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我为什么选择离开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ian_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板:我们的销量为什么总是无法突破那道坎儿,为什么一直不能做大做强?员工:我也说不上来。不过老板,您得先听听我为什么选择离开。
  职场中有一句名言“七年之痒,十年之痛”,我也没有摆脱这个宿命。两个月前,我离开工作八年的公司,曾经以为公司就是我的家,打算在这里度过毕生的职业生涯,八年的追求和奋斗,八年的欢乐与痛苦一言难尽。
  作为营销总监,在市场竞争中我们从来不缺好点子,至今仍保持着多个行业第一:第一个终端加售后服务实践者;第一个“上山下乡”者(开发四五级市场);第一款液体香皂生产者……在局部市场,我们甚至可以与国际知名品牌一比高下,我们的儿童护理品牌在好几个省的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
  但近几年有一件事让我受尽折磨——无论如何也突破不了“一个亿”这道坎。八年经历,机会很多,抓住其中任何一个,我们就可以成为本土品牌的标杆,但我们就是没能做大做强。更糟糕的是,近两年市场出现下滑的势头,士气低落,人心焕散。我自己则有一种强烈的“有力无处使也使不上”的感受。我知道公司需要补充新鲜血液,自己需要休息和反省,带着“为什么长不大”的疑问,我选择了离开。
  我开始对自己八年的经历进行梳理,由于合作客户基本上是中小企业,我从中发现了答案:一个长不大的企业,首先有一个长不大的老板!尽管我对多数小老板的印象是:有其过人之处,聪明过人,精力充沛,目标远大,有干大事的冲动和梦想。
  但他们为什么无法摆脱小老板的命运?是什么妨碍他们成为伟大的商业领袖?我认为,一些坏习惯是罪魁祸首。
  
  争强好胜
  
  市场竞争是一场对抗游戏,要获胜就必须要把对手赶出消费者的头脑,因而企业家都热爱竞争,都希望在竞争中胜出,不争强好胜成就不了企业。但现实是,中国的市场不太规则,缺乏对普遍商业原则的尊重,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健全,更缺乏商业道德自律。所以做企业太善良注定要灭亡,必须狡猾如狐狸,凶猛像狮子。
  中国的小老板多数热情而富有梦想,做事偏执,不顾一切把事情向前推。问题是小老板太喜欢赢了,要求四面出击,全面胜出,不仅要在市场中打败所有的对手,更要命的是在企业内部也要做到“老子天下第一”,甚至与员工也要比个输赢:
  不在乎员工的建议,认为员工总是错的,自己总是对的;
  自己的权力最重要,不愿授权,事必躬亲;
  喜欢否定别人,不认可别人的价值观;
  轻易作判断,有时主观臆断……
  员工总是需要老板带动、鼓舞和发掘,才能保持持久的热情与活力。强势老板由于过分自我,搞不清真正重要的工作是激励众人行,逐渐失去与员工共事的能力。员工的关注点通常先是领导,他们会满足老板的喜好,对老板退避三舍。
  强势老板无法激发公司的活力,于是陷入困境:老板一言九鼎,员工小心谨慎,事事唯老板马首是瞻,被动执行而从不主动解决问题;员工事事需要请示汇报,老板被琐碎小事包围,结果该做的事没做;员工没有独立自主机会,工作没有挑战,失去活力、动力和激情……
  争强好胜其实是一场危险游戏,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事情做好,但如果自己做不好也不给别人机会,其实就是丧失机会,企业也就越做越小。做企业要讲一个锐度,锐度太高树“敌”太多,锐度太低又会显得平庸,老板不能无锐度,但也一定要适度。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无论对于做人还是做企业都是一种境界。
  
