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西方经济学说史中关于“经济人”的阐述,联系我国政府职能,通过分析“社会经济人”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强调政府发挥“社会经济人”功能只是政府职能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职能,是对“经济人”的一种超越。
【关键词】经济人 社会经济人 超越
在市场经济中,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从动机上和效果上都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反映了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本质属性,而这种本质属性的人格化就是“经济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微观经济主体也具有追名逐利的特征,这就需要作为维持社会经济动态平衡的政府,在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社会经济人”的功能。
“经济人”内涵的深化
“经济人”假设最初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前提,古典经济学派的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假设时,是把“经济人”建立在完全理性或无限理性及自私自利的条件下,具有较为抽象宽泛的一般性意义。“经济人”范畴在马歇尔那里明显地呈现出了逻辑合理的特征,但“经济人”范畴并不因此就走向终结,如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把国民看作经济生活的主体,这一主体具有国家层面的意义,布坎南和塔洛克把“经济人”范畴从经济领域扩大到公共选择领域。这样拓展了“经济人”假设的适用范围,加深了对这一范畴的认识和理解。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经济人”假设以后,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派及奥地利学派对“经济人”假设的理解又进一步作了拓展。西尼尔、约翰·穆勒等人认为,“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个人或者企业在商品经济活动中是以维护和满足自身利益达到逐利目的。而马歇尔对“经济人”的阐述明显具有折中、一般理性、较为综合和灵活的解释。而奥地利学派仅把“经济人”行为看作有限理性。通过上述观点可以看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单个人的经济活动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经济人”范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微观经济主体的功能由个体向集体演变具有了一定的可能性。
“社会经济人”的内涵、特征及作用分析
由于所处时代背景,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在不断变化,“经济人”假设的内涵及应用范围也在外延,它逐渐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单元企业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以及非经济领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从政府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政府追求公共利益的角度来探讨“经济人”假设问题,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同样存在“社会经济人”假设。
“社会经济人”的主要特征。从宏观层次看,“社会经济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组织,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角度实现在利益协调中满足多数人利益。“社会经济人”以追求公共利益,维护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为出发点。
“社会经济人”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社会经济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视域、新要求、新境界指导各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理想信念、引领社会思潮、提供道德规范、激发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其次,“社会经济人”以社会主流价值观决定其价值取向,做到综合权衡。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经济人”既追求经济利益,更追求整体利益至上。再次,“社会经济人”是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相联系的,具有“公益人”“社会人”“道德人”“文明人”的性质。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形式和生产力状况决定了“社会经济人”范畴成立的可行性和应用范围。
“社会经济人”的现实作用。“社会经济人”谋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对于促进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是调控、监督、指导作用。“社会经济人”具体职能的执行者几乎都是社会的管理者、决策者或者公共管理部门,其职能一般是立足于国家宏观管理,对进行经济活动的企业或个人等微观主体发挥有效的监督指导,有效推动社会秩序的合理运营和社会资源整合。其次,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增长。从国家的经济发展方面分析,“社会经济人”如果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作为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则有利于经济的健康科学发展。再次,科学发展,统筹规划,践行包容性增长。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①最后,“社会经济人”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既需要个人的辛勤劳动付出,也需要国家具有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人”所体现出的特征与发挥的作用是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性质密不可分的,拓展了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内涵,对发挥政府、企业、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启示。
“社会经济人”是对“经济人”的超越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角度看,政府充当“社会经济人”的角色,发挥了部分政府职能。政府发挥“社会经济人”的功能是政府计划、组织、协调、监控职能的重要表现,政府的“社会经济人”角色对“经济人”的超越主要表现在它们的经济基础、功利观、价值观不同。
两者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也离不开经济基础的制约。“经济人”假设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一定程度上会使国家强化职能而兼顾社会利益,但这种逐利的行为很容易造成贫富分化,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经济危机。“社会经济人”建立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扮演“社会经济人”角色的政府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归根结蒂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健康、科学发展。
