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为教育教学改革确定了立足点,要求我们构建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維一体”目标体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通过对化学教学中出现反思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究,阐述新课程反思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反思;化学教学
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总结教学经验,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不能满足于现状,而教学反思则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探索适合学生成长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正如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本文就教学反思的技巧方面提出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渗透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整理,形成有序的问题链,并以问题为焦点展开探究,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经历“学”的过程,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知识,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人。
一、 实验教学反思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知识的标准;是学生获取、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重视实验的教学,将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相结合,逐步加大探究性实验的比例,注重实验方法上的不断创新,遂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九年级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发现教师带实验器材进教室,学习兴趣骤然提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如应观察什么,从哪些角度观察更恰当。如演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教师要求学生按下列顺序观察:①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分别是什么?②反应的条件是什么?③反应过程中试管内物质的颜色如何变化?④试管口出现什么?⑤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又是怎样?学生基本能够准确观察现象,实验过程中教师若能在关键时刻加以语言提示,相关手势指点、引导,学生就能观察到更完整的现象。
氧气的制取是物质制备的研究性实验,教师要设计出活动方案和实施方式,提出问题:实验室条件下氧气是如何制得的,我就提出用下列物质探究制取氧气的方法,出示H2O2,KClO3,MnO2,我让学生分组分别加热,后只有加热二氧化锰一组同学说没有氧气放出,通过学生讨论后一致形成,含氧物资加热不一定有氧气放出的结论,而后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分组实验教学,让每组学生分别加热KClO3,MnO2,KClO3和MnO2的混合物,结果单加热
MnO2不会放出O2,加热KClO3放出O2的速度非常慢,而加入MnO2的KClO3释放的O2非常快,激发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呢?验证MnO2在反应中的催化作用,使学生对催化剂的理解更深刻,然后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应该选什么?接下来,教师出示仪器,并加以介绍,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结合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及氧气的性质,设计出实验装置图,再选择仪器根据不同药品选择不同装置,然后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把操作注意事项和步骤通过边实验边讨论加以解决。
制取氧气是学生第一次学到的综合性很强的实验,不论从反应原理到药品仪器选择,还是从设计到实验,都是不容易一蹴而就的问题,而整个过程的完成要充分发挥学生是主体性作用,在实验探究学习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交流时间,同时教师要尽心设计和适当点拨,充分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会实验探究能力,思考解决问题能力。这样教学过程就成为以学生学会求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对二氧化碳制取实验的探究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契机,之前已经初步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原理方法和仪器的选择和装配,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时,学生马上联系到学过的化学反应举出生成二氧化碳例子,可以让学生写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小组归纳,形成方法,教师从可行性和价格成本以及收集难易加以点拨,学生通过讨论形成采用碳酸钙或碳酸钠和盐酸来制取的较优方法,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出示一些药品,如: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浓盐酸,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最后选择碳酸钙和稀盐酸来制取的一致意见,进一步探讨收集方法,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可以用也有用不到的仪器,让学生思考可以选择哪一种,然后分别组装成套,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步骤,二氧化碳验满方法和检验方法及区别。
学生通过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初步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合作、思考、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当然,在这一实验中有些学生不易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得出结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对动手实验有畏惧的心理,因此,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热爱学习和探究,这是需要教师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二、 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的反思包括课前、课时、课后三个环节,课前反思是课程的设计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能否进一步优化,更加适应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
课时反思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机制,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教师能否及时、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有序、高效进行,围绕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达成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过程中肯定会有不足和缺点及失误,通过课后反思、总结成为今后教学的借鉴和宝贵经验。如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的分组实验时,有的小组玻璃片过早打开或二氧化碳倒得太慢,以致观察不到蜡烛熄灭的现象,有的小组又倒得太快,观察不到两蜡烛先后熄灭的现象,教师针对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让学生按操作规范要求重做,就出现了蜡烛先后熄灭的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就前后两次实验现象进行对比,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实验成败的原因。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实验时出现的问题,给予拨正,警醒学生要严格按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三、 教学方式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思维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中的精髓,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整理。以“问题”为核心,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小组展开探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由老师点拨,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探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①情景能否确实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更好效果。②如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信心,且提出的问题更有质量。③如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过程,并在探究学习中学会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能力得到锻炼。④怎樣才能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起来。⑤教学组织是否兼顾到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都有收获。教师处理好以上环节,则可有效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四、 学习方式反思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将知识吸收—储存—再现,转变为探究—应用—创新,经历从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到灵活运用知识的思维变化。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教师结合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和课后作业作答情况,综合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什么问题,学到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形成什么能力。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提供参考和借鉴。反思是一种充满生机的教学理念,反思是教师学习、总结过程,教师只有经过不断反思,才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其成效,并逐步归纳出实用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有效引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展开自我评价和探讨,通过对学习各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得与失,找到问题的症结,并找到解决方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促进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式。凭借良好的学习方式,通过努力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反思让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不断提升和进步。教师在“反思”过程中不断学习,在“反思”中探究,在“反思”中提高,也只有经过真正的反思,教师才能不断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肖磊.关于核心素养研制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6(22).
[2]叶长军,李丹,张娟.中学化学中绿色化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化学教育,2018(17).
[3]吕志凤,姜翠玉,战风涛,周玉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6(14).
