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问题新题赏析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gcc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数学几何问题主要包括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两大部分,它们构成了高考的两大主体考点,随着近年来对高考研究的不断深入,一大批格调清新、设计独特的几何问题在高考和平时的模考中闪亮登场。这些问题推陈出新,题型新颖,值得我们去认真探究。本文推出以下相关的几何问题供读者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例1】(原创题)过直线l:y=2x上一点P作圆M:(x-3)2+(y-2)2=45的两条切线l1,l2,A,B为切点,当直线l1,l2关于直线l对称时,求∠APB.
  分析由于过直线l上的点P作圆M的两条切线l1,l2,可知切线长PA,PB相等,又当直线l1,l2关于直线l对称,因此只要过圆心M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即为P在直线l上的位置,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解过圆心M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P,则切线l1,l2关于直线l对称.此时M到直线l:2x-y=0的距离MP=|2×3-2|5=45,又圆M的半径r=25,在直角△MPA中,∴∠MPA=30°,∴∠APB=60°.
  点拨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研究中,如果涉及切线问题,通常可以利用平面几何中的对称知识进行求解。
  【例2】(2012·苏大考前预测题(原创))已知椭圆C1:x22+y2=1 和圆C2:x2+y2=1,左顶点和下顶点分别为A,B,F是椭圆C1的右焦点.
  (1)点P是曲线C1上位于第二象限的一点,若△APF的面积为12+24,求证:AP⊥OP;
  (2)点M和N分别是椭圆C1和圆C2上位于y轴右侧的动点,且直线BN的斜率是直线BM斜率的2倍,证明直线MN恒过定点.
  分析第(1)问,关键是求P点的坐标,证明AP⊥OP可以用斜率或向量计算得到;第(2)问,设直线BM的斜率为k,则由题意可得到直线BN的斜率为2k,通过解方程组,用k表示点M和N的坐标,写出直线MN的方程以确定其恒过定点。
  解(1)设曲线C1上的点P(x0,y0),且x0<0,y0>0,由题意A(-2,0),F(1,0),∵△APF的面积为12+24,∴S△APF=12·AF·y=12(1+2)y0=12+24,解得y0=22,x0=-22,即P-22,22
  ∴AP·OP=22,22·-22,22=0,
  ∴AP⊥OP.
  (2)设直线BM的斜率为k,则直线BN的斜率为2k,又两直线都过点B(0,-1),
  ∴直线BM的方程为y=kx-1,直线BN的方程为y=2kx-1.
  由y=kx-1
  x2+2y2=2,得(1+2k2)x2-4kx=0,
  解得xM=4k2k2+1,yM=k·4k2k2+1-1=2k2-12k2+1,即M4k2k2+1,2k2-12k2+1.
  y=2kx-1,
  x2+2y2=2,得(1+4k2)x2-4kx=0,
  解得xN=4k4k2+1,yN=2k·4k4k2+1-1=4k2-14k2+1,即N4k4k2+1,4k2-14k2+1.
  直线MN的斜率kMN=4k2-14k2+1-2k2-12k2+14k4k2+1-4k2k2+1=(4k2-1)(2k2+1)-(4k2+1)(2k2-1)4k(2k2+1)-4k(4k2+1)=-12k,
  ∴直线MN的方程为y-2k2-12k2+1=-12kx-4k2k2+1,
  整理得,y=-12kx+1,∴直线MN恒过定点(0,1).
  点拨在求解第(2)问时,我们可以猜想直线MN可能恒过椭圆的上顶点。事实上,如果MN过椭圆的上顶点B1,由椭圆和性质得kMB·kMB1=-b2a2=-12,由圆的性质得kNB·kNB1=-1,而M,N,B1共线,则kMB1=kNB1=kMN,所以直线MN的斜率为-12k。由此可知,若椭圆的离心率为22,不改变题意,都可以证明直线MN恒过上顶点;若椭圆的离心率为32时,只要改变题目中的条件“直线BN的斜率是直线BM斜率的4倍”,仍然可以证明直线MN恒过上顶点;读者不妨一试。
  【例3】 (2012·南京金陵中学考前预测卷)如图,已知BC是半径为1的半圆O的直径,A是半圆周上不同于B,C的点,F为AC的中点.梯形ACDE中,DE∥AC,且AC=2DE,平面ACDE⊥平面ABC.