两者从事经济活动所坚持的功利观有差异。“经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功利观是古典或传统功利主义。“经济人”假设认为公共利益是由个人利益组成的,经过每个人追逐个人功利,全社会的功利也会随之增加。“经济人”的古典功利观的主要特点有:从个人本位出发,鼓吹个人利益的天然合法性以及至高无上性,积极肯定谋求个人利益的道德合理性;在强调谋求私利的同时,不反对利他的道德行为,积极肯定道德的必要性,但是始终把道德当作获得个人功利的工具,即利己是目的,而利他则是手段;强调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强调人或组织的行为的功利效果作为评价行为道德的标准。一般来说,“经济人”是依照讲效率,讲利益,讲功利最大化实施行为选择的②。相反,“社会经济人”的功利观是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新功利主义。“社会经济人”追求的功利主义是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足于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社会经济人”的新功利观的特征有:在道德原则层面,以集体主义原则作为其道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利益原则和道德原则,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道德规范层面,政府的功利追求主要通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最大化地增进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企业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基本功利追求;个人按照诚实守信、义利兼顾、遵纪守法、勤奋节约等行为规范增进和维护自身的利益。
两者坚持的经济价值观有差异。“经济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经济主体,其经济价值观的核心就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一切以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是私有制经济在意识上的反映,是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核心和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准则。个人主义的根本特点就是把个人自我利益置于他人或社会利益之上,为了满足个人利益而牺牲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人”的经济价值观的核心是新型集体主义。这就是:以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为轴心,以互利互惠为前提,以公正或公平为杠杆,以功利原则为动力,以奉献精神为导向,以竞争务实为实现手段,以法律法规为行为基准,以共同富裕为现实追求,以共产主义为价值旨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价值观③。“社会经济人”的经济价值观也应包含利己的成份,但这种利己不同于传统的“利己主义”,而是对集体作出贡献的基础上的一定限度的利己,这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总之,通过“经济人”与“社会经济人”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经济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应该否认“社会经济人”的存在,而应努力协调个人、企业、政府三者在经济活动中的关系,这对于进一步完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作者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
注释
①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五届APEC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新华网,2010-09-16。
②武经伟,方盛举:《经济人﹑道德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07页。
③王岩:《整合·超越:市场经济视域中的集体主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03页。
【关键词】经济人 社会经济人 超越
在市场经济中,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从动机上和效果上都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反映了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本质属性,而这种本质属性的人格化就是“经济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微观经济主体也具有追名逐利的特征,这就需要作为维持社会经济动态平衡的政府,在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社会经济人”的功能。
“经济人”内涵的深化
“经济人”假设最初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前提,古典经济学派的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假设时,是把“经济人”建立在完全理性或无限理性及自私自利的条件下,具有较为抽象宽泛的一般性意义。“经济人”范畴在马歇尔那里明显地呈现出了逻辑合理的特征,但“经济人”范畴并不因此就走向终结,如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把国民看作经济生活的主体,这一主体具有国家层面的意义,布坎南和塔洛克把“经济人”范畴从经济领域扩大到公共选择领域。这样拓展了“经济人”假设的适用范围,加深了对这一范畴的认识和理解。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经济人”假设以后,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派及奥地利学派对“经济人”假设的理解又进一步作了拓展。西尼尔、约翰·穆勒等人认为,“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个人或者企业在商品经济活动中是以维护和满足自身利益达到逐利目的。而马歇尔对“经济人”的阐述明显具有折中、一般理性、较为综合和灵活的解释。而奥地利学派仅把“经济人”行为看作有限理性。通过上述观点可以看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单个人的经济活动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经济人”范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微观经济主体的功能由个体向集体演变具有了一定的可能性。
“社会经济人”的内涵、特征及作用分析
由于所处时代背景,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在不断变化,“经济人”假设的内涵及应用范围也在外延,它逐渐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单元企业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以及非经济领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从政府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政府追求公共利益的角度来探讨“经济人”假设问题,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同样存在“社会经济人”假设。
“社会经济人”的主要特征。从宏观层次看,“社会经济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组织,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角度实现在利益协调中满足多数人利益。“社会经济人”以追求公共利益,维护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为出发点。
