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下的隽永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lzcy_yt190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杨木雕以其优异的材料,丰富的雕刻技法和深远的影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关键词:古朴文雅;雕刻技法;精致圆润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2-86-2
  “千年难长黄杨木,一朝成器出世来。”这说的是,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的民间工艺品。黄杨,是一种矮小的常绿灌木,生长缓慢,据《本草纲目》记载:“黄杨性难长,岁仅长一寸,遇闰则反退。”黄杨木一般要生长四五十年才能用于雕刻。这种木材大部分直径只 3-5寸,质地坚韧、表面光洁、纹理细腻、硬度适中、色彩黄亮,适宜于雕刻小型人物,供案头欣赏。黄杨木经精雕细刻磨光后,能同象牙雕相媲美。特别是随着年代的久远,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古朴美观之感,别具特色。
  重庆地区的黄杨木雕刻工艺是这滔滔艺海中的分支,它流传于重庆市境内,以黄杨木为原料,运用五金小刀雕刻制作物件,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主要分布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歌乐山、磁器口、童家桥等地区。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大渡口区以及三峡库区的云阳县、奉节县、巫溪县、巫山县等地也有少量的分布。
  明清时期,黄杨木雕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手工艺术风格,并以其贴近社会的生动造型和所刻人物的形神兼备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内容题材大多表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八仙、寿星、关公、弥勒佛、观音等,其雕刻手法相对粗犷,注重整体的“形”。
  晚清民国初年,艺人唐吉卿于1909年随师在南洋等地参加作品展览。师徒共同创作的《人仙聚会》等作品荣获优等奖,并将其技艺带回渝州传业授徒,以此谋生。这在《巴县志》里有所记载。他把黄杨木雕工艺用于日常生活,雕刻一些日常使用的物件,如发簪、烟斗、装饰盒等。此时的黄杨木雕以小件及人物造型细微见长,注重作品的细节、人物的“神”似;技艺手法以浮雕和圆雕为主,制作工艺突出精致而圆润。
  1955年,黄杨木雕在四川、重庆、浙江、湖北、贵州等地迅速得以发展,优秀作品也不断涌现。唐氏传人在继承先辈主流技术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拼雕”“群雕”“镶嵌雕”等多种圆雕手法,将浮雕和圆雕巧妙地结合,形成了较为成熟、独特的雕刻工艺,作品以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复杂多样的场景为主要题材,如“苏武牧羊”“五子戏弥勒”等。唐氏后人与其他师兄弟合作,创作了许多较有影响的作品,被浙江、温州、贵州、湖北等诸多博物馆收藏。
  黄杨木雕以其优异的材料,丰富的雕刻技法和深远的影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作品按照其功能划分主要分为摆件类、饰品类、实用类:
  (一)摆件类:主要以现实生活中所见到的和一些传统图案为题材,雕刻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动物、人物、花鸟等精致造型作为家庭或办公摆件。
  (二)饰品类:主要是以生肖和吉祥类物件为题材,雕刻成发簪、发夹、耳环、项链、手链、手机挂件、皮包坠子、车饰品等。
  (三)实用类:主要制作成梳子、筷子、勺子、碗、花瓶、饰品盒等,选用一些传统图案,融入一些地方文化内涵,使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
  黄杨木雕刻工艺按照技艺特色可分为传统类、根雕类、劈雕类:
  (一)传统类:以单一的人物造型为主,亦有群雕或拼雕。传统类的雕刻有人物造型,材型要与之相适合,故有泥塑构稿、选材取料、打坯定型、实坯定格等程序。
  (二)根雕类:以天然黄杨木根块为材料,利用树根造型。注重随机应变,构思的灵活性很大,无需泥塑构稿,但必须注意保持树根特有的造型意味。
  (三)劈雕类:将无法用作人物雕刻的木块劈开,取其劈裂后的自然纹理立意雕刻,一切顺乎自然,不作精雕细刻。劈雕注重纹理造型。
  黄杨木雕在制作工序上,可分为以下九部分:
  (一)构思
  1、根据木材的自然形状,反复斟酌、充分论证,先用笔勾勒初步形状,进行整体的轮廓构思,因材施艺进行创作。
  2、根据已经成熟的构思,用尺子量好需要雕刻的木材进行图案修改。
  (二)塑制泥样
  1、造型简单的可以直接进行雕刻。
  2、造型复杂难度较大的可以塑制泥样以便更准确的雕刻创作。
  (三)下料
  选择材质要没有节疤(树瘤)、裂纹、皮薄、色泽黄,用手掂分量重的黄杨木用手工锯进行下料。
  (四)粗胚打造
  根据已下好的材料用刀具沿着图案进行粗胚制作,线条以外的用大刀进行雕琢,再从上到下用小刀、圆刀、三角刀进行清理,把整个轮廓理顺。
  (五)精雕细刻
  粗胚完成后,用修光刀(如小圆刀、小三角刀、斜角刀等小型工具)对需要精雕的部分如(面部、头发、眼睛等)用手工进行细微的修整。
  (六)打磨
  打磨的过程,实质上是再行雕刻的过程。打磨的多少程度决定了作品的优劣。在打磨过程中对需要处理的部分还需再进行雕刻。
  (七)打蜡上光
  用天然的蜂蜡涂抹在作品上,用白绸反复擦拭。
  (八)养
  在打蜡上光完成后,需要长时间对作品进行“养”。所谓的“养”就是对作品进行长时间的把玩。使作品色泽由浅而深,表面形成厚重滋润的玻璃包浆。
  (九)配合底座
  根据作品的造型选择适宜的材质和色泽制作相应的底座。
  黄杨木本是难得之物,从而使黄杨木雕在具有欣赏价值的同时也具有了收藏投资的价值。其古朴文雅、精致圆润的艺术特性,适宜把玩陈设,深受收藏者喜爱。近年来黄杨木雕成为民间收藏的新宠,在拍卖市场上风头强劲,名贵精品收藏前景看好。而作为突显本土文化特色的黄杨木艺术品,是走亲访友和接待外宾,以及政府部门会议的最佳礼品选择,有利于促进当地的文化交流。
  作者简介:
  许茂琦,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
