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用戶倾向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在线交流,微信平台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在沟通交流时表情符号的使用,代表了广大用户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的改变,同时,也使互联网社交变得更加轻松灵活,聊天氛围更加融洽有趣。本文以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和礼貌策略为理论基础,通过具体的微信实例分析,进一步探究表情符号作为一种特殊的礼貌策略是如何维护不礼貌会话中交谈双方的面子。
关键词:表情符号;面子理论;礼貌策略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日常的交流越来越依赖于即时通讯互联网社交平台,微信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即时通讯互联网社交平台之一。2019年1月9日,微信团队发布了2018《微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每个月有10.82亿微信用户保持活跃,每天有450亿次信息发出[1]。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质量,还极大地丰富了人类传情达意的方式。其中,非语言的表情符号的广泛使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包括网络会话,但是大多数对网络会话的语用研究都集中在会话分析和语篇研究等方面,针对具体网络社交软件礼貌策略的实证研究普遍缺乏。
(一)研究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等,都纷纷投入到互联网交际研究行列。网络交际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以下两个发展阶段:70-80年代萌芽阶段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电子邮件和一般电脑间的文本交际;90年代至今,迅速发展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交际中使用语言的研究[2]。国内外多停留在语言、词汇和句法阶段,把网络会话语言纳入会话分析的语用研究数量并不多。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表情符号的研究也不尽相同。国内对表情符号的研究主要分为:作为语言系统的研究;作为“符号”的研究;作为青年亚文化的研究。而国外对表情符号的研究分为:对全球通用表情符号Emoji的研究;对日本流行网络表情符号“颜文字”的研究[3]。
二、表情符号概述
1982年9月19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网络表情符号:“:-)”[4]。国内学者对“网络表情符号”的定义是“网络表情符号是运用文字、图片、动画等手段在网络交际中传达内心想法的图像性符号”。目前表情符号分类还没有统一标准,一般可以按照时间发展的脉络以及这些表情图像的各自特征,将其进行划分[5]。另外,也可以通俗地将其分为两类:字符表情,包括颜文字和图形化文字;面部表情,包括emoji、卡通表情和肖像表情。
网络表情符号有以下特点:1)形象直观,表意明确。这一特点可以弥补网络交际中情感信息表达的不足,清晰明确地传达其中隐含的意义。2)图文并茂,增强视觉效果。对比文字符号在网络传播中的逻辑性和理性带给人的冷漠枯燥感,微信表情符号的生动有趣使其在传播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对视觉感官的刺激。3)生动活泼,增强话语体验,营造出更加生动有趣的聊天氛围。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更生动鲜明地表达出双方的喜怒哀乐。作为一种表情的延伸,表情符号逐渐走进网络交流中是必然的。
三、理论基础
(一)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
1978年,Brown & Levinson 发表了一篇题为“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的文章,第一次对礼貌、面子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于1987年修改了这一理论,提出了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阐述了积极面子与消极面子的区别,对礼貌现象和面子问题作了系统的分析。Brown & Levinson将面子定义为“一个人在公众面前想要维护的自我形象”[6]。面子可以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前者是指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而后者则是指有自主性的,不因迁就别人或受到干预、妨碍而使自己感到丢面子。由于交际行为本身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威胁面子的行为”,所以交际者要采取礼貌策略来保全面子。积极礼貌策略是说者满足听者积极面子需求。消极礼貌策略主要以“回避为基础”,指说者在言语行为方面表示对听者行为的尊重,维护听者的私人领域和自我决策权力,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7]。
