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职业能力运用调查与培养策略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lin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传统教育的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发生了质的变化,迫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素质。文章通过对一个地区中学教师职业能力运用状况的调查,分析现阶段中学教师职业能力运用和教师职业能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理论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和培训模式,系统有效地培养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合格教师,从而提高基础教育师资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课程改革 在职教师 师范生 职业技能 微格教学
  [作者简介]李学杰(1966- ),男,辽宁沈阳人,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河南 周口 466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教学技能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SJGLX25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066-02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提高等对教师教学所应具备的理论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改革第一线的执行者,广大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职业技能,能否适应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教学要求,成为各级教育机构和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标,我们从2010年至2012年对河南省某市中学教师教学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探寻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培养策略,培训和强化在职教师及高师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师资教学水平。
  一、调查目的、内容与方法
  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旨在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教师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基本内容或要求的了解状况和职业技能的运用状况,能否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环境,进而为加强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提高在职教师和高师学生教学能力提供参考,为地方教育机构和高师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培养策略。
  2.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方法。(1)调查对象:2010~2012年河南省某市举办的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骨干教师来自于本地一区一市八县74所中学。其中:市区7所,占9.46%;县区11所,占有14.86%;乡镇56所,占75.68%。调查共发放问卷340份,实际回收296份,回收率87.06%,有效问卷296份,有效率100%。(2)调查内容: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内容或要求的了解、职业技能的运用状况、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师范生踏入教学岗位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教学能力的培养等。(3)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的问题包括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问卷形式,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了个别访谈。
  二、 调查结果
  1.在职教师的基本情况。被调查对象涉及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和体育、音乐等学科。他们的学历、职称、教龄情况分别为:专科学历教师24人,占8.11%,本科学历教师272人,占91.89%。其中中教高级教师16人,占5.41%;中教一级教师124人,占41.89%;中教二级教师148人,占50%;助教8人,占2.70%。教师教龄在5年以下4人,占1.35%;6~10年教龄的教师64人,占21.62%; 11~15年教龄的教师128人,占43.25%;1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100人,占33.78%。从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骨干教师拥有本科学历或具备中教二级以上教师任职资格,有着良好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2.职业技能的运用情况。在对教学中职业技能重要性、掌握难易的调查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讲解、语言、提问、反馈、课堂组织等技能非常重要,导入、板书、变化、演示、结束等技能比较重要。其中运用计算机的信息技术技能较难掌握,其他依次是语言、组织、教态变化、讲解、提问、反馈强化、板书、导入、演示、结束等技能。同时也发现,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方言较重、普通话欠标准。
  调查中,有74.00%的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进行新课导入,有4.39%的教师不能自然有效或不知如何进行课堂导入。50%的教师能够有条理、有特色地设计板书、板画,其他教师自认为板书设计一般。有50%的教师认为授课时语言能表达清楚并吸引学生,41.89%认为能表达清楚但缺少语言魅力。43.24%的教师在教学中能结合提问、指导和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评价并做到及时恰当和全面客观,还有5.74%的教师不能做到客观、及时、有效地开展教学评价。54.05%的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45.95%的教师因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教学和工作中及时接受新信息的意识和改革创新观念不强。所有被调查者都能够在新课改教学中进行教学反思,但能在课前和课中及时反思教学的各仅有1人,占47.30%的教师还是习惯于在课后反思。虽然对教学现象能够有所反思,但在教学研究方面做得很好仅有12人,占8.1%,有36.49%的教师不知道如何针对教学问题开展相关的研究。
