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在论述会计行业发展现状的背景下,列出管理会计融入到会计课程体系构建中的几种方式,提出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议。本文的研究更倾向于高职院校以业财一体化为目标采用渐进式融合下的方法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希望本研究能够丰富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指引方向。
〔关键词〕 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 业财一体化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我国正处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现代会计的核算内容未能满足高层管理者对于财务信息的需求,会计的职能已由核算与监督拓展至管理职能。侧重于会计人员管理职能的提升并不是否定会计核算在现代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而是要对会计核算的内容“推陈出新”以匹配企业发展的需求,并融入管理会计的思维与技能。高职院校对于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应重新构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一、会计行业发展现状
从2014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至2017年《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的通知为止,会计行业中有关“管理会计”的应用被多次提及,政府意在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经济活动中的重要职能,着重加强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2017年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推出财务机器人,其中普华永道研发的财务机器人已经在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毕马威研发的财务机器人在国际商业银行在华分支机构试点使用。2018年8月10日,全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在广东深圳开出。
管理会计政策的相继发布,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平台及区块链技术的研发成功与投入使用,使得现代会计的职能遭受到互联网技术进步的冲击。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财务信息的需要,现代会计的发展亟需变革。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社会新生产方式的出现导致现代会计职能发生改变,从核算、监督职能拓展至管理职能,现代会计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二、管理会计融入教学改革的方式
笔者对国内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发现将管理会计融入到会计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以下几种方式。
1.增加“管理会计”课程。在对会计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一些高校为培养管理型会计专业人才,增加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这种方式在始于研究时较为普遍,对于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思维模式较为典型和单一。
2.保持原课程体系不变。据有关资料显示,将21世纪管理会计的教材与上世纪80年代的教材相比,材料的内容差别较小,改变较大的地方也只是出现在知识点排列的顺序上。根据调查发现,某些已经开设管理会计课程的院校保持原有的课程体系不变,这些学校国内重点院校居多。
3.以政策文件为主讲授管理会计课程。此类院校已经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在教师讲授知识时,以财政部颁发的政策性文件为主,提升同学们的管理技能。如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导向向同学们传授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等相应的知识,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导向向同学们重点讲解管理会计课程中的工具和方法,如战略地图、滚动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计分卡等知识点。
4.增加管理类课程。部分院校除开设基础会计学、税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核心课程外,还增加了管理类课程,如管理学原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财务危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本运作管理等课程。管理类课程的增加缩短了专业课程的课时,使会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向更倾向于工商管理专业,削弱了会计的专业性。
5.增加国外课程。依据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的考试科目及要求,增设相应的考试类课程。按照财务规划、绩效和控制与财务决策两部分分别开设相应课程。国外证书的考取是根据本国国情设定的相应科目,完全照搬不适应中国国情,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特色,有取舍、有度量的参考研究是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一种方法,但是完全西化的课程教学不可取。
三、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议
渐进式融合下的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为方向,更需要拓宽融合的思想将管理会计的思维与技能融入到各科目或各会计岗位中。
1.确定中小微企业会计岗位的能力需求。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应注重学科课程的开发,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课程开发的基础不同,本科院校以理论分析作为逻辑起点,高职院校以行业调研作为逻辑起点。在进行行业调研时应侧重会计行业的岗位分析,明确企业财务部门中最常设、最基础、最重要的会计岗位。会计岗位的不同代表会计人员所具备岗位能力的不同,院校在进行调研时应进一步明确不同岗位的业务人员最需要拥有的财务技能,以此作为业财一体化教学中培养学生技能的指导方向。
2.明确高职院校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高职院校主要面向中小微企业输送会计人才,中小微企业需求的财会人才是具有管理技能的会计人员,而不是拥有综合能力的战略管理型会计人才,高职院校授课中涉及“管理”的能力应依托在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主要在各科目中融入管理技能,而不是意在培养出综合战略管理型会计的高层次人才。
3.将会计管理职能渐进式的融入到各岗位技能中。明确各企业最需的岗位业务技能的同时,高职院校能够较精准的确定各科目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授课层次,在对已有课程内容进行“推陈出新”的更改后,在各科目授课中加入涉及本科目的管理技能。以对出纳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为例,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出纳岗位原有的珠算技能可以取消;对各类凭证使用频率较多的,如支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可以重点讲解,其他使用频率不高或不适用的票据种类可以简单介绍或不讲;对于新兴产生并使用广泛的支付方式,如银联、支付宝的使用应重点讲解;最重要的是将管理技能融入到出纳课程的相关内容中,如对于货币资金的管理、对资金的预算及调拨等技能。
4.以政策性文件作为会计专业课程重构的方向。高职院校在进行行业调研时应明确财政部颁发的22个应用指引在企业财务部门的应用程度。了解22个应用指引中哪些项目是企业财务人员经常涉及的业务,哪些项目是企业涉及但财务人员未能掌握的技能,哪些项目在企业涉及较少或不涉及,进一步明确课程体系与指引的关系有利于课程体系重构的研究。
综上所述,现代会计的职能已由核算与监督职能拓展至管理职能,对会计人员管理職能的提升是院校和企业重点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在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以行业调研作为逻辑起点,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为方向,应针对政策性文件及中小微企业财会岗位的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素质需求来开发课程体系,满足业财一体化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要求,为企业输送管理型会计人才。
