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姐姐约在“Costa”喝咖啡。分别停好车,进去点餐,选好要坐的位置之后,她们开始脱大衣。
忽然想起茨维塔耶娃致妹妹阿霞的诗句:“每个手势,每个眼神,每个单词,都透露——/我们是俩姐妹”,可搭在一起的衣服透露的却是:她们是不同的俩姐妹——姐姐穿着新买的貂皮大衣,这是她的第二件“貂儿”,而她穿了几年的羽绒服放在它旁边,谁是丫鬟谁是小姐一望便知!
姐姐将LV放在闲出来的沙发椅上,她也将自己的包挤进去,看着并肩立在一起的两只包,想起她们姐俩小时候的合影,姐姐牵她的手站在院墙下,傻笑着,露出参差不齐的乳牙……又想起郭德纲的相声:好嘛,挤在一个槽里的两只“驴”!可是同“驴”不同命,姐姐的包可金贵,里面装着厚厚的钱包、厚厚的卡包和厚厚的客户资料,而她的包里,只有一本厚厚的书。
咖啡送过来了。然后姐姐忙着用她的三部手机联系业务,她拿出书,读起来,偶一抬头,发现姐姐正笑望着她:“你还是那么爱看书!”几天前,当帮姐姐将写给一位重要客户的信重新修改润色一番之后,姐姐也曾由衷地感叹:“你没白看那么多书!”
从前,姐姐也是爱看书的。少女时代的她们,睡一个房间里的上下铺。常常一起去租书店租来好多本小说,一人一本捧读着,然后传上来递下去地交换。姐姐看书的速度比较慢,睡上铺的她常常要拍床沿催促:“姐!姐!快!快!”……
那时常幻想有朝一日,和姐姐能成为像勃朗特姐妹那样的文坛姊妹花。在一本传记中读到:勃朗特姐妹总是一起坐在餐厅桌子旁写作,围着桌子边走边向对方大声朗读她们小说的手稿。虽然没有开始小说创作,但她和姐姐都有各自的本子用以开始“模拟”的文学创作:写日记,摘抄好词句,剪贴好文章……隔一段时间,就交换来看彼此的本子,像交换打开彼此心扉的钥匙。
后来,她不满足于单纯记录,开始试着编故事:替喜欢的小说写番外,替爱看的电视剧写续集,一段连一段,一集接一集,姐姐总是第一个等着读的人,第一个真心夸赞她的人,第一个鼓励她继续写下去的人……
随着阅读视野逐渐开阔,她知道在台湾文坛也有才华横溢的三姐妹:朱天文、朱天心和朱天衣,只要在书店看到有她们姐妹的书问世,都毫不犹豫地一起买下:好姐妹,即使来到她的书架上,也不应该分开!在朱天心《江山如梦》一书中,有一篇写天衣的散文《妹妹》:幼时,比起与天才的姐姐相处,天心与可爱的妹妹更亲近,苏轼与弟的诗句:“忆昔与子皆童丱,年年废书走市观”,就是她们姐妹携手出游的写照。有一次妹妹感冒,天心上课时,突然胡思乱想:妹妹是不是在家已经死掉了?她在回家的路上猛掉眼泪,却又存有一线希望,然后巴巴找一家糖果店,用中饭省下来的钱给妹妹买了一包她最爱吃的糖,怀着惴惴的心回到家,发现妹妹没死,正乐滋滋地看电视呢,“而这一天我的遭遇,是不会有人懂得的!”天心感叹道——怎么会呢?有姐妹的人都能懂。
当听说罗兰·英格斯·怀德的“小木屋”系列是她最喜欢的美国小说时,他们都露出不解的神情:“拜托,那是一套儿童小说,能有多曲折的情节?!多深刻的主题?!”可是他们不知道,她最爱书中记录的小罗兰与姐姐玛丽相伴成长的快乐时光,那仿佛是她和姐姐的童年缩影。为了帮助因病而失明的姐姐去昂贵的盲人学校读书,罗兰十六岁便独自离家去教书,吃尽了辛苦。当玛丽终于可以去上学了,她感谢罗兰为她付出的一切,罗兰说这不算什么,玛丽却说:“这是很多很多,这是太多了!”——这也是她想对姐姐说的一句话。
她和姐姐一年考大学,她考去外地一所大学读中文系,姐姐留在当地的一所大学读外文系。有一个学期,姐姐坐火车来学校看她,女伴们将姐姐围住,聊个不停,姐姐一直微笑不语,突然,开口问大家——我妹妹好像瘦了,是吧?有一日午睡醒来,隔着帘,发现姐姐正在给她洗床单,姐姐翘着不小心被刀划破的食指,很费劲地一下一下地搓着……后来,她将这让自己心动良久的一幕写成一篇小文章,一位做编剧的朋友读到了,将这一细节融入到他正在创作的电视剧剧本中——那么,她终于将姐姐“写”进一部可以上演的戏中?!