其他文献
摘要:每个人都希望司法审判的结果能足够公正,而上天又赋予人们一项特殊的人权———言论自由,此项权利给了人们一个评论司法审判是否公正的机会,而其中形成的一些主流言论似乎也的确通过某种途径影响了司法审判的最终结果,于是,“媒体审判”与“舆论审判”这两个独特的词汇便应时而生。笔者接下来将会对这两者的一些关系和其本质作一番探究。  关键词:司法独立;媒体审判;舆论审判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3DSMAX软件是Discreet公司出品的一款非常专业的三维设计以及动画制作的软件,该软件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在慢慢的升级变化中,比起以前来说现在可以被称为一款真正全能的软件,在产品动画的制作上,也体现了3DSMAX的软件特性。首先,3DSMAX软件的用户界面非常具有逻辑性,调理也很清楚,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方便调用各种功能;其次,3DSMAX软件拥有一个非常具有优势的功能:多边形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探讨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时,如何应对与发展,电视媒体如何向全媒体战略转型,搭建良好的全媒体平台,在节目推广中全面运用全媒体思维进行实战的课题。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全媒体;多屏互动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79-2  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正遭受各类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广电业的发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全媒
期刊
为作所有科学学科的起源,生物学是一种关于追溯根源,探究进化的思维。追求证据和关联,也是设计的混沌世界中应有的观察和思考特征,用生物学的观点和角度来思考设计(尤其是信息时代的设计)似乎有着共通的逻辑。莱尔沃森将生物学研究思维方法引入设计学科,提出了“设计本能论”的核心观点,即物的关联和根源,进而举一反三,探讨了设计起源相对于生物本能———-设计发展相对于选择与生物进化———设计评判标准相对于特定自然
期刊
摘要:如今,动画传播的热潮愈演愈热,随着全球动漫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动画在公益广告中的运用逐渐增多。动画与公益广告相结合的产物越来越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动画与公益广告结合形成了“动画公益广告”这种新兴的媒体投放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公益广告,这种新颖的媒体广告在形式上既生动又富有创意,浓缩了高度的艺术表现手法,使道德精神正能量更为迅速广泛的传播,相信动画公益广告这种新兴媒体投放模式定能取
期刊
摘要:骑楼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态最早出现于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地区,后来流行于欧洲各国。鸦片战争之后,便由广州地区传入我国,并结合岭南地区建筑特征形成了如今别具一格的风貌。本文以岭南地区的骑楼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骑楼的形成为发展,了解其具有的地域性、重商性、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深入了解其文化价值。  关键词:岭南;骑楼;艺术文化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
期刊
真正的宁静,是灵魂的回归,是自然的平衡,是死亡的淡然,是选择的尊重。冗长的故事,沉浸的心情,独自一人时,你是否曾经思考,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生命?漫漫长路,钟摆人生,有节制,有安宁,有死别,有温情,蔚蓝的生命,可以凝望心灵,长眠于深海,坚守着内心的一片宁静,即便死去,也是一种灵魂的永恒,等待来世的唤醒。  影片《深海长眠》就是一部可以让人认识生命,认识尊严的电影,虽然呈现的是一个人寻求死亡的过程,但
期刊
摘要:本文是在梳理“艺术——一个时代的代言人,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载体”这一贯穿全文的论点基础之上,从另一个角度将李先生关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归入“从人的意识对艺术的参与的角度看待艺术的发展”这一论点,又提出 “艺术——阶级社会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最含蓄的对话工具”以及“艺术的生存依赖于文化”等浅薄之见。  关键词:美的历程;李泽厚;艺术;时代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2013年12月8日~10日,我跟随汉中理工学院教授李锐、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李康燕,一同前往宁夏银川对当地的非遗项目“回族器乐”“宁夏皮影”进行调研,作为助手的我了解到了当地部分非遗项目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弦;泥哇呜;宁夏皮影  中图分类号:J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2-82-2  2013年12月8日,我们一行三人(组长:李锐;
期刊
“一切都是节奏,就像所有艺术作品同属一种节奏一样,人类的整体命运也同属天上的一种节奏,于是,一切都开始在神吟诵的唇边颤动。” 1这句话并非经荷尔德林之手留传到后世。他说这话是在1807年到1843年间的某一天,而按照通常的看法,诗人在这段时期已经陷入疯狂。他寄居在木匠齐默家,常常有好奇的客人登门拜访。这段话就是其中一位访客用他慈悲的手从荷尔德林“支离破碎的语言”里摘取记录下来的。贝蒂娜·冯·阿尔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