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122
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经典古籍为其核心,并以之为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和优良美德。其中“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等,对于少儿论理素养、人生智慧、精神价值、文化基础、道德信念、人格熏陶、习惯养成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基础教育的改革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重点、热点,也是难点。流于说教、流于形式,缺乏切实推进的有效途径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以中华文化经典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形式开展建设活动,创建校园内外无所不在的传统文化氛围,让青少年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实现道德开绿灯养,全面素质的提升,从而为教育改革找到突破口。
我校通过研究,创建与整合了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环境,资源,主要过程如下:
1、营造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环境,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走进校园,“学校落成记” 就印入眼帘,教室,办公室悬挂历代名家的书法,绘画作品,校园中树立了刻着礼,雅,智的三块大石。这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不仅让师生获得了传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师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师生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起到了熏陶、渗透、启发和鼓舞的作用,师生在不经意间就接受了思想的洗涤、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升华。
2、 大力开展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使传统文化植根师生心田
(1)以活动促开展, 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为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诵读经典的兴趣,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参加经典诵读活动,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推出“ 每周一诗”活动,请普通话好,诵读有感情的学生朗诵诗词,给学生营造一个耳濡目染的环境。定期请有经验的辅导老师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广播时间,进行诵读方法的指导,赏析经典诗词,讲解经典诗词产生的背景、诗人以及相关的故事等。
(2)以班级为活动主阵地, 提高活动质量发挥黑板报、手抄报的作用;开展“读经典,做君子”活动;加强教师引领作用;利用周末及节假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3)设立特色活动小组, 由点到面, 带动学生全员参加为了把活动推向深入,学校研究决定,从初一各班选出2名优秀学生成立由三名经验丰富的教师辅导,在每周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集中讲授吴地文化。然后,这些成员再充当本班教师的小助手,向本班学生传播。
3 、开发弘扬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
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承和创造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责任,而能够保存下来的人类精神财富需要借助于特定的符号系统,以符号化、结构化、系统化的方式转化为课程内容,通过教学在师生的共同活动和相互影响下实现传承和创造,从而建构起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世界。为增强我校师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我们积极开发弘扬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使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激发了师生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动性。
(1)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傳统道德中的精华是青少年道德形成的基础,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校开展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校本研究,编写了校本教材,搜集整理了“孝敬父母”“爱国爱民”等24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精华,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
(2)将传统戏剧引入课堂
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蕴涵着丰富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学习和继承传统戏剧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我校自2007年以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戏剧表演活动,开展了传统戏剧进课堂的尝试,由音乐教师和有戏剧兴趣爱好的教师任课,有选择地把《沙家浜》、《红楼梦》等一些传统戏剧引入了音乐课堂。学校涌现出了一批喜爱戏剧的学生,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戏曲文化的种子。
(3)传承地方历史文明
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地方特色课程资源,会激发师生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愫。言子是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著名的大儒,系常熟人。这是我们的光荣和骄傲。为弘扬传统文化,对学生加强历史文化教育,我校组织学生参观常熟博物馆,沙家浜纪念馆,翁同和纪念馆,曾赵园,燕园等。邀请专家沈仁法等来校做传统文化的讲座。
(4)开展以传统艺术为代表的特色活动,传承中华传统艺术文化
我校先后成立了书法、绘画、民俗、经典诵读等特色活动小组,走每学年有详细的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才艺比赛和展示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从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随着特色活动的全面开展,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同时也为教师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通过创建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环境与资源,学校被授予苏州市中小学吴文化教育实验基地,多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浓郁的校园文化、儒雅的师生气质给各级领导专家、同行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学生通过古典文化的渐染熏陶,学生的文学修养、思想情操、民族精神都得到了加强,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捷报频传。
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经典古籍为其核心,并以之为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和优良美德。其中“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等,对于少儿论理素养、人生智慧、精神价值、文化基础、道德信念、人格熏陶、习惯养成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基础教育的改革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重点、热点,也是难点。流于说教、流于形式,缺乏切实推进的有效途径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以中华文化经典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形式开展建设活动,创建校园内外无所不在的传统文化氛围,让青少年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实现道德开绿灯养,全面素质的提升,从而为教育改革找到突破口。
我校通过研究,创建与整合了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环境,资源,主要过程如下:
1、营造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环境,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走进校园,“学校落成记” 就印入眼帘,教室,办公室悬挂历代名家的书法,绘画作品,校园中树立了刻着礼,雅,智的三块大石。这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不仅让师生获得了传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师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师生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起到了熏陶、渗透、启发和鼓舞的作用,师生在不经意间就接受了思想的洗涤、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升华。
2、 大力开展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使传统文化植根师生心田
(1)以活动促开展, 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为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诵读经典的兴趣,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参加经典诵读活动,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推出“ 每周一诗”活动,请普通话好,诵读有感情的学生朗诵诗词,给学生营造一个耳濡目染的环境。定期请有经验的辅导老师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广播时间,进行诵读方法的指导,赏析经典诗词,讲解经典诗词产生的背景、诗人以及相关的故事等。
(2)以班级为活动主阵地, 提高活动质量发挥黑板报、手抄报的作用;开展“读经典,做君子”活动;加强教师引领作用;利用周末及节假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3)设立特色活动小组, 由点到面, 带动学生全员参加为了把活动推向深入,学校研究决定,从初一各班选出2名优秀学生成立由三名经验丰富的教师辅导,在每周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集中讲授吴地文化。然后,这些成员再充当本班教师的小助手,向本班学生传播。
3 、开发弘扬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
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承和创造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责任,而能够保存下来的人类精神财富需要借助于特定的符号系统,以符号化、结构化、系统化的方式转化为课程内容,通过教学在师生的共同活动和相互影响下实现传承和创造,从而建构起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世界。为增强我校师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我们积极开发弘扬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使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激发了师生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动性。
(1)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傳统道德中的精华是青少年道德形成的基础,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校开展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校本研究,编写了校本教材,搜集整理了“孝敬父母”“爱国爱民”等24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精华,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
(2)将传统戏剧引入课堂
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蕴涵着丰富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学习和继承传统戏剧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我校自2007年以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戏剧表演活动,开展了传统戏剧进课堂的尝试,由音乐教师和有戏剧兴趣爱好的教师任课,有选择地把《沙家浜》、《红楼梦》等一些传统戏剧引入了音乐课堂。学校涌现出了一批喜爱戏剧的学生,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戏曲文化的种子。
(3)传承地方历史文明
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地方特色课程资源,会激发师生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愫。言子是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著名的大儒,系常熟人。这是我们的光荣和骄傲。为弘扬传统文化,对学生加强历史文化教育,我校组织学生参观常熟博物馆,沙家浜纪念馆,翁同和纪念馆,曾赵园,燕园等。邀请专家沈仁法等来校做传统文化的讲座。
(4)开展以传统艺术为代表的特色活动,传承中华传统艺术文化
我校先后成立了书法、绘画、民俗、经典诵读等特色活动小组,走每学年有详细的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才艺比赛和展示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从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随着特色活动的全面开展,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同时也为教师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通过创建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环境与资源,学校被授予苏州市中小学吴文化教育实验基地,多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浓郁的校园文化、儒雅的师生气质给各级领导专家、同行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学生通过古典文化的渐染熏陶,学生的文学修养、思想情操、民族精神都得到了加强,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捷报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