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经济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但由于起步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找出了阻碍我国体育经济事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时期体育经济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体育经济 政策扶植 发展策略
我国体育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展,规模也不断扩大。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体育经济事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好景不长,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开始萎缩,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在挫折与挑战中寻找中国体育经济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体育经济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
制约我国体育经济事业发展的瓶颈
国家政策扶植力度不够。在美国、英国等体育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为大力支持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都相应地在政策方面给予了比较宽松的环境,如对体育相关部门承办的体育赛事、体育组织机构接受的捐赠和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等都不同程度地给予减免税收;企业出资赞助大型体育赛事,可以记入企业生产成本或作为广告赞助;修建体育场馆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等。但是,我国政策在这方面的扶植力度与体育经济发达国家相差深远,与教育、文化等事业相比,体育经济事业发展在政策优惠方面受到“冷遇”。
体育经济市场缺乏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体育经济市场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育经济管理没有理顺,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并存;二是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行业监督、预警、评价、统计、考核体系和行业发展、投资、经营的信息系统;三是一些准行政部门(如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协会、竞赛管理中心、社会体育管理或发展中心等)用行政手段分割和垄断项目市场,项目市场的壁垒过高,进入的成本过大。因此,进一步实现体育经济市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立行业服务标准已成为当务之急。
体育消费意识淡薄,体育消费水平较差。体育消费属于高层次消费即享受型消费,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文化背景、传统消费习惯、消费意识的影响。调查显示,经济发达的国家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体育消费方面的开支通常占整个社会消遣和娱乐消费的30%~40%。虽然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人均GDP和收入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居民生活水平总体不高,人们对体育消遣娱乐活动的需求在短时期内还有一定的排斥性。
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体育经营管理学是体育学和经济管理学的交叉与结合,目前我国体育人才市场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懂经济管理的不懂体育,懂体育的又不懂经济管理。我国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或教练员,他们一般只熟悉体育管理工作,但是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经营管理的学习和培训,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了解,这也导致了我国体育经营管理水平低下。而且到目前为止设立体育经营管理专业的大学少之又少,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也有待提高。可见,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严重不足制约了我国体育经济事业的发展。
体育市场缺乏竞争力。目前,我国全球体育用品知名企业甚少,多数企业还处于资本原始积累的经营阶段,生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经营理念差,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高,无法与国外知名名牌竞争。因此,在很多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商业竞争中很难占有一席之地。还有体育中介产业经营水平低、服务质量差,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致使整个体育产业缺乏生机和活力。
当前形式下我国体育经济事业发展策略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政策扶植。根据“消费决定论”的观点可知,体育消费决定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决定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决定体育经济。体育产业包括三个层面即核心体育产业、中介体育产业以及外围体育产业。核心产业包括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它是整个体育产业的基础也是带动体育产业升级的原动力,因此大力发展核心产业是体育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中介产业包括体育经纪业和体育传播业,它在体育产业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外围产业包括体育用品业、体育建筑业、体育旅游业等,它的发展是以核心产业和中介产业为基础的,要想迎接国外强大对手的挑战必须发展外围产业。三者是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只有合理优化产业结构才能使我国体育经济事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在政策方面,国家应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关于各级政府对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支持的规定,改进与完善财政投入的方式。通过税收政策鼓励社会对体育的捐赠和赞助。对政府批准和支持的公用体育设施建设,政府用行政划拨土地等优惠方式,给予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体育企业投资、体育项目投资给予信贷支持。允许并增加体育企业上市,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一系列政策,允许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资金,如设立培养后备力量专项资金、成立中华体育基金会、发行体育彩票、提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多种经营、鼓励各类体育机构通过提供有偿体育服务筹集资金、改革体育产业投资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体育产业。
加强体育经济法规建设,规范体育市场管理。加强体育经济法规建设首先要制定体育投资和经营法规,做到财务条款公开透明,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如允许企业对体育赞助费用记入成本;其次,要规范现有体育市场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再次,鼓励和支持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经营,尽快实现“以馆养馆”的目标,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制定体育市场各部门开展经营活动的市场准入办法和市场规则,以共同遵守的市场规则、市场政策和微观机制,规范体育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的市场行为。应由体育部门牵头会同工商、公安等部门,成立相应的体育市场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带证上岗执法管理。另外,加强对体育用品生产经营的宏观管理,推行体育经营许可证制度,重点扶持一批体育企业单位和经济实体开展体育用品的合法生产和经营,鼓励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兴办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实体。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民体育消费需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公共需求指标。