姐姐开始工作没多久,便自己顶门立户做生意,从早忙到晚,处处小心,事事操心,非常辛苦,再没有空余时间读书。如今的姐姐,已赚得盆满钵满,她的生活里已没有一样东西能引得姐姐羡慕,除了书房里的书。每次来作客,姐姐都在那里逗留很久,目光在一排排书之间流连不已,而她再不会催:“姐!姐!快!快!”多希望时光能倒流,流回到从前,那时,她和姐姐的快乐堡垒就由一本本书搭建,那时,梦想还没有触礁现实,仍可以幻想:“我们是——出自威廉莎士比亚的/两行诗歌”(茨维塔耶娃)……
离开“Costa”后,姐姐去车里取出一兜昂贵的水果,让她带回家给孩子吃,随后又塞给她一张购物卡:“那家商场三楼有一家书店,你可以去买书看”!然后边接电话,边开车走了。
有一句话含在她的口中,想告诉姐姐,却说不出口:那是朱天心送给妹妹的一句话,姐姐,说好了,我们要“做一对永远不许人世沧桑拆散的最佳搭档”!
忽然想起茨维塔耶娃致妹妹阿霞的诗句:“每个手势,每个眼神,每个单词,都透露——/我们是俩姐妹”,可搭在一起的衣服透露的却是:她们是不同的俩姐妹——姐姐穿着新买的貂皮大衣,这是她的第二件“貂儿”,而她穿了几年的羽绒服放在它旁边,谁是丫鬟谁是小姐一望便知!
姐姐将LV放在闲出来的沙发椅上,她也将自己的包挤进去,看着并肩立在一起的两只包,想起她们姐俩小时候的合影,姐姐牵她的手站在院墙下,傻笑着,露出参差不齐的乳牙……又想起郭德纲的相声:好嘛,挤在一个槽里的两只“驴”!可是同“驴”不同命,姐姐的包可金贵,里面装着厚厚的钱包、厚厚的卡包和厚厚的客户资料,而她的包里,只有一本厚厚的书。
咖啡送过来了。然后姐姐忙着用她的三部手机联系业务,她拿出书,读起来,偶一抬头,发现姐姐正笑望着她:“你还是那么爱看书!”几天前,当帮姐姐将写给一位重要客户的信重新修改润色一番之后,姐姐也曾由衷地感叹:“你没白看那么多书!”