四、表情符号的礼貌策略
网络聊天的即时性要求双方快速传递信息,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聊天时出现损害面子的言语。表情符号策略是一种特殊的非语言礼貌策略,可以在聊天过程中运用于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中去保全听者的积极面子和修复听者的消极面子。以下是对微信平台上使用表情符号维护面子的礼貌策略的具体分析。
此例属于积极礼貌策略,说者使用生动幽默的表情符号代替枯燥的文字,增强了听者的兴趣,从而使听者可以继续话题,这样做也维护了说者的面子。
此例属于消极的礼貌策略,说者使用直接的方式要求纯儿做某事,某种程度上,纯儿会感受到被强迫,这时纯儿的面子就遭到了损害。但是,说者使用表情符号就缓解了纯儿的强迫感。这样做即避免损害纯儿的面子又达到了话语交谈的目的。
在这段简短的对话中,说者的询问损害了苏苏的面子,苏苏的回答让说者意识到他询问的不恰当,所以就使用鼓励的表情符号维护了苏苏的面子,此例也属于积极的礼貌策略。
这段对话发生的背景是两人相约一起出去玩,说者拒绝了媛媛的邀请。媛媛的第一个表情符号属于消极礼貌策略,她用这个表情符号间接的表现对说者不赴约的不满。然后,说者又用表情符号缓解媛媛的不悦情绪。反过来,媛媛也意识到自己的直接损害了说者的面子,所以也使用了表情符号来表达自己理解说者,从而为说者挽回了面子。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网络表情符号成因、分类及特点的概述,并基于Brown & Levinson的面子理论和礼貌策略,进一步对微信平台的实例进行分析,发现表情符号可以营造聊天氛围,让聊天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用表情符号的礼貌策略可以避免交谈中尴尬现象的出现,也可以挽回和修补网络交往过程中交谈双方面子的损害,从而可以更好的维持人际交往关系。总体来说,表情符号在网络人际传播中的不断使用和发展,是一种正向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兴的文化产物,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 《2018微信数据报告》[DB/OL].http://www.sohu.com/a/288652839_769195.
[2] 陶乐心.网络会话非言语礼貌策略研究[D].北京大学,2013.
[3] 刘凯欣.表情符号在网络人际传播中的使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8:2-3.
[4] 张美静.人际传播的符号回归:网络表情符号emoji在社交媒体爆红的因素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5(12).
[5] 唐英.非语言传播缺失下的网络人际传播[J].当代传播,2009(02):73-74.
[6] 刘丽娟.网络聊天礼貌现象的语用学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03):153-155.
[7] Brown,P.,and Levinson,S.C.,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关键词:表情符号;面子理论;礼貌策略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日常的交流越来越依赖于即时通讯互联网社交平台,微信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即时通讯互联网社交平台之一。2019年1月9日,微信团队发布了2018《微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每个月有10.82亿微信用户保持活跃,每天有450亿次信息发出[1]。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质量,还极大地丰富了人类传情达意的方式。其中,非语言的表情符号的广泛使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包括网络会话,但是大多数对网络会话的语用研究都集中在会话分析和语篇研究等方面,针对具体网络社交软件礼貌策略的实证研究普遍缺乏。
(一)研究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等,都纷纷投入到互联网交际研究行列。网络交际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以下两个发展阶段:70-80年代萌芽阶段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电子邮件和一般电脑间的文本交际;90年代至今,迅速发展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交际中使用语言的研究[2]。国内外多停留在语言、词汇和句法阶段,把网络会话语言纳入会话分析的语用研究数量并不多。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表情符号的研究也不尽相同。国内对表情符号的研究主要分为:作为语言系统的研究;作为“符号”的研究;作为青年亚文化的研究。而国外对表情符号的研究分为:对全球通用表情符号Emoji的研究;对日本流行网络表情符号“颜文字”的研究[3]。
二、表情符号概述
1982年9月19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网络表情符号:“:-)”[4]。国内学者对“网络表情符号”的定义是“网络表情符号是运用文字、图片、动画等手段在网络交际中传达内心想法的图像性符号”。目前表情符号分类还没有统一标准,一般可以按照时间发展的脉络以及这些表情图像的各自特征,将其进行划分[5]。另外,也可以通俗地将其分为两类:字符表情,包括颜文字和图形化文字;面部表情,包括emoji、卡通表情和肖像表情。