(作者单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张永辉
〔关键词〕 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 业财一体化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我国正处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现代会计的核算内容未能满足高层管理者对于财务信息的需求,会计的职能已由核算与监督拓展至管理职能。侧重于会计人员管理职能的提升并不是否定会计核算在现代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而是要对会计核算的内容“推陈出新”以匹配企业发展的需求,并融入管理会计的思维与技能。高职院校对于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应重新构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一、会计行业发展现状
从2014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至2017年《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的通知为止,会计行业中有关“管理会计”的应用被多次提及,政府意在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经济活动中的重要职能,着重加强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2017年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推出财务机器人,其中普华永道研发的财务机器人已经在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毕马威研发的财务机器人在国际商业银行在华分支机构试点使用。2018年8月10日,全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在广东深圳开出。
管理会计政策的相继发布,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平台及区块链技术的研发成功与投入使用,使得现代会计的职能遭受到互联网技术进步的冲击。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财务信息的需要,现代会计的发展亟需变革。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社会新生产方式的出现导致现代会计职能发生改变,从核算、监督职能拓展至管理职能,现代会计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二、管理会计融入教学改革的方式
笔者对国内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发现将管理会计融入到会计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以下几种方式。
1.增加“管理会计”课程。在对会计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一些高校为培养管理型会计专业人才,增加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这种方式在始于研究时较为普遍,对于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思维模式较为典型和单一。
2.保持原课程体系不变。据有关资料显示,将21世纪管理会计的教材与上世纪80年代的教材相比,材料的内容差别较小,改变较大的地方也只是出现在知识点排列的顺序上。根据调查发现,某些已经开设管理会计课程的院校保持原有的课程体系不变,这些学校国内重点院校居多。
3.以政策文件为主讲授管理会计课程。此类院校已经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在教师讲授知识时,以财政部颁发的政策性文件为主,提升同学们的管理技能。如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导向向同学们传授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等相应的知识,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导向向同学们重点讲解管理会计课程中的工具和方法,如战略地图、滚动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计分卡等知识点。
4.增加管理类课程。部分院校除开设基础会计学、税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核心课程外,还增加了管理类课程,如管理学原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财务危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本运作管理等课程。管理类课程的增加缩短了专业课程的课时,使会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向更倾向于工商管理专业,削弱了会计的专业性。
5.增加国外课程。依据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的考试科目及要求,增设相应的考试类课程。按照财务规划、绩效和控制与财务决策两部分分别开设相应课程。国外证书的考取是根据本国国情设定的相应科目,完全照搬不适应中国国情,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特色,有取舍、有度量的参考研究是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一种方法,但是完全西化的课程教学不可取。
三、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议
渐进式融合下的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为方向,更需要拓宽融合的思想将管理会计的思维与技能融入到各科目或各会计岗位中。
1.确定中小微企业会计岗位的能力需求。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应注重学科课程的开发,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课程开发的基础不同,本科院校以理论分析作为逻辑起点,高职院校以行业调研作为逻辑起点。在进行行业调研时应侧重会计行业的岗位分析,明确企业财务部门中最常设、最基础、最重要的会计岗位。会计岗位的不同代表会计人员所具备岗位能力的不同,院校在进行调研时应进一步明确不同岗位的业务人员最需要拥有的财务技能,以此作为业财一体化教学中培养学生技能的指导方向。
2.明确高职院校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高职院校主要面向中小微企业输送会计人才,中小微企业需求的财会人才是具有管理技能的会计人员,而不是拥有综合能力的战略管理型会计人才,高职院校授课中涉及“管理”的能力应依托在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主要在各科目中融入管理技能,而不是意在培养出综合战略管理型会计的高层次人才。
3.将会计管理职能渐进式的融入到各岗位技能中。明确各企业最需的岗位业务技能的同时,高职院校能够较精准的确定各科目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授课层次,在对已有课程内容进行“推陈出新”的更改后,在各科目授课中加入涉及本科目的管理技能。以对出纳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为例,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出纳岗位原有的珠算技能可以取消;对各类凭证使用频率较多的,如支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可以重点讲解,其他使用频率不高或不适用的票据种类可以简单介绍或不讲;对于新兴产生并使用广泛的支付方式,如银联、支付宝的使用应重点讲解;最重要的是将管理技能融入到出纳课程的相关内容中,如对于货币资金的管理、对资金的预算及调拨等技能。
4.以政策性文件作为会计专业课程重构的方向。高职院校在进行行业调研时应明确财政部颁发的22个应用指引在企业财务部门的应用程度。了解22个应用指引中哪些项目是企业财务人员经常涉及的业务,哪些项目是企业涉及但财务人员未能掌握的技能,哪些项目在企业涉及较少或不涉及,进一步明确课程体系与指引的关系有利于课程体系重构的研究。
综上所述,现代会计的职能已由核算与监督职能拓展至管理职能,对会计人员管理職能的提升是院校和企业重点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在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以行业调研作为逻辑起点,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为方向,应针对政策性文件及中小微企业财会岗位的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素质需求来开发课程体系,满足业财一体化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要求,为企业输送管理型会计人才。
(作者单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张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