  控制信息
  
  管理是什么?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小老板则有一个标准答案——管理是一场控制游戏。很多人有仇富情结,做企业的人特别没有安全感,一切必须尽在掌握。加上中国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做企业特别强调权谋论和控制论。信息是基础,管理者不怕坏信息而怕没有信息。
  信息不对称是中国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一大特色。一般而言,信息与职位相关,职位越高,拥有信息量多,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就越多。为什么小老板乐于控制信息?原因大抵有三:第一,能显示老板的权威;第二,让下属不明白事实的真相,更好进行控制与领导;其三,不言明,以便给自己找借口与理由。
  控制信息,小老板有高招:信息是单向流动的,只流入不输出;向上级流得多,向下级输出得少;老板独占有价值的信息,不回复别人信息;只讲任务不讲完成条件,以不找任何借口来要求你完成任务;不言明,真实想法让别人去猜;有意无意不通知相关人参与决策或会议……
  老板可谓用心良苦,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信息不透明,决策建立在秘闻基础上,无法让团队认可,没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小道消息盛产,产生很多敏感地带,形成办公室政治;没有信息就无法有效沟通,人与人相互猜疑,不信任文化流行。控制信息催生了神秘感,有神秘感就特别没有安全感,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企业工作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折磨。
  有一个很不错的小公司,强调沟通与交流,并将“有事敞开谈”作为企业文化,刚开始很多人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大家都认为老板很民主,很有气度,容得下事也容得下人,于是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和主张。但员工发现,老板只要求员工敞开心扉,而自己时时处处进行信息封锁,甚至连公司文件也只口头通知,后来大家发现这只不过是一个管理花招,其目的不过是老板想知道员工的真实想法从而加以控制。员工从此不再信任公司,普通员工保持沉默,优秀员工另觅高就。
  
  不认可他人
  
  表扬与批评是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批评是通过纠错纠差,使员工按照正确的方法做事,表扬则是认可他人,激励他们做出更大的业绩。两个工具相辅相成,威力无穷。根据笔者对多名小老板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小老板喜欢批评,尽管也知道激励的重要性,但在表扬员工方面相当吝啬。
  知其可为而不为,为什么?老板的算盘是这样打的:第一,表扬多了,担心员工功高盖主,不好管理;第二,一些小老板内心敏感而脆弱,不希望别人比自己更聪明,所以不认可他人;第三,不自信,怕没有足够的魅力和实力留住优秀员工,对员工的优点和业绩视而不见。
  许多小老板会这样对待他的员工:听不进他人意见,自己通常是对的,员工通常是错的;不对他人表示感谢,认为员工对公司的奉献是天经地义的;只批评不激励,员工做出业绩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不给予激励;总是想修改下属很成熟的想法或点子……但是,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居多,除了有吸引力的薪水,员工更需要激励和认可,需要让人愉快的工作环境。如果得不到尊重和认同,他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
  这方面笔者有切身的体会,2004年我进行“上山下乡”的尝试,千辛 万苦组建了一支乡镇市场特工队,这是一支能征善战,又吃苦耐劳的队伍,销售业绩也非常好,在某县商场促销更创造了1万元1天的销售记录。但在月度工作总结会上,老板却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说“特工队有销量没利润,这样的生意谁都会做”。这番话让团队成员伤透了心,几个骨干相继辞职。由于乡镇工作太辛苦,从此再也无法组建一支完整的销售队伍,一场本可能创造奇迹的“上山下乡”运动就这样被一盆冷水给浇灭了。
  
  容易愤怒
  
  做企业难,做小企业更是难上加难。一方面,小企业在贫瘠的技术与资本中扎根,在不利的政策中破土,在合资外资品牌丛林中生长,市场竞争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老板又不得不面对员工的薪水职位要求,不断摩擦碰撞,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小老板似乎总有太多的愤怒:一个重要客户因服务不力而丢了,好的方法得不到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下属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员工对工作与薪水总是不满……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脾气的主人,小老板之所以容易愤怒其实另有原因:其一,面临巨大压力需要发泄;其二,引起别人重视,希望下次注意,不犯同样的错误。
  人的情绪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激发无穷动力,也可以将人推向深渊,因而老板的愤怒危害很大。情绪失控就意味着行为失控,容易做出冲动的决定;愤怒时往往会做有害的评论,伤害和谐的人际关系;愤怒还会影响领导形象,显得没有涵养。
  从心理学讲,人生气时之所以大声讲话,是因为此时感到心与心的距离较远,大声讲话是怕别人听不到。生气越多,老板与员工的心灵距离就越远,团队也就越离心离德。所以作为一个老板,必须善于控制脾气,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你就与财富无缘。
  