作者简介:肖得星,福建省三明市,福建尤溪第五中学。
本文通过对化学教学中出现反思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究,阐述新课程反思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反思;化学教学
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总结教学经验,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不能满足于现状,而教学反思则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探索适合学生成长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正如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本文就教学反思的技巧方面提出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渗透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整理,形成有序的问题链,并以问题为焦点展开探究,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经历“学”的过程,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知识,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人。
一、 实验教学反思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知识的标准;是学生获取、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重视实验的教学,将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相结合,逐步加大探究性实验的比例,注重实验方法上的不断创新,遂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九年级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发现教师带实验器材进教室,学习兴趣骤然提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如应观察什么,从哪些角度观察更恰当。如演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教师要求学生按下列顺序观察:①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分别是什么?②反应的条件是什么?③反应过程中试管内物质的颜色如何变化?④试管口出现什么?⑤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又是怎样?学生基本能够准确观察现象,实验过程中教师若能在关键时刻加以语言提示,相关手势指点、引导,学生就能观察到更完整的现象。
氧气的制取是物质制备的研究性实验,教师要设计出活动方案和实施方式,提出问题:实验室条件下氧气是如何制得的,我就提出用下列物质探究制取氧气的方法,出示H2O2,KClO3,MnO2,我让学生分组分别加热,后只有加热二氧化锰一组同学说没有氧气放出,通过学生讨论后一致形成,含氧物资加热不一定有氧气放出的结论,而后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分组实验教学,让每组学生分别加热KClO3,MnO2,KClO3和MnO2的混合物,结果单加热
MnO2不会放出O2,加热KClO3放出O2的速度非常慢,而加入MnO2的KClO3释放的O2非常快,激发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呢?验证MnO2在反应中的催化作用,使学生对催化剂的理解更深刻,然后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应该选什么?接下来,教师出示仪器,并加以介绍,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结合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及氧气的性质,设计出实验装置图,再选择仪器根据不同药品选择不同装置,然后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把操作注意事项和步骤通过边实验边讨论加以解决。
制取氧气是学生第一次学到的综合性很强的实验,不论从反应原理到药品仪器选择,还是从设计到实验,都是不容易一蹴而就的问题,而整个过程的完成要充分发挥学生是主体性作用,在实验探究学习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交流时间,同时教师要尽心设计和适当点拨,充分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会实验探究能力,思考解决问题能力。这样教学过程就成为以学生学会求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对二氧化碳制取实验的探究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契机,之前已经初步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原理方法和仪器的选择和装配,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时,学生马上联系到学过的化学反应举出生成二氧化碳例子,可以让学生写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小组归纳,形成方法,教师从可行性和价格成本以及收集难易加以点拨,学生通过讨论形成采用碳酸钙或碳酸钠和盐酸来制取的较优方法,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出示一些药品,如: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浓盐酸,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最后选择碳酸钙和稀盐酸来制取的一致意见,进一步探讨收集方法,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可以用也有用不到的仪器,让学生思考可以选择哪一种,然后分别组装成套,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步骤,二氧化碳验满方法和检验方法及区别。
学生通过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初步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合作、思考、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当然,在这一实验中有些学生不易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得出结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对动手实验有畏惧的心理,因此,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热爱学习和探究,这是需要教师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二、 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的反思包括课前、课时、课后三个环节,课前反思是课程的设计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能否进一步优化,更加适应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
课时反思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机制,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教师能否及时、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有序、高效进行,围绕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达成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过程中肯定会有不足和缺点及失误,通过课后反思、总结成为今后教学的借鉴和宝贵经验。如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的分组实验时,有的小组玻璃片过早打开或二氧化碳倒得太慢,以致观察不到蜡烛熄灭的现象,有的小组又倒得太快,观察不到两蜡烛先后熄灭的现象,教师针对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让学生按操作规范要求重做,就出现了蜡烛先后熄灭的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就前后两次实验现象进行对比,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实验成败的原因。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实验时出现的问题,给予拨正,警醒学生要严格按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三、 教学方式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思维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中的精髓,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整理。以“问题”为核心,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小组展开探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由老师点拨,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探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①情景能否确实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更好效果。②如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信心,且提出的问题更有质量。③如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过程,并在探究学习中学会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能力得到锻炼。④怎樣才能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起来。⑤教学组织是否兼顾到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都有收获。教师处理好以上环节,则可有效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四、 学习方式反思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将知识吸收—储存—再现,转变为探究—应用—创新,经历从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到灵活运用知识的思维变化。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教师结合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和课后作业作答情况,综合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什么问题,学到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形成什么能力。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提供参考和借鉴。反思是一种充满生机的教学理念,反思是教师学习、总结过程,教师只有经过不断反思,才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其成效,并逐步归纳出实用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有效引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展开自我评价和探讨,通过对学习各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得与失,找到问题的症结,并找到解决方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促进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式。凭借良好的学习方式,通过努力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反思让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不断提升和进步。教师在“反思”过程中不断学习,在“反思”中探究,在“反思”中提高,也只有经过真正的反思,教师才能不断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肖磊.关于核心素养研制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6(22).
[2]叶长军,李丹,张娟.中学化学中绿色化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化学教育,2018(17).
[3]吕志凤,姜翠玉,战风涛,周玉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6(14).
作者简介:肖得星,福建省三明市,福建尤溪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