这些指标的实现可以消除居民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顾虑,从而增加消费支出,适当减少为将来生活而进行的过多储蓄积累。另外,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之后,可以提高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从总体上提高社会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可以使增加的收入很快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直接拉动包括体育消费在内的各类消费增长。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完善,将增加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信心,扩大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促使人们积极投身于体育消费,从而极大地增加社会对体育消费市场的需求。同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健身意识,努力倡导科学的健身理念,加强对体育消费的宣传和引导,强化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发展农村体育、职工体育、社区体育、青少年体育和老年体育,加强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提高体育人口比例,努力培养更多的体育消费群体。
努力培养复合型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目前,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体育经济事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体育经营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首先,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者进行指导和专项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其次,国家要鼓励和大力支持高校开设体育经营管理专业,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为以后体育经济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最后,引进国外高、精、尖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学习和借鉴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争取早日与世界接轨。
加强体育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2009年世界体育用品公司产值排名前十名中(产值10亿以上),美国就占有5个,其中耐克公司2009年营业额达到了190亿美元,预计到2011年将达到230亿美元,品牌效应可见一斑。面对这种新形势,李宁、安踏、匹克等一批国内品牌通过自身的发展,在规模上和产品质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但还不足以和国外大品牌相抗衡。因此,政府要出台体育产业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国内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在我国现阶段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下,体育用品制造商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学习和借鉴国外大型体育用品企业的先进经验,加强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快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凸显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
中国体育经济要步入国际体育经济的大循环,并最终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扭转“分散经营、规模狭小”的格局,组建自身的“航空母舰”,即以产权为纽带,以提高体育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组建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体育产业集团,这样既可以有效缓解体育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又有利于增强体育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作者单位分别为: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衡水学院)
【关键词】体育经济 政策扶植 发展策略
我国体育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展,规模也不断扩大。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体育经济事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好景不长,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开始萎缩,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在挫折与挑战中寻找中国体育经济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体育经济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
制约我国体育经济事业发展的瓶颈
国家政策扶植力度不够。在美国、英国等体育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为大力支持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都相应地在政策方面给予了比较宽松的环境,如对体育相关部门承办的体育赛事、体育组织机构接受的捐赠和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等都不同程度地给予减免税收;企业出资赞助大型体育赛事,可以记入企业生产成本或作为广告赞助;修建体育场馆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等。但是,我国政策在这方面的扶植力度与体育经济发达国家相差深远,与教育、文化等事业相比,体育经济事业发展在政策优惠方面受到“冷遇”。
体育经济市场缺乏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体育经济市场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育经济管理没有理顺,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并存;二是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行业监督、预警、评价、统计、考核体系和行业发展、投资、经营的信息系统;三是一些准行政部门(如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协会、竞赛管理中心、社会体育管理或发展中心等)用行政手段分割和垄断项目市场,项目市场的壁垒过高,进入的成本过大。因此,进一步实现体育经济市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立行业服务标准已成为当务之急。
体育消费意识淡薄,体育消费水平较差。体育消费属于高层次消费即享受型消费,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文化背景、传统消费习惯、消费意识的影响。调查显示,经济发达的国家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体育消费方面的开支通常占整个社会消遣和娱乐消费的30%~40%。虽然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人均GDP和收入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居民生活水平总体不高,人们对体育消遣娱乐活动的需求在短时期内还有一定的排斥性。
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体育经营管理学是体育学和经济管理学的交叉与结合,目前我国体育人才市场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懂经济管理的不懂体育,懂体育的又不懂经济管理。我国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或教练员,他们一般只熟悉体育管理工作,但是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经营管理的学习和培训,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了解,这也导致了我国体育经营管理水平低下。而且到目前为止设立体育经营管理专业的大学少之又少,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也有待提高。可见,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严重不足制约了我国体育经济事业的发展。
