。教师高质量的范读不仅能够感染学生,增加自己的教学魅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除此之外,教师的范读还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普通人一样可以读得很好,这无形中给学生以鼓励。教师的范读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是对文本感情的再现。例如《赤壁赋》一文,苏子泛舟江上,月色撩人,作者扣舷歌之,酒后吐真言,所唱四句均是楚辞体,且化用屈原语句,意图显而易见,就是以屈原自比,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仕途失意,人生悲慨之情,此处应读出哀怨凄婉及对君主的思慕。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读品味文章情感,理解文章内涵。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跟读,才能读准进而领悟。
不管是哪一种诵读方式,都能很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而一旦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有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自然能让学生乐学、善学、多学文言文,学习热情一旦被唤醒,学习兴趣也会不约而至,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
2.字词梳理激趣法
文言文的学习,除了加强诵读之外,对文言文中的字词,采用梳理法,既便于学生抓住字词规律,又能很好地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预习阶段,教师将本课需要落实的重点字词提供给学生,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工具书,或者自己的积累自主梳理,为课堂上小组交流合作做好准备。其次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小组成员进行合作交流,之后把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由其他组或者教师予以解决。最后,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学生在预习中没注意到的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或者是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知识性问题。教师最后可以用ppt表格的形式将学生的成果及教师的补充的内容展示出来,供全班学生享用。
在字词的梳理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合作共赢,不仅有实效的积累了文言词汇,而且也体会到了学习文言文的快乐,兴趣就油然而生了。
3.内容拓展激趣法
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对文本的阅读品鉴会因教材的局限而受到诸多的限制,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为学生打开另一扇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题材的拓展激趣
以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我们可以把王世贞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自选角度进行对比阅读鉴赏,学生开阔了视野,势必会产生阅读的兴趣。
同作者的拓展激趣
在教学苏轼的《前赤壁赋》的同时,可以将他写的《后赤壁赋》引入课堂,了解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写法,抒发不同的情感,从而更全面的了解苏轼其人其文,以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激趣法
当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之所以对文言文提不起兴趣,是因为他们认为文言文在现代社会实用性不强,学了也是白学,根本用不上。面对这些学生的想法,教师一定要在文言文的实用性上下功夫,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学生觉得其实学习文言文挺管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学、爱学文言文。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中,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展开的。
1.以古克古,如鱼得水
学习课内的文言文,掌握文言词汇,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读懂课外文言文,应对考试,这不仅是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体现,更是促使学生学好文言文的源动力。
所以教师在文言文平时的教学中要“授之予渔”,指导训练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的运用课内的文言知识解决课外的文言文阅读,提高学生应对高考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一旦学生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如鱼得水,所向披靡时,相信此时的他对文言文非但不会轻视,反而会格外重视,学习劲头也会高涨,学习兴趣也会大增。因为学生知道,只有学好了课内的文言文,掌握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才能尝到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甜头。
2.以古促写,其乐无穷
文言文以简洁凝练见长,又独具音韵之美。教材选用的都是文辞兼美、内涵丰富、哲思隽永的名篇,里面又不乏一些经典名句,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等举不胜举。经常诵读,就会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写作中如果能使用这些经典名句,就能使文章生色添彩,又能起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学生在品尝写作高分胜利成果的同时,也会意识到文言文在其中功不可没,就会更加重视文言文的学习和诵读,用文言文的学习去促进写作,学生在其中乐趣无穷。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感官、主体、实践激趣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相信在课程改革的春风拂照下,学生一定会与文言文渐行渐近,就算这个“玉门关 ”再是偏远,也总有春风吹到的一天。
金园园,教师,现居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