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进课堂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ki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生动、活泼、有趣,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去消极变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对学习有兴趣。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喜欢学习,热爱学习。目前,特别强调自主学习,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意义重大。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呢?我觉得一堂课可以围绕课堂开始、课堂之中、课堂结尾三部分设趣、激趣,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情趣蛊然。以我上语文课为例,我是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课堂开始,激趣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情趣教《春》这课时,一上课我就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我们都有读过“春”的许多文章,被春光明媚,万紫千红的秀丽景色所陶醉,春风送暖,春雨缠绵,春花灿烂,春水明媚,一切都充满了清新、活力。今天,我就带大家去享受一下《春》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吧。充满激情语言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学生津津有味地听着,兴致勃勃地投入课堂。
  联系日常生活自然巧妙引发学生兴趣讲《统筹方法》时,一上课就联系我们煮饭实例,要求学生把洗碗筷、洗饭锅、放米、淘米、煮饭等工序安排好。看哪位同学能做到既不浪费时间,又不耽误火候。学生回答后,告诉他们《统筹方法》会给我们一个准确的答案。自然巧妙引发学生学习《统筹方法》的兴趣。理论与实践结合,更激发学生的求知、求实的欲望。
  介绍写作背景以故事形式诱发学生兴趣讲《“友邦惊诧”论》就以故事形式导入课文,既讲出了写作背景,又增加了趣味性,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内容的探讨。
  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兴趣讲《死海不死》时,一上课我就这样讲:“既然是死海,怎么又说不死?大家看课文揭开这个奥秘吧。”言简意赅,造成悬念,抓住学生心理,使学生迫不及待,集中精力自觉投入学习课文。
  随着课文内容的分析,时间一长,学生难免觉得平淡、乏味,这时又怎样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这里略作简介。
  充分利用媒体激发学习情绪如讲《听潮》中的涨潮高潮时,把课前录好的潮声和这部分的课文朗读带同时放出来,再把幻灯片一起放出。这样既有文字说明,又有情景图片,还有音响效果,有声有色有形,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学生顿觉精神为之一振,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被声音、情境感染,再次活跃起来。
  联系课文内容因势利导进入课文角色进行模仿、表演 这样既能集中注意力,又训练了学生表演、模仿能力,还使学生觉得妙趣横生、别具一格。如讲《变色龙》中的断案时,“奥楚蔑洛夫”的神态、语言、动作的几次变化可通过分角色让学生进行表演、朗读,奥楚蔑洛夫的滑稽、荒诞会给课堂带来阵阵笑声,形象、生动、有趣,学生也会积极地去学。
  寻找争议点采用提问式诱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引起学生对课堂问题的争议,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充满课堂情趣,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拓展思维。如教《孔乙几》时,讲到“孔乙己”这一名称的来历,可这样追问:孔乙己是不是他的名字?孔乙己到底有没有名字?为什么?问题十分有趣,引发学生好奇心、探知欲,再次激起学生去探讨学习课文兴趣。
  上好一节课,除课堂开始和课堂之中很关键外,结尾也是很重要的,课堂怎样收尾呢?下面略作简析。
  激情澎湃式结尾在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后,被美好事物或英雄人物强烈感染的基础上,教师融合自己的情感或深沉或激昂或欢悦或哀惋地抒发自己的感叹,点燃学生的情感火焰,使他们回味无穷。如教《有的人》这样收尾:“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何等豪迈、何等壮丽的语言,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同学们,用我们的青春热血去谱写自己光辉灿烂的诗篇吧。这样的结尾融内容与思想为一体,收到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激发学生课后深深地思考、探索。
  好奇探知式结尾《孔乙己》一文讲完后,利用课文结尾:“孔乙己当时大约的确死了”问:孔乙己当时到底死了没有呢?课后请大家围绕课文写续集,把课堂引伸到课后,兴趣放到课后的知识巩固和作业上,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感化鞭策式结尾这种结尾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含义,鞭策教育学生。《俭以养德》讲完后,教师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尤其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今天,同学们更要牢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发人深省的一段话,给学生长期的警戒,寓意深刻的话语时时回响在学生耳际,让学生自觉去奋斗、去求知、去探讨。
  提高课堂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这里谈的是个人的一点体会。按上述方法施教,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充满趣味且主动深入课后的讨论、学习、作业,那有什么负担可言,即使有作业时长点,也会觉得情趣蛊然、意犹未尽。
其他文献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体系。优美的诗歌作品,往往蕴涵着丰富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多彩的形象,都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从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背诵古诗的篇目,足以说明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上好诗歌教学课,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诗歌教学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处在“
期刊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阅读应该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与作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的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应提倡多角度阅读,比较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多元解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发挥联想和想象,拓展思维空间。基于以上的理解,笔者对构建语文创造性阅读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广拓渠道,收集资料  新世纪人才有一个重要能力是收集信息与
期刊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怎样教好小学语文呢?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平淡致静。教师要做到心静如水,学生雅静无声,不讲奢糜,不求浮华。然而平淡不是平板淡漠,更不是平庸散淡。平淡之中,有时也会奇峰突起,有奇思妙想,有神来之笔;有时也会峰回路转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用到的读书方式有很多种,譬如,大声朗读,默读,浏览,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有感情的读,齐读,自由读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方式看上去都属于“读”这一类,因此教师们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中很容易忽视如何选用恰当读书方式的问题。其实每种读的方式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目标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学习新课前,我一般会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读课文。这时候读的目的是
期刊
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在创新中超越。在课堂中怎样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创新模式,树立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没有自己的理想,更无创新可言。新的课程因人、因校、因地不同而各异,要求教师已退居辅导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确定活动内容,摆脱了各种束缚,不再是课本的奴
期刊
学生的作文是他们思想、生活、知识和写作能力的综合表现,是现实生活在学生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文如其人,学生作文写得好与坏和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把德育渗透于作文教学的始终。  一、作文指导,从书本到社会,从课堂到课外,有机渗透,潜移默化   平时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指出,要想写出好文章,首先应做个好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只有
期刊
中学生书写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是他们学习任务之一,所以学好和正确使用汉字对于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可中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用汉字的情况又怎么样呢?笔者作为语文教师感触尤深,每每打开学生的作业本,眉头不觉紧皱,有的别字成堆,如骨鲠在喉,不知所云;有的春蛇秋蚓,仿如张旭在世,不知所写。因此不少语文教师常常自嘲:“语文教师是出色的破译员,能识破学生暗藏的玄机;语文
期刊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将来的文盲,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阅读的人。我经过反复总结完善,认为有必要、有可能进行单元比较阅读教学。因为这种单元比较阅读教学法,既能更新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加快教改的步伐,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能力,所以,它本身就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一、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性  目前,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都是按一定的文体特征分单元编排的。这样,就有利于进行单元比较阅读教学。而且,
期刊
所谓作文,顾名思义,即学生写或写出的文章。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可现在学生的作文大多不但没写出,反而套话、假话、大话、空话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现将一些教学心得总结如下:  指导学生学会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仔细倾听,“说”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非说不可的、真正属于自己个体化的话,发真正从自己的心里所生的感,
期刊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