  为自己找借口
  
  做企业就是一门完成任务的学问。前两年《执行》、《没有任何借口》风行全国,最推崇这些书的是小老板,他们将之作为员工的行动纲领,要求他们完成任务没有任何借口,有条件要上,无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但有些小老板对别人高标准严要求,严以待人却宽以律己。比如产品开发失败,他会告诉你这是二八法则;动不动就大发雷霆,他会说压力太大;朝令夕改,他会说这是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总之要为任何合理不合理的做法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小老板喜欢找借口,其实是有苦衷的。第一,怕有损自己的光辉形象,怕被员工轻视;第二,不严格要求自己,是为了让自己轻松一些;第三,自我安慰,以减轻失败和损失造成的痛苦与伤害。
  员工看事物的方法与老板是不同的,有的时候甚至是对立的。员工怎样看待老板找借口?为失败找理由,员工认为老板没有气度;为朝令夕改找借口,在员工眼中就是不诚信;为愤怒找借口,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差……总之老板找借口,就是在做减法,不断降低他在员工心中的影响力与形象。
  员工是老板的影子,老板喜欢找借口,员工更会找理由,执行力就成为老大难,永远没有竞争力。所以记住,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作为老板,你没有权力找借口。真诚面对你的员工,失败了,就真诚地检讨,不仅不会有损你的形象,还可能多一个终生的合作伙伴。
  