“社会经济人”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社会经济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视域、新要求、新境界指导各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理想信念、引领社会思潮、提供道德规范、激发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其次,“社会经济人”以社会主流价值观决定其价值取向,做到综合权衡。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经济人”既追求经济利益,更追求整体利益至上。再次,“社会经济人”是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相联系的,具有“公益人”“社会人”“道德人”“文明人”的性质。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形式和生产力状况决定了“社会经济人”范畴成立的可行性和应用范围。
“社会经济人”的现实作用。“社会经济人”谋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对于促进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是调控、监督、指导作用。“社会经济人”具体职能的执行者几乎都是社会的管理者、决策者或者公共管理部门,其职能一般是立足于国家宏观管理,对进行经济活动的企业或个人等微观主体发挥有效的监督指导,有效推动社会秩序的合理运营和社会资源整合。其次,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增长。从国家的经济发展方面分析,“社会经济人”如果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作为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则有利于经济的健康科学发展。再次,科学发展,统筹规划,践行包容性增长。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①最后,“社会经济人”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既需要个人的辛勤劳动付出,也需要国家具有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人”所体现出的特征与发挥的作用是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性质密不可分的,拓展了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内涵,对发挥政府、企业、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启示。
“社会经济人”是对“经济人”的超越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角度看,政府充当“社会经济人”的角色,发挥了部分政府职能。政府发挥“社会经济人”的功能是政府计划、组织、协调、监控职能的重要表现,政府的“社会经济人”角色对“经济人”的超越主要表现在它们的经济基础、功利观、价值观不同。
两者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也离不开经济基础的制约。“经济人”假设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一定程度上会使国家强化职能而兼顾社会利益,但这种逐利的行为很容易造成贫富分化,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经济危机。“社会经济人”建立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扮演“社会经济人”角色的政府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归根结蒂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健康、科学发展。
两者从事经济活动所坚持的功利观有差异。“经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功利观是古典或传统功利主义。“经济人”假设认为公共利益是由个人利益组成的,经过每个人追逐个人功利,全社会的功利也会随之增加。“经济人”的古典功利观的主要特点有:从个人本位出发,鼓吹个人利益的天然合法性以及至高无上性,积极肯定谋求个人利益的道德合理性;在强调谋求私利的同时,不反对利他的道德行为,积极肯定道德的必要性,但是始终把道德当作获得个人功利的工具,即利己是目的,而利他则是手段;强调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强调人或组织的行为的功利效果作为评价行为道德的标准。一般来说,“经济人”是依照讲效率,讲利益,讲功利最大化实施行为选择的②。相反,“社会经济人”的功利观是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新功利主义。“社会经济人”追求的功利主义是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足于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社会经济人”的新功利观的特征有:在道德原则层面,以集体主义原则作为其道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利益原则和道德原则,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道德规范层面,政府的功利追求主要通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最大化地增进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企业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基本功利追求;个人按照诚实守信、义利兼顾、遵纪守法、勤奋节约等行为规范增进和维护自身的利益。
两者坚持的经济价值观有差异。“经济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经济主体,其经济价值观的核心就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一切以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是私有制经济在意识上的反映,是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核心和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准则。个人主义的根本特点就是把个人自我利益置于他人或社会利益之上,为了满足个人利益而牺牲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人”的经济价值观的核心是新型集体主义。这就是:以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为轴心,以互利互惠为前提,以公正或公平为杠杆,以功利原则为动力,以奉献精神为导向,以竞争务实为实现手段,以法律法规为行为基准,以共同富裕为现实追求,以共产主义为价值旨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价值观③。“社会经济人”的经济价值观也应包含利己的成份,但这种利己不同于传统的“利己主义”,而是对集体作出贡献的基础上的一定限度的利己,这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总之,通过“经济人”与“社会经济人”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经济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应该否认“社会经济人”的存在,而应努力协调个人、企业、政府三者在经济活动中的关系,这对于进一步完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作者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
注释
①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五届APEC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新华网,2010-09-16。
②武经伟,方盛举:《经济人﹑道德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07页。
③王岩:《整合·超越:市场经济视域中的集体主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