  3.职业能力培训和提高情况。实行新课程改革后,各科教材均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从框架结构上把课程按不同系列划分为模块或专题,在内容上和教学上对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调查中,51.35%的教师能够依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但也有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认识和学习不足,教学中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教学,仍继续“拿新瓶装旧酒”沿用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访谈中有些教师认为,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把改革的理论及时转化成学习方法还掌握不好;新教师刚踏入教学岗位有着高涨的热情、满怀的憧憬,但缺少教育实践、教育经验,思想上还不成熟,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没有很好地掌握,需要认清自我身份的改变,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体会、多总结,以便使自己更快、更好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师者。   在对教师接受培训的调查中发现,在职教师对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的微格教学及训练方式不太了解的占53.04%,基本了解的占41.89%,其中年轻教师多曾接受过微格教学培训,一些老教师则根本没听说过。在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途径方面,有70.27%的教师参加过计算机或教育技术的培训和考核,43.92%仍习惯于面对面的讲授模式,48.99%愿意接受网络学习与面授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仅有7.09%的教师能够适应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模式。有77.03%的教师认为终身学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应当具备的能力和素质。86.49%认为今后需要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和通过微格教学训练提高自我的职业技能。调查发现,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达33.78%,他们在培训当中对新知识、新信息的适应和接受能力偏差,而教龄在10年以下的年青教师则接受能力较强、掌握培训内容较快。
  三、调查的反思
  1.教师教育观念和整体素质仍需继续更新和全面提升。调查发现,在高中新课程实践教学全面实施的初期阶段,个别基层乡镇学校的少数教师受传统教学大纲等影响,主观上仍习惯于用老思维、老方式对待改革中的教学环境,思想和行动的准备不足造成对新课程教学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急需对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入地学习研究,切实把改革的理论及时转化成学习方法。同时,调查中也反映出年轻教师对新形势、新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是及时和有效的。因此,若要培养满足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素质和能力,还要从高师院校教学改革和师范生教学思想、职业技能的培养抓起,促使师范生在校期间了解和学习各专业的新课程标准,自觉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精神。
  2.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模式仍需探索革新。当前,高师院校教育课程设置不能及时反映教育改革的信息,师范生从中学到大学的经历使他们缺乏对新课改的充分理解,教育实习中也多以大学或中学时教师的教学行为作参照。教育理论课程的应用性、时代性不强影响和制约着他们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和教学能力的形成及提高。与部分国家教育实习相比较,我国师范院校普遍存在职业技能研究与训练不足,“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不到位,教育实习时间短、形式单一,难以保证学生教学基本能力掌握等问题。近年来虽有所改善,但教学实践的形式仍缺乏连续性和循环性,成为影响教育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改革高师院校教育课程的设置,探索职业技能训练的策略和模式势在必行。
  3.新老教师的衔接与专业发展仍需提高。新课程实践教学中,落实课程改革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解决师范生作为教学新手的观念冲突,加快新教师专业成熟进程,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等,是各级教育机构和高师院校教学改革迫待解决的问题。高师院校应值此课改良机,深化内部管理,调整课程结构和比重,利用自身学术优势和良好社会形象,吸引优秀学生,培养合格教师;利用人才优势和设备资源,开设各种形式“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缺乏的条件性知识,强化教师专业技能,促使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顺利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和专业发展需求。
  四、在职教师和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模式
  基于对以上调查和访谈中表现出问题的反思,我们综合分析各方面研究成果,总结并提出了以下教师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自学领会课程改革精神。为全面落实和实施高中新课程实践教学,教育主管部门和基层教师应深入学习各学科新课程的相关标准,积极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加强在职教师对新课程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强化在职教师适应素质教育需求的理论自觉性,努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及时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步伐,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素质和能力,
  2.整合教育类课程,强化师范生对基础教育的认识。为了深化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范生对基础教育的认识,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在课程功能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与基础教育改革相匹配的科学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等。其次,在课程结构上,改变以往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课程结构,进一步凸显教师教育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第三,在课程内容上,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加大通识课程与选修课程改革的力度,实现专业学科知识教育与教育科学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学段教师发展的现实要求。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别知识结构和学科素养。最后,在课程实施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走出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误区,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以及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重视师范生现代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专业特长、课程开发以及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结合新课程教学内容和中小学教学典型实例,整合高校教育类相关课程,丰富高师院校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时代性和应用性。结合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及时把各科学科教育学课堂搬到中小学教室,吸收在职教师教育教学的经验,帮助高师院校在校生及时了解基础教育的实际,促使他们及时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从而更加有效地向专业化发展。