  言行不一
  
  “生机勃勃,管理混乱”是多数小企业最真实的写照。混乱的根源是老板言行不一,朝令夕改。小老板的善变大家都知道,但在老板自己看来这是被市场逼的——中国市场太大,发展太快,要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不变行吗?一个好点子,从产生到完善到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修改行吗?小企业特点就是灵活多变,不变还叫小企业吗?在这一点上,小老板们似乎是冤比窦娥。
  由于基础管理体系缺失,几乎每个中小企业都有一个一元化的领导,特别是民营企业老板,高度集权,整个企业全装在老板脑子里,做事全凭老板的爱好与兴趣。人的思想多是天马行空的,上午指示你向东前进,下午又会叫你攻打西方;早上制定一个方案,下午突然又冒出一个新想法,这样的事就屡见不鲜。
  老板言行不一,苦的是员工。由于变化太快,没有明确目标,员工无所适从,像无头苍蝇乱闯,大家都很累;老板反覆无常,员工没有安全感,需要保护自己,就会和老板“斗智斗勇”,形成可怕的内耗;老板言行不一,员工就认为失去了公平公正,有违道德标准而失去对他的尊重,结果是众叛亲离,企业越做越小。所以,建立根本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是众多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
  在我的职业生涯里,多数时间在与中小企业的老板们打交道。相信这些对老板和员工们都会有所借鉴。以人为镜,可知得失,希望老板们都能以自己为镜,照出一些可改进之处,也照出自己企业的前进方向。
其他文献
赵小兵,一个80后的年轻人,突然被推上策划总监的坐椅。面对复杂的企业内部关系,他曾经内外交困,四面楚歌。经过半年的时间,这位稚气未散的80后成功地转变成让人敬畏的管理者。面对这次管理战略的胜利,他归结了六个字:务实、低调、大度。    2007年7月9日,广东xx营销策划公司里热闹非凡,同事们都在兴奋地整理着自己的办公桌。看到自己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策划总监赵小兵(后简称小兵)从来没有这么神清气爽
期刊
资源是新品推广、促销活动、渠道开拓的前提条件,没有资源就仿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销售人员如何巧取客户资源来为市场推广和产品销售发力呢?以下从四个方来谈谈。    辅导法则    销售人员通过设计、规划出符合客户市场状况和现实需求的促销方案来辅导说服客户,进而刺激客户投放资源,为促销活动带来效益。  销售人员在设计促销活动方案时,首先,分析目前产品在市场表现方面的优劣,以及目前公司在资源投放方面的
期刊
从线上销售到营销互联网化    几年前,传统的代理商销售模式把杀毒软件企业的利润压缩到了极点。最近几年,线上产品的热销让杀毒软件厂商“热血沸腾”,而且已经成为当前的主流营销模式。  “传统的销售模式需要增加各种广告、渠道推广费用,而换来的只是零散的用户,通过互联网,才能够形成快速覆盖。”金山软件高级副总裁、金山互联网安全CEO葛珂说。  在传统店面一直是软件行业最主要的销售通道时,金山毒霸早在20
期刊
这几年私营经销商面临的问题最多。越来越多的经销商感叹:生意越来越难做,钱赚得越来越累,伸过来掏钱的手越来越多。甚至,有些经销商以前赚的钱,现在反而开始一点点往外赔,有些行业里的经销商已经熬不到今年年底了。  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在1999年,国内的个体经营户有3150万家,而到了2005年,就变成了2350万家。其中,私营经销商也属于个体经营户的范畴,当前私营经销商的总体数量一直在减少。私营
期刊
做小企业很容易,做大企业也很容易,把企业从小做大不容易。我们需要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逻辑和智慧。    我们见惯了营销中的两个极端现象,一个是大格局一大手笔一大作为;另一个是小格局 小手笔一小作为。我们经常羡慕跨国公司的大格局一大手笔,感叹自己没有这样的实力;又不满于小格局小手笔,但苦于没有大手笔的资源。  而在这两个极端之外,还有第三个选择:大格局一小手笔大作为。这才是所有小企业做大的不二法门
期刊
在日化货架区域,雅洁牙膏生动的店内品牌形象引发了凌云的思考:我也应该学学换个角度做“文章”了……    前阵子的价格战让凌云筋疲力尽。凌云暗自想:不能总在价格上绕来绕去,总得在消费者这里找到生意的突破点……晚饭后,凌云又要到门店去转悠了。“又出去呢?”院门口张大妈打了声招呼。“是啊,去门店里转转。”“你说你整天忙着去店里面转悠,都干些啥呀?你们不是有办公室吗?”“这您就不知道了,干我们销售这行的,
期刊
从“马蹄”到“人手”    记得1996年,苏雄老师刚带我加入广告业,作为智威汤迅中国区管理层的成员。那时候的广告传媒业,仍是单一媒体的时代;电视媒体,占据了企业广告预算的80%以上,品牌创意广告公司,与媒体计划采买公司,也没有剥离。记得有一次替西安杨森,在很短的通知内,运作采买到了央视一套的时段,客户居然激动的写了感谢函。同时,全球客户的收费是广告投放净额的15%(香港与内地一样,虽然内地投放额
期刊
特邀点评嘉宾:方刚  (方刚:本刊2008年度十佳作者,实战派营销专家,有十余年管理经验,对快速消费品营销有独到见解。)  武功一:腰壮脚硬  正是因为沦为“人肉靶子”的角色,让一些二、三线企业的筋骨得到不断锤炼!也正是在这种锤炼之下,相对弱势的银麦学会了“忘掉品牌”;也正是在“忘掉品牌”的指导之下,银麦成功地规避了“嘴硬脚软”的风险:在营销系统上以扎实实用为主导,把“腰”(团队和渠道)壮起来,让
期刊
主持人:张 旭 马 可  事实上,北京奥运也很容易办成一个身染铜臭的盛会。那么问题就来了,你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脱颖而出?恐怕这比获得“合作伙伴”的殊荣更为关键,也更难。所以,“伙伴”殊荣并不是营销的终结,而恰恰是营销的开始,这就需要对奥运会有长远的规划,既要看到奥运前,也要看到奥运中和奥运后。最主要的一点,是消费者的参与。消费者是奥运的核心,让消费者感受到有一个热血沸腾、饱含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品牌,
期刊
中国啤酒看山东。山东啤酒市场多年来的市场格局和势力平衡,被华润雪花的快速布局打破。青岛啤酒迅速拉开防卫战线,先发制人,提出了最新战斗目标:“割麦、扫雪、打燕京”!  作为青啤在山东市场上的第一场战役,“割麦”中的对手是“农民军”银麦啤酒,“割麦”能否手到擒来?  而多年来在“围剿”中突围的银麦啤酒,又为何总能“剿而不倒”,还不断发展?    山东啤酒新乱局    中国啤酒看山东,山东市场480万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