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索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做法:修订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启示:找准专业定位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把握服务面向(就业去向)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切入点;按照知识、能力、素质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根本;强化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任;多专业方向培养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出路所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25-02
在国内理论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在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等诸多方面还未形成统一意见,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了在未来10年,要“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類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1]结合我院应用型本科办学六年来的经验总结,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和我院2012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再一次进行论证和修订。
1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和基本特征
人才培养定位问题实际上是要解决培养什么类型人才的问题。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其人才培养应既有别于传统本科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又有别于高职高专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传统本科培养的是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良好自学能力的研究型、学术型人才,它承担着为更高层次教育提供生源的任务。高职高专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型人才,他们的知识更新能力、专业提升能力甚至综合素质都相对弱一些。[2]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等。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以“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是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养成的科学统一。应用型本科不是要求知识的全面系统,而是要求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最佳结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基本特征是:专业性、职业型、岗位逼近型、务实、创新、有潜力。从人才培养上看,应用型本科更加适合全方位的社会需求;从专业设置上,应用型本科能更广泛地与实际工作、生活紧密结合,并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从课程与教学方面看,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教学,能够很好地将产学研结合起来。
2 我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实践
2.1 具体做法
2012年10月~11月,我院5个应用型本科专业,每个专业分别邀请国内兄弟院校各专业的同行专家、来自企业行业的专家3~4名,和我院专职教师一起组成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和修订。
2.2 目的
在我院应用型本科办学六年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使我院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完善;使我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和用人单位的实际,为我省其他兄弟院校举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起到示范作用。
2.3 特点
(1)邀请的专家数量多,规格高。全院5个应用型本科专业共计邀请来自兄弟院校和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26人,在这些专家中,有网络工程专业的开山鼻祖,来自解放军理工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陈鸣教授;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马会娟教授;来自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玲莉教授,来自云南大学的杨桂华教授等。
(2)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体现“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3)根据各专业服务面向(就业去向)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明确划分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模块图”,并对各模块进行能力要素分析,体现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
(4)以“模块”为框架进行课程设置,对同类课程进行整合优化,既考虑课程体系的逻辑性,又不拘泥于学科的系统性,使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5)突出实践教学的分量。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25%~35%;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每年一次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如第一学年为期两周的行业考察;第二学年为期两周的专业社会实践;第三学年为不少于一周的专业综合实训;第四学年为期五周的毕业实习。
(6)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基本素质模块变成五个组成部分: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语言运用能力及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增设职业素养为公共选修课,并将学术报告、知识讲座和来自行业企业的专题报告列入选修课范畴记学分,促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活跃学术气氛。
3 我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启示
3.1 找准专业定位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理清办学思路,确立办学宗旨,明确发展目标,把握发展方向,确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应用性的学科专业建设,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集中体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专业目标定位决定人才培养规格,也直接影响办学的特色与质量。我院5个应用型本科专业根据专家的意见,都对各自专业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审视,逐字逐句反复推敲和斟酌,形成一致意见后,与其他教师见面并征求部分学生代表意见后定稿。这样修订后的培养目标更切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用人单位的实际,更受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欢迎,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定好规格,走出关键的一步。
3.2 把握服务面向(就业去向)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切入点 服务面向是指高校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时所涵盖的地理区域或行业范围。应用型本科必须明确“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主动适应地方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一方面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尽力以地方为依托,不断拓展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我院各专业都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做文章,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3.3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根本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不能沿袭传统的课程体系,而需要构建充反映社会需求,满足地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应用课程体系。构建应用课程体系必须注重基础理论学,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同时,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合,通过实践项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要防止因突出应用而使专业设置缺乏学科支撑进而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各专业根据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模块,以及对各模块的要素分解进行课程设置,从根本上解决行业企业需要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3.4 强化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工程、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技能、实践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特殊意义。因此,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质量也就更为重要。我院在“关于制(修)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意见”中明确规定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比例人文社科类不少于25%,农学理工类不少于35%。除此之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保证。
3.5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任
由于原普通本科教学计划中老三段式的课程设置,以及个别教师对应用型本科教学理念的把握不够准确,导致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有失偏颇。《纲要》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因此,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1]
3.6 多专业方向培养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出路所在
如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设置四个专业方向,这既有益于因材施教,有益于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最终有益于学生就业。
4 结语
应用型本科办学模式还处在不断探索和发展当中,本文通过对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举办的5个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探索,初步明确了应用型本科应该是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目标,是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养成的科学统一。同时,提出了找准专业定位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把握服务面向(就业去向)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切入点;按照知识、能力、素质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根本;强化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任;多专业方向培养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出路所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2010-07-29.
