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关系的未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执掌舵把子的日本政治家如何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
最近一个时期,中日政治关系可谓“雪上加霜”。小泉首相用进献灯笼这样一种“心的参拜”,来表达自己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的顽固立场;日本政府单方面给东晦油气田“命名”之后又“授权”民间企业搞片面开发,致使两国政治关系持续低温;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可能出现失利的局面,更使得焦灼不安的日本政治家开始迁怒中国。一时间,日本政治舞台上暗流涌动,石原慎太郎又开始鼓噪:到了对中国说不的时候了!
“人常”是日本实现政治大国梦想的一个可以直观量化的目标,迄今的确是“一波三折”,成败与否难下定论。其中,自然有日本政治家试图“绕过中国”,搞“强行突破”未果造成的被动,也反映出今天的国际格局中,大国关系错综复杂、利益表达上分疏离合的多元局面。美国以单独支持日本破解四国集团的捆绑战略,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立场观点,其他大国间的政治角逐,都使日本在“人常”问题上的努力受阻。不过,日本“人常”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日本自身是否达标一大前提——反省歷史,争取受害邻国的宽容和谅解。日本想在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格局中纵横捭阖,不仅要认清大国政治中的“损益平衡点”,更应当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妥当。否则,一厢情愿的“强行突破”很可能使长久以来的“人常梦”化为“黄梁梦”。到那个时候,即便是寻机报复中国也于事无补,只会徒使两国关系趋向紧张。
今后的中日关系前景不外乎三种:好转、变坏,或者延续目前状态。在目前情况下,由于历史认识问题的症结和现实利益中的对抗因素,两国关系“柳暗花明”般好转起来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中国和日本同样是世界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大国,良好的中日关系对于各自国家利益乃至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国经济发展相互高度依存,即便是急着走政治大国道路的日本政治家,也不会去冒“同中国关系崩溃”的风险,也就是说:他们的对华强硬路线和政策有其自我节制的底线。
最近日本政治舞台上因国会审议邮政法案出现动荡征兆,小泉首相放风:如果邮政法案不能在参议院通过,就要解散国会举行大选。面对山雨欲来的日本政坛,有人开始寄希望于“小泉之后”中日关系可能出现新的变化。不过,问题并非如此简单。第一,小泉的“恫吓策略”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自民党内部造反,8月8日的参议院审议可能有惊无险。第二,即便是真的举行大选,小泉连任的可能性仍然很大。日本战后举行的22场大选中,当朝首相把自己搞掉的例子只有5次——1945年和1947年属于战后初年的动荡期,1976年是战后政治史上惟一一次“众议院任期届满”又逢“洛克希德丑闻”,1980年是“国会偶然解散”,1993年是结束五五年体制的政治转换。握有解散国会大权的首相如果没有几分胜算,也不会铤而走险。所以,尽管日本媒体开始议论小泉政权是否已经过了“保质期”,但目前真正具备取代小泉条件的政治势力还未形成。第三,日本目前的对华政策尽管有明显的小泉个人因素,但作为整个国家在21世纪初期发展战略延伸的外交路线,是战略派政治家群体的选择,不能排除在小泉之后出现“另一个小泉”的局面。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观,从大局出发奉行睦邻外交政策,始终如一地努力发展两国关系。而维护两国关系需要双方的努力。就目前而言,中日关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掌舵把子的日本政治家如何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改善中日关系的关键在于日本政府能否恪守两国之间的三个政治文件确定的原则立场,认真履行自己在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上做出的承诺,只有这样才能从政治上解开死结,推动两国关系走向光明的前景。
最近一个时期,中日政治关系可谓“雪上加霜”。小泉首相用进献灯笼这样一种“心的参拜”,来表达自己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的顽固立场;日本政府单方面给东晦油气田“命名”之后又“授权”民间企业搞片面开发,致使两国政治关系持续低温;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可能出现失利的局面,更使得焦灼不安的日本政治家开始迁怒中国。一时间,日本政治舞台上暗流涌动,石原慎太郎又开始鼓噪:到了对中国说不的时候了!
“人常”是日本实现政治大国梦想的一个可以直观量化的目标,迄今的确是“一波三折”,成败与否难下定论。其中,自然有日本政治家试图“绕过中国”,搞“强行突破”未果造成的被动,也反映出今天的国际格局中,大国关系错综复杂、利益表达上分疏离合的多元局面。美国以单独支持日本破解四国集团的捆绑战略,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立场观点,其他大国间的政治角逐,都使日本在“人常”问题上的努力受阻。不过,日本“人常”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日本自身是否达标一大前提——反省歷史,争取受害邻国的宽容和谅解。日本想在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格局中纵横捭阖,不仅要认清大国政治中的“损益平衡点”,更应当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妥当。否则,一厢情愿的“强行突破”很可能使长久以来的“人常梦”化为“黄梁梦”。到那个时候,即便是寻机报复中国也于事无补,只会徒使两国关系趋向紧张。
今后的中日关系前景不外乎三种:好转、变坏,或者延续目前状态。在目前情况下,由于历史认识问题的症结和现实利益中的对抗因素,两国关系“柳暗花明”般好转起来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中国和日本同样是世界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大国,良好的中日关系对于各自国家利益乃至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国经济发展相互高度依存,即便是急着走政治大国道路的日本政治家,也不会去冒“同中国关系崩溃”的风险,也就是说:他们的对华强硬路线和政策有其自我节制的底线。
最近日本政治舞台上因国会审议邮政法案出现动荡征兆,小泉首相放风:如果邮政法案不能在参议院通过,就要解散国会举行大选。面对山雨欲来的日本政坛,有人开始寄希望于“小泉之后”中日关系可能出现新的变化。不过,问题并非如此简单。第一,小泉的“恫吓策略”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自民党内部造反,8月8日的参议院审议可能有惊无险。第二,即便是真的举行大选,小泉连任的可能性仍然很大。日本战后举行的22场大选中,当朝首相把自己搞掉的例子只有5次——1945年和1947年属于战后初年的动荡期,1976年是战后政治史上惟一一次“众议院任期届满”又逢“洛克希德丑闻”,1980年是“国会偶然解散”,1993年是结束五五年体制的政治转换。握有解散国会大权的首相如果没有几分胜算,也不会铤而走险。所以,尽管日本媒体开始议论小泉政权是否已经过了“保质期”,但目前真正具备取代小泉条件的政治势力还未形成。第三,日本目前的对华政策尽管有明显的小泉个人因素,但作为整个国家在21世纪初期发展战略延伸的外交路线,是战略派政治家群体的选择,不能排除在小泉之后出现“另一个小泉”的局面。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观,从大局出发奉行睦邻外交政策,始终如一地努力发展两国关系。而维护两国关系需要双方的努力。就目前而言,中日关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掌舵把子的日本政治家如何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改善中日关系的关键在于日本政府能否恪守两国之间的三个政治文件确定的原则立场,认真履行自己在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上做出的承诺,只有这样才能从政治上解开死结,推动两国关系走向光明的前景。