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理念已经在我省众多职业高职院校的领导、教师心中扎下深根。技能大赛作为职业学校的特色,已成了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日常教学工作和学生培养目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探讨了技能竞赛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并希望以技能竞赛为载体,探索出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高职教学改革;推动作用
高职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培养从事管理和直接运作的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简单的说,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出"有人要、干得好、有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笔者指导的四名学生在2012年6月举行的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文秘速录技能竞赛中获得了全国三等奖的成绩。本次比赛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和职业核心竞争力。这次大赛充分发挥了专业技能大赛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学生职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本人深感到日常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明显滞后,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存在较大偏差,可以以此次技能竞赛为契机,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一、职业技能大赛更强化教师的使命意识,"以赛促教"
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有所区别,对于实践教学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实践能力。一名高职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熟练本行业的各项技能,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中,每个指导教师都有体会:一是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对于一些高新技术或专业技术知之甚少;二是在备赛过程中,有压力的学习、了解行业新知识后,收获颇丰。职业技能大赛内容与职业要求和行业标准是紧密相连的,因而,技能竞赛引领教学改革、引导职业院校改进教学内容,而一线教师一定要在技能竞赛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不仅为竞赛辅导工作服务,更为了以后的教学工作服务。打造一个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善于钻研与学习的教师团队有利于更好的辅导竞赛,也有利于日常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课程体系的优化,"以课带赛"
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是以全新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来命题的,通过技能大赛,可以不断调整、优化课程体系。把技能竞赛融入项目化课题标准中,"以课带赛",在专业项目课程标准中都设计技能竞赛,力争覆盖到每一个专业、每一位项目化课程老师、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技能竞赛,形成"班班有竞赛,项项有榜样,人人都参与"的良性局面。
对于一名高职学生,三年时间,扣除校外实训等,我们的授课总学时一般不超过2000学时,而专业课所占比例不超过60%,如何更好地利用这1200个学时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一般将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课程提前到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对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激励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后续理论课程,从而更好地学习和解决问题。这样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另外,应为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开设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门课程应由简入繁,可以仿照技能竞赛的要求将同学分组,从较简单的项目开始,如在《速录》教学中,我们采用视频速录、模拟会议速录、现场会议速录等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战经验。
此外,一些重要的、学生在就业后应用较多的课程,我们有必要加大其授课学时。当然,这就需要对现有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合并一些相关性较强的课程,削减一些理论性强的课程,从而为重要课程提供充足的课时。
三、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方法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赛"一体化教学模式
按照技能竞赛的指导作用,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应当更贴近市场需要,成为企业需要、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方面根据学生兴趣,注重结果教学,培养相应的应用型人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同时,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用声、形并用的教学效果,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感到学习困难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兴趣。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教法的研究,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上课要力求生动、易懂。教师要在教法上下功夫,正确处理好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水平的矛盾,条件允许的可以采用自编教材。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重要的教学内容,职业教育的职业就体现在对高职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上。因此,技能训练既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也是职业教育的重点。除了加大实习、实验设施的投入外,一是要增加技能训练时间;二是要开展各种技能竞赛和比武活动。高职生急需一系列新的学习机会,去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而技能训练和竞赛比武正好能给学生展示才华,体验成就感的机会。
四、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以赛促学"
通过参加全国性或全省性技能竞赛,笔者发现,取得良好成绩的代表队往往来自专业协会组织较好的院校。
专业协会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有利于老生与新生之间的沟通,便于开展传帮带活动。学生之间兴趣与身份比较接近,相互间的请教和帮助显得更加自然,新生对于专业能力比较强的老生有较强的崇拜心理和赶超愿望,老生也乐于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新成员。这样就形成了学生们以加入协会为荣,为提高技能水平而不断努力,以成为技术骨干而自豪,老帮新、强帮弱的可喜局面。因为有相关的技能竞赛,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可以促其由不愿学,向愿学、乐学转变。
小结:
获取名次,只是我们参加技能竞赛的目的之一,重要的是通过参与比赛我们检验了参赛选手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了解了专业的发展趋势与技术应用方向。更重要的是,参加比赛指导和推动了我们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指明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加快了我们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步伐,坚定了我们培养技能型人才、培养适应行业需要人才的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参与技能竞赛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于下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秀伟.高职教学改革及对策研究.教书育人[J].2006,(14).
[2]谈松华 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报》2010年3月25第6版
[3]陈宪.人才"短板"与职业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7).
[4]任邢晖. 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大赛的功能价值. 中国教育报[N], 2008-6-25(9).