  求证:(1)平面ABE⊥平面ACDE;
  (2)平面OFD∥平面BAE.
  分析在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考虑到圆的性质,第(1)问要注意到隐含条件∠BAC=90°;第(2)问要注意隐含条件OF⊥AC。
  解(1) 因为平面ACDE⊥平面ABC,平面ACDE∩平面ABC=AC,AB平面ABC,又在半圆O中,AB⊥AC.所以AB⊥平面ACDE.因为AB平面ABE,所以平面ABE⊥平面ACDE.
  (2)设线段AC与OF交于点M,连接MD.因为F为AC的中点,所以OF⊥AC,M为AC的中点.因为AB⊥AC,OF⊥AC,所以OF∥AB.又OF平面BAE,AB平面ABE,
  所以OF∥平面BAE.因为M为AC的中点,且DE∥AC,AC=2DE,所以DE∥AM,且DE=AM.
  所以四边形AMD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DM∥AE.又DM平面BAE,AE平面ABE,所以DM∥平面BAE.又OF∥平面BAE,MD∩OF=M,MD平面OFD,OF平面OFD,所以平面OFD∥平面BAE.
  点拨处理立体几何中的线面或面面位置关系时,一方面要正确运用定理,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所给几何模型的特点,挖掘特殊几何体中所隐含的几何关系(如垂直和平行的条件)。
  【例4】 (2012·天津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AC⊥AD,AB⊥BC,∠BAC=45°,PA=AD=2,AC=1.   (1)证明:PC⊥AD;
  (2)求二面角APCD的正弦值;
  (3)设E为棱PA上的点,满足异面直线BE与CD所成的角为30°,求AE的长.
  分析对于底面是一个不规则图形,而条件中又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条件,结合底面四边形的垂直关系,我们可以选取以AD,AC,AP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运用空间向量的方法解决比较方便。
  解(1)以为AD,AC,AP为x,y,z正半轴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D(2,0,0),C(0,1,0),B-12,12,0,P(0,0,2)
  ∴PC=(0,1,-2),AD=(2,0,0),∴PC·AD=0,∴PC⊥AD.
  (2)PC=(0,1,-2),CD=(2,-1,0),设平面PCD的法向量n=(x,y,z),则n·PC=0,
  n·CD=0,即y-2z=0
  2x-y=0,取z=1,则x=1,y=2,∴n=(1,2,1).又AD=(2,0,0)是平面PAC的法向量,
  ∴cos〈AD,n〉=AD·n|AD|·|n|=66,设二面角APCD=θ,
  ∴二面角APCD的正弦值sinθ=306.
  (3)设AE=h∈[0,2],则,AE=(0,0,2),BE=12,-12,h,CD=(2,-1,0),
  ∵cos〈BE,CD〉=BE·CD|BE|·|CD|,
  ∴310+20h2=32,解得h=1010,即AE=1010.
  点拨试题从命题的角度来看,整体上题目与我们平时练习的试题相似,但底面是非特殊的四边形,一直线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问题,那么创新的地方就是第三问中点E的位置是不确定的,需要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确定,如此说来就有难度,因此最好使用空间直角坐标系解决该问题为好。
  牛刀小试
  1. (2012·江苏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的方程为x2+y2-8x+15=0,若直线y=kx-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有公共点,则k的最大值是.
  1. 过点M(12,1)的直线l与圆C:(x-1)2+y2=4交于A,B两点,当 ∠ACB最小时,直线l的方程为.
  2.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为矩形,AB=2,BC=2,E是CD的中点,BE交AC于M,将△CBE沿BE折起,使平面C′BE⊥平面ABED.
  (1)求证:BE⊥平面C′AM;
  (2)若F是AC′的中点,求证:DF∥平面C′BE;
  (3)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
  3. 如图,已知椭圆x2a2+y2b2=1(a>b>0)的左、右焦点为F1、F2,点P为椭圆上动点,弦PA,PB分别过点F1,F2.