[2] 顾永安,何东亮,费振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2):12-1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25-02
在国内理论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在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等诸多方面还未形成统一意见,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了在未来10年,要“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類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1]结合我院应用型本科办学六年来的经验总结,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和我院2012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再一次进行论证和修订。
1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和基本特征
人才培养定位问题实际上是要解决培养什么类型人才的问题。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其人才培养应既有别于传统本科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又有别于高职高专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传统本科培养的是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良好自学能力的研究型、学术型人才,它承担着为更高层次教育提供生源的任务。高职高专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型人才,他们的知识更新能力、专业提升能力甚至综合素质都相对弱一些。[2]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等。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以“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是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养成的科学统一。应用型本科不是要求知识的全面系统,而是要求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最佳结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基本特征是:专业性、职业型、岗位逼近型、务实、创新、有潜力。从人才培养上看,应用型本科更加适合全方位的社会需求;从专业设置上,应用型本科能更广泛地与实际工作、生活紧密结合,并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从课程与教学方面看,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教学,能够很好地将产学研结合起来。
2 我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实践
2.1 具体做法
2012年10月~11月,我院5个应用型本科专业,每个专业分别邀请国内兄弟院校各专业的同行专家、来自企业行业的专家3~4名,和我院专职教师一起组成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和修订。
2.2 目的
在我院应用型本科办学六年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使我院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完善;使我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和用人单位的实际,为我省其他兄弟院校举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起到示范作用。
2.3 特点
(1)邀请的专家数量多,规格高。全院5个应用型本科专业共计邀请来自兄弟院校和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26人,在这些专家中,有网络工程专业的开山鼻祖,来自解放军理工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陈鸣教授;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马会娟教授;来自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玲莉教授,来自云南大学的杨桂华教授等。
(2)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体现“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3)根据各专业服务面向(就业去向)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明确划分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模块图”,并对各模块进行能力要素分析,体现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
(4)以“模块”为框架进行课程设置,对同类课程进行整合优化,既考虑课程体系的逻辑性,又不拘泥于学科的系统性,使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5)突出实践教学的分量。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25%~35%;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每年一次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如第一学年为期两周的行业考察;第二学年为期两周的专业社会实践;第三学年为不少于一周的专业综合实训;第四学年为期五周的毕业实习。
(6)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基本素质模块变成五个组成部分: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语言运用能力及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增设职业素养为公共选修课,并将学术报告、知识讲座和来自行业企业的专题报告列入选修课范畴记学分,促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活跃学术气氛。
3 我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启示
3.1 找准专业定位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理清办学思路,确立办学宗旨,明确发展目标,把握发展方向,确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应用性的学科专业建设,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集中体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专业目标定位决定人才培养规格,也直接影响办学的特色与质量。我院5个应用型本科专业根据专家的意见,都对各自专业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审视,逐字逐句反复推敲和斟酌,形成一致意见后,与其他教师见面并征求部分学生代表意见后定稿。这样修订后的培养目标更切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用人单位的实际,更受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欢迎,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定好规格,走出关键的一步。
3.2 把握服务面向(就业去向)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切入点 服务面向是指高校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时所涵盖的地理区域或行业范围。应用型本科必须明确“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主动适应地方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一方面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尽力以地方为依托,不断拓展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我院各专业都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做文章,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3.3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根本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不能沿袭传统的课程体系,而需要构建充反映社会需求,满足地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应用课程体系。构建应用课程体系必须注重基础理论学,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同时,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合,通过实践项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要防止因突出应用而使专业设置缺乏学科支撑进而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各专业根据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模块,以及对各模块的要素分解进行课程设置,从根本上解决行业企业需要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3.4 强化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工程、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技能、实践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特殊意义。因此,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质量也就更为重要。我院在“关于制(修)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意见”中明确规定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比例人文社科类不少于25%,农学理工类不少于35%。除此之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保证。
3.5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任
由于原普通本科教学计划中老三段式的课程设置,以及个别教师对应用型本科教学理念的把握不够准确,导致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有失偏颇。《纲要》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因此,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1]
3.6 多专业方向培养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出路所在
如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设置四个专业方向,这既有益于因材施教,有益于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最终有益于学生就业。
4 结语
应用型本科办学模式还处在不断探索和发展当中,本文通过对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举办的5个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探索,初步明确了应用型本科应该是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目标,是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养成的科学统一。同时,提出了找准专业定位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把握服务面向(就业去向)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切入点;按照知识、能力、素质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根本;强化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任;多专业方向培养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出路所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2010-07-29.
[2] 顾永安,何东亮,费振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