从前,姐姐也是爱看书的。少女时代的她们,睡一个房间里的上下铺。常常一起去租书店租来好多本小说,一人一本捧读着,然后传上来递下去地交换。姐姐看书的速度比较慢,睡上铺的她常常要拍床沿催促:“姐!姐!快!快!”……
那时常幻想有朝一日,和姐姐能成为像勃朗特姐妹那样的文坛姊妹花。在一本传记中读到:勃朗特姐妹总是一起坐在餐厅桌子旁写作,围着桌子边走边向对方大声朗读她们小说的手稿。虽然没有开始小说创作,但她和姐姐都有各自的本子用以开始“模拟”的文学创作:写日记,摘抄好词句,剪贴好文章……隔一段时间,就交换来看彼此的本子,像交换打开彼此心扉的钥匙。
后来,她不满足于单纯记录,开始试着编故事:替喜欢的小说写番外,替爱看的电视剧写续集,一段连一段,一集接一集,姐姐总是第一个等着读的人,第一个真心夸赞她的人,第一个鼓励她继续写下去的人……
随着阅读视野逐渐开阔,她知道在台湾文坛也有才华横溢的三姐妹:朱天文、朱天心和朱天衣,只要在书店看到有她们姐妹的书问世,都毫不犹豫地一起买下:好姐妹,即使来到她的书架上,也不应该分开!在朱天心《江山如梦》一书中,有一篇写天衣的散文《妹妹》:幼时,比起与天才的姐姐相处,天心与可爱的妹妹更亲近,苏轼与弟的诗句:“忆昔与子皆童丱,年年废书走市观”,就是她们姐妹携手出游的写照。有一次妹妹感冒,天心上课时,突然胡思乱想:妹妹是不是在家已经死掉了?她在回家的路上猛掉眼泪,却又存有一线希望,然后巴巴找一家糖果店,用中饭省下来的钱给妹妹买了一包她最爱吃的糖,怀着惴惴的心回到家,发现妹妹没死,正乐滋滋地看电视呢,“而这一天我的遭遇,是不会有人懂得的!”天心感叹道——怎么会呢?有姐妹的人都能懂。
当听说罗兰·英格斯·怀德的“小木屋”系列是她最喜欢的美国小说时,他们都露出不解的神情:“拜托,那是一套儿童小说,能有多曲折的情节?!多深刻的主题?!”可是他们不知道,她最爱书中记录的小罗兰与姐姐玛丽相伴成长的快乐时光,那仿佛是她和姐姐的童年缩影。为了帮助因病而失明的姐姐去昂贵的盲人学校读书,罗兰十六岁便独自离家去教书,吃尽了辛苦。当玛丽终于可以去上学了,她感谢罗兰为她付出的一切,罗兰说这不算什么,玛丽却说:“这是很多很多,这是太多了!”——这也是她想对姐姐说的一句话。
她和姐姐一年考大学,她考去外地一所大学读中文系,姐姐留在当地的一所大学读外文系。有一个学期,姐姐坐火车来学校看她,女伴们将姐姐围住,聊个不停,姐姐一直微笑不语,突然,开口问大家——我妹妹好像瘦了,是吧?有一日午睡醒来,隔着帘,发现姐姐正在给她洗床单,姐姐翘着不小心被刀划破的食指,很费劲地一下一下地搓着……后来,她将这让自己心动良久的一幕写成一篇小文章,一位做编剧的朋友读到了,将这一细节融入到他正在创作的电视剧剧本中——那么,她终于将姐姐“写”进一部可以上演的戏中?!
姐姐开始工作没多久,便自己顶门立户做生意,从早忙到晚,处处小心,事事操心,非常辛苦,再没有空余时间读书。如今的姐姐,已赚得盆满钵满,她的生活里已没有一样东西能引得姐姐羡慕,除了书房里的书。每次来作客,姐姐都在那里逗留很久,目光在一排排书之间流连不已,而她再不会催:“姐!姐!快!快!”多希望时光能倒流,流回到从前,那时,她和姐姐的快乐堡垒就由一本本书搭建,那时,梦想还没有触礁现实,仍可以幻想:“我们是——出自威廉莎士比亚的/两行诗歌”(茨维塔耶娃)……
离开“Costa”后,姐姐去车里取出一兜昂贵的水果,让她带回家给孩子吃,随后又塞给她一张购物卡:“那家商场三楼有一家书店,你可以去买书看”!然后边接电话,边开车走了。
有一句话含在她的口中,想告诉姐姐,却说不出口:那是朱天心送给妹妹的一句话,姐姐,说好了,我们要“做一对永远不许人世沧桑拆散的最佳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