  (1)若F1(-3,0),当PF1⊥F1F2时,点O到PF2的距离为2417,求椭圆的方程;
  (2)设PF1=λ1F1A,PF2=λ2F2B,求证:λ1+λ2为定值.
  5. 如图,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D=1,D1D=2,点P在棱CC1上,且∠A1PB=π2.
  (1)求PC的长;
  (2)求钝二面角AA1B-P的大小.
  (作者:吴锷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
其他文献
1. 集合A={0,log23,-3,1,2},集合B={y∈R|y=2x,x∈A},则A∩B=___.  2. 已知复数Z满足(3+3i)Z=3i,则复数Z=___.
期刊
当天宫一号在太空中轻舞飞扬的时候,它曼妙的身姿在空中秀下优美的曲线。的确,高中教材中的圆锥曲线是既有美感又有数感的曲线,是解析几何研究的重点。从高考的角度来讲,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是高考区分考生水平的重点载体,它的显著特点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解决几何问题,它的重点是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因此,解析几何问题一般伴有较为复杂的数式运算,对考生的运算能力
期刊
圆锥曲线问题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高考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在江苏高考中多以中档题出现,对于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技巧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圆锥曲线,是你让我变得“无从下手”,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痛”。痛定思痛之后,希望本文能伴你找到属于你的“痛点”!  类型一椭圆方程的求解,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C1:x2a2+y2b2=
期刊
在苏教版《必修2》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点M(x,y)与两个定点O(0,0),A(3,0)的距离之比为12,那么点M的坐标满足什么关系?画出满足条件的点M所形成的曲线”。通过计算M的轨迹方程为:(x+1)2+y2=4,轨迹为圆,这个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也就是说,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常数(常数不为1)的动点的轨迹为阿氏圆,它取决于两个定点和一个比值。在高考题和模拟题中,有不
期刊
解析几何题目是每年必考题型,主要体现在解析几何知识内的综合及与其他知识之间的综合,高考中一般是一道填空题和一道解答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而解答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同时可能与平面向量、导数相交汇,每个题一般设置了两到三个小问题,第一问一般考查曲线方程的求法,主要利用定义法与待定系数法求解,而第二、第三问主要涉及定值问题、最值问题、对称问题、轨迹问题、探索性问题、参数
期刊
1. 已知集合M={x|5-|2x-3|∈N*},则M的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___.
期刊
“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形成数学应用的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重要目标之一,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命题,常以旅游、环保、人口、经济、安全、资源等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命制贴近课本、贴近生活的实际应用题,考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考复习中,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是一个需要致力解决的问题。下面,以直线与圆的方程为例,作一些剖析
期刊
在解题中,首先确定直线和圆的几何要素;其次掌握好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及其适用范围、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第三掌握好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最后要充分重视平面几何知识在解决直线与圆问题中的作用。     类型1:对直线倾斜角及斜率的概念理解    【例1】 设直线l的倾斜角为θ,满足条件sinθ+cosθ=15,又直线通过定点M(1,1),则
期刊
椭圆的离心率是描述椭圆“扁平”程度的一个重要的量,e越大,ba越小,椭圆越扁;反之e越小, ba越大,椭圆越圆。而以考查离心率为切入点的试题在高考中常常出现。对于椭圆的离心率范围的确定,由其定义可知e=ca=1-ba2=11+bc2,关键是设法建立关于a,b,c的齐次方程或者齐次不等式,然后将其转化成关于离心率e的方程或不等式,下面结合几个实例谈谈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期刊
最值问题是数学中的典型问题,解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一般有两种:几何法、代数法。具体可利用直接法、二次函数法、函数的单调性、重要不等式、数形结合、三角函数有界性等方法,还可以利用向量、导数等。圆锥曲线中最值问题和数学中其他最值问题一样,解法灵活,综合性较强。解圆锥曲线中最值问题不仅要紧紧把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而且要善于综合运用代数、平几、三角等相关知识。       一、 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