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本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renl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深度对话的导火线、情感撞击的迸发源、思想交汇的聚合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文本出发,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根据文本学习的阶段实际,巧设问题,妙设问题,以达成有思辨有深度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一、 要使问题插入文本,选点激思
  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使其产生引人入胜、魅力无穷的效果呢?笔者认为,要选点突破,要使问题设计插入文本。“突破点”是线索,是窗口,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知全豹”。突破点往往是进入文章内在天地的最佳入口和逼近文章训练重点的切入口。如教学苏教版七(下)《斜塔上的实验》一文,笔者不是顺着文章的思路来上课,而是围绕题目做文章,强化问题的探究与引导:“斜塔上的实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实验时的情景氛围怎样?实验结果怎样?实验表明了人物具有怎样的科学精神和品质?这样的问题引导,使学生直入文本最后几节,给学生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从而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二、 要使问题透视文本,总领活悟
  在揣摩文本过程中,问题设计至关重要。有什么样的问题,就有什么样的思考,就有什么样的学习质量。《散步》一文情节简单而内涵丰富,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与感悟容易流于肤浅。于是,一位老师在朗读课文后,安排了一组讨论。①“我”、母亲、妻子和儿子,这些人中谁最“听话”?②从他们各自的听话中能看出他们各是怎样的人呢?③写他们都很听话,作者想借助听话表达什么意思?听话在文中该怎样理解?最后老师总结:“听话”在文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听从顺从,而是亲人间的理解、尊重、信任、宽容、体谅,是浓浓亲情的最自然流露。应该说,老师精心设计了“谁最听话,听话在文中该怎样理解”这一新颖贴切的问题,让学生透过听话理解听话,从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与感悟,把握了作品的内涵,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 要使问题紧扣文本,反刍深解
  教材不是孤立的文本,教学需要拓展,但是,拓展一定要立足文本。拓展阶段的问题设计,要围绕文本来展开,既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离开文本的拓展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离开文本的问题,不仅无助于文本解读,反而淡化或偏离对课文的深度理解。
  听过一堂语文公开课,题目叫《孤独之旅》。教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位导演,要将《孤独之旅》一文中农家少年杜小康在芦苇荡放鸭的经历拍成电影,你准备将哪些镜头搬上银幕呢?在评课时,所有老师一致认为,这一设计非常巧妙,妙就妙在它不露痕迹地把学生带进文本走了一个来回,而且还引领学生出色地完成了再创造。从学生的“情境再现”的结果来看,这个拓展起到了反哺文本的作用,使学生对“杜小康在孤独中坚强地成长”这一主题的理解更为深刻。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应在文本突破、文本学习、文本拓展三个阶段精心设计好课堂问题,围绕文本,活学文本,深思文本,形成富有特色的适合文本、适合学生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江苏省吴江市梅堰中学校长。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