体育市场缺乏竞争力。目前,我国全球体育用品知名企业甚少,多数企业还处于资本原始积累的经营阶段,生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经营理念差,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高,无法与国外知名名牌竞争。因此,在很多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商业竞争中很难占有一席之地。还有体育中介产业经营水平低、服务质量差,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致使整个体育产业缺乏生机和活力。
当前形式下我国体育经济事业发展策略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政策扶植。根据“消费决定论”的观点可知,体育消费决定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决定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决定体育经济。体育产业包括三个层面即核心体育产业、中介体育产业以及外围体育产业。核心产业包括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它是整个体育产业的基础也是带动体育产业升级的原动力,因此大力发展核心产业是体育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中介产业包括体育经纪业和体育传播业,它在体育产业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外围产业包括体育用品业、体育建筑业、体育旅游业等,它的发展是以核心产业和中介产业为基础的,要想迎接国外强大对手的挑战必须发展外围产业。三者是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只有合理优化产业结构才能使我国体育经济事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在政策方面,国家应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关于各级政府对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支持的规定,改进与完善财政投入的方式。通过税收政策鼓励社会对体育的捐赠和赞助。对政府批准和支持的公用体育设施建设,政府用行政划拨土地等优惠方式,给予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体育企业投资、体育项目投资给予信贷支持。允许并增加体育企业上市,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一系列政策,允许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资金,如设立培养后备力量专项资金、成立中华体育基金会、发行体育彩票、提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多种经营、鼓励各类体育机构通过提供有偿体育服务筹集资金、改革体育产业投资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体育产业。
加强体育经济法规建设,规范体育市场管理。加强体育经济法规建设首先要制定体育投资和经营法规,做到财务条款公开透明,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如允许企业对体育赞助费用记入成本;其次,要规范现有体育市场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再次,鼓励和支持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经营,尽快实现“以馆养馆”的目标,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制定体育市场各部门开展经营活动的市场准入办法和市场规则,以共同遵守的市场规则、市场政策和微观机制,规范体育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的市场行为。应由体育部门牵头会同工商、公安等部门,成立相应的体育市场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带证上岗执法管理。另外,加强对体育用品生产经营的宏观管理,推行体育经营许可证制度,重点扶持一批体育企业单位和经济实体开展体育用品的合法生产和经营,鼓励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兴办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实体。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民体育消费需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公共需求指标。这些指标的实现可以消除居民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顾虑,从而增加消费支出,适当减少为将来生活而进行的过多储蓄积累。另外,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之后,可以提高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从总体上提高社会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可以使增加的收入很快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直接拉动包括体育消费在内的各类消费增长。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完善,将增加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信心,扩大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促使人们积极投身于体育消费,从而极大地增加社会对体育消费市场的需求。同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健身意识,努力倡导科学的健身理念,加强对体育消费的宣传和引导,强化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发展农村体育、职工体育、社区体育、青少年体育和老年体育,加强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提高体育人口比例,努力培养更多的体育消费群体。
努力培养复合型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目前,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体育经济事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体育经营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首先,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者进行指导和专项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其次,国家要鼓励和大力支持高校开设体育经营管理专业,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为以后体育经济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最后,引进国外高、精、尖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学习和借鉴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争取早日与世界接轨。
加强体育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2009年世界体育用品公司产值排名前十名中(产值10亿以上),美国就占有5个,其中耐克公司2009年营业额达到了190亿美元,预计到2011年将达到230亿美元,品牌效应可见一斑。面对这种新形势,李宁、安踏、匹克等一批国内品牌通过自身的发展,在规模上和产品质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但还不足以和国外大品牌相抗衡。因此,政府要出台体育产业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国内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在我国现阶段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下,体育用品制造商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学习和借鉴国外大型体育用品企业的先进经验,加强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快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凸显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
中国体育经济要步入国际体育经济的大循环,并最终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扭转“分散经营、规模狭小”的格局,组建自身的“航空母舰”,即以产权为纽带,以提高体育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组建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体育产业集团,这样既可以有效缓解体育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又有利于增强体育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作者单位分别为: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衡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