网络表情符号有以下特点:1)形象直观,表意明确。这一特点可以弥补网络交际中情感信息表达的不足,清晰明确地传达其中隐含的意义。2)图文并茂,增强视觉效果。对比文字符号在网络传播中的逻辑性和理性带给人的冷漠枯燥感,微信表情符号的生动有趣使其在传播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对视觉感官的刺激。3)生动活泼,增强话语体验,营造出更加生动有趣的聊天氛围。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更生动鲜明地表达出双方的喜怒哀乐。作为一种表情的延伸,表情符号逐渐走进网络交流中是必然的。
三、理论基础
(一)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
1978年,Brown & Levinson 发表了一篇题为“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的文章,第一次对礼貌、面子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于1987年修改了这一理论,提出了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阐述了积极面子与消极面子的区别,对礼貌现象和面子问题作了系统的分析。Brown & Levinson将面子定义为“一个人在公众面前想要维护的自我形象”[6]。面子可以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前者是指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而后者则是指有自主性的,不因迁就别人或受到干预、妨碍而使自己感到丢面子。由于交际行为本身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威胁面子的行为”,所以交际者要采取礼貌策略来保全面子。积极礼貌策略是说者满足听者积极面子需求。消极礼貌策略主要以“回避为基础”,指说者在言语行为方面表示对听者行为的尊重,维护听者的私人领域和自我决策权力,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7]。
四、表情符号的礼貌策略
网络聊天的即时性要求双方快速传递信息,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聊天时出现损害面子的言语。表情符号策略是一种特殊的非语言礼貌策略,可以在聊天过程中运用于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中去保全听者的积极面子和修复听者的消极面子。以下是对微信平台上使用表情符号维护面子的礼貌策略的具体分析。
此例属于积极礼貌策略,说者使用生动幽默的表情符号代替枯燥的文字,增强了听者的兴趣,从而使听者可以继续话题,这样做也维护了说者的面子。
此例属于消极的礼貌策略,说者使用直接的方式要求纯儿做某事,某种程度上,纯儿会感受到被强迫,这时纯儿的面子就遭到了损害。但是,说者使用表情符号就缓解了纯儿的强迫感。这样做即避免损害纯儿的面子又达到了话语交谈的目的。
在这段简短的对话中,说者的询问损害了苏苏的面子,苏苏的回答让说者意识到他询问的不恰当,所以就使用鼓励的表情符号维护了苏苏的面子,此例也属于积极的礼貌策略。
这段对话发生的背景是两人相约一起出去玩,说者拒绝了媛媛的邀请。媛媛的第一个表情符号属于消极礼貌策略,她用这个表情符号间接的表现对说者不赴约的不满。然后,说者又用表情符号缓解媛媛的不悦情绪。反过来,媛媛也意识到自己的直接损害了说者的面子,所以也使用了表情符号来表达自己理解说者,从而为说者挽回了面子。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网络表情符号成因、分类及特点的概述,并基于Brown & Levinson的面子理论和礼貌策略,进一步对微信平台的实例进行分析,发现表情符号可以营造聊天氛围,让聊天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用表情符号的礼貌策略可以避免交谈中尴尬现象的出现,也可以挽回和修补网络交往过程中交谈双方面子的损害,从而可以更好的维持人际交往关系。总体来说,表情符号在网络人际传播中的不断使用和发展,是一种正向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兴的文化产物,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 《2018微信数据报告》[DB/OL].http://www.sohu.com/a/288652839_769195.
[2] 陶乐心.网络会话非言语礼貌策略研究[D].北京大学,2013.
[3] 刘凯欣.表情符号在网络人际传播中的使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8:2-3.
[4] 张美静.人际传播的符号回归:网络表情符号emoji在社交媒体爆红的因素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5(12).
[5] 唐英.非语言传播缺失下的网络人际传播[J].当代传播,2009(02):73-74.
[6] 刘丽娟.网络聊天礼貌现象的语用学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03):153-155.
[7] Brown,P.,and Levinson,S.C.,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