  3.革新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教学体验。借鉴国外为成为新教师的师范生在实习期间提供专家指导、建立教学技能跟踪档案和每年不间断地进行教育实习等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和管理的成功经验,合理安排教育实践时间,使教育实习活动从“集中短期完成”改成“长流水式”,改变国内高师院校教育实践时间短、形式相对单一、教育实践阶段过分集中的现状。同时,促使师范生深入了解基础教育实际,吸收在职教师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通过积极主动地反思自身的教学,努力在教学实践中验证理论学习并运用理论来促进实践,促使自身的教学能力更有效地向专业化发展。
  4.利用微格教学系统,加强教学模拟训练。微格教学作为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职业技能的系统方法,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或已经成为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通过理论学习、提供示范、编写教案、教学实践、评价反馈、修改教案、再实践、再反馈、再评价等循环形式,被训者在教学和训练当中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技能呈螺旋式上升,从而不断地得到深入和提高。因此,“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反馈评价”微格教学训练模式成为在职教师和师范生在校期间迅速提高职业技能最有效的途径,对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采用行动研究,“教、学、研”融合一体。行动研究是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以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困惑作为研究对象,立足教育现场,在教育情境中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而采取的一种研究方式。教师通过“行动”和“研究”的双重活动,观察与记录教育实践情况,反省教学研究结果,将教育实践、研究和学习有机结合,从而谋求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善,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水平发展,进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
  6.建立教师发展档案,促进角色转变和专业发展。成长记录袋是为师范生和培训在职教师教育成长设立的一种记录方式和策略,是评价教师教学成果的动态发展依据。为教师建立个人成长发展档案,可以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汇集和总结教师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证据与材料,从而有效解决师范生作为教学新手的观念冲突,加快新教师专业成熟的进程,帮助师范生和年轻教师尽快地走向岗位、反思教学,迅速成长为教学队伍的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郭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Z].2001-06-07.
  [3]李惠男,王彩霞.师范生微格教学训练模式现状分析及教改设想[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
  [4]肖川.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姚云.中外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比较及其启示[J].北京:比较教育研究,1998(1).
  [6]朱慕菊.走进新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通过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网络安全现状及智能建筑对网络安全依赖性的分析,从现代网络安全技术的角度提出了智能建筑中网络技术的安全设计方法及技术与组织管理措施.建筑智能化系
铁路物流中心规划方案是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体系,在分析探讨铁路物流中心在设计过程中综合性能指标体系的前提下,提供了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即以二级模糊综合评判为框架,采用
优秀乡土文化是乡村社会固有的财富,是乡村社会永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阐述陕西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分析陕西优秀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实例,探讨陕西优秀乡土文化传承
在不确定条件下,经济过程中不同主体由于所拥有的资源和对风险偏好态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决策行为。以参加保障者在不确定经济风险条件下的效用函数为研究内容,通过引入无差异曲
记述汉中地区常见食蚜蝇科昆虫26种,其中5种为陕西省新记录种。汉中地区农田优势种为长尾管蚜蝇和黑带食蚜蝇。这些种类在当地均以成虫越冬,早春时分主要活动于小麦、油菜等农
粗糙集理论中,属性约简是知识挖掘的核心。知识获取是根据对象间的某种关系如等价关系、相似关系等来定义。受关系的矩阵表示的启发,本文提出知识的矩阵表示以及属性约简的矩阵方法,这种表示和约简方法具有形式简单规范、运算工整的特点。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将高温作用后的废弃混凝土经破碎、分解作为混凝土的再生粗骨料,针对再生粗骨料的特征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影响再生粗骨料吸水率的有作用温度、表面粗糙度
[摘要]文章首先明确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目标,厘清了制度建设的逻辑起点,最后以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制度建设、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制度建设、党委及其行政人员的制度建设、校长及其行政人员的制度建设、教师相关的制度建设和学生相关的制度建设等六个方面为落脚点,阐述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大学制度 建设路径  [作者简介]周小平(1982- ),女,浙江台州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菜单设计是Windows应用软件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Windows应用软件菜单的规范化问题,本文简要论述了Windows应用软件菜单规范化设计的原则,并以Visual Basic开发工具为例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丈章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构建“以人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