作者简介:谢华平(1976-),女,湖南慈利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湖南师大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高职教学改革;推动作用
高职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培养从事管理和直接运作的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简单的说,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出"有人要、干得好、有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笔者指导的四名学生在2012年6月举行的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文秘速录技能竞赛中获得了全国三等奖的成绩。本次比赛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和职业核心竞争力。这次大赛充分发挥了专业技能大赛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学生职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本人深感到日常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明显滞后,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存在较大偏差,可以以此次技能竞赛为契机,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一、职业技能大赛更强化教师的使命意识,"以赛促教"
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有所区别,对于实践教学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实践能力。一名高职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熟练本行业的各项技能,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中,每个指导教师都有体会:一是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对于一些高新技术或专业技术知之甚少;二是在备赛过程中,有压力的学习、了解行业新知识后,收获颇丰。职业技能大赛内容与职业要求和行业标准是紧密相连的,因而,技能竞赛引领教学改革、引导职业院校改进教学内容,而一线教师一定要在技能竞赛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不仅为竞赛辅导工作服务,更为了以后的教学工作服务。打造一个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善于钻研与学习的教师团队有利于更好的辅导竞赛,也有利于日常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课程体系的优化,"以课带赛"
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是以全新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来命题的,通过技能大赛,可以不断调整、优化课程体系。把技能竞赛融入项目化课题标准中,"以课带赛",在专业项目课程标准中都设计技能竞赛,力争覆盖到每一个专业、每一位项目化课程老师、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技能竞赛,形成"班班有竞赛,项项有榜样,人人都参与"的良性局面。
对于一名高职学生,三年时间,扣除校外实训等,我们的授课总学时一般不超过2000学时,而专业课所占比例不超过60%,如何更好地利用这1200个学时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一般将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课程提前到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对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激励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后续理论课程,从而更好地学习和解决问题。这样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另外,应为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开设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门课程应由简入繁,可以仿照技能竞赛的要求将同学分组,从较简单的项目开始,如在《速录》教学中,我们采用视频速录、模拟会议速录、现场会议速录等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战经验。
此外,一些重要的、学生在就业后应用较多的课程,我们有必要加大其授课学时。当然,这就需要对现有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合并一些相关性较强的课程,削减一些理论性强的课程,从而为重要课程提供充足的课时。
三、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方法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赛"一体化教学模式
按照技能竞赛的指导作用,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应当更贴近市场需要,成为企业需要、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方面根据学生兴趣,注重结果教学,培养相应的应用型人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同时,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用声、形并用的教学效果,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感到学习困难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兴趣。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教法的研究,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上课要力求生动、易懂。教师要在教法上下功夫,正确处理好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水平的矛盾,条件允许的可以采用自编教材。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重要的教学内容,职业教育的职业就体现在对高职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上。因此,技能训练既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也是职业教育的重点。除了加大实习、实验设施的投入外,一是要增加技能训练时间;二是要开展各种技能竞赛和比武活动。高职生急需一系列新的学习机会,去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而技能训练和竞赛比武正好能给学生展示才华,体验成就感的机会。
四、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以赛促学"
通过参加全国性或全省性技能竞赛,笔者发现,取得良好成绩的代表队往往来自专业协会组织较好的院校。
专业协会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有利于老生与新生之间的沟通,便于开展传帮带活动。学生之间兴趣与身份比较接近,相互间的请教和帮助显得更加自然,新生对于专业能力比较强的老生有较强的崇拜心理和赶超愿望,老生也乐于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新成员。这样就形成了学生们以加入协会为荣,为提高技能水平而不断努力,以成为技术骨干而自豪,老帮新、强帮弱的可喜局面。因为有相关的技能竞赛,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可以促其由不愿学,向愿学、乐学转变。
小结:
获取名次,只是我们参加技能竞赛的目的之一,重要的是通过参与比赛我们检验了参赛选手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了解了专业的发展趋势与技术应用方向。更重要的是,参加比赛指导和推动了我们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指明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加快了我们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步伐,坚定了我们培养技能型人才、培养适应行业需要人才的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参与技能竞赛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于下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秀伟.高职教学改革及对策研究.教书育人[J].2006,(14).
[2]谈松华 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报》2010年3月25第6版
[3]陈宪.人才"短板"与职业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7).
[4]任邢晖. 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大赛的功能价值. 中国教育报[N], 2008-6-25(9).
作者简介:谢华平(1976-),女,湖南慈利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湖南师大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