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生物复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巩固前学知识和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等解题能力的过程,绝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和死记硬背的过程。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对于生物学科知识的复习,常常出现知识间混淆和记忆的不协调。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
一、创设背景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中注意精选史实,设置一系列的科学家探究实验,不仅可以变换原有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渗透设计实验的思路。比如:在复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之前我首先将各位科学家的设想以及各自所做的实验等等,进行了简单地介绍;又如在复习生长素的发现时,将有关科学家所设计的实验思路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提升到设计实验的原则高度,既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二、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习题。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如果能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进行改题,或以同桌为单位相互变题,可以大幅度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能让学生自己去联系所学的知识,真正将单纯的知识点通过自己的内化而成为知识链,进而形成知识网。如以氨基酸、葡萄糖、水为中心,展开知识链接;结合习题讲评的教学,与学生一起重点剖析题干与选项间的联系,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通过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与题之间的联系,进而活化学生的思维。
三、主动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生物复习课若要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必须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根据具体的复习内容适时补充一些热点、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从网上主动搜集一些与实际生活接轨、典型、新颖的题目,不仅能让学生愿学,还能训练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
四、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根据生物高考考纲要求和命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原则,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重要性。我们更应清楚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缺乏基础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基础知识掌握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复习的效率。生物复习过程中,一方面教师的作用不能忽视,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合,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更重要,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学会主动对各章节内容或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类,自觉发现其中有联系的部分,再合理配以各章节练习和综合练习,这样有助于将死知识学活,将局部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进而归纳出一条主线。以利于系统地理解基础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同时也能起到训练思维灵活性的作用。从生物复习总体要求看,无论一轮复习还是二轮复习或三轮复习,不断地“回归”教材是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五、控制练习的数量,强化反思
多年的实践证明,高三选择并使用好一本生物复习用书、一份优秀生物复习辅导报纸,如:考试报的高考生物版、中学生学习报的生物周刊高三版等(内含章节、单元练习、专题复习练习及综合练习)足以应对高考,庞杂的资料也只不过是大同小异,浪费时间而已。切忌以“题海战术”来泯灭学生的思维和扼杀学生复习积极性、兴趣。若使学生整天埋在作业和练习堆里,会使学生感觉身心疲惫,久而久之会失去复习的动力。因此,控制练习的数量和选择有质量的练习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注意的实际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的复习效率问题。有的练习必要时可以重复几次,让学生找找“感觉”。而有的练习可以改头换面,以新形式呈现出来,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合理迁移。同时,对于所做的练习,学生应抽出一定量的时间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推敲,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消化和吸收,以牢固和掌握前学知识,获得新知识和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
六、增加错题、典型例题的积累
进入高三后,学生所做的练习数量和次数肯定要比高二多,学生除了利用课堂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外,还应该自觉主动地将每份试卷上的典型错误摘录下来形成自己的错题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周积累3~5个题,那么经过一月、一学期、一学年的积累,再加上自己的经常反思和回顾,在脑海里就会形成较大的积累量。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做有心人,在高考中应该可以厚积薄发、充分发挥、得心应手,取得高分。
七、合理利用时间
高三各门高考科目,或多或少都存在抢时间的现象,学生可能疲于应付,常常是自我支配的时间较少。如何解决生物学科应有的时间分配?笔者通过多年的高三生物教学对复习用时深有体会,学生每天用于生物学科复习的时间不能少于1小时,但1小时可以进行如下的分配:早晨20分钟早读、傍晚40分钟的暮读或翻阅或对复习的知识进行归纳、反思或做生物作业。因为生物知识的回顾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切不可以考前“临时抱佛脚”式的复习来应付考试。因此,对于生物学科的复习用时应该有一个合理量。
一、创设背景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中注意精选史实,设置一系列的科学家探究实验,不仅可以变换原有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渗透设计实验的思路。比如:在复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之前我首先将各位科学家的设想以及各自所做的实验等等,进行了简单地介绍;又如在复习生长素的发现时,将有关科学家所设计的实验思路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提升到设计实验的原则高度,既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二、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习题。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如果能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进行改题,或以同桌为单位相互变题,可以大幅度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能让学生自己去联系所学的知识,真正将单纯的知识点通过自己的内化而成为知识链,进而形成知识网。如以氨基酸、葡萄糖、水为中心,展开知识链接;结合习题讲评的教学,与学生一起重点剖析题干与选项间的联系,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通过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与题之间的联系,进而活化学生的思维。
三、主动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生物复习课若要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必须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根据具体的复习内容适时补充一些热点、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从网上主动搜集一些与实际生活接轨、典型、新颖的题目,不仅能让学生愿学,还能训练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
四、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根据生物高考考纲要求和命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原则,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重要性。我们更应清楚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缺乏基础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基础知识掌握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复习的效率。生物复习过程中,一方面教师的作用不能忽视,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合,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更重要,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学会主动对各章节内容或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类,自觉发现其中有联系的部分,再合理配以各章节练习和综合练习,这样有助于将死知识学活,将局部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进而归纳出一条主线。以利于系统地理解基础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同时也能起到训练思维灵活性的作用。从生物复习总体要求看,无论一轮复习还是二轮复习或三轮复习,不断地“回归”教材是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五、控制练习的数量,强化反思
多年的实践证明,高三选择并使用好一本生物复习用书、一份优秀生物复习辅导报纸,如:考试报的高考生物版、中学生学习报的生物周刊高三版等(内含章节、单元练习、专题复习练习及综合练习)足以应对高考,庞杂的资料也只不过是大同小异,浪费时间而已。切忌以“题海战术”来泯灭学生的思维和扼杀学生复习积极性、兴趣。若使学生整天埋在作业和练习堆里,会使学生感觉身心疲惫,久而久之会失去复习的动力。因此,控制练习的数量和选择有质量的练习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注意的实际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的复习效率问题。有的练习必要时可以重复几次,让学生找找“感觉”。而有的练习可以改头换面,以新形式呈现出来,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合理迁移。同时,对于所做的练习,学生应抽出一定量的时间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推敲,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消化和吸收,以牢固和掌握前学知识,获得新知识和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
六、增加错题、典型例题的积累
进入高三后,学生所做的练习数量和次数肯定要比高二多,学生除了利用课堂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外,还应该自觉主动地将每份试卷上的典型错误摘录下来形成自己的错题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周积累3~5个题,那么经过一月、一学期、一学年的积累,再加上自己的经常反思和回顾,在脑海里就会形成较大的积累量。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做有心人,在高考中应该可以厚积薄发、充分发挥、得心应手,取得高分。
七、合理利用时间
高三各门高考科目,或多或少都存在抢时间的现象,学生可能疲于应付,常常是自我支配的时间较少。如何解决生物学科应有的时间分配?笔者通过多年的高三生物教学对复习用时深有体会,学生每天用于生物学科复习的时间不能少于1小时,但1小时可以进行如下的分配:早晨20分钟早读、傍晚40分钟的暮读或翻阅或对复习的知识进行归纳、反思或做生物作业。因为生物知识的回顾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切不可以考前“临时抱佛脚”式的复习来应付考试。因此,对于生物学科的